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学情视角的教师课程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max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语
  在教育转型背景下,不少语文教师开始摒弃学科中心课程,呼唤人性中心课程,主张尊重学生的本性,强调认知与情感的整合发展,承认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重视学生生活、社会现实与课程的融合。他们在实施语文学科课程的同时,积极开展活动课程,并且在潜在课程(或称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上,呈现出自觉的态势。少部分老师形成了“师本(以教师具有的某些特长为出发点)课程”,并开始探索“生本(以每一个具体的学生在学习兴趣、需求和发展趋向等方面的特点为出发点)课程”,自觉地“以学为中心”进行着教材到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下面一组文章,可以管见一线教师在这方面的思考和努力。
  我们知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是从课程管理的角度作出的分类。但这三级分类更多地关注了课程管理的主体,而忽视了课程实施的主体,因而遮蔽了另一项重要的课程——“教师课程”。教师课程,是指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文化底蕴、个人爱好、研究专长而开发出来的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色彩的课程。
  日本学者佐藤学在《课程与教师》一书中指出,无论是作为“公共框架”的课程还是作为学校“教育计划”的课程,在课堂情境中只能靠“教师的课程”——被每一个教师的意图、解释、构想、设计所演绎的课程——来发挥其现实的功能。我们提倡教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就是鼓励教师增强课程意识,成为课程的开发者与实施者。
  一、“教师课程”时代已悄然来临
  (一)后现代主义课程的发展趋势。
  当前课程领域已步履维艰,按照现行的方法和原则已不能继续运行,也无以促进教育的发展,现在需要的是适合于解决问题的新的原则、新的观点、新的方法。美国学者多尔在《后现代课程观》一书中认为,现代主义课程的病症是封闭性、简单化、累积性,后现代主义课程强调开放性、复杂性和变革性。开放性就是将课程视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课程建设要随时考虑流动、变化等因素的存在;复杂性意味着教育过程是由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组成的;变革性则指教师要适时诱发学生内部的不平衡以求新的平衡,课程应给学生自己组织的机会,在最有利的时机引发学生的内部重组。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目标不应预先确定,课程内容不应是绝对客观和稳定的知识体系,课程实施不应注重灌输和阐释,所有课程参与者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课程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发展过程。从这个意义说,教师课程顺应课程发展的规律。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需求。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已经运行十多年,许多学校在这种体制下构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校本课程,但在这种体制下构建的课程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定位不准。很多人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误解,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编写新教材或开设活动课。其二,资源割裂。不仅学科与学科之间是割裂的,而且学生与学生生活之间也是割裂的。学生获得的信息量多,却没有办法将信息联结起来。没有理念的支撑,客观世界在学生眼里是一个个孤立的学科知识点的图画,没有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图景。其三,主体缺位。美国结构主义课程改革失败的原因是,“改革是由第一流的科学家推动的,课程的编制也是由专家进行的”,所带来的后果是:“新旧课程的赫然鸿沟,对教师和学生都是一种压力……”这是我们课程的行政主体、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之间的矛盾。而教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可以有效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二、“教师课程”构建必须基于“学情视角”
  胡适曾建议青年朋友,要想获得发展就要不断拿问题来困扰自己。的确,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长期聚焦于某一问题,具有问题意识,就能以思考的方式过着有质量的教育生活。教师在实施教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围绕该课程去搜集资料,进行定点式研究,这样就可以避免散点研究的空泛。但教师课程不等于教师自己的课程,在确定教师课程时,教师要防止以自我为中心。构建教师课程,应结合学科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整体考虑。
  (一)关于教师课程的开发。
  1.坚持学生立场。
  教师课程,虽属教师开发的课程,但其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要坚持学生立场,了解学生需要和学情基础,将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目的。
  某教师开设《红楼梦》课程前,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侧重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动机状况;学生实际具备的阅读水平及其所面临的主要困难。通过调查了解到:绝大多数学生对阅读《红楼梦》有强烈的兴趣和愿望。有82.7%的学生曾经尝试过阅读《红楼梦》;有63.8%的學生明确表示如果学校开设《红楼梦》选修课,他们愿意选修,有的学生甚至在“愿意”前面还加上“非常”“百分之百”等字眼加以强调。尽管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阅读《红楼梦》,但有37.9%的学生属于那种“愿意读”但“读了几章却看不下去”之列。这说明,相当数量的学生虽有阅读名著的强烈愿望却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水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要的障碍又是什么呢?许多学生这样回答:记不住贾府、大观园中间复杂的地理方位,记不住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对书中的文言文感到困难,对书中大量的诗词感到厌烦,不了解《红楼梦》中的社会文化背景……通过这项调查,该教师对学生的状况心中有数,教学更有针对性。
  2.源于教学问题。
  教师课程,一定源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源于教师对教学问题的发现与思考。作为一个爱思考的教师,不难发现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对这些问题,应进行分类梳理,提炼出有价值的、有普遍性的主问题,这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据此所开展的教师课程,才更接地气、更有实效。
  以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改革为例。管老师发现,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少写作动力,为写而写。学生写完后缺少阅读对象,没有成就感。管老师为解决学生的写作动力问题,开发了自己的作文课程体系。于是,他班上的学生写作兴趣高涨,写作能力井喷式提升。为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而开设的教师课程,更有针对性,更受学生欢迎。   3.选择微小主题。
  教师课程主要依靠教师个人进行开发与建设,由于受精力和资源所限,教师课程的切口不宜大,宜选择微小主题,作小而深的研究。比如,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悠久绵长,文学经典浩如烟海,如何通过教师课程引领学生亲近传统文化?特级教师孙双金开发的“李白课程”给我们以很好的启发。孙老师从古代文学经典中选择了古代诗歌的高峰——李白诗歌,作为课程内容,并开发系列主题:“李白是仙”“李白是人”“李白是侠”“李白是道”“李白是书生”“李白与月亮”“李白与美酒”“李白与名山”“李白与大川”“李白与朋友”“李白与送别”。学生就李白诗歌而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经久魅力,尝脔知鼎,窥斑见豹,这是教师课程切口小巧的鲜活案例。
  (二)关于教师课程的建设。
  1.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多样活动。
  教师课程一般以一学年或一学期为时间单位,在这段时间里,教师应做好统筹规划,设计好学年、学期计划,并组织好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黄厚江老师在“和学生一起读《论语》”的课程实施中,安排了以下这些活动:第一轮是问题讨论。按文本先后,学生依次主讲,依次交流,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第二轮是心得交流。主要是谈阅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和对有关问题的思考。第三轮是“读《论语》,说孔子”。第四轮是“《论语》读人”。每个学生重点解读《论语》中的一个人物。这样的活动以学习者为中心,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2.进行发展性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包括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其他课程有所不同的是,教师课程的评价可以相对灵活。我们提倡进行发展性评价,过程即结果,实施即评价。以特级教师胡春燕的《水浒传》的阅读教学为例。老师布置学生寒假精读这部名著,新学期开始,先组织了“《水浒传》智多星竞赛”活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水浒传》知识竞赛。接着,举办“《水浒传》故事大王”比赛,利用课前三分钟,按座次每天请一名学生到讲台前讲一个《水浒传》中的精彩情節,再由其他学生进行点评。胡老师还组织了“《水浒传》人物绰号”大比拼活动,题目全部由学生自己设计,比赛以小组为单位,采取抢答的方式。三次活动既是教师课程的推进,也是教师课程的阶段评价。学生在发展性评价中获得学习的快乐与信心。
  总而言之,教师课程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该得到我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在教师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上,我们在结合教师兴趣、特长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需求,坚持学生立场。唯有如此,教师课程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作者为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语文教研员)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今年4月举行的苏派作文教学名师精品课堂展评活动中,来自昆山国际学校的江苏省特级教师、苏派作文教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刘恩樵于沙龙研讨环节阐述了其“二八律”作文教学主张。受限于时间,刘老师在现场没有能够充分展开。活动结束后,他做了进一步的梳理。本期《苏派作文教学》栏目刊发刘老师的文章《我的作文教学“二八律”例说》,供大家参考。  一、训练路径:二分课堂,八分课外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
1999年3月~2001年3月,我们运用化痰逐瘀法治疗冠心病6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男,40岁。因腹痛1h入院,于1h前用力大便时突然出现左上腹疼痛,并逐渐蔓延至全腹,呈持续性发作,伴恶心,无呕吐。查体:BP90/60mmHg,面色苍白,心肺无异常,腹膨隆,对称,未见肠型及蠕
以哲罗鱼为材料提取DNA,采用两组限制性内切酶组合酶切基因组,并对酶量、酶切时间、扩增时稀释倍数及镁离子的浓度进行优化,结果表明200 ngDNA用4 U的EcoRⅠ和PstⅠ在37℃酶
<正>在经过对历代医家抗衰老处方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抗衰老处方的中药组成中,其配伍规律非常明显,且配伍规律及其用量互相协调,在抗衰老上起到联合作用以减缓人体的衰老过程。
取类比象 ,是中国古代传统的思维方法。《黄帝内经》在总结医疗实践和建构中医理论时 ,明显地受《周易》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的影响。传统儒学和中医的取类比象的思维模式决定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想要将心仪产业做大做强,就需具备业内第一的理念;而检验的标准体现在降低成本、质量上乘、生态循环、增加效益上。那么在一定区域有一定影响、一定特色
自1996~2000年,我院上肢科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尺骨鹰嘴窝上穿入矩形钉髓内固定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骨折23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图书简介  书名:《续爱的教育》  作者:[意大利]孟德格查   译者:夏丏尊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的是中学生安利柯为了学习而忽视了自己的健康,结果因体弱生病而休学,被父母交给了在乡下生活的舅父的故事。父母期待他能够跟随舅父亲近自然,从生活中学习知识。舅父并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但从生活中所获得的教育,使他成了一个精神强大的人、一座知识丰富的宝藏。拥有大海一样襟怀的他,以
笔者2000年1月~2002年11月,运用王清任解毒活血汤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34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