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根据使用新教材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学实践,反思课程改革中的得与失,从教学理念的更新、教材结构的变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培养目标的设定,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层面、教师层面所存在的困惑与问题等几个
方面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学习,阐述对新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的一些看法。
新课程新在何处
首先,新课程新在教学理念上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由过去的“双基加能力”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方面转化,课堂教学过程从教师教、学生学的知识传递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这种既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方向转化,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以此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养成。
其次,新课程新在所使用的教材上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形式上更富有个性化。新教材通过主编寄语、阅读材料等栏目,阐明数学学习的意义、方法、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在推动科学文化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通过思考、探究等栏目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出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宗旨。新教材突出模块色彩和螺旋式知识结构,但这种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促进作用。
第三,新课程新在培养目标上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教材在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初高中教学内容与要求的衔接上出现的问题数学新教材忽视初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革,使得教学内容和要求与高一新生所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脱节,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会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个环节变成教师“导学”、学生“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也因探究活动时间较长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的问题
1)新教材部分内容的安排值得商榷。①弱化重要的知识点的教学,弊大于利。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解析几何》中有关参数方程的知识的删减,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②教材知识与实际教学内容安排的矛盾。如“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按照书中的信息完成练习,或因条件所限无法完成。③教学要求超出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如“程序语句”受学校硬件设备的制约,学生不能上机检验所写程序的运行情况,程序语言的教学成为“纸上谈兵”。④部分知识点的引入实际意义不大,学习的收益得不偿失。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主要因为:利用计算器(机)可以直接得到符合要求的近似解;求解的过程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使用计算器,无益于学生的运算能力训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再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等部分,可操作性与实用性都不大;而有关正态分布的知识作课外阅读内容比较好。⑤知识点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如在没有介绍函数极限知识的前提下,直接引入导数的概念和函数极限数学表达式,超出中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一些习题中提到的新名词没有解释却让学生应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⑥人为制造所谓的“螺旋式”知识结构,破坏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如《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这种所谓的“螺旋式”结构人为地打破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因学生的遗忘而为后面的教学增加负担。
2)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存在瑕疵。①习题与例题不配套,例题容易、习题难。学完例题后,学生普遍有“听得懂课但不会做习题”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几个模块的教学中都有体现。②练习题目的设置可操作性差,数学新教材过分突出应用性,数学基本训练不足。一些练习虽可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但题目的取向性极低。③教材某些知识内容没有相应的习题来巩固。④例题、习题缺乏严密性,这类问题在各个模块都有体现。⑤计算器(机)的引入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各类大型考试禁止使用计算器,是否在暗示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不会出现?这样势必要影响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质量。
3)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变化与学时的安排有待商榷。
新教材课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的困惑旧教材高一学年学习298页,新教材高一学年要学习660页,可见新教材给学生增负的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开发,还应该进行调整,明确高中所讲与初中应学的内容,做好初高中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衔接;同时也应当将那些本应大学学习的知识还回原来的位置,以缓解高中课堂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为高中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
方面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学习,阐述对新教材的编写与使用的一些看法。
新课程新在何处
首先,新课程新在教学理念上根据《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由过去的“双基加能力”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方面转化,课堂教学过程从教师教、学生学的知识传递向师生互动、共同发展这种既重结论、更重过程的方向转化,力求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以此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养成。
其次,新课程新在所使用的教材上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形式上更富有个性化。新教材通过主编寄语、阅读材料等栏目,阐明数学学习的意义、方法、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在推动科学文化进步的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通过思考、探究等栏目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体现出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宗旨。新教材突出模块色彩和螺旋式知识结构,但这种变化对学生的学习并没有促进作用。
第三,新课程新在培养目标上通过对新课标的研究可以看出,新教材在注重学生知识培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并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
在新教材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初高中教学内容与要求的衔接上出现的问题数学新教材忽视初中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变革,使得教学内容和要求与高一新生所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脱节,使得学生在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不会思考。对于教师提出的数学问题,部分学生没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个环节变成教师“导学”、学生“跟学”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也因探究活动时间较长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教学内容设计上的问题
1)新教材部分内容的安排值得商榷。①弱化重要的知识点的教学,弊大于利。如《立体几何》中的三垂线定理、《解析几何》中有关参数方程的知识的删减,不利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②教材知识与实际教学内容安排的矛盾。如“信息技术的应用”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难按照书中的信息完成练习,或因条件所限无法完成。③教学要求超出学校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如“程序语句”受学校硬件设备的制约,学生不能上机检验所写程序的运行情况,程序语言的教学成为“纸上谈兵”。④部分知识点的引入实际意义不大,学习的收益得不偿失。如“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的教学,主要因为:利用计算器(机)可以直接得到符合要求的近似解;求解的过程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使用计算器,无益于学生的运算能力训练;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不高。再如“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应用”等部分,可操作性与实用性都不大;而有关正态分布的知识作课外阅读内容比较好。⑤知识点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如在没有介绍函数极限知识的前提下,直接引入导数的概念和函数极限数学表达式,超出中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一些习题中提到的新名词没有解释却让学生应用,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诸多不便。⑥人为制造所谓的“螺旋式”知识结构,破坏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如《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的教学内容这种所谓的“螺旋式”结构人为地打破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因学生的遗忘而为后面的教学增加负担。
2)新教材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存在瑕疵。①习题与例题不配套,例题容易、习题难。学完例题后,学生普遍有“听得懂课但不会做习题”的感觉,这种现象在几个模块的教学中都有体现。②练习题目的设置可操作性差,数学新教材过分突出应用性,数学基本训练不足。一些练习虽可体现数学的应用性,但题目的取向性极低。③教材某些知识内容没有相应的习题来巩固。④例题、习题缺乏严密性,这类问题在各个模块都有体现。⑤计算器(机)的引入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各类大型考试禁止使用计算器,是否在暗示这部分内容在考试中不会出现?这样势必要影响到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质量。
3)对于一些知识点的变化与学时的安排有待商榷。
新教材课时设置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的困惑旧教材高一学年学习298页,新教材高一学年要学习660页,可见新教材给学生增负的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开发,还应该进行调整,明确高中所讲与初中应学的内容,做好初高中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的衔接;同时也应当将那些本应大学学习的知识还回原来的位置,以缓解高中课堂教学内容多与课时紧的矛盾,为高中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