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课堂气氛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首先自己充满这种情绪,用自己欢悦的情绪去感染学生。
  四、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已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要素。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形式和教学方式变得灵活多样,彻底改变了过去单凋死板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多媒体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有机结合,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教学《黄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黄山的美景。教师可以寻找一些黄山的图片,再配上适合的背影音乐,制作成幻灯片,从而让学生真实、生动地感受黄山的美。通过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爱上语文,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生情趣和学习兴趣。
  五、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六、要提高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在影响语文课堂气氛的诸因素中,教师的教学艺术是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首先应从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放手,应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同时,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态度、语言和技巧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和进取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此时,教师也不需担心教学效果如何。
  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其他文献
【摘要】体现一堂课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就要看这堂课所采用的教学策略。所谓教学策略,就是為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激趣乐学  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传设情境,培养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探索某种活动的心里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
随着信息的发展,特别是农村中小“班班通”的普通使用,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语文学科而言,信息技术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不可或缺的有机要素。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可有助于我们树立大语文学习观,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以计算机网络教学为物质基础的教学试验,目前,各种软件所提供的文字资源、视频资料乃至与之相配套的音乐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2)通过学习《长歌行》,了解诗句的意思,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使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知道时间的宝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使学生学习体会到时间的珍贵。(2)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背诵《长歌行》。(3)认识本课生字,能够读准对音字“长、少、行”,会写本课生字。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电脑课件  课前谈话:看不见,摸不着,跑得快,又没脚,一去永远不
《语文课标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语文课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语文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在日常生活中,与家长、与社会,甚至与老师交流都使用的是方言,很少有机会使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重要的工具,我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说:“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师而惮,可以为师;奢而可信,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意思是说,当老师有四个条件:一要有尊严,使人敬服;二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三要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不违反师说;四要能体会“礼法”的精微道理,且能加以阐发。后两条说的是即是对教师语言的要求,而前两条又是建筑在后两条之上的。因此,古往
黄瓜白粉病是一种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流行性强的病害,是黄瓜叶部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都因白粉病的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研究通过测定经发酵液处理黄瓜白粉病的温室
一、缘起  我是一名高中英语教师,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深深感觉我们国家传统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大多数学生因没有掌握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虽付出很多,却回报很少,造成灰心情绪,大多数英语老师也是对学生的这种学习效果一筹莫展。  二、拙见  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在研究怎样才能使英语教学更有效率,让自己的教学,学生们的学习轻松起来。  我看了许多英语教学研究的书籍,结合我自身学习经历和教
朱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是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上的重要害螨,其防控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杀螨剂阿维菌素(AVM)杀螨效果突出,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和对人畜及环境安全等特点。已有的研究发现朱砂叶螨阿维菌素抗性品系(AbR)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高于敏感品系(SS)。GABA是脊椎动物和非脊椎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生物体内GABA含量的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把通向语文知识宝库的钥匙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打开这扇知识的大门,走进书籍的海洋,体验自学成功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  一、指导学生进行有目标的阅读  根据不同的读物,设定不同的课外阅读目标。(1)对名著名篇和其他优秀的作品,需要静下心来仔细的读,体会文章构思,揣摩作者心理,欣赏妙
一、开放学生嘴巴,激活创新潜能  开放学生的嘴巴,就是要给他们言论自由,不能在有意无意中禁锢他们交际的权力,扼杀他们闪现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火花。教师应该打破这个不能说、那个不该讲的传统意识,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想跟谁说就跟谁说。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表达,激活创新的潛能。  1、说说感受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学习一篇新课文时,在扫清字词障碍后,教师可提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