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中的树叶

来源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jul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的开头是一片青青田地,小女孩跟着父亲一脚深一脚浅,走向田地深处已破败的家。小女孩名叫妞妞,她的父亲叫陈军,是纪录片《吾土》的主人公,在镜头下,他们一起度过了非同寻常的五年。
  画面里的田地位于河北张北县,那是陈军的故乡。初中毕业后,陈军随着农民工进城大潮,背上行囊离开了村庄,去到大城市北京打工。说是北京,其实是京郊一处名为肖家河的村子。陈军在肖家河落脚,以种菜为生,维持着朴实而平静的生活。如果不是遭遇了那场拆迁,他大概会在肖家河一直住下去。
  拆迁事件肇始于2010年。陈军一家不愿拿着不合理的赔偿款搬走,变成了钉子户;此时陈军老家的农地已被村里承包出去,他没有回头路可走。回不去的故乡,和留不下的城市,是《吾土》的叙事背景。如果说时代是一条大河,陈军一家就是随着波浪起伏的树叶,让人担心,他们是否随时会被吞没。
  2010年秋天,陈军居住的打工者小区里突然贴出一则告示,要求租地的人马上搬走。到这一年为止,陈军已在他农地旁的小屋里住了十五年。邻居们的境遇也大致相仿,几百户人家多半是从河北老家到北京种菜的农民,在北京生活了十年以上,老家早已凋敝,或是和陈军一样,土地已被承包出去,有家归不得。
  居住多年的家自然很难割舍,屡次协商无果之后,陈军和村委会之间的冲突开始爆发,凌晨时分被拍窗威胁,住所被断水断电,附近也被人挖了沟渠,行走出入变得艰难。一次菜地被毁的冲突中,陈军拿着DV和站在一旁的挖土工搭话,那是一位从山东农村到北京打工的建筑工人,陈军说“大家都是兄弟”。午餐时分,工人蹲在荒地上吃冷馒头,陈军请他到家里喝口热水,对方只是沉默地摇了摇头。“这些人帮别人建好了房子,自己却不知该往哪里去。”同样不知該往哪里去的陈军,如此评价那个萍水相逢的人。
  尽管境况艰难,陈军和妻子小凤面对镜头,总是表现出不服输的劲头。他们的手边常摆着关于农业问题的书籍,也走访附近情况相似的家庭,但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似乎就是“熬”,再难也要熬下去。在小区的其他菜地全部被填平后,陈军的小屋成为最后的孤岛。
  《吾土》中有一幕黑色幽默的镜头,被断电后的第一个年三十的夜晚,陈军一家人坐在烛光里自娱自乐,陈军突然自告奋勇担任主持人报幕:“下一个节目请欣赏小品《强拆》。”他让妻子扮演自己,自己则演流氓,还没说上两句,一家老小就笑成了一团。
  2010年最紧张的几次冲突过后,事情意外地进入平静期,村里不再找陈军麻烦,发展商也迟迟不动工。事已至此,陈军开始重建菜地,想办法重新引水,还带着女儿妞妞,重新撒下一颗一颗西红柿、黄瓜、茄子的种子。导演范俭对这家人赞叹不已,“他们身上有强大的生命韧性,他们对人的尊严的坚守,没有任何困难能让他们放弃作为人的尊严和对家庭的珍视”。
  陈军这片树叶,没有被河水吞没,反而随着河流顺利地漂了下来。在这漂浮的生活中,陈军的女儿妞妞是全家人的定心丸。妞妞在片中只哭过一次,那是她很小的时候。更多时间,她的大眼睛忽闪忽闪,天真的话语常让片里的家人和片外的观众齐声欢笑,在这样一段沉重的故事里,妞妞是其中最明亮的色彩。
  陈军和小凤的第二个孩子降生在2015年,为了节省生产费用,一家人回到河北乡下等待孩子出生。简陋的产房里,手术台只是一块木板,陈军怀里抱着妞妞,陪在阵痛中的小凤身边。夜已深,熟睡的妞妞搂住爸爸的手渐渐滑落,新生儿还未到来,陈军用谈不上舒服的半蹲姿势,静静地在台边抱住妻子,一动不动。
  这种家人的温暖令人动容,有时也观之心酸。带着初生的妹妹回到北京后,导演按惯例给一家六口人拍了一张全家福,妞妞又在拍照时耍宝,引得全家人都笑起来。笑声落幕后,影片的下一个镜头骤然转入字幕,大意是因为妞妞上学问题,陈军一家决定搬离肖家河,没有得到任何赔偿。
  《吾土》是一个有强烈时代特色的故事,导演的眼光却并未局限在关注压迫和反抗上,而是观察一个家庭在这个时代,会怎样面对如此无解的困境。愤怒和悲悯,大概也不是导演想要的唯一观后感,“我觉得苦难都是人生的一瞬,再怎么样,这也只是人生一个阶段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对陈军一家人来说,最激烈的那部分其实只是在2010年。我认为他们从家庭中获得的欢乐是很多很多的,那些冲突放到更长的人生中,其实也只是‘那一年’。我想描述的不只是拆迁这件事,更是他们在各种环境下表现出的家庭的温暖、坚持和希望,这也是我一开始想表达的主题,家庭的安身立命”。
  导演的上一部纪录片《活着》拍摄了一个在四川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家庭:“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开始愿意用家庭作为坐标,来观察普通的中国人在社会巨变之下所经历的一切,我比较看重家庭的价值,包括家庭的情感、家人之间的态度对于中国人的影响。”
  《吾土》的最后,镜头又对准了陈军家乡的农田,乡村的电视和广播,“大力发展城市化”的口号被反复播放。家乡和城市之间,究竟何处是归途,在这个双重失落的语境中,树叶的形象变得格外真实而立体,河流的声音因为太过庞大,反而令人听而不闻。
其他文献
风雅颂不仅属于诗经,离骚也不仅仅是屈原的楚辞,当风骚结合,世界变得诗意盎然。诗歌不分国界,无论古今,都是灵魂所渴求的节奏。风格多样的中外诗歌与读诗心得贯穿古今,让你走入诗的领域并爱上诗歌。  精确的痛苦,模糊的欢乐。我在想,  人们在医生面前描述自己的痛苦是多么精确。  即使不曾学会读写的人也是精确的:  “这儿是抽痛,那儿是绞痛,  这儿是挤痛,那儿是烧痛,这是刺痛,  那个——噢,是隐隐作痛。
期刊
有时候太急了  而事情本就不该  生长成你要的那个样子  就像冬天会有天狼星  夏天会蓝蓝的  我们悄悄呼吸  去巷子口吃饺子  或大杯红茶冰  就过了一个季节  又一个季节  初春的苗  这么长高了  又长高了  一点一点点  我们常会发现  大部分我们却不在意  而你不用去为我画一个我不想  在夏天看到天狼星  就算冬天  偶爾也会蓝蓝的  荐诗|黄路兔  前天读完这首诗后,我很高兴地发给朋友
期刊
虽然因为一次见面和几条信息就“被交往”,但我毕竟是对林穗说过那个“好”字,不能不对姑娘和自己负责,只能暂时按着台本兢兢业业地走下去,直到找到合适的机会开溜。这并不是证明我不解风情,只不过日子已然并不轻松,我并不愿为了打破生活这摊死水就真的陷入泥潭。  比起在姑娘们的自拍照下点赞,我显然觉得攻读阳明理学更有意思,然而内心的小恶魔却总是做了相反的事情。这不,我不仅给林穗晒美食的朋友圈点赞,还留言了:“
期刊
“这是一条关于宿命的河流。”  合上小说《深河》后,脑海中浮现的句子就是这个。而在谈小说《深河》之前,我们需要对其作者远藤周作有一些认识。  远藤周作是日本著名作家,也是日本信仰文学的先驱,他以透过独特的基督徒观点对东西方关系所作之探讨著称。作品中渗透着关于生命、人生、社会、文化、历史的浓厚思考和沉重追问,在日本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承前启后的枢纽地位,代表了日本20世纪文学的最高水平。这部小说《深河
期刊
放弃了阿尔卑斯山顶远眺的景点,  已经永远地感到轻松。  尼泊尔从来没有诱惑过我,新天鹅堡,  对我只是一个噩梦。  我曾经是一只鹬鸟,与孩子们,  彎着腰,一步挨着一步。  哎,我迷失的葡萄牙,你,  西南海岸令我惆怅。  再也不能以欧洲的困倦抽着烟斗,  跳舞摩洛哥沙漠的方向。  只能用于指头在地图上旅行,  没有护照也没有行李。  秋日般的痛苦。因为在桤树丛的远处  红帽菇亭亭玉立。  放弃
期刊
《水浒传》创造了一批猛汉,虽然纷纷难逃被逼上粱山的命运,但大多是他们在自己面对压迫时,沉不住气而闯下祸来,作者也故意如此来突出他们身上的“草莽味”。如鲁达为素不相识的金翠莲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李逵救宋江劫法场,抡起板斧,将一街男女老少一斧一个,切菜般排头砍去;武松更是凭着神威横行天下,醉打蒋门神,反遭其害,一怒之下“血溅鸳鸯楼”,砍人砍得刀口缺。以牙还牙,以暴制暴,这是英雄气概的不讲理处,也是
期刊
与我们的疯狂和喜爱的花独处  我们看见真的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  甚至,有必要去写同样古老的事物  以同样的方式,一遍遍重复同样的事物  為了让爱继续,并逐渐变得不同  蜂箱和蚂蚁必须时时检查  日子的颜色几百次地加进来  并从夏天变化到冬天  为了慢下来,慢到一种可信的萨拉班舞步  拥挤在那里,生动而静止  只有那时,我们生命那慢性的疏忽  才能抚慰地裹住我们  用一只眼睛盯看那些茶色奢侈品的长影
期刊
对我们而言,EXO、BigBang、f(x)、岚、AKB48、TFBoys这些名词一定不陌生。他们都是被称为“偶像”的艺人组合。只要随便在互联网上看看,就可以发现,偶像的消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韩流席卷亚洲,EXO、2PM、Bigbang在中国掀起阵阵热潮,百度的EXO吧和Bigbang吧分别聚集了211万名和130万粉丝;2014年日本女子偶像组合AKB48的单曲总选举,不仅在日本本国引起巨大关注
期刊
闷热的湿气不住扑来,花儿被恼人的大雨打落一地,这不禁又让我想念起杭州的梧桐细雨,可终究是回不去了。终日躺在这病榻上,日子眼看也将尽了。  “苏郎,莫再熬药了,再与我说会儿话,怕是明日便说不上了。”我自十二岁进苏家,如今侍苏郎已二十有三年。近日身体每况愈下,苏郎日夜为我操心,实是不忍。  “朝云,你身子要静养好些,药马上煎好了。”他的衣裳已被浸透,身影有点摇晃,过了许久又道,“你再好生歇,话以后慢慢
期刊
爱书之人读书如同行山,穿越陡峭或蜿蜒的山间小径,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才能看到远方美丽的风景。我们常常会为足迹的重叠而欣喜,因为寻觅与分享,是读书最大的愉悦。  人的一生就像一条河流,这是一个老套的比喻。但是如果我们曾盼望过另一种生活。这条河流的走向,是不是会不一样?  有一个人告诉我:人们永远也无法改变生活,什么样的生活都差不多。这个人是《局外人》的主角—默尔索。《局外人》是法国作家加缪的名作,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