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金融资本帝国的现代性危机与社会主义对全球现代性的重塑——第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外国学者对当下全球变局的观察评析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资本帝国是支配全球化的主导力量.在新科技革命时代,金融资本帝国得到某些方面的加强,包括其剥夺性、寄生性、腐朽性和反动性也得到了加强,使金融资本帝国进入其自身的晚期大危机时代.在晚期金融资本帝国时代,人权、自由、平等、个体自足、契约精神、程序正义、大社会小政府等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理念遭遇危机,右翼民粹主义崛起,全球乱局加剧.与此同时,中国道路在发展生产力、消除贫困、抗击疫情、制衡霸权、稳定世界经济、推动全球治理等方面,表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潜能,重塑了现代性.在金融资本帝国的上升时期,西方国家的社会运动和后发国家的现代化道路探索都深受自由主义影响,而这一切都在晚期金融资本帝国时代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更凸显了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世界历史意义.第三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的国外学者们对晚期金融资本帝国时代现代性转向的新格局做了多方面的阐述.
其他文献
在共和主义的传统民主思想中,既存在着对积极活跃的政治生活的推崇,又存在着对低劣无序或过度的政治参与的警惕,这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张力.可以将佩蒂特的民主理论视为克服这种张力的一个尝试.在他看来,民众对政府所施加的民主控制,并不一定要体现为对法律和政策的直接决定,而是可以通过更为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由此,公民既可以通过多样的方式保持对政治的参与,又可以避免在单一渠道中的无序参与所带来的隐患.从"争辩式民主"到"双面民主",体现的都是佩蒂特的这种思路.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战略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论上阐释对外开放的重要性,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合作,为推动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从实践上进一步阐明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习近平对外开放战略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理论以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外开放理论与实践的继承和创新.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战略强调和而不同、兼收并蓄,是在中国对外开放40年取得成就基础上的创新与
迅猛发展的数字技术正在重塑全球化,数字全球化的时代已经开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科学技术合作的不断深入,对科学数据的共享、管理和综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强,科学数据的全球治理成为数字全球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回顾了包括世界数据系统在内的国际科学数据治理发展概况,对比了中国与世界在科学数据治理中的位置.分析了2020年这一关键节点的数据治理动态,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对科学数据治理提出了新的紧迫需求.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我国参与全球科学数据治理的主要切入点和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完善中国科学数据政策和生态体系、加
现代经济学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应对其面临的种种难题.它既无法为社会经济的现状给出令人满意的解释,也没有为解决堆积如山的问题指明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在宏观经济、国民经济、巨型经济和世界经济层面.我们已经处在超越GDP的阶段有一段时间了,因此需要一种超越GDP的经济理论,并据此制定一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平衡的超越GDP的发展战略.需要重新定义经济活动的目的,不能简单地追求利益最大化和提高产量.私人资本的短期利益必须服从于长期的公共利益,这需要通过恰当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构来实现.经济学一定要越来越着眼于应对未来
本文简要概述了全球化的本质,阐述全球化最新发展阶段——数字全球化的运行态势和根本特点,从思想和技术的源发处展示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与数字全球化的融合和共生关系,呈现数字全球化日新月异的发展如何颠覆人们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的传统认知.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风险,数字全球化呼吁建构一种新型的数字伦理学,即以信任—信用—信赖—信念—信心为统摄的全覆盖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它可以促进有秩序、讲规范、高信任的全球公民社会的建立,使全球化沿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健康发展.
西藏和平解放是当代中国史中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关注的重点既包括西藏和平解放的战略决策、关键事件、相关人物和国外势力介入,还涉及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和经验.深化西藏和平解放研究,既要坚持从不同维度和层次展开,又要将研究成果积极推向世界,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生态危机及其治理问题为中国人所关注.《生态治理现代化》一书着眼于新时代中国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这一主要议题,从生态主义、绿色发展、生态商业、网络社会等多个维度勾勒出了中国生态治理的场域,提出从内外系统实现政府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最后通过实证研究进一步论述如何实现政府生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该书不仅使中国生态治理变得更为具体化、可操作,而且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及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以《巴黎协定》为代表的新气候治理体系取代了以《京都议定书》为代表的原有气候治理体系,在全球气候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本文将30多年来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的发展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详细梳理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气候大会和重大事件,总结和评论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清晰展现了主要国家的利益诉求变化导致的竞争和合作关系的转变.相比之下,新气候治理体系有其独有的特征:"自下而上"的新机制、共同领导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总之,气候问题日益严重和紧迫,各国减排责任分担矛盾诸多,气候谈判复杂且艰难,新旧体系各有利弊,
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陷入危机,是西方学术界新近讨论的热点议题.在这场学术对话中,众多西方学者就自由国际秩序的基本内涵,自由国际秩序危机的表现、根源以及自由国际秩序的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入研究.尽管学者们不乏真知灼见,但受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所得出的部分结论未免有失偏颇.就其根本而言,自由国际秩序的危机实质上是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危机.在非西方世界崛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和自由国际主义思想影响下构建的自由国际秩序过度强调国际秩序的有序性,正义性与合理性不足,必然陷入危机之中.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的主流政治经济实践,主导西方政治经济议程长达40年,它通过放松金融管制、资本自由化和私有化政策扩大经济精英阶层的权力.尽管新自由主义支持者颂扬自由市场、自由贸易、消费者自由选择等优点,但其政策效果恰恰相反,通常会导致由商业大亨控制的保护主义市场,他们利用政府扩大影响力,维护资本食利市场,造成社会不平等加剧、财富差距加大.新自由主义的弧线遵循了历史上常见的模式,一俟经济金融危机发生即陷入困境.尤其是经过美国近两届政府相互碰撞跌宕后,新自由主义转向走到关键当口.须全面认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