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中的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

来源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ritw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中的N是一个不符合框式结构“比……还……”语义制约的构件,它并不具有构件A所表述的特征。虽然不符合逻辑关系,但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存在可以获得语用学、修辞学和语言类型学的支持。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具有主观表态的语用目的,主观评价则是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最主要的语用功能。从修辞学角度分析,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还运用了拟误手法,具有同字异类的辞趣。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是在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修辞构式。
  [关键词]差比构式;表态句;主观评价;拟误;辞趣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121(2017)05009008
  “比……还……”是汉语差比句系统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种框式结构。其中,“比”是一个表示性状和程度的介词,经常引进一定的参照对象作为比较后项;“还”是一个表示程度差别的副词,有把事情往大里、高里、重里说的语气[1]62,221,语义上具有更近一层的意味,后面所跟的成分表示比较结果。如果我们分别用X、A表示比较后项和比较结果并填充到框式结构“比……还……”中,就可以得到差比构式“比X还A”。很明显,这种常见的差比构式表达的整体意义是“[]比X更加A”。例如:
  (1)秋雪湖的芦花最洁白,比白雪还轻柔。(石言《秋雪湖之恋》)
  (2)这消息简直比娶媳妇还使老张高兴。(刘兆林《雪国热闹镇》)
  在典型的差比构式“比X还A”中,虽然构件X具有开放性特征,如上例“白雪”是名词性成分,“娶媳妇”是动词性成分,但框式结构“比……还……”对构件X的语义也有一定限制:X必须具有较突出的A特征,或者至少说话者主观上认为X所具有的A特征是比较突出的;构件A必须能客观、准确地表述X的某种特征。如,例(1)的“轻柔”是“白雪”具有的特征,或者说作者认为“白雪”是相当“轻柔”的;例(2)中,按照常理“娶媳妇”是使人高兴的事,所以句中具有“使老张高兴”的特征。
  不过,在表差比的“比X还A”构式系统中,有些构件并不遵守框式结构“比……还……”意义的约束。笔者在网络用语中就发现了一类特殊的比较构式“比X还A”:充当构件X的都是名词性多音节单纯词(记作N),充当A的大多数是单音节形容词。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构式中的构件N并不具有构件A所表述的典型特征。例如:
  (3)哎呀,巧的不能在[再]巧,比巧克力还巧(http://tieba.baidu.com/p/1157289090)
  (4)只是气味過于香了,比香格里拉还(http://www.dianping.com/review/28233590)
  从例(3)所表达的意思看,“巧克力”根本不具有“巧(巧合)”的语义特征,例(4)的“香格里拉”和“香”之间也未必有语义上的关系。因为该句无法看出说话者要把海尔洲际酒店跟香格里拉比较哪个香味浓的意思。如果按照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框式对构件语义制约的要求,这类句子是很难成立的。但是,这类构式在网络用语中确实客观存在,且具有极强的复制能力。显然,“比巧克力还巧”类构式本来借用的是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比X更加A”的构式义。但是,由于构件的语义特征不能满足典型差比构式的语义要求,所以构式就失去了典型差比构式“[]比X更加A”的构式义,结果只具有“[]很/非常A”的意义。因此,我们把这类“比巧克力还巧”的构式称为非典型差比构式,记作“比N还A”。
  吕叔湘先生指出,在表示“胜过”的句式中,有一类用“比”字连接相比的两件东西,高者在先,下者在后,底下的形容词凡是用“更”或“还”的,虽有高下之分,两者都是正性的。[2]360361但从“比巧克力还巧”类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使用情况来看,与其说N是正性的,倒不如说它是无性的,因为这种情况下的N根本不具有A特征。此外,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隐含“X很/相当A”这样的命题,而且从逻辑上,这一命题也是真命题。而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尽管也隐含了“N很/相当A”的命题,但这一命题显然是个假命题:因为构式中的构件N根本不具有A特征,如上例(3)(4)所隐含的命题“巧克力很/相当巧”、“香格里拉很/相当香”,毫无疑问都属假命题。
  究竟该如何认识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它的表意功能究竟如何?这类构式又是如何衍生的?这是本文拟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存在的必然性
  从逻辑学角度分析,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是一种不符合逻辑关系的表达式。究其原因,主要是构件N和A的语义特征与框式结构“比……还……”的语义制约不相融。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中,构件N根本不具备A特征,所以它实际上没有充当比较后项的资格,而构件A也根本不用来表述构件N所具有的特征的比较结果。仍以例(3)来说,熟悉英语的人都知道“巧克力”是一个音译词,“巧”只是这个音译的多音节单纯词中的一个音节而已,在“巧克力”这个词中并不表达意义,跟表达“巧合”义而充当构件A的单音节形容词“巧”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二者只是音同而已。再如下例:
  (5)比土耳其还土,还想和广州和深圳比。(http://tieba.baidu.com/p/1862882954)
  (6)中国队比黎巴嫩还“嫩”。 (http://tieba.baidu.com/p/313985715)
  例(5)中,充当构件N的“土耳其”是Turkey的音译词,其中“土”也只是“土耳其”这个音译词中的一个音节,跟充当构件A的形容词“土”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例(6)的“黎巴嫩”是Lebanon的音译词,其中“嫩”作为这个音译词的一个音节跟充当构件A的形容词“嫩”也没有任何意义上的联系。所以说,如果仅从逻辑学的角度判断,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应该是不合格的表达式。但是,如果从语用学和修辞学角度来分析,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存在却有一定价值。如刘正光所言:“语言仅仅从语言系统本身是不可能得到充分解释的,而应该考虑到语言外的因素如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与观念、利用语言资源来对我们的客观经验进行概括和总结的方式以及交际的需要等。”[3]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思维工具、交际工具、文化载体的,一种复杂的开放的,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非系统特征的,处在不断地从有序向无序运动过程之中的,动态平衡的多层次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4]语言符号的这种性质和特征是使语言成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表达复杂思想感情,并顺利实现交际的重要保障。由于语言最基本的社会功能是传递信息,而信息的生成和理解过程是在人的大脑中进行的,是一种思维过程。所以,在交际过程中,语言符号的组合一面要受社会约定俗成的表达规则的制约;另一面又受到说话者的思维调控,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语言符号的形式跟意义没有必然联系,只要为符号的使用者共同认可,一定的语音形式就可以与一定的意义联系在一起。[5]727至于选取什么样的语言符号和什么样的意义相联系,完全取决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一般而言,人们互相交谈的目的是为了表明双方已经互相注意到了对方,人们所说的话有时候不能仅从话语的字面意义解释,而需要从字面以外的某个事情上理解。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在互相交际和沟通时具有非常具体的交际意图并通过语言的使用获得实质性的交际结果。[6]285从说话者使用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情况看,其交际意图就是在借助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构架表达某种事物或事件具有很高程度的A特征的意义,且这一表达也符合语用学的幽默原则,有表述奇、巧的谐趣性。
  从修辞学角度来看,人们在交际活动中并不是消极地运用语言,而是时刻都在有意或无意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说话者为了达到预期的最佳表达效果,必然会通过修辞活动来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和加工。修辞活动是复杂多变的,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是语言交际过程中的能动活动,是与说话者的交际意图紧密相连的一种语言交际行为。修辞学认为,合乎逻辑和语法的东西,不一定表达效果就好;而不合逻辑和语法的东西,也不一定表达效果就不好。某种特殊场合下,不合逻辑和语法的东西也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7]2728如:
  (7)大车经过一排排房舍前面凹凸不平的空地,除了柴禾还是柴禾,没有一个人。(张贤亮《绿化树》)
  (8)谁都不怕,就怕警察。(http://news.hexun.com/20120228/138721189.html)
  如果仅从逻辑关系分析,此二例的表达都有问题,但从修辞角度分析,却都具有一般排除句式所不具备的意义。同样,从修辞角度分析,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具有特殊修辞效果。此外,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存在也可以得到语言类型学解释。意大利语中一个有特色的语法现象是绝对最高级,它和一般最高级之间存在着密切甚至是雷同的关系。绝对最高级并不意味着要传递准确性,通常包含一个明显的夸大作用。这种夸大作用只是用来表达说话人的情绪性态度,可以使意大利语的使用者运用一种“表(达)情(绪)性的夸张表达”。这种观点阐述的内容可以描述如下:[6]277
  意大利语的绝对最高级“it is Xissimo”相当于阐述
  它很X
  说话人想说比这一点更高的程度
  因此,他说:它不能够再X
  意大利语的这种绝对最高级的使用以及它与一般最高级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客观存在的语言类型学支持。由此我们认为,尽管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存在逻辑上的语义矛盾,但从语用学、修辞学和语言类型学角度看,这种构式却具有客观存在的价值。
  二、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价值
  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语用价值在于通过与比较后项X的实际比较凸显比较前项(句法层面可能为空语类)更加突出的A特征。而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中,由于構件N是一个不具备A特征的成分,所以“比N还A”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比”构式,整个构式凸显比较前项的A特征的语用价值是通过框式结构“比……还……”的意义实现的,跟构件N的意义没有太多关系。那么,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究竟具有什么语用价值呢?以下就此展开分析。
  (一)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目的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者选用某一单位传递信息时经常带有一定的交际意图,即语用目的,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使用也不例外。刘大为指出:“构式义的形成依赖于这个构式整体与言者主观意图的关系。”[8]这种观点与构式语法学派倡导的语言使用观的宗旨极其一致,本质上也是语用目的决定构式意义的论断。本文基本赞同这种观点。那么,说话者选择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目的究竟是什么?我们认为,主要是表明某种主观态度。
  态度在句子中体现的是语用意义,属于说话者主观感情表达的语用范畴。金立鑫指出:态度是主观性的倾向,是主观的、与说话人相联系。态度完全属于“语用”范畴,在句子中也属于语用成分。[9]307不过,态度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既指人们的内在体验,又包括人们的行为倾向。态度是潜在的,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言论、表情和行为来反映的。[10]66反映到语言上,态度就表现为人们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或带有评价意义的叙述,前者如尊敬、同情、厌恶等;后者如理解、怀疑、赞成、相信、反对等。这些带有情感体验或评价意义的句子就是所说的表态句。可见,表态句具有强烈的主观认知与情感因素,而且从说话者使用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实际情况来看,表达情绪性态度即“表态”无疑是该构式最为直接的语用目的。
  主观态度总有积极与消极、肯定与否定、赞扬与批评、喜欢与厌恶等二元对立性,否则便是一种客观表述。所以,依据表达主观态度的不同,可以把表态句分为正态句和负态句两种类别。正态句表达积极、正向感情或评价,体现的是褒赞的主观态度;负态句表达消极、负向感情与评价,体现的是贬损的主观态度。事实证明,说话者在运用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对某种事物进行描述时,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褒赞或贬损态度。如,例(3)是对“巧合”程度的惊叹;例(4)是对“香味”程度的赞誉,二例都表明说话者无比喜悦之情,带有主观褒赞的态度。再如:   (9)比东北虎还虎的就是东北老娘们。(http://tieba.baidu.com/p/2331641229)
  (10)谢长廷抛出“经济畜生”论,台报:比陈水扁还扁。(http://tw.people.com.cn/GB/14811/14872/6384415.html)
  例(9)整个构式表达了说话者主观上对“东北老娘们儿”的讥讽、贬损、不喜欢的态度。例(10)要表达的真正意义是“谢长廷极其扁”,构式同样表达了说话者主观上对谢长廷的讽刺、贬损甚至厌恶的态度。
  (二)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功能
  既然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目的是表态,那么,它又是如何实现的呢?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说话者并不一定总是使用语言进行客观叙述或描写,有时为了实现交际意图或达到交际目的,说话者往往把自己的主观感情深深融入各种表达式中。这种情况下,用来交际的语言就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实际上,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就带有一定的主观感情色彩。如:
  (11)紫毫:一种毛笔,笔锋用深紫色的细而硬的兔毛做成,比羊毫硬。(《现代汉语词典》)
  (12)武存忠把一只小蒲扇似的手伸到那五面前。那五摸了把,“哟”了一声,真是又粗又厚。光有茧子没有皮、比焊水壶的马口铁还硬实。(邓友梅《那五》)
  (13)菜园虽然经拖拉机耕过一遍,只翻起满地大坷垃,比脑袋还大,比骨头还硬。
  (杨绛《干校六记》)
  例(11)“(紫毫)比羊毫硬”的表达实际上是一种客观陈述,是基于真实的比较结果作出的判断;例(12)中,“(手)比焊水壶的马口铁还硬实”的表达显然带有夸张意味,融入了说话者的主观感情,所以是一种带有主观性的比较结构,具有主观评价的语用功能。例(13)的主观性表达与例(12)相同。
  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不仅传承了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部分语义内容,而且传承了“比……还……”这一框式结构主观评价的语用意义。其实,这一点从上面例子就可以看出: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典型的语用功能就是主观评价功能。也就是说,“表态”是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直接语用目的,而最终达到“表态”目的的途径则是这类构式的主观评价功能。即:表态是目的,评价是途径,二者共同构筑了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价值。与一般的评价句式一样,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主观评价也包括正评价和负评价两方面。例如:
  (14)她非常的善良,可是那些每天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仙子却认为她长的十分丑,还说她比空心菜还菜,也就是比丑八怪还丑。http://q.xxt.cn/singleq/recarticledetail.action?cid=10014665&artId=3826376&id=6261578)
  (15)高晓松的老爸比李刚还刚。(http://www.bjmama.com/thread68687481.html)
  例(14)的“比空心菜还菜”是非常丑的意思,评价中带有明显贬损意味,所以属于负评价;例(15)的“比李刚还刚”是“极有来头”的意思,评价中带有明显的褒赞色彩,所以属于正评价。但不管正评价还是负评价,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评价功能都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是说话者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而作出的评价,因而评价不一定全面、客观、真实。由此可知,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主观评价功能与主观表态的语用目的是一致的,即:正评价带有鲜明的褒赞色彩,因而表达的是褒贊态度;负评价带有鲜明的贬损色彩,所以表达的是贬损态度。简言之,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语用价值并不在于通过比较来凸显静态焦点A,而是通过主观评价来达到表明褒赞或贬损态度的语用目的。
  三、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修辞特色
  上文说过,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具有特殊的修辞效果。那如何理解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修辞特色呢?谭海生认为,这是一种“错体比较修辞”现象[11],本文认为“错体比较”的解释力还不够,至少还可从拟误和音趣两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解释。
  (一)拟误
  王希杰指出:拟误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语言的或逻辑的错误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段,是语言文字运用的常规的偏离,是说话者在交际过程中故意利用错误说法来达到某种修辞效果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手段。拟误的目的并不是说话者要听话者把表层的错误当作正确东西来接受,而是希望听话者透过表层形式中的错误把握拟误话语的真正含义。[12]325
  拟误有设误、仿误、推误三种格式,而设误又有两种情况:一是正确形式为双方都明确,二是正确形式为双方都不明确。按照这种分析,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显然属于第一种设误类型。因为,几乎所有懂得汉语的人都知道,在汉语的差比句系统中,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才是符合逻辑的表达式。正因为运用了拟误的修辞手段,所以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才具有了诙谐的表达效果。
  前文已述,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中的构件N与A在语义上是不匹配的,而这种语义上的不匹配并不是由说话者不经意间的语误造成,而是说话者故意选用这样的构件造出的新奇组构,为达到言语诙谐的语用目的而组建的构式。例如:
  (16)一轮皓月高悬天际,清辉撒向万物人间;床前光芒穿越唐朝,地上霜比李白还白!(http://bbs.tianya.cn/postno124107801.shtml)
  (17)再其次是思想,一度空到海阔天空,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比空手道还空。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611d650100zivd.html)
  例(16)中,并不是说话者不知道具有“白”这个特征的典型事物有哪些,也不是说话者不知道李白的典型特征是什么,之所以会出现把“李白”和“霜”这两种不具有可比性的人和物进行比较的设误,是说话者故意为之,目的是要通过设误组建一个新奇的构式个体,从而使自己的表达具有诙谐的效果。例(17)的“比空手道还空”也一样,也是说话者为达到诙谐的表达效果而故意组建的具有设误特征的构式个体。显然,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表达比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平实直白,而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表达则更加风趣诙谐,这种效果则是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所不具备的。而造成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表达风趣诙谐的根本原因正是设误修辞手段的巧妙运用。   (二)音趣
  在修辞学中,音趣是辞趣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利用汉字语音特点创造出的修辞手段。辞趣是一种积极修辞现象,是语言文字本身的情趣的利用,即如何利用各个语言文字的意义上声音上形体上附着的风致来增高话语文章的情韵的表达。[13]229谭永祥认为,辞趣是富有表现力的亚辞格的语言现象,及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或字形图符、书写款式所体现出来的情趣。辞趣包括三个内容:意趣、音趣、形趣。
  音趣是有利于提高表达效果的词语的音调。[14]477这里所说的音趣实际上是一种利用某些汉字同音同形而表意不同的特征提高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因为,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中,A只是和N这个单纯词中的某一成分同音同形,A是一个独立的形容词,而处于比较后项N中的那个与A同形的成分只是一个音节或语素,所以我们称这类辞趣为同字异类音趣。其实,这种同字异类音趣的修辞手段起源较早。杜甫《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中的“寻常”实际上是“平常”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的“寻常”是一个并列式合成词,“寻”“常”都只是这个词语中的一个语素,而不是两个独立的词。不过,诗句用于对仗时却借用了“寻”和“常”表长度意义,这时的“寻常”已不再是合成词,而是一个并列关系的短语了。近人聂绀弩《归途》诗“击壤三年翁失马,沿途两耳妃呼豨”中,“妃呼豨”本来是古乐曲中的助声字,没有实际意义。《乐府诗集·有所思》有“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句,明人徐祯卿《谈艺录》谓“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本自亡义,但补乐中之音”,甚是。不过,聂绀弩《归途》诗中,“妃呼豨”分别借用名词“妃”、动词“呼”、名词“豨”的意义与“翁失马”构成工对。类似例子还有不少,此处不再赘述。下面看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对同字异类音趣的运用。如:
  (18)我也很菜,比黄花菜还菜!http://tieba.baidu.com/p/1056130517?pid=11983353123&cid=0#11983353123)
  (19)你的脸比陈世美还美,你的眼比诸葛亮还亮。(http://www.gexing.com/qianming/26129335.html)
  (20)好吧,我是新人,比新加坡還新的新人。(http://tieba.baidu.com/p/1222416285?pid=14441532263&cid=0#14441532263)
  例(18)中,构件“黄花菜”的“菜”只是一个语素,跟充当构件A的形容词“菜”之间实质上只是同字异类关系,说话者之所以选用“黄花菜”作为比较后项,完全是想借助“菜”的音、形巧妙地造成音趣。例(19)“陈世美”的“美”、“诸葛亮”的“亮”和例(20)“新加坡”的“新”跟充当比较结果的形容词“美”、“亮”和“新”也都属于同字异类音趣的修辞手段。
  四、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衍生机制与动因
  框式结构的抽象性本来就是有限的,加上语言使用的复杂性,构件并不一定死守框式结构的语义制约,所以,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一些超常组合的构式。作为超常规的实体构式,其意义往往不再是框式结构意义与构件意义的总和,而是融入了语用与修辞意义的创新构式。当然,这些创新性实体构式的衍生需要一定的机制与动因。本文只对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衍生机制与动因进行简单分析。
  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衍生机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构件N作为比较后项具有“虚比”的语义特征,这恰与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中构件X的“实比”语义特征形成互补,为创新性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衍生提供了可能空间,可说是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衍生的重要语义基础。第二,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语义上要求在确定比较前项具有A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依据A所表述的特征选择合适的比较后项X,这种依据焦点A选定比较后项X的逻辑关系为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衍生提供了一种创新性表达的条件。
  任何一种新实体构式的出现都有一定的动因,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也不例外。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衍生的动因主要是构式的特殊表达效果——修辞效果。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是说话者故意违反逻辑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修辞手段,目的是说话者要听话者通过对设误的认识领会拟误话语的真正含义。其次,说话者还故意利用汉字同字异类的客观事实营造了特殊的辞趣。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追求的表达效果就在于组合新奇和表意诙谐。说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组合新奇,是因为该构式借助修辞手段打破了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的语义组合格局;说它表意诙谐,是因为这种构式隐含的命题“N很/相当A”压根就是一个假命题,选用不具有A特征的构件N表达虚比的意义。这些都是常规组合的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所不能收到的效果。
  那么,为什么说话者表达“[]很/极其A”的意思时不直接采用“[]很/极其A”这样的简单表达,而要选用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我们认为,这是语言创新过程中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的主观心理影响的结果。众所周知,语言是一种认知现象,植根于人类的一般认知能力,是对现实进行“互动体验”和“认知加工”的结果。而语言创新则是对现实世界认知加工的一种创新,是语言使用者基于用法事件的抽象概括。因此,语言创新与人的一般认知能力及知识系统相关,产生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三元关系中。[15]但是,在语言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很/极其A”的表达过于直白,而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又缺乏新鲜感,因此,说话者在同字异类辞趣的修辞动因驱使下,运用典型差比框式结构“比……还……”来组建突破常规的构式实体。这样,与典型差比构式“比X还A”形同实异的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就产生了。这种情况正好印证了认知语法“句法不是一个自足的形式系统,它和词汇都是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句法分析不能脱离语义”的基本假设。   五、结语
  卢植指出,“在特定的时间单位内,人们对于语言的输入、编码、加工、输出都是有限的,其他认知资源的分配必须遵循认知投入最小化、语言使用最大化的经济原则。”[6]67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说话者有时并不一定遵循“认知投入最小化、语言使用最大化的经济原则”,而是故意违背语言经济学原则,利用语用或修辞手段创造出一些别具一格的新奇表达,从而达到自己的主观语用目的,顺利实现交际意图。这样的交际用语可谓俯拾皆是,而非典型比较构式“比N还A”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对于使用非典型差比构式“比N还A”的人来说,构件N仍然具有开放性特征,只要单音节形容词A跟N中的一个语素或音节相同,这种非典型比较构式“比N还A”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用来表达,这也正是非典型比较构式“比N还A”在网络交际用语中颇受欢迎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新1版):360361.
  [3]刘正光.“非理想”的语言事实在理论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同义反复”的非范畴花理论解释[J].现代外语,2005(2):113.
  [4]王希杰.深化对语言的认识,促进语言科学的发展[J].语言文字应用,1994(4):814.
  [5]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727.
  [6]卢植.认知与语言——认知语言学引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7]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2728.(按,原书“事实上,合乎逻辑和语法的东西,并一定表达效果就好……”的“并一定”当为“并不一定”,引文据意改正.)
  [8]刘大为.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上)[J].当代修辞学,2011(3):79.
  [9]金立鑫.语言研究方法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0]刘能强,等编.设计心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11]谭海生.错体比较:广州方言的一种特殊修辞方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1):149.
  [12]王希杰.汉语修辞学(修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3]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6.
  [14]谭永祥.汉语修辞学[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15]GoldbergA.E.Constructions at Work,Cognitive Linguistics,2009,20(1):201224.
  [责任编辑]李献英
  Abstract:The N in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 “Bi(比)NHai(还) A”is a component which dose not conform to the meaning of the frame structure of “Bi(比)……Hai(还) ……”,which does no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described by the component A.Although it doesn’t conform to the logical relationship, the being of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 “Bi(比)NHai(还) A”can get the support of pragmatics, rhetoric and language typology.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Bi(比)NHai(还) A”has the subjective position of pragmatic purposes,and it’s subjective evaluation is the main pragmatic functions.Analysing from rhetoric,we can find that 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Bi(比)NHai(还) A”used the proposed technique,with rhetoric fun of being same word but different class.The not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 “Bi(比)NHai(还) A”is a kind of rhetoric construction which appears from the typically 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 of“Bi(比)NHai(还) A”.
  Keywords:Differential comparison constructions;sentences with attitude; subjective evaluation;proposed mistake;Rhetoric fun
其他文献
摘 要:研究收获期对新美甜816、粤甜27和华甜5号三种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挑选出最适合青储的甜玉米品种.采用饲料常规分析法,动态分析授粉后4个收获期甜玉米秸秆中粗蛋白、粗脂肪和纤维含量变化.授粉后第22 d,甜玉米秸秆主要营养成分均符合动物采食秸秆的最低标准;甜玉米秸秆适宜收获时期在授粉后第22 d,新美甜816的秸秆更适合做青储饲料.  关键词:甜玉米;秸秆;动态分析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构建师范院校“赛-学-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可实现学科竞赛与培养方案融合,学科竞赛与教学改革互联.教学成果表明,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了管理机制,再造了竞赛交流平台,提高了数学师范综合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學科竞赛;教学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e training mode of "match-study-match" tal
期刊
[摘要]不同的人称叙事在同一文本中的应用必然会导致不同的文本张力,并能深层影响读者接受感知机制的形成,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审美体验。韩少功在多种文本与不同文类中偏爱第一人称叙事的应用,这既展现了他熟练的叙述技巧,更是其本人文学观与写作立场,乃至艺术美学思想的充分体现。他在作品中通过运用第一人称叙事,既充分干预控制了“叙述者”,又使得作者与“叙述者”的身份交替与重合,产生了“互文”式的独特美学效果,彰
期刊
[摘要]有汉以来,尤其明清以降,对《诗经·国风》的阐释出现了一种世俗化的倾向,即学者们开始逐渐脱离诗序,还原《诗经》中许多爱情诗的本真。其中,《郑风》最能体现这一演变过程。因此,以《郑风》为例,对《毛诗序》、朱子《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和程俊英《诗经注析》四者进行解读,描述这一演变的过程,探究其背后原因,以及这一世俗化阐释倾向的得失。  [关键词] 诗经;郑风;阐释;世俗化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综述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在高等教育中的应用,探讨计算机支持的学习分析、计算机支持的预测分析、计算机支持的行为分析、计算机支持的可视化分析的各种学习问题以及所使用的数据挖掘技术,提出应用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帮助高等院校做出更好决策的方案.  关键词:教育数据挖掘;机器学习;高等教育;学习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09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is article
期刊
摘 要:基于1995和2015年Landsat TM/ETM+遥感影像,利用ArcGIS软件,从地形梯度和社会经济梯度两方面,分析1995-2015年贵阳市土地城镇化变化的梯度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5年贵阳市土地城镇化整体呈增加趋势;随着地形起伏度和地形位梯度增加,贵阳市土地城镇化由上升转为下降;在交通、人口密度、城乡的大部分梯度上,贵阳市土地城镇化均表现为上升趋势.贵阳市山地地形限制了
期刊
[摘要]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在经学领域造诣颇深,训诂学成就更为显著。他们父子二人将文字学、音韵学、语法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法融会贯通,且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其训诂实践丰富,方法科学,态度审慎,为学界推崇。然而,关于他们为人与治学等问题的综合研究却少有论及。结合王氏父子的家世背景、成长经历、地域文化及时代际遇,探究其学术成果丰硕的原因。对其父子二人的训诂学主要著作进行考察,发现他们在训诂实
期刊
摘 要:采用缓慢滴碱法制备聚合氯化铝,氢氧根离子浓度和温度是影响Al2O3含量的主要因素,初始铝浓度和氢氧根离子浓度是影响盐基的主要因素.最佳制备条件为:初始铝浓度0.3 mol/L,OH-浓度0.5 mol/L,加热温度70℃,搅拌强度300 r/min,溶液穩定时间24 h.盐基度为70%的聚合氯化铝具有较好的混凝性能,沉后水浊度随投加量的增加回升较为缓慢,混凝过程中生产絮体粒径较为粗大,有利
期刊
[摘要]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的勃兴与旧体诗词传播媒介的大力推广密不可分,其中,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华诗词》杂志为重中之重。作为权威纸媒旧体诗词的传播媒介,《中华诗词》杂志对新时期旧体诗词的创作发表及改革创新居功至伟。对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华诗词》杂志诞生的历史叙述,可以为重写新时期诗歌发展史提供翔实的史料参考。  [关键词]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史料叙述;历史语境  [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
期刊
[摘要]明朝时期,中国传统农业科技与之前相比发展较快,农学思想也日趋完善,但是农业科技并没有因此迈向近代化蜕变之程。无独有偶,同时期的西方在18世纪前农业也曾陷入困局。因此,从东西方农业同时期发展比较的视角切入,互为参照,分析导致二者陷入困境的原因,并找出制约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内在局限性,可以以史为鉴,避免盲目地向西方看齐。  [关键词]农业科技;明朝;西方;差异  [中图分类号]K248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