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比较阅读鉴赏策略微探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p6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比较阅读的重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比较阅读鉴赏策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关键词】诗歌;鉴赏;比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1-0-02
  比较阅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是进行诗歌教育的有效途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可见比较阅读的重要。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探究性阅读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整合能力,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效果。笔对诗歌教学进行比较阅读的一些尝试,总结出几点鉴赏策略,作为引玉之砖抛出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比较诗中的形象
  别林斯基说:“诗的本质就在于把不具体的思想寓于主动的感性的美丽的形象。”不管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都有形象,可以把它看成是诗中的主人公。因为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我们从形象中能体会作者的价值取向。首先是叙事诗的教学,如同样写爱情的《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女主人公对爱情的追求与坚持就可以进行比较。其次是抒情诗的教学,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和李白的《行路难》,也可以找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然后比较写作缘由、情感、语言风格,以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因此,在进入课堂教学时,最好能先引导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形象。
  二、比较诗人的经历
  经历不同,关注事物的角度也不同,所以表达的内容和道理也是不一样的。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李清照的《乌江》,这三首诗都是围绕项羽乌江自刎这一题材进行的创作,但是在侧重点上各有不同。杜牧诗对项羽不肯过江的做法是持以否定的态度的,他认为真正的男子汉是应该能屈能伸的,是应该能拿得起来放得下的,如果只能成功,而不能失败忍辱那不是真正的英雄。而且胜败乃兵家常事,如果能做到忍辱负重,重整旗鼓,也许可以做到东山再起。这种观点的提出和杜牧一生仕途不得意,始终未能施展抱负有关系。李清照对项羽是赞扬的,她认为人要讲求气节,不可以苟且的活着,活着要活的轰轰烈烈,即使死也要死得气壮山河。这种认识与李清照所处时代分不开,当时金兵南下,南宋苟且偷安,靖康之变之恨让清照发出如此慷慨之音。王安石则抛开了对项羽的个人好恶,从战争规律,历史规律的角度来评价项羽失败的原因。他认为项羽的失败是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民心就失去了有力的形势。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有他看问题的高度和远度。他更能从历史的规律的角度来看待和总结项羽乌江自刎之事。
  三、比较诗人的心境和处事风格
  每个人的性格特点是不同的,所以在面對同一种遭遇的时候,处理的方式,表达的情绪也是不同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同为表现壮志难酬,但这两首诗又有更深层次的不同。辛弃疾诗歌的最后一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现了他自己有满腔抱负,可是无人问津的悲凉,让我们感觉到即使是死去了也是抱憾而终的。而苏轼的最后一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最后的动作是祭祀江月,与江月同醉,与世间永恒之物同饮同在,而且发出了人生如梦,转瞬即逝的感慨,不要过于困囿于内心的不安不平之中。由此可见,苏轼最后将心中的愁绪放下了,而辛弃疾没有放下。这也就表现出了苏轼性格当中的豁达和乐观。
  四、比较诗人的情感
  形象是情感的载体,情感的抒发是诗人写诗的最终目的,我们可以在把握诗歌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拓展,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一代诗圣杜甫,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但同一时期的诗歌,思想感情也不尽相同。如:其中《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在这同一时期,他也写了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自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如今既要“放歌”,还须“纵酒”,正是“喜欲狂”的具体表现。这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青春”指春季,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想到这里,又怎能不“喜欲狂”!通过诗人的情感比较,我们更能准确地把握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思想。当然,不同的作者也能找到他们相通的情感,进行比较教学。这样,我们就能把握住诗人的情感,把它作为基础进行更深层次的鉴赏。
  五、比较诗人的背景、身世
  李清照的《醉花阴》和《声声慢》这两首词都是李清照以婉约派的词风,表达自己愁绪的作品。这两首词都写到了“风”“黄花”“愁”,但是具体的表达内容又有什么不同呢?1、风:《醉花阴》的是“帘卷西风”,《声声慢》的是“晚来风急”。“帘卷西风”的“风”是微风,是晴朗夜空下的习习凉风,拂着帘子后羞涩的少女,撩动着她的相思之情。“晚来风急”的“风”则是雨前之风,是让人瑟瑟发抖的寒风,是毫不留情的烈风,裹卷着一位孤身一人的老年妇女。它让人只有恐惧,而没有希望。2、黄花:《醉花阴》的是“人比黄花瘦”,而《声声慢》是“满地黄花堆积”。“人比黄花瘦”中的“黄花”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雍容,但也是盛开着的,也是挂在枝头的,也是鲜活的。就像当时的作者,虽然由于相思而憔悴,但依然有着生命的张力。“满地黄花堆积”的“黄花”是枯萎凋零的,是溅落一地的,是衰败落魄的,是没有任何生命和希望可谈的。就像作者憔悴的容颜、孤苦飘零的晚景一样。
  3、愁:《醉花阴》中的是“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中的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薄雾浓云愁永昼”中的“愁”是淡淡的愁绪,是佳节思念丈夫,孤单寂寞的一种愁绪。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中的“愁”是一种惨烈之痛,是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痛楚,是亡国之痛,是沦落之苦,之孀居之悲。所以,通过对比,可以感知出,虽然同为愁,但《醉花阴》是带着希望的,是有追求的,是活泼热情的,而《醉花阴》是无企盼,无着落的。由此可见,比较阅读是在比较作者的背景、身世。
  总之,比较阅读是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比较的方法可以因人而异,比较的篇目也不必拘泥于教材所选。通过形式多样的比较,相信会对诗歌教学起到很好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术后粘连是腹腔、妇科、矫形外科及心脏手术之后遇到的一个普遍的问题。大约80-90%的腹腔粘连直接起因于先前的手术。这些粘连可以通过二次手术治疗,但这不仅耗时、花费高,而且
利用1961-2006年陇东黄土高原气象观测站的雷暴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函数分解、图表分析方法,分析了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陇东雷暴次数的年际变化总体上呈波动状态,60年
【摘 要】高职道路桥梁专业的工程技术品牌专业建设及其人才培养必须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寻求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人才需求标准这二者之间的吻合与衔接点。为解决道桥专业在课程体系构建、学习领域课程方案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可通过校企合作,结合真实的工作流程内容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标准,由校企雙方共同探索和创新道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将创新后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在国家高职骨干重点道
针对于目前胜利油田海上在役油气管线长期运行后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以及常规检测方法检测效率低、缺陷检出率低等缺点,提出导波检测技术在海上在役油气管线检测中的应用,对提
硫酸阿米卡星(AMK)是一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有良好作用,虽然其抗菌活性较庆大霉素略低,但其突出的优
摘 要:跟随着国内外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为了改善现阶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局限性,对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演变进行研究探讨具有重大的意义,因为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就能找出现阶段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局限根本所在,也就能进行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创新,进而解决问题。  关键词:企业质量管理 体系的演变 创新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而掌握先进技术的大企业急需高新人才而不得;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国内教育部门都意识到创新创业人才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丙交酯作为合成聚乳酸的重要中间体,它的制备效率是影响两步法聚合高分子量PLA的关键因素。寻找高效催化剂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本文就与日俱增交酯合成过程中不同催化剂
根据清代历史文献资料中关于陇东地区旱灾的记载,以州县为空间单元,通过对清代该区历史文献中记载的旱灾史料搜集和整理,对该区旱灾发生的时空特征、等级序列进行了初步研究。统
静电的产生和控制问题,一直是所有纤维生产和织物制造中划分产品等级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静电产生于摩擦接触或在加工过程中纤维间的接触移动。随着纤维生产工艺速度的不断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