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埃里克·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ao_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埃里克·霍布斯鲍姆(Eric J. Hobsbawm )是享誉国际的近代史大师,也是英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和“新社会史”学派的领军人物。他不仅在具体的历史研究领域拥有卓越的建树,对历史的基本问题也有独特的见解。本文以霍布斯鲍姆晚年的著作《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为例,探讨了他的史学观和历史观。该书体现了霍布斯鲍姆作为史学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现实的深切关怀。
  【关键词】:霍布斯鲍姆 ;《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史学观;历史观
  作为英国重要的左派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西方学界更多关注对霍布斯鲍姆的新社会史思想如“社会反抗运动”思想的研究;国内史学界近年来对霍布斯鲍姆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不少论文介绍了他的史学著作及史学思想。
  霍布斯鲍姆的《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是一部论文集,书中收录的论文写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自英文版 On History问世以来,引起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中国大陆与台湾在2002年几乎同时推出简、繁体字中文版,分别以“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和“论历史”命名。此书包含着对历史学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史学观念的集成。
  一、霍布斯鲍姆的生平及思想背景
  霍布斯鲍姆于1917年出生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个的犹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俄国犹太后裔,母亲来自中欧。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全家先后移居维也纳和柏林。大战使德奥两国元气大伤,那里的悲惨状况以及苏联生机勃勃的局面使他看到资本主义的缺陷和社会主义的全新景象。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霍布斯鲍姆移居英国,后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攻读历史学。1940年应征入伍,参加反法西斯战争,1947年回到剑桥做有关费边社的论文,并成为伦敦大学伯克贝克学院的讲师,70年代取得该校经济和社会史教授头衔。退休之后,他长时间任教于纽约社会研究新学院,是该校政治及社会史荣誉教授。2012年10月1日,霍布斯鲍姆病逝于伦敦,享年95岁。
  霍布斯鲍姆有着两个重要的身份: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亲历20世纪历史的人。“在英国年轻一代史学家中已经蓬勃向上而且很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派”中,霍布斯鲍姆是其中“著名的历史学家”。[1]霍布斯鲍姆毫不否认自己马克思主义的标签,并坦言:“如果没有马克思,我就无法产生对历史任何特殊的兴趣”,“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显然是迄今为止认识历史的最好指南。”[2]
  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不仅在于唯物主义的核心,还在于“它既始终坚持社会结构的实际存在,又坚持它的历史性,亦即重视社会变迁的内在动力。”[3]但霍布斯鲍姆并不是一名马克思主义狂热分子,马克思是他研究的起点,而不是终点。[4]只要马克思主义原理被证明确实是错误的或者已经过时,就应该随时准备修正。此外,他还提倡马克思主义的多元化,允许各国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不同的方法,并毫不讳言在东方社会的研究领域,马克思把深邃的洞察和错误的假设混合到了一起。
  作为一位一生长达近整个世纪的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对历史有着深切的洞察力。他撰写的颇具影响力的历史著作,都体现了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主题大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背景和社会生活源泉。对现实问题的关怀和人类未来命运的关切,以及对人类文明和道德演化的关注,贯穿他整个的史学研究生涯。基于上述两种身份,霍布斯鲍姆对史学本身的重视及对现实的关怀,在《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一书中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
  二、《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的史学观
  传统的历史学家极少将社会视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即使有一些零星的记载,也不过是政治史的点缀。20世纪的70年代,霍布斯鲍姆与他的同行们一起创建的新社会史学派,是对传统的以政治史为中心的历史研究的反抗。
  霍布斯鲍姆认为历史学家与经济学家应稳定共存,社会史的研究要吸取经济学等社会科学的成果,但不能失去个性。历史学关注的是全面的历史,并非像经济史一样专门化。年鉴学派大师马克·布洛赫也认为,“历史研究不容画地为牢,若囿于一隅之见……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唯有总体的历史,才是真历史,而只有通过众人的协作,才能接近真正的历史。”[5 ]在此问题上,霍布斯鲍姆的观点与布洛赫一样,无疑是开放的。
  从社会整体的角度看待历史,就不得不关注那些向来不被历史学家所注意的“下层的历史”。霍布斯鲍姆所说的“下层的历史”是指“从下层民众的角度看待的历史或是普通人的历史”[6],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人物、社会精英的历史。霍布斯鲍姆认为史学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揭示普通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明白人民对社会的真正要求是什么。他将“下层的历史”思想付诸史学实践,从与工人运動相关的19世纪至20世纪初的绘画作品、徽章、会标等资料中,解读出妇女男性化的历史[7],为“下层的历史”研究作出了贡献。
  需要指出的是,霍布斯鲍姆不只是指明“下层的历史”这一概念的特有内涵,更重要的是揭示从事“下层的历史”研究的“技术问题”,即研究“下层的历史”要善于挖掘历史资料,如利用6世纪在教区登录的人们出生、婚嫁和死亡的数据,正确看待与“口述历史”的关系,以及建立自己的研究模式。霍布斯鲍姆还强调史学家的“判断”、“解释”对研究下层历史的突出意义,如他要求“研究底层历史的史学家没有、或至少不应放弃自己的判断”,又如他认为史学研究的目标“不仅仅为发现历史,还要为解释历史,并且为此提供与现实的联系”[8]。
  霍布斯鲍姆的新社会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研究中的思想成果,同时也符合国际历史学界从社会经济、社会下层阶级研究历史的新趋向。他在社会史研究方面的贡献,使得美国学者伊格尔斯认为社会史研究以后发展的前景“时光大好”[9]。
  三、《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的历史观
  历史观与史学观相区别,主要指史学家对待历史的基本观念。马克·布洛赫的小儿子曾向他提出这样的问题:“爸爸,告诉我,历史有什么用?”[10]这也是大多数人的疑惑。在《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一书中,霍布斯鲍姆论述了时间的三个维度,即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关系,并对历史学家如何借鉴过去、描述现在和预测未来提出看法。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观点体现了他独特的史学思想,也间接回答了“历史有什么用”这一问题。   “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大多取决于我们对过去的了解。”[11]霍布斯鲍姆认为,过去的一种作用,即是为现在提供经验与教训。我们时常听到这样的话“要是……就好了”这并不仅是个人对过去的感叹,历史学家也常常作这样的假设。他们“不仅要搞清病人死于何病,而且要看他当初如何可以免于一死……像医生一样,试图在每个坏死的器官内发现生命的新规律。”[12]社会需要历史学家替自己的同胞们牢牢记住大家希望忘掉的事,从而日后尽量避免犯相同的错。“历史是一座画廊,在那里原作很少,复制品很多。”[13]实例的沿袭会培养史学家的思维能力与模式,终有一天会豁然贯通,但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将千变万化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的因素注入机械的模型,试图套用在下一个以至每一个事例中。
  对过去的兴趣从侧面反映了史学家对当代的关心。霍布斯鲍姆在书中强调了当代人写当代史的困境:个人的视野范围有限,无法观察到事情的全貌;因涉及到当事人的利益,大量材料没有解密。这一点上,年长的历史学家具有相对优势,因为他们能拥有更丰富的材料,也能采取更冷静的态度。另一方面,人们的所说所想都不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新一代的历史学家面对曾是现在的过去,也许会写出不同的历史。
  由于历史与未来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界限,历史不可能逃避未来。就个人来说,霍布斯鲍姆的岳父曾准确地预见奥地利将无法避免希特勒的蹂躏,于1937年将他的店铺从维也纳迁到曼切斯特。[14]而历史学家对未来进行必要的预测是实现历史学社会功能的一种途径。无论预测未来有多大难度,史学家都须时刻以未来为念,考虑往何处去的问题。该如何预测未来呢?霍布斯鲍姆提出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归纳发展趋势,一种是对真实事件或结果的常规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学家应保持中立,将基于预测与基于欲望的分析区别开来。[15]
  汤因比曾说:“人生存在于时间的深度上,现在行动的发生不仅预示着未来,而且也依赖于过去。”[16]历史研究的过程,不外乎就是着眼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维时间结构。年鉴学派学者布罗代尔认为“现实和过去应该互为说明”[17],这个理论对于未来也同样适用,而历史学家,当之无愧是使三者有机联系的联结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身为马克思主义者和新社会史学派的领军人物,霍布斯鲍姆的史学思想充满开放性和创新性。他提倡史学的多元化,重视下层人民的历史,深知历史学家的责任,试图用历史为人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对于未来,霍布斯鲍姆则同时夹杂着乐观和悲观的情绪。笔者想用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中最后一章的某段话作为文章的结尾:
  虽然我们对人类未来的具体结果茫然不知、惶恐不确,但在层层浓雾的背后,那股决定……发展的历史力量,仍在继续运行……如果人类想有一个看得清楚的未来,延长过去或现在都不是一个好办法……人类社会如果不加以变革,就会是一篇黑暗。[18]
  这无疑包含着困难,但又孕育着希望。
  注释:
  [1][英]杰佛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3页。
  [2][3][4][6][8][14][15][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马俊亚、郭英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前言第3頁、170页、195页、233页、247页、45页、32页。
  [5][10][法]马克·布洛赫:《为历史学辩护》,张和声、程郁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0页、导言第1页。
  [7]Eric Hobsbawm:Uncommon People: Resistance. Rebellion and Jazz. London:Weidenfele&Nicolson,1998.p94—110
  [9]何兆武主编:《历史理论与史学理论——近现代西方史学著作选》,刘鑫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542页。
  [11] [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纳日碧力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导论第4页。
  [13][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33页、104页。
  [16] [英]阿诺德·汤因比:《汤因比论汤因比——汤因比与厄本对话录》,沈晓红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67~68页。
  [17] [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顾良等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第187页。
  [18][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马凡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628页。
其他文献
【摘要】:周乐《大武》为西周初年武王克商后作的大型乐舞用以表现武王的丰功伟绩,武王去世后,经周公编制,则成为祭典性质的乐舞,主要用于宗庙山川的祭祀活动。而后在逐渐散放的世俗欲求面前,最后则向世俗的乐舞转化,演变为一种可供观赏用的乐舞形式。  【关键词】:大武音乐特征  《大武》是武王伐纣成功后为歌颂武王功绩而创作的乐舞,并成为礼乐制度中乐舞的一部分,其音乐特征在结构、舞蹈、演奏乐器、淫调、处理手法
期刊
【摘要】: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汉族,松江华亭人,明代书法家、画家、兼理论家。“南北宗论”由董其昌提出,在他所著的《画禅室随笔》一文中有明确的表示。“自南北宗论”提出后,这一理论影响了随后中国绘画的整个发展方向,直至今日仍有许多的追随者。“南北宗论”本是指禅家的宗派,禅是梵语禅那的省称,意译为思维修。董其昌借禅家的“南北宗”思想,提出了画史上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艺术风
期刊
【摘要】:张爱玲在《金锁记》中塑造了“戴着枷锁”的曹七巧的形象,困住了别人,困住了自己,本文从萨特存在主义角度去分析这一形象。萨特的存在主义强调“绝对的自由”“他人就是地狱”,而曹七巧就是这样的人,她的一生就在“荒诞的存在着”,用亲手造的枷锁困住了自己,困住了儿女。  【关键词】:萨特;存在主义;他人;绝对自由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产生及特征  二战后的世界布满了恐惧、荒凉、寂寞、虚无之感,人类丧
期刊
当我第一次见到金甲的时候,它是十几条鱼中颜色最鲜亮,鳞片最耀眼的一条小鱼了。  金甲有一双黑宝石般炯炯有神的眼睛,腮帮子和脸中间有一条黑布隆冬的缝隙,犹如一个深不见底的悬崖,它那身体闪亮闪亮的,只要打开鱼灯,光从鳞片上反射过来,明亮的光会让你觉得刺眼。它那扇形的尾巴掌握着它在水中前行的方向,使它在水里自由地窜来窜去。  金甲特别贪吃,爸爸只要一放进鱼缸里鱼食儿,它总是第一个如刚刚出镗的子弹一般冲向
期刊
【摘要】:宋徽宗赵佶是一位艺术家皇帝,他终日潜心迷恋与书法和绘画,无心坐在龙椅上处理大宋政事,而他却狠抓文化艺术事业,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给画家以优厚的待遇,鼓励他们创作优秀的作品。他的《芙蓉锦鸡图》造型生动,用笔考究,整幅图纤巧富丽,晕染细腻,传达出皇家的雍容富贵气派。  【关键词】:宋徽宗;芙蓉錦鸡图;美学思想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关注艺事、醉心书画的帝王,宋徽宗赵佶额在位期间广收名画巨迹,
期刊
【摘要】: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劳动人民凭借自己的智慧,构建了极其丰富多元的中国民族文化体系,手工装饰品作为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即使在工业化生产的今天,手工装饰品仍然以其独具魅力的姿态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深入的探讨、研究室内陈设中的手工装饰品的造物理念、审美特征及其蕴含的文化属性、文化价值契合了人们对宜居室内环境和民族文化双重需求的心理,并且也应该是弘扬民族文化,宣扬工匠精
期刊
【摘要】:随着版权意识的加强,无论公司还是个人在使用图片时变的越来越谨慎,如果在通过网络获得一些图片,没有获得授权,那么就可能面临被起诉的危险。那么插画以及图片的使用,就会带来一定的商业机会,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供图平台,供图网站不断成立的原因所在,这些图片平台到处签约插画师通过签合同的方式买断这些插画师作品的版权。然后在以比较底的价格,卖给企业使用。  【关键词】:商业插画;供图平台;版权  随着国
期刊
【摘要】:中国是个文化的大国,在漫长的文明浸染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习惯。广告语言是广告的核心内容。社会文化影响并制约广告语言及其表达,广告语言则蕴含或反映社会文化。语言是民族的语言,广告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之中。一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思维模式、文化心理、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等都必然会对广告语言产生作用。所以,任何一个社会的广告语言不可避免地反映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事实
期刊
【摘要】: 学校的根本目标就是教书育人,而校园和谐则是该目标能够达成的先决条件。和谐校园身为一项契合人类特性和教学规则构建的教育体系,该体系需要具备科学、民主、人文、开放等特性。科学不仅为和谐校园的基础,还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旨,更为学生的个人成长供应着所必须的养分。和谐校园是一套办校思维、一类治学方法、一种人文氛围。和谐校园的建立包括以下五个基础因素---人、事、物、景、情的和谐,校园是否和谐,不
期刊
【摘要】:本文对于时尚摄影观念思想变迁作了简要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跨学科,特例分析等方法阐述了绘画与摄影的关系,以及绘画在形式上,内容上对于时尚摄影的影响,时尚摄影的观念性表达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时尚摄影的观念的表达的社会化影响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绘画;时尚摄影;观念;影响  提及绘画和摄影,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碰撞、相互侵蚀,不得不承认,摄影作为后起之秀,对我们生活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