赵陶佳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百家姓田径大会”上,一号种子选手“赵”不负众望,摘得了竞走项目的桂冠。本期《知名道姓》,有请这位“神行侠”和我们聊一聊他的传奇家世。
  嘿,大家好!说到老赵家快人一步的光荣传统,不得不提我的始祖造父——他是周穆王的“司机”,曾驾驶八匹骏马拉的快车,載着穆王巡游西北。就在他们抵达昆仑山,拜会西王母的时候,京城突然传来徐偃王起兵造反的坏消息。情况危急,多亏造父快马加鞭,日驰千里,才及时赶回镐京,平定了叛乱。因为造父立了大功,穆王便把赵地赐给了他。
  造父的本领之所以这么高超,是因为他从小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基本功。相传他的老师起初不急于教他驾车,而是要他先学会在木桩上来回疾走。造父灵敏过人,只用了三天,就能像老师那样身轻如燕,健步如飞了。细看篆体的“赵”字,左上角是一个昂首阔步的小人儿,左下角是一只大脚,用作我们这个“风行一族”的名片,实在太形象啦!
  翻开《百家姓》,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赵钱孙李”。虽然荣列“第一方阵”,小李子却还是有些不服:“要说中华第一大姓,非我们老李家莫属,凭什么让老赵排在最前头?”你能解开小李子的困惑吗?
  我们赵家不但“脚力”出众,“笔力”更是堪称一流,出过不少有名的书法家,我们来看看其中两位代表。
  先说宋徽宗赵佶。徽宗皇帝虽然不擅长治国理政,但在书画领域却很有建树。他的“瘦金体”,筋瘦骨硬,笔笔劲挺,是不是别具一格?
  至于另一位,也出身于赵宋皇族,相信有的同学已经猜到我要说谁了——没错,就是赵孟頫。赵孟頫博采二王、钟繇、李邕等众家之长,精通各种书体。和“瘦金体”相比,“赵体”圆润流丽,另有一种神韵。
  连一连
  “风行一族”怎少得了叱咤风云的王侯将相?请把下列历史典故与对应的赵姓名人联结起来(左栏有一项与右栏的两位人物相关)。
  胡服骑射 平原君赵胜
  毛遂自荐 宋太祖赵匡胤
  长坂坡救刘禅 赵武灵王赵雍
  杯酒释兵权 永昌亭侯赵云
  半部《论语》治天下 魏国公赵普
其他文献
古代故事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小时候的他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不仅博览群书,更善于思考。  一天,小沈括读到了白居易的名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十分好奇:为什么我们这里的花都凋谢了,山间寺庙里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  小沈括去请教老师,老师回答道:“学贵有疑,你们先自己探索答案吧!”他和小伙伴交流,小伙伴说:“会不会是因为山里住着神仙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小沈括决定约上几个
期刊
从圆明园地铁站出来,一路向东,就能看到位于中关村北大街的清华大学校门了!这是學校的西门,牌匾上面的四个大字——“清华大学”,是由毛主席亲笔题写的。
期刊
7月16日 星期一 天气:  今天是“大学之旅”的第一天,我们来到了闻名遐迩的清华大学。漂亮的建筑,美丽的鲜花,挺拔的大树,还有认真读书的哥哥姐姐,都让我大开眼界!  听爸爸说,毛主席题写西门牌匾时,一连写下了六个力透纸背的“清华大学”,经过一番仔细比较后,提笔注了一行小字:“右下草书似较好些。” 这件事告诉我,做事要精益求精。爸爸还说,大学的牌匾,一般是政界领袖、学界泰斗或书法大师题写的,包含了
期刊
远古时期,人们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它的声音像天上的雷,可以引來雨水,滋润万物,还能鼓舞士气。甲骨文的“鼓”就好像一面大鼓,上面有手掌在击打。
期刊
我睁开眼,只见一只机灵可爱的小猫在冲我眨眼睛。小猫理了理脖子上的领结,竟然开口说話了!
期刊
讀帖,要深入。怎样才算深入?其中有一个要求,就是要分清笔画的走势。同样一个笔画,笔势不一样,字的形态迥然不同。如两个“兄”,撇的笔势完全不同,一个撇画向右挺,一个撇画向左挺,结果,一个形态丑陋,软弱无力;一个体格健美,神采飞扬。
期刊
“古来它能传书信,像‘一’像‘人’群飛行。”小朋友,你能猜到这是什么鸟吗?对了,是大雁,有个成语就叫“鸿雁传书”。
期刊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不坐在高高的树梢?  小鸟,小鸟,  你们为什么在电线上来回跳跃?  明白了,明白了,  你们错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  小鸟音符,呵,音符小鸟——  多么美丽的曲调……  一只小鸟,在跳跃;一只小鸟,在歌唱。我要问问你,你为什么不在大树上?我要问问你,你为什么呆在电线上?诗人告诉了我们答案,原来小鸟把电线当成五线谱了,那小鸟不就成了美妙的音符了吗?看啊,蓝天下,几根电线,
期刊
你知道吗?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字玄宰。爱逛博物馆的小朋友可能看过他的作品。今天要说一个关于董其昌的小“秘密”:他在自己的書法作品上落款,一般是“董其昌”“其昌”或“华亭董其昌”;而在绘画作品上落款却是“玄宰”或“董玄宰”,这就是书画史上所谓的“书不玄宰画不其昌”。  虽然不知道董其昌为什么要这样落款,但这个特别的习惯成了鉴赏其作品是真是假的有力证据之一。
期刊
沿虚线對折再对折,留下折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