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连海洋大学有“学贯江海,德润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大学精神,融大学校训于学校建设,完善学科体系,完备教学科研平台,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关键词: 大学校训 大学精神 大连海洋大学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意味着日月分明;亲,表示的是去污建新;善,要求品德方厚。所以,大学的主要精神就在于“明、亲、善”。笔者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提出重修大学课程,重拾大学精神,希望对莘莘学子有所启发。
一、大连海洋大学概况
在我国辽宁省大连市坐落着一所海洋式的多功能性、多学科性的农、工、理、文、法、经、艺综合发展的高等院校——大连海洋大学。该学校由1952年建立的东北水产技术学校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期间分别改过三次名称,分别是1958改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改为大连水产学院、201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三次更名为如今的大连海洋大学。目前,该校已经拥有全面的学科领域,结构设置合理,师资雄厚,有专任教师79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7人。
目前,大连海洋大学5位“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各一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1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9人,其中百人层次16人、千人层次25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省、市优秀专家20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6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及领军后备人才7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计划2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
大连海洋大学在大连扎根,对海洋拥有极深切的感情,在数代老师和学生之下,大连海洋大学形成了“学贯海江,品德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兼容并蓄、追求卓越”要求新时代的学生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还要在面临巨大风浪的时候做到勇往直前。校训精神应该被永远传承下去,而今前辈已老,这种精神的阐释和完善需要后人不断努力。
二、大连海洋大学精神之解析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是全体师生应该一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高校教风、学风、校风等的反映。通过校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所学校核心的文化精神。大连海洋大学“学贯海江,品德方厚”的精神有以下三点内涵:
第一,持续学习,到贯通江海为止。坚持对做学问来说非常重要,坚持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如此之大,正如江海湖泊如此之大。学生则犹如万千湖泊中的滴水,只有积累学问才能汇集到江河湖海之中,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古有“囊萤映雪”的故事:晋代时,车胤家里很贫穷,用白绢口袋收集萤火虫读书;孙康买不起灯油,冬季每逢有雪的晚上,立即到屋外借雪光看书;这種苦学精神促使他们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们一个当了吏部尚书,一个当了御史大夫。
第二,修身养性,到苦润天下为休。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坚忍不拔的信念十分重要,只有能忍、能修、能苦才能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古往今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案例不少,“一锥刺股”就是其中之一。该故事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虽然这种手法比较夸张,但是表明了做学问不苦不行、不累不行的重要内涵,当然方法得当也十分重要。
第三,道法至上,到日月同辉不停。“道”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的准则之一,道法自然便是这个意思,做学问与坐道的道理是相同的,通过坐道可以感知天下之事,体会宇宙真理、日月同辉。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时候,周围既没有朋友又没有图书,只有虎豹虫蛇,但是仍然能够在潮湿的洞穴里度过三年,才有了现在流传于世、影响深远的坚强的内功心法——阳明心学,“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跟王阳明先生学道法,既能够学得良心,又能够学得日月。
三、融校训精神于大连海洋大学建设之中
第一,通过培养大学校训精神,完善大连海洋大学的学科体系。地级市、省部级、国家级是一个学科体系完善过程中必须包含的内容,要想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具有自身的学校特色。大连海洋大学目前形成的学科体系之所以极具优势,主要归功于其一直以来对校训精神的践行和培养。当前,大连海洋大学已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水产一级学科作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并列第三的成绩;二级学科中的水生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已经被评为辽宁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水产养殖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除此之外,学校还建设了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
第二,通过培养大学校训精神,完备大连海洋大学的教学科研平台。坚定的大学精神有助于大学科学研究的持续开展。大连海洋大学相对于以往,拥有较为完备、高端的科研学术平台,这一切都源于其对大学精神和信念的坚定不移,通过融资发展渠道的拓展,大连海洋大学一直与外界保持密切沟通。目前,大连海洋大学拥有农业部刺参遗传育种中心、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各1个,在省级层面上,分别拥有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大连海洋大学对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研教改项目一直保持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大学校训培养十分重视,坚定的大学精神成为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三,通过培养大学校训精神,不断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自“十二五”计划开支以来,由大连海洋大学承担了1200余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分别为123项、434项,包括国家海洋公益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等,这些项目的科研成果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有4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有两项,分别是2012年的“高效清洁海水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和2015年的“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2013年,学校主持“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结项,并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北方典型生物资源恢复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生物滤池研制及其在海珍品循环养殖中的应用”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另外,学校还获批两个水产新品种: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中间球海胆“大金”。
第四,校训精神与大学精神互相融合。大连海洋大学拥有浓厚的蓝色育人气息,这主要归功于其校训精神“学贯海江,品德方厚”,与其大学精神“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相辅相成。学校以“厚德博学、弘文敏行”为准则进行教学,培育学生“明德尚高、志当高远”的学习作风,精心打造其创立的文化品牌项目“蓝色讲坛”,拥有多种文体、科技学生社团,例如“海洋之声合唱团”等,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学校与国际高校签署了友好协议,包括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遍及南美洲、北美洲、澳洲、亚洲、欧洲等五个大洲,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对外影响力。学校对国际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已经开展了多种校际交流项目,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 1”合作举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各项国际教育的大力开展,目前大連海洋大学拥有同时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的资质和条件。
依据大连海洋大学的发展背景及校训精神,可以提出一两点新建方法,以期对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一些效益,这是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学贯古今,品德方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能够帮助万千辛勤的教师职工,更是莘莘学子遵循的指导准则,做学问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应该静心修禅,悟道天命,大学校训和大学精神将会伴随一生。
参考文献:
[1]李迎.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向萍.大学教师与当代大学精神构建[J].复旦教育论坛,2006(6).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梅新林,赵光育.现代大学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
[5]程志伟.大学文化的现实批判与理性建构[J].科技文化,2005(5).
[6]毕红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文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7]何期,韦学霖.论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文化精神[J].广西干部学院学报,2003(4).
关键词: 大学校训 大学精神 大连海洋大学
《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意味着日月分明;亲,表示的是去污建新;善,要求品德方厚。所以,大学的主要精神就在于“明、亲、善”。笔者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提出重修大学课程,重拾大学精神,希望对莘莘学子有所启发。
一、大连海洋大学概况
在我国辽宁省大连市坐落着一所海洋式的多功能性、多学科性的农、工、理、文、法、经、艺综合发展的高等院校——大连海洋大学。该学校由1952年建立的东北水产技术学校逐渐发展壮大到现在,期间分别改过三次名称,分别是1958改为大连水产专科学校、1978年改为大连水产学院、2010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三次更名为如今的大连海洋大学。目前,该校已经拥有全面的学科领域,结构设置合理,师资雄厚,有专任教师79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97人。
目前,大连海洋大学5位“双聘院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务院水产学科评议组成员、863项目首席科学家各一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农业部农业科研杰出人才3人,农业部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1人,辽宁攀登学者1人,辽宁特聘教授5人,辽宁杰出科技工作者2人,享受各级政府特殊津贴51人,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79人,其中百人层次16人、千人层次25人,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5人,辽宁青年科技奖十大英才1人,省农业领域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9人,省、市优秀专家20人,省高校教学名师16人,省高校专业带头人7人,大连市领军人才3人及领军后备人才7人,大连市杰出青年科技人才2人,大连市青年科技之星培育计划25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有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农业部农业科研创新团队3个,辽宁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4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3个。
大连海洋大学在大连扎根,对海洋拥有极深切的感情,在数代老师和学生之下,大连海洋大学形成了“学贯海江,品德方厚”的校训精神和“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蓝色大学文化特色。“兼容并蓄、追求卓越”要求新时代的学生拥有海纳百川的气度,还要在面临巨大风浪的时候做到勇往直前。校训精神应该被永远传承下去,而今前辈已老,这种精神的阐释和完善需要后人不断努力。
二、大连海洋大学精神之解析
校训是一所学校的根本,是全体师生应该一同遵守的基本准则和道德规范,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高校教风、学风、校风等的反映。通过校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所学校核心的文化精神。大连海洋大学“学贯海江,品德方厚”的精神有以下三点内涵:
第一,持续学习,到贯通江海为止。坚持对做学问来说非常重要,坚持才能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问如此之大,正如江海湖泊如此之大。学生则犹如万千湖泊中的滴水,只有积累学问才能汇集到江河湖海之中,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古有“囊萤映雪”的故事:晋代时,车胤家里很贫穷,用白绢口袋收集萤火虫读书;孙康买不起灯油,冬季每逢有雪的晚上,立即到屋外借雪光看书;这種苦学精神促使他们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们一个当了吏部尚书,一个当了御史大夫。
第二,修身养性,到苦润天下为休。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坚忍不拔的信念十分重要,只有能忍、能修、能苦才能取得更高层次的成就。古往今来,形容刻苦学习的案例不少,“一锥刺股”就是其中之一。该故事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虽然这种手法比较夸张,但是表明了做学问不苦不行、不累不行的重要内涵,当然方法得当也十分重要。
第三,道法至上,到日月同辉不停。“道”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尊崇的准则之一,道法自然便是这个意思,做学问与坐道的道理是相同的,通过坐道可以感知天下之事,体会宇宙真理、日月同辉。王阳明在龙场悟道的时候,周围既没有朋友又没有图书,只有虎豹虫蛇,但是仍然能够在潮湿的洞穴里度过三年,才有了现在流传于世、影响深远的坚强的内功心法——阳明心学,“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跟王阳明先生学道法,既能够学得良心,又能够学得日月。
三、融校训精神于大连海洋大学建设之中
第一,通过培养大学校训精神,完善大连海洋大学的学科体系。地级市、省部级、国家级是一个学科体系完善过程中必须包含的内容,要想进一步完善,还需要具有自身的学校特色。大连海洋大学目前形成的学科体系之所以极具优势,主要归功于其一直以来对校训精神的践行和培养。当前,大连海洋大学已有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水产一级学科作为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在2017年教育部的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取得了并列第三的成绩;二级学科中的水生生物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已经被评为辽宁省特色重点学科,二级学科水产养殖被评为农业部重点学科;除此之外,学校还建设了1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学科。
第二,通过培养大学校训精神,完备大连海洋大学的教学科研平台。坚定的大学精神有助于大学科学研究的持续开展。大连海洋大学相对于以往,拥有较为完备、高端的科研学术平台,这一切都源于其对大学精神和信念的坚定不移,通过融资发展渠道的拓展,大连海洋大学一直与外界保持密切沟通。目前,大连海洋大学拥有农业部刺参遗传育种中心、国家海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各1个,在省级层面上,分别拥有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高校重大科技平台。大连海洋大学对质量工程项目和教研教改项目一直保持积极负责的态度,对大学校训培养十分重视,坚定的大学精神成为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第三,通过培养大学校训精神,不断增强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自“十二五”计划开支以来,由大连海洋大学承担了1200余项不同级别和类型的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分别为123项、434项,包括国家海洋公益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国家“863”计划等,这些项目的科研成果中,获得市级以上奖励的有45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25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成果有两项,分别是2012年的“高效清洁海水池塘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和2015年的“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2013年,学校主持“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无公害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结项,并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2014年“北方典型生物资源恢复与环境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生物滤池研制及其在海珍品循环养殖中的应用”获得辽宁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另外,学校还获批两个水产新品种:菲律宾蛤仔“斑马蛤”和中间球海胆“大金”。
第四,校训精神与大学精神互相融合。大连海洋大学拥有浓厚的蓝色育人气息,这主要归功于其校训精神“学贯海江,品德方厚”,与其大学精神“兼容并蓄、追求卓越”的相辅相成。学校以“厚德博学、弘文敏行”为准则进行教学,培育学生“明德尚高、志当高远”的学习作风,精心打造其创立的文化品牌项目“蓝色讲坛”,拥有多种文体、科技学生社团,例如“海洋之声合唱团”等,学校通过定期开展校园文化节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第二课堂科技文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学校与国际高校签署了友好协议,包括13个国家(地区)的72所院校(机构),遍及南美洲、北美洲、澳洲、亚洲、欧洲等五个大洲,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声誉和对外影响力。学校对国际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目前已经开展了多种校际交流项目,新西兰奥塔哥理工学院“3 1”合作举办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通过各项国际教育的大力开展,目前大連海洋大学拥有同时招收培养多种模式和层次的来华留学生的资质和条件。
依据大连海洋大学的发展背景及校训精神,可以提出一两点新建方法,以期对中国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一些效益,这是本文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学贯古今,品德方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仅能够帮助万千辛勤的教师职工,更是莘莘学子遵循的指导准则,做学问需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还应该静心修禅,悟道天命,大学校训和大学精神将会伴随一生。
参考文献:
[1]李迎.关于高校师资队伍多元化建设的思考[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向萍.大学教师与当代大学精神构建[J].复旦教育论坛,2006(6).
[3]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梅新林,赵光育.现代大学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5.
[5]程志伟.大学文化的现实批判与理性建构[J].科技文化,2005(5).
[6]毕红升.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文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2).
[7]何期,韦学霖.论全球化时代的大学文化精神[J].广西干部学院学报,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