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风景中的中国审美精神研究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ongxia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油画作为西方艺术典型现已延续了近千年,传入中国至今也已近百年。在与中国山水画的激烈碰撞与交融下,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日趋成熟,这也使得中国审美精神在油画风景中的体现日益鲜明。本文从山水画与风景画的融合来探讨、剖析油画风景中的中国审美精神。
  关键词:中国审美精神;油画风景;山水画;两者融合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149-02
  一、中国油画及油画风景的出现及发展
  据史料记录,最早油画出现在元朝。随后传教士利玛窦在明朝时期来到中国,带来了圣母像油画作品献给明神宗,这是目前出现在中国最早的油画作品,随后有些外国画家在宫廷里开始传授油画技法。在油画在传入中国的初期并没有引起当时画家的重视。从内心来说,大部分画家将油画视为外来物,在排斥的同时也有所漠视。人物油画最先传入中国,风景在当时的油画作品中的出现形式和起初的山水画一样,都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此时,在荷兰油画风景独立门户,寻求崭新发展。历史记载到:“意大利画家格拉蒂尼曾向宫廷内的画学生教授透视画法和油画技法。在1711年,马国贤曾经记载了格拉蒂尼的画室,其中他的七八个中国学生用油画颜料在高丽纸上画中国风景。”这足以证明这时的东西方美术交流使得中国第一次出现了有关油画风景的资料佐证。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外来物油画在当时的中国(中华民国)的发展开始兴盛起来。大批留学生开始走出国门学西洋文化,其中就包括西洋绘画,这种趋势必然促进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步伐。中国留洋画家在外学习各种绘画,自然也接受并学习了西方印象派绘画,以此并打破山水画中传统的中国风情,并赋予中国油画新的内容、内涵,使得传统的山水画图式在中国油画风景中不复存,在此真正带有中国民族色彩的油画风景就此诞生。20世纪中期,中国油画风景不论在理论技法和画种材料方面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中国油画风景受到了来自西方写实主义及印象主义的风格的影响。现如今,中国油画风景与中国油画还在发展的道路上不停的向前进。
  二、中国油画风景与山水画的融合
  中国油画风景自独立成科并发展以来,中国的油画家既要受西方油画的影响,寻求艺术语言上与西方有所不同;又要受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维的影响,力图在油画作品中摆脱西方艺术殖民的痕迹,使它具有本土特色,但又在艺术语言上与西方的势态相同,这使得中国油画风景的发展状况复杂。
  油画进去中国后,一些油画风景家如吴冠中、刘海粟等便开始在改造西洋风景的同时加入中国的图式,这些特点在刘海粟的一些风景油画中都有所体现。透视构图方面,中国油画风景大体分为完全西方化和中国式油画两种形式,画面效果自然也就不同,一种有着严格的焦点透视变化;一种就是借鉴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从而形成散点透视、以义传情,并将赋予我们民族的物化符号。色彩方面,一部分中国油画风景保守继承了西方写实主义色彩,一部分大胆借鉴、融合中国传统的水墨,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山水油画。对于山水油画的理解,刘曦林先生这样说到:“东西方两座文化的大山仍然在那里屹立着、生长着,而在两峰中间又萌生着一座非中非西、亦中亦西的新山。”这种比喻言之有理,也很恰当;吴冠中先生则说:“我曾将中、西方杰出的绘画作品比作哑巴夫妻,虽语言有阻,却深深相爱。油画山水就是这对“哑巴夫妻”的新生儿。”笔墨技法运用方面,我们在欣赏吴冠中的油画作品时,线条和笔墨意味都是他对水墨运用后所展现的,这也是他描绘对象的同时融合中西画法并加以灵活运用的实例。实践证明中国风景油画画笔类似于中国画技法用笔,油画风景的创作也体现中国传统绘画程式技法。
  三、中国山水画对中国油画风景的影响
  1.中国风景油画对山水画的借鉴
  西方绘画总是忠实地再现真实世界和想象世界,风景油画在西方绘画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风景油画自从踏入中国以后,它便有了新的定义。抛开民族历史因素、地理环境因素、宗教与文化因素等的影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也使得艺术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在中国,为生存的风景油画需要满足国人的审美意识和传统的审美观念,这就不得不使中国油画风景要向中国的传统山水画去借鉴[4]。
  中国艺术崇尚自然,强调“天人合一”,五代隋唐时期,好的山水画作品在人类历史上就有所出现,传统山水画总是表现和赞美自然,强调所谓的境界和意境。中国人有着崇尚自然的华夏精神,在对山水画描绘的过程中,也逐渐形成山水精神,自此以后,山水精神和华夏精神就深深的流淌在中国人血脉之中。風景画在第一代油画家的创作中就开始了,现在算来也有百年之久,山水精神始终是国人最为重视的。所以此前留学归来的艺术家在进行油画风景创作时,大多会体现中国山水情怀和华夏精神,比如有刘海粟、吴冠中、林风眠、徐悲鸿、赵无极等绘画大师,他们在表现风景画中的气韵方面与西方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样还包括罗公柳先生等一批留苏画家,回国后的风景油画创作都是写意风景。不论是留苏还是留欧美,这些艺术家都是在西方绘画理论的基础上加进帮融合了传统山水精神和中国文人思想,风景油画中不是中国元素多一点,就是西方元素多一点,但始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油画风景一直在这样的模式当中需求发展,但同样也少不了艺术家的个性。总的来说,中国油画风景带有中国的诗性,有中国特有的笔墨、有中国人对自然的意识参与与意象物化、还有西方的理性构成、自然也少不了现代人的视野。
  2.中国风景油画所体现的山水画的“写意”与“意境”
  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是笔墨,每一次的语言表达都十分注重对笔墨的运用,油画风景中笔墨的表达则是色彩,山水画中墨分五色,而与之相对的油画风景的色彩则是以冷暖色为分割。林枫眠先生留学欧洲并系统地学习西方绘画,所成后归来主要从事西画创作与艺术教育工作。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不难发现,其作品总是情趣浓烈,意境悠远,他汲取了中西方绘画艺术之长并加以融合。表现技法上,吸取西方绘画造型的优势,以此来弥补客观形象真实塑造和表现方法方面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不足。同时他又以弘扬中华传统艺术精神为主线,将中西方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加以融合。其油画风景作品结合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象”,创造出传统山水意象景色。并借鉴西方光色技法,使光色与中国传统山水造型结合在一起。风景油画中意境的表达主要是先将的景物进行艺术构思,再意象物化,这与中国传统绘山水画模式不谋而合,有人说这是巧合,但我觉得这与中国传统文化对他影响是分不开的。林枫眠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透露了中国山水画中意象物化的处理方式,并形成了一种表现形式或是一种艺术风格,深深的烙在他的每一副作品中。   中国油画的发展已有百年之久,风景油画以其丰富多样在中国油画的发展史上获得重要的一席地位。“写意”的倾向在中国油画风景中日趋明显中国。中国许多油画家在油画风景中将“写意”融入油画风景的创作中[5]。
  四、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审美精神表达
  意象在中国风景油画中的表达必然带有中国特色,所以说意象性风景油画可算是中国风景油画的一种形式,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征。其对中华民族的人文气质的渗入与对文化心理的包蕴有为明显。中国山水画和传统美学思想给予中国风景油画营养,同时中国风景油画借鉴西方油画元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山水画对中国风景油画的产生及发展一直贯穿始终。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油画民族化的问题成为艺术家们讨论的重点,近几年来,部分艺术家提出了“意象油画”的说法,倡导将油画表现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由于艺术家受到中国传统“意象”思维的影响,意象化中国风景油画发展的的趋势,以“象”写“意”,“意”、“象”和谐融合的油画表达方式成为艺术家们的追求。趋势表现出中国风景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意象的结合为中国油画的发展布下了广阔的前景,它们决定了中国当代油画艺术的发展和与繁荣。
  我们处在经济一体化、竞争全球化的消费时代,现如今,在把生命当作为我们的消费对象的同时,精神却迷失了归所。“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现”“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我们无数次所寻找的诗意境界。我们总是期待着有这样一种艺术当我们毫无寻找头绪时,它能够指引我们去探寻那精神之源——与自己最切近、最饱满;能够我们入安定自在、疲于奔命与消费的灵魂能息的精神家园。就在此时,尚意崇境"的意象风景油画不期然间向我们翩然走来,勾起人们灵魂回忆、体现民族精神、重温禅道思想,
  五、结 语
  中国美学理论不断发展,借鉴审美形态学,我们在进行中国油画审美形态研究时,一定要去考虑历史文化和当时情态。历史的前进带动了中国油画尤其中国风景油画的发展与变化,与中国山水画碰撞、借鉴、融合。中国经历了不同历史阶段和社会文化形态的变迁,在此情况下,中国油画也归纳总结了自己的观念和语言。百年来,中国油画始终在向西方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模仿、变异与创新。写实、表现与意象是中国风景油画在历史长河发展后两种主要审美形态,这必然与西方本源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风景油画传入中国,并与本土文化发生激烈的碰撞,在中国千百年的美学思想影响下,形成了特定的审美形态,这种形态具有本土文化价值观特征,在当代中国文化生活也成为具有較大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形式。
  美学的发展带动着中国审美观的发展,中国山水画中的审美观发展至今带有着浓厚的中国色彩,如今,伴随着山水画与风景油画的交流与融合,不管是“写意”“意象”还是“意境”,我们对风景油画的研究还在继续,将来也必定有新的审美精神的出现。
  参考文献:
  [1] 陈旺,陈良雨.传统中国画审美元素在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的运用研究[J].美与时代,2016(1).
  [2] 陈伊.论风景油画对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借鉴[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 杨飞燕.中国精神---油画风景学术研究展[J].中国油画,2014(5).
  [4] 李宗梁.中国当代油画风景中的写意性倾向研究[D].河南大学,2013(5).
  [5] 张小进.风景油画中的中国民族审美心理与审美取向研究[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3).
  [6] 胡玠.中国传统山水画与中国风景油画的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传馨]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媒体对老年人形象的塑造不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老年观,也会影响到老年人对自身形象的认知,从而影响到积极老龄社会的建设。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了《新民晚报》近十年有关老年人的新闻报道,并基于框架理论从报道数量、报道对象、报道倾向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归纳《新民晚报》呈现的老年人媒介形象特点。  关键词:老年人;媒介形象;新民晚报  “彭宇案”之后,老年人在媒介中的负面
期刊
摘 要:关注弱势群体、真实全面地反映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并给予弱势群体真诚的人文关怀,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媒体和社会的责任。基于国内弱势群体报道现状,本文以《南方周末》的深度报道为切入点,研究其弱势群体报道模式,为其他媒体更好地发挥职能提出借鉴。  关键词:弱势群体报道;《南方周末》;深度报道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60-03  
期刊
摘 要:IP孵化已不僅仅是影视创作的发展重点,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二次开发的新方向与新思路。洛阳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因而具有极高的社会影响力和IP价值。通过对洛阳白马寺IP价值的有效挖掘与研究,从多重路径实现洛阳白马寺的IP价值孵化,打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全产业链开发模式,可以帮助探索中国传统文化IP价值的提炼与升华。  关键词:IP孵化;价值内核;普世
期刊
摘 要:扶贫和消除贫困是一项世界性问题,由于复杂的历史文化原因,我国的贫困报道历经生产自救、虚假浮夸、讨薪维权和规模化报道几个阶段。在扶贫力度加大和媒介融合格局下,人民网创办扶贫频道专门报道扶贫信息,在报道实践中信息来源广泛、内容丰富、符号多元、官方视角鲜明。也存在自制信息少、栏目发展失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频道特色,构建多维的传播体系,增强信息的贴近性和有用性,加强对贫困群体、一线扶贫人员的报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城市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倾向于城市形象等软实力方面的展现,拥有一个优秀的城市形象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伴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城市微电影凭借其传播优势,逐渐成为塑造城市形象的主力军。本文以《盐城之恋》系列微电影为切入点,对该微电影进行视觉语言解读,探讨该城市形象宣传片对盐城的影响。  关键词: 城市形象;城市微电影;《盐城之恋》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2016年随着韩剧《太阳的后裔》与爱奇艺方面合作实现“零时差”同步上线,缔造最贵韩剧和最高点击量韩剧的神话。本文通过对《太阳的后裔》收视率、运营策略、衍生品开发以及韩剧运营模式的相关考察分析,探究以韩剧为代表的传媒产品的运营的特点与规律,以及如何实现影响力最大化和价值链增值,以期为我国的电视剧制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影响力;传媒经济学;《太阳的后裔》;运营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 要:音乐类电视真人秀节目在我国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从模式引进+本土化的道路走向自主创新的道路,从草根选秀模式到专业歌手竞技表演秀模式再到明星+素人同台或竞技或切磋等模式。无疑电视节目自主创新的道路不仅是一条必经之路,而且也是可持续发展之路。《梦想的声音》诞生于浙江卫视原创元年之初,它有着很多创新因子,值得深入研究,当然也需要反思。  关键词:《梦想的声音》;创新;反思  中图分类号:G220
期刊
摘 要:新媒体背景下,品牌推广方式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杜蕾斯则是其中运用新媒体较为突出的代表。针对杜蕾斯营销策略的运用,通过分析杜蕾斯宣传平台的转变原因,运用新媒体进行品牌推广的具体案例,对杜蕾斯的品牌推广的各式营销策略进行研究。从而揭示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品牌营销推广要依据产品特性从而选择适合的推广方式。  关键词:品牌推广;品牌媒体化;社会化营销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茜你一顿饭》自2016年7月在优酷、淘宝双平台开播后,受到网友的广大好评。节目截至到目前已经播出了21期,每一期播放量都超过了200万次。它如同一匹黑马在种类纷繁的网络美食节目中脱颖而出,本文通过分析《茜你一顿饭》节目的形式、编排和内容设置等,去探寻当下网络美食节目的创新和转型策略。  关键词:美食综艺;创新;转型;《茜你一顿饭》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期刊
【摘 要】:《新闻调查》是一档深度调查报道类的电视新闻节目,它与其他节目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将整个调查的过程呈现给观众。出镜记者在《新闻调查》这档栏目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用《一只猫的非常死亡》这期节目作为例子旨在分析出镜记者在采访调查过程中的多角色转换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关 键 词】:出镜记者;调查采访;深入报道;角色功能  【作者简介】:郜淅琳,女,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