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借助技能大赛这个平台,我校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教”,不仅学生的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也提高了。具体表现为:通过层层选拔的竞赛机制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发挥大家所长共同攻克难题的集训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调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实践积累经验,反思后提高知识技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实例项目进行拓展开发,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 综合素质培养
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已经举办多年,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我们作为技能大赛的参与者也在积极探索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希望能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更符合现代企业对电子装配与调试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和综合素养要求。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以赛促学,以学促教”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那么,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哪些素质有影响呢?到底有何影响呢?
一、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近几年,职校老师总是感叹现在学生学习越来越没有动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总是尽最大能力为孩子的将来铺路,因此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自然越来越少。职校学生因为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竞争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只满足于修满学分,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能毕业就好。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的职校生活,就是“混”。没有竞争的刺激,很多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没有面对挫折的机会,等毕业后才发现职场竞争是多么残酷,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竞争的能力,甚至没有生存的能力。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淘汰机制的技能大赛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平台,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竞争,体会到了竞争成功后的喜悦,体会到了竞争失败后的挫败感,以及扬起航帆重新起航的心理成长。
二、技能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
技能大赛的竞争机制是残酷的,但是集体团队合作攻克难题的氛围却是温馨的。经过多年摸索探究,我们发现要想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团队项目需要团队中每个人相互配合,个人项目中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一个团队在前期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一个学生在集训时,至少需要一个老师进行辅导,实际上是一个教師团队在共同辅导学生,除了指导老师外,还有后勤力量,如电脑的维护、设备的采购等。因此,一个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大团队,我们将老师的团队合作氛围直接展示给学生,以此带动学生融入到团队中。学生在训练中总是会碰到各种难题,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老师总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攻克难题,有时老师也融入学生小组中,大家一起研究探讨。选手培养的机制从单一的老师辅导转变为老师辅导加老生带新生的机制。凝聚力是一个团队完成项目、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工作都是一笔不小财富。
三、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区别于传统教学,我们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寻找、创造促进自学的导入因素。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自学。在没有采用技能竞赛促进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更谈不上反思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技能竞赛具备展示、激励功能,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高涨。在此过程中,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帮助,学生学会充分调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一次次的观察、模拟而获得具体经验;通过内在反思再实践,学生进入自然、和谐的学习循环,学习障碍越来越少,自主学习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不仅发挥了竞赛选拔的功能,发挥了发展功能,而且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功能。
四、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电子电路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又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比赛的电路学生必定是没有见过的,虽然大部分单元电路仍然由基本电路组成,但还是会有部分单元电路是学生根本没接触过的类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利用已学知识把陌生的电路分解,再整合分析功能并进行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充分让学生融入到项目中,让他们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只是指导性地给个方向或启发点。我们还让学生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改电路。在此过程中,学生慢慢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不再局限于项目电路本身,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1世纪,学生不仅要具备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活出风采。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锻炼各方面能力。让技能大赛不再是一个时间点的事情,不再是几个人的事情,而是贯穿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大赛 综合素质培养
职业学校的技能大赛已经举办多年,已基本形成了“校校有比赛,层层选拔,国家有大赛”的局面。我们作为技能大赛的参与者也在积极探索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的关系,希望能在技能大赛的带动下,使学生的技能水平有所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更符合现代企业对电子装配与调试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和综合素养要求。通过这两年的努力,我们惊喜地发现在“以赛促学,以学促教”的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技能水平提高了,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提高。那么,技能大赛对学生的哪些素质有影响呢?到底有何影响呢?
一、技能大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近几年,职校老师总是感叹现在学生学习越来越没有动力,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总是尽最大能力为孩子的将来铺路,因此学生对自己未来的思考自然越来越少。职校学生因为初中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大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因此,大部分学生的竞争意识相对薄弱,他们只满足于修满学分,拿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能毕业就好。用一个字就能概括他们的职校生活,就是“混”。没有竞争的刺激,很多学生学习缺乏动力,没有面对挫折的机会,等毕业后才发现职场竞争是多么残酷,才意识到自己没有竞争的能力,甚至没有生存的能力。二十一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为了让学生适应社会,迎接挑战,我们必须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淘汰机制的技能大赛正好为我们提供了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平台,学生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了竞争,体会到了竞争成功后的喜悦,体会到了竞争失败后的挫败感,以及扬起航帆重新起航的心理成长。
二、技能大赛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品质
技能大赛的竞争机制是残酷的,但是集体团队合作攻克难题的氛围却是温馨的。经过多年摸索探究,我们发现要想在技能大赛中获得好成绩,单靠个人的努力是不行的。团队项目需要团队中每个人相互配合,个人项目中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是一个团队在前期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一个学生在集训时,至少需要一个老师进行辅导,实际上是一个教師团队在共同辅导学生,除了指导老师外,还有后勤力量,如电脑的维护、设备的采购等。因此,一个学生的背后就是一个大团队,我们将老师的团队合作氛围直接展示给学生,以此带动学生融入到团队中。学生在训练中总是会碰到各种难题,基于“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老师总是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攻克难题,有时老师也融入学生小组中,大家一起研究探讨。选手培养的机制从单一的老师辅导转变为老师辅导加老生带新生的机制。凝聚力是一个团队完成项目、取得成功的基本素质要求,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工作都是一笔不小财富。
三、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教学目标之一。区别于传统教学,我们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寻找、创造促进自学的导入因素。技能竞赛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激励方式能极大地促进学生自学。在没有采用技能竞赛促进学习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更谈不上反思学习,学习积极性不高。由于技能竞赛具备展示、激励功能,学生参与其中的热情高涨。在此过程中,再经过老师的点拨和帮助,学生学会充分调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一次次的观察、模拟而获得具体经验;通过内在反思再实践,学生进入自然、和谐的学习循环,学习障碍越来越少,自主学习能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学习效率也得以提高。因此,技能竞赛不仅发挥了竞赛选拔的功能,发挥了发展功能,而且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功能。
四、技能大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要想在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电子电路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动手能力,又要具备自主创新能力。比赛的电路学生必定是没有见过的,虽然大部分单元电路仍然由基本电路组成,但还是会有部分单元电路是学生根本没接触过的类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利用已学知识把陌生的电路分解,再整合分析功能并进行调试。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必须充分让学生融入到项目中,让他们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老师只是指导性地给个方向或启发点。我们还让学生在原有电路的基础上改电路。在此过程中,学生慢慢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开拓思维,不再局限于项目电路本身,创新能力逐步得到提高。
21世纪,学生不仅要具备合格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充满竞争的时代活出风采。技能大赛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中锻炼各方面能力。让技能大赛不再是一个时间点的事情,不再是几个人的事情,而是贯穿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