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院校的教学“两课”对接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nlu0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两课”对接是指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对接。教学“两课”对接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根本要求,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客观需要。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两课”对接虽然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是可行的,改革教学内容是前提,培养“双能型”教师是关键,确定科学的学时比例和建立完善的教学场所是保证,产学研结合是方向。
  [关键词]高职院校 理论课 实践课 对接
  [作者简介]马欣(1971-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德育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教育。(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课题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学策略研究”的子课题“树立实务的素质教育新观念,推进可行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的中期科研成果。(课题编号:FHR0719007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3-0109-02
  
  高职院校的教学“两课”对接主要是指专业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对接。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建立教学模式,确定教学内容,并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正确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把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时间与空间上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两课”对接,已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模式。
  
  一、教学“两课”对接是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学“两课”对接是促进高职学生由理论学习到实际运用,由知识接受到生活经验转化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把理论知识与实践体验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在理论指导下丰富实践,理论学习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这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是高职院校增强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形式。
  1.教学“两课”对接是理论与实践辩证关系的根本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两课”对接,从根本上说是由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决定的。理论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实践是理论产生与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是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理论是指导实践和优化实践的工具,实践不能孤军深入,否则就成为盲目的实践,机械重复的实践,枯燥乏味的劳作。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决定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也是一种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它对实践教学起着指导、提升作用;而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深化。只有通过教学“两课”对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学懂学好。
  2.教学“两课”对接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自职业教育产生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探索处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问题。从早期的“学徒制”到前苏联的“三阶段递进式”、德国的“双元并列式”以及欧美其他国家的“反复交替式”等职业教育模式,都强调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目前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达千余所,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64.48%,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高职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如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就业率偏低等。尤其是受传统教育模式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课与实践课脱节,成为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制约了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两课”对接,是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高职院校发展的希望之路。
  3.教学“两课”对接是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客观需要。高职教育既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既有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高职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高等性”,它以一定的现代技术、文化知识、管理知识及其他学科为基础,着重进行高知识含量的职业技术教育;(2)“职业性”,它面向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不再单纯强调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是强调知识的实用性;(3)“针对性”,它主要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着重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才;(4)“技术应用性”,它以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宗旨。
  针对高职教育的这些特点,在教学方式上,必须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理论教学中渗透实践的成分,实践教学中包含理论的内容。教学“两课”对接正是这种全面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
  
  二、我国高职院校教学“两课”对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各高职院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都进行了改革,为教学“两课”对接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就主要表现在:
  1.教学内容越来越重视职业性和实践性。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必要的调整,由注重系统性、学科性转变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把职业岗位的要求纳入教学内容,如加大“双证制”教学力度,将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基础理论课的设置以“必须”“够用”为原则,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之比普遍达到了1∶1。
  2.教学方式越来越强调针对性和灵活性。有的院校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开展分层教学;有的按照“订单培养”的要求举办对口教育;有的越来越突出灵活性和训练化等。
  3.评价方式越来越注重全面性和实效性。许多学校摒弃了“一张试卷定乾坤”的传统方法,采取多样化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时间、学习成绩和实践效果均纳入考核内容,全面评价学生。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两课”对接仍存在诸多问题,许多高职院校的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学严重脱节,与快速发展的高职教育不相适应。这些问题具体如下:第一,教学观念落后。传统观念过分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忽略了实践的能动性,阻碍了教学“两课”对接的进行。第二,教材建设滞后、教学内容陈旧。基础理论课没有高职教育特色,过于强调系统性而不强调训练性,与学生专业需要脱节;专业课理论比重太大,内容过深,不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实践课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生产性、工艺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训少。第三,实践设施落后。高职院校的教学不仅在教室里进行,还要在包括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校外企业、社区、商店、宾馆等实践基地完成。但许多学校的实践设施过于落后,无法保证教学“两课”对接的进行。第四,合格的师资队伍不足。实现教学“两课”对接的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双能”素质,是“双能型”教师,既能讲授理论课也能讲授实践课。但现有的“双能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教学“两课”对接的需要。
  
  三、教学“两课”对接的可行性与基本模式的构建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教学“两课”对接的可行性,结合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逐步建立一套有效、可行的教学“两课”对接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向。
  教学“两课”对接可行性的基本含义包含三点:第一,参与的广泛性,即参与教学“两课”对接的学科、课程、教师越广泛,其可行性就越强;第二,时间的连续性,即某学科、某课程教学“两课”对接可能坚持的时间越长,其可行性就越强;第三,运行的有效性,即教学“两课”对接越容易有效组织实施,其可行性就越强。教学“两课”对接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中看、摸、操作同时进行,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手、口、脑并用”。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不容易。
  一般来说,工科、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技能技术、实践设施等最直观,实践的可操作性强,实践过程形象,容易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容易实现教学“两课”对接。而商科、文科等专业的教学内容理论多于实践,进行教学“两课”对接相对困难,但也是可行的。具体实行教学“两课”对接的基本模式如下:
  1.改革教学内容是教学“两课”对接的前提。传统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无法适应教学“两课”对接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要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不专门设置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将岗位所需的专业理论与实践内容全部融入专业课模块中,使理论与实践互融;基础课的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减少课程上的理论重复,加强专业基本知识和实践环节技能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将实践内容与理论内容纳入考核体系同等对待,实践考核不及格的不予毕业,在硬性措施上保证教学“两课”对接的落实。
  2.培养“双能型”教师是教学“两课”对接的关键。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学“两课”对接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具有“双能”素质;教师既是讲师、教授,又是工程师、会计师、经济师、实验师等,是“双能型”教师。为此,必须加强“双能型”教师的培养。
  首先,要打破“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划分界限,对专业课教师做出硬性规定,只有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才能承担专业课教学;其次,拓宽“双能型”教师渠道,鼓励骨干教师在岗提高,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聘用企事业单位第一线的专家、高级技师担任兼职教师,并通过理论提高使之成为“双能型”教师;再次,加大“双能型”教师培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派教师到相关职业院校、企事业单位学习、培训,提高“双能”素质,成为“双能型”教师;最后,建立“双能型”教师激励机制,通过分配、聘任、奖惩等激励办法,引导教师向“双能型”教师转化。
  3.确定科学的学时比例和建立完善的教学场所是教学“两课”对接的保证。为了保证教学“两课”对接的实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以1∶1较为适宜;同时,打破“先理论讲授再进行实践实习”的传统教学方法,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打破理论课在课堂内进行、实践课在实践基地进行的界限,提倡理论课直接到实践基地、边讲边做,实践课兼顾理论课的内容和进度,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知识与能力对接。
  建立完善的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进行实践教学的教学场所,是推行教学“两课”对接的根本保证。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的建设及设备的投入,逐步完善校内教学场所;另一方面,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借助社会力量开放办学,实行校企结合、产教结合,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同时,淡化教室与实践设施的分界线,建立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对接的“一体化”教学场所。
  4.产学研结合是教学“两课”对接的方向。高职教育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联系生产、管理、服务等第一线实际情况教学,实现产学研结合,将教学课堂搬到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真正实现教学“两课”对接,既有利于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提高,又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理论,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生产实践,使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许多学生就会成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骨干,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教学“两课”对接,就必须走产学研结合之路。
  
  [参考文献]
  [1]李慧才.高职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蒋德喜.试论高职院校的对接教育[J].教育与职业,2007(3).
  [3]李蕾,高维艳.高职模具专业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对接[J].职业技术,2006(24).
  [4]袁野.“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2).
其他文献
以某煤矿2号煤层22110浅埋综放工作面实际地质情况为背景,利用多种理论计算的方法确定合理的锚杆支护方案,并对实验巷道进行围岩变形动态监测,发现较原架棚支护变形减少了79%
针对煤矿深部煤层和松软突出煤层钻孔时工作环境恶劣、工人工作安全性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集钻杆自动装卸、钻机状态监测和钻机现场影像实时传送功能于一体的矿用坑道远程控
很长一段时间,民办高校都被当成私营企业。一方面部分民办高校忽视公益性原则,一味采取企业运作方式,有的为谋求学校规模发展和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违法违规。另一方面地方主管部
对西曲矿10224号残煤复采区工作面地质特性及工况进行了介绍,对常用液压支架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和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的优缺点展开分析,通过计算对液压支架型号进行确定
回填液压支架在主要类型、基本结构特点和现场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回填液压支架优化设计的基本原则,提供了关键结构件的优化设计方法;同时,为了科学合理地推动回填液压支
【摘要】罗西尼的艺术歌曲具有个性化的艺术魅力,其旋律流畅婉转,同时歌曲的音乐情感真挚、和声富于变化、戏剧性冲突鲜明。《诺言》作为罗西尼艺术歌曲中极富魅力的一首作品,在众多音乐会上被广泛传唱,在声乐教学中也常作为训练音域的曲目,对于提高声乐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以罗西尼创作的艺术歌曲《诺言》为研究对象,试从作品旋律的风格分析、钢琴伴奏的巧妙处理、曲式结构的经典表达、音乐情感的形象塑造、作品演唱的技巧
阐述了高压变频器自馈式试验系统的组成以及试验原理,对试验系统中电抗器参数和调压变压器参数计算和选型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该自馈式试验系统应用在不同电压等级产品时的方
中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在音乐长远的发展历史中,常常有着舞蹈的声音,两者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舞蹈律动可以有效提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强校”的办学思想,躬行实践,培养了大量优秀的毕业生,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强化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初步形成
今年是90后大学生入学元年,与备受争议的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面对的是更多的质疑和关注,他们的入学对高校教育有着怎样特别的意味?学校在管理上又会采取哪些不同以往的举措?本期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