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9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患者均经MRI或CT证实,并能够配合测评。干预组应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SDS)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用PDCA循环法实施心理干预能够明显缓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促进患者的神经康复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PDCA循环法;脑血管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5-01
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具有起病急、来势汹、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抑郁、焦虑、安全感匮乏是脑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如何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PDCA循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包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步骤。而本研究应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用抑郁量自评量(SDS)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安全感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PDCA循环干预法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于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符合以下标准: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为脑血管病,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能配合各项量表测评;③无精神病史。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传统心理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用药和基础的焦虑、抑郁状态无明显区别。PDCA循环管理方法如下。
1.2.1 P-计划阶段: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取得患者的信任,采用抑郁量自评量(SDS)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干预计划
1.2.2 D-实施阶段:一对一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
1.2.3 C-检查阶段:调查在执行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
1.2.4 A -总结处理阶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
1.3评价方法:
1.3.1主观幸福感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评定。正性因子代表正性情感和体验,负性因子代表负性情感和体验,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减去负性因子分,总分的范围为-24-24,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为0-24分。
1.3.2生活质量评定表:两组均在入组时及治疗6周末由专职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个单项,计算各单项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比较:
3讨论
焦虑、抑郁是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受挫后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大部分患者从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变成言语交流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与家属沟通有障碍、情绪低落,进而出现沉默寡言、依赖、对治疗及康复锻炼不信任,拒绝继续治疗,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死亡率,因此早期使用PDCA循环心理干预法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对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4小结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加了患者的信心,对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住院期的安全感以及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转归。总之,使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虹彦,刘靖.运用PDCA循环法对脑胶质瘤患者的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06,8,919-920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3] 黄惠琴,李平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医药前沿》2012,21
[4] 刘琼芳.PDCA循环在脑卒中康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1,03(4):296-298.
【关键词 】PDCA循环法;脑血管病;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5-01
缺血性脑血管病常见于中年以上人群,具有起病急、来势汹、变化快、致死致残率高等特点。抑郁、焦虑、安全感匮乏是脑中风后常见并发症,如何使患者得到正确、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对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及疾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PDCA循环是一套广泛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循环体系。包括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四个步骤。而本研究应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使用抑郁量自评量(SDS)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安全感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观察PDCA循环干预法对脑血管病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为提高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12年12月-2013年10月收治于武汉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的脑血管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符合以下标准:①全部脑血管病患者患者均经MRI或CT确诊为脑血管病,符合1995年中华全国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②意识清楚、智力正常,能配合各项量表测评;③无精神病史。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传统心理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在用药和基础的焦虑、抑郁状态无明显区别。PDCA循环管理方法如下。
1.2.1 P-计划阶段:清楚了解患者病情,心理状况,取得患者的信任,采用抑郁量自评量(SDS)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具体干预计划
1.2.2 D-实施阶段:一对一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
1.2.3 C-检查阶段:调查在执行计划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
1.2.4 A -总结处理阶段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将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作为推动下一循环的动力和根据,循环前进,阶梯上升,使管理质量不断改进。
1.3评价方法:
1.3.1主观幸福感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评定。正性因子代表正性情感和体验,负性因子代表负性情感和体验,总分等于正性因子分减去负性因子分,总分的范围为-24-24,正性因子和负性因子为0-24分。
1.3.2生活质量评定表:两组均在入组时及治疗6周末由专职人员采用统一指导语指导患者填写生活质量评定问卷,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功能四个单项,计算各单项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
1.4 统计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神经内科脑血管病患者焦虑抑郁比较:
3讨论
焦虑、抑郁是脑血管病患者常见并发症,是受挫后产生的一种情绪障碍,大部分患者从四肢健全的正常人,变成言语交流障碍、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与家属沟通有障碍、情绪低落,进而出现沉默寡言、依赖、对治疗及康复锻炼不信任,拒绝继续治疗,对疾病的治愈失去信心,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延长,增加死亡率,因此早期使用PDCA循环心理干预法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对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
4小结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应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增加了患者的信心,对康复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住院期的安全感以及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促进了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疾病的转归。总之,使用PDCA循环法对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早期的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虹彦,刘靖.运用PDCA循环法对脑胶质瘤患者的心理干预[J] 吉林医学,2006,8,919-920
[2] 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
[3] 黄惠琴,李平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医药前沿》2012,21
[4] 刘琼芳.PDCA循环在脑卒中康复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 2011,03(4):296-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