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言道,教学方法无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与否的准则。教学方法的运用,应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善“导”善“做”。本文从职业技能课堂教学方法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善“导”;善“做”
记得在学习《职业技能教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主编)一书时,有一段话让我体会良多:“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的方法、操作演示的方法和指导的方法。教学方法无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与否的准则。教学方法的运用,应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善‘导’善‘做’。”这里说的“导”,是指教师的教导、引导、疏导、辅导和诱导。“教导”是把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引导”是引领正确的学习途径,“疏导”是解决学习上和思想上的疑难问题,“辅导”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诱导”是激发学习动机。“做”是指正确进行操作示范,善于进行操作示范,做到动作规范,姿势正确、实用、优美、流畅、安全,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印象。“做”又指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做到脚勤、手勤、嘴勤、眼勤、脑勤,认真进行巡回指导。
教导、引导、疏导、辅导、诱导,虽各有不同的含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围绕着课程的目标进行。教师选用的每一个事例,分析或说明的每一个问题,操作演示的每一项内容,都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教师组织的导入、讲授、演示、训练等环节都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围绕着课程的目标进行的。但能否有效地达到课程的目标,教师还应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性进行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起点相对较低,那么在教学时,“导”和“做”要达到要求难度也较大。那么,如何做到善“导”和善“做”,教师就要多花点心思了。当然,我们很难说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说,能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尽快并尽最大可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的,那就是最好的。也可以说,让学生能尽快接受,适合受教育者的,就是最好的。
在我校教学实践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要达到善“导”和善“做”,困难较大。然而,我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导”或“做”,希望从受教育者身边熟悉的事情着手,有效达到善“导”和善“做”。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档案”的概念可能会相对陌生,难以理解,我会尝试从他们身边熟识的图书或图书馆等知识与档案或档案馆等知识进行比较性开导,如我会说:档案和图书有着不同特性。
首先,档案与图书的内容有所不同。由于图书有商品性,所以其内容必须对社会大众具有吸引力,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有科技的,也有文学艺术的……社会上任何层次的读者都可以在图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档案则不同,它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它从形成者形成的文件中直接转化而来,不是事后另行编写和随意收集的间接材料,其内容不允许有半点虚构成分,因此档案不具备任何虚拟或艺术性,可读性不强,它存在的动因不是为了吸引读者,而是记录历史,以备今后查考。两者相比,档案更具研究性,图书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再者,图书是经过对档案等原始记录进行收集、归纳、提炼后形成的二手资料,对于那些只想宏观了解,不想追根溯源的人来说,看图书当然要比看档案来得实惠。
然而,档案馆和图书馆一样,都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部门,担负着收藏保管文化资源,提供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档案馆向社会敞开大门,社会的档案意识不断提高,档案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了解。但基于档案的特性和人们对档案认识欠缺,档案馆的利用人数却没有随着档案开放力度的加大而明显增加,与图书馆读者的人数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至于档案馆,它是接收机构,它是为了保存其服务主体的文件而设立的,它的藏品主要是其服务主体形成的档案材料,并且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材料。图书馆是搜集机构,它可以从任何地方搜集各种材料,其收藏品有档案,更多的是图书资料。
馆藏主体在内容上的差异,是当前图书馆读者的人数远远多于档案馆利用者人数的主要原因。图书馆的读者中,多数人是为了满足兴趣,丰富知识,而进行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比例不大。任何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都可以找到他感兴趣的图书而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而档案馆的利用者或为调查取证、工作查考,或为学术研究、编史修志,绝大多数都有十分明确的查档目的,有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图书馆读者的人数会大大多于档案馆利用者人数。
其次,档案与图书的存在形式不同。图书是一种商品,一册图书只要市场需要,可以上百万册的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流通。图书馆所保管的绝大多数图书都不是孤本,而是可再生的,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作为商品存在。而档案具有唯一性,多为孤本,损毁后不可再生。因此,在利用过程中,档案馆会比图书馆更多地考虑到维护保管主体的完整与安全,即便对于开放档案,在利用、复制等环节上也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图书的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在图书被读者直接、反复使用过程中不必像档案馆一样为了怕保管主体在使用时被损毁而制定很多的“条条框框”,对读者进行太多的限制。就此而言,读者当然愿意去图书馆,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
此外,我会通过“导”,再进行“做”,从而希望能尽善尽美。具体做法主要有下面几点:
(1)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尽可能形象地“导”,再具体地练习“做”。
比如,我在讲授档案的修复技术时,虽然这个问题技术含量极高,操作范围极广,但我会说“所谓修复,简单地说,就是修整和恢复的意思。修复技术是给档案‘保健’和‘治病’的技术,经过修复,将档案构成材料中的有威胁档案寿命的有害成分去掉,使档案‘延年益寿’,为已经损坏的档案恢复其原有的机械强度,使档案‘起死回生’”等,并当场把一张准备好的演示纸撕裂,让学生思考如何修复,从而引出胶粘法和托裱法等修复方法运用,再让学生课堂上练习操作,老师作巡回指导。
(2)开展实地感知的情景教学。实地感知的情景教学收效会较好,学生有兴趣。如我在讲授档案库房综合管理时,通常会带学生到档案室实地参观、结合课本知识讲授,然后出相应的练习题再让学生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3)重视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在以教材知识为导向的同时应有整体性、启发性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并要因材施教。
比如,我在讲授档案的立卷归档时,我会让学生认识真实文件的原貌,并结合课本讲授的知识,拟实件,让学生练习相应的归档练习题,并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交换评述,老师同时把关评述,以掌握学习的内容……
学生经过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本人的专心学习,职业技能由陌生变成熟练,技能动作由简单变成复杂,最后达到灵活应用,这些学习目标的达到,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开展善“导”和善“做”所希望要的效果。从职业技能课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整体性,启发性,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直观性,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双赢,职业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行。
虽然教学方法无好坏之分,但能适合学生学习,作为教师,也会感到欣慰了。
(珠海市技工学校)
关键词: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善“导”;善“做”
记得在学习《职业技能教学》(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主编)一书时,有一段话让我体会良多:“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的方法、操作演示的方法和指导的方法。教学方法无好坏之分,只有合理与否的准则。教学方法的运用,应遵循教学原则,服务于教学目标,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师不论运用什么方法,都应该善‘导’善‘做’。”这里说的“导”,是指教师的教导、引导、疏导、辅导和诱导。“教导”是把知识与技能教给学生,“引导”是引领正确的学习途径,“疏导”是解决学习上和思想上的疑难问题,“辅导”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诱导”是激发学习动机。“做”是指正确进行操作示范,善于进行操作示范,做到动作规范,姿势正确、实用、优美、流畅、安全,使学生获得清晰的动作印象。“做”又指在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的时候,做到脚勤、手勤、嘴勤、眼勤、脑勤,认真进行巡回指导。
教导、引导、疏导、辅导、诱导,虽各有不同的含义,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它们彼此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且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在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始终围绕着课程的目标进行。教师选用的每一个事例,分析或说明的每一个问题,操作演示的每一项内容,都必须从教学目标出发。教师组织的导入、讲授、演示、训练等环节都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围绕着课程的目标进行的。但能否有效地达到课程的目标,教师还应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特性进行因材施教。
我校的学生起点相对较低,那么在教学时,“导”和“做”要达到要求难度也较大。那么,如何做到善“导”和善“做”,教师就要多花点心思了。当然,我们很难说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但我们可以说,能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尽快并尽最大可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标的,那就是最好的。也可以说,让学生能尽快接受,适合受教育者的,就是最好的。
在我校教学实践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要达到善“导”和善“做”,困难较大。然而,我会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结合“导”或“做”,希望从受教育者身边熟悉的事情着手,有效达到善“导”和善“做”。例如,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档案”的概念可能会相对陌生,难以理解,我会尝试从他们身边熟识的图书或图书馆等知识与档案或档案馆等知识进行比较性开导,如我会说:档案和图书有着不同特性。
首先,档案与图书的内容有所不同。由于图书有商品性,所以其内容必须对社会大众具有吸引力,内容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构的;有科技的,也有文学艺术的……社会上任何层次的读者都可以在图书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档案则不同,它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它从形成者形成的文件中直接转化而来,不是事后另行编写和随意收集的间接材料,其内容不允许有半点虚构成分,因此档案不具备任何虚拟或艺术性,可读性不强,它存在的动因不是为了吸引读者,而是记录历史,以备今后查考。两者相比,档案更具研究性,图书更具趣味性和可读性。再者,图书是经过对档案等原始记录进行收集、归纳、提炼后形成的二手资料,对于那些只想宏观了解,不想追根溯源的人来说,看图书当然要比看档案来得实惠。
然而,档案馆和图书馆一样,都是国家科学文化事业部门,担负着收藏保管文化资源,提供信息为社会服务的重任。近年来,随着档案馆向社会敞开大门,社会的档案意识不断提高,档案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了解。但基于档案的特性和人们对档案认识欠缺,档案馆的利用人数却没有随着档案开放力度的加大而明显增加,与图书馆读者的人数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至于档案馆,它是接收机构,它是为了保存其服务主体的文件而设立的,它的藏品主要是其服务主体形成的档案材料,并且是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材料。图书馆是搜集机构,它可以从任何地方搜集各种材料,其收藏品有档案,更多的是图书资料。
馆藏主体在内容上的差异,是当前图书馆读者的人数远远多于档案馆利用者人数的主要原因。图书馆的读者中,多数人是为了满足兴趣,丰富知识,而进行深层次研究的读者比例不大。任何一个走进图书馆的人,都可以找到他感兴趣的图书而成为图书馆的忠实读者。而档案馆的利用者或为调查取证、工作查考,或为学术研究、编史修志,绝大多数都有十分明确的查档目的,有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因此,图书馆读者的人数会大大多于档案馆利用者人数。
其次,档案与图书的存在形式不同。图书是一种商品,一册图书只要市场需要,可以上百万册的印刷,在社会上广为流通。图书馆所保管的绝大多数图书都不是孤本,而是可再生的,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中,是国家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作为商品存在。而档案具有唯一性,多为孤本,损毁后不可再生。因此,在利用过程中,档案馆会比图书馆更多地考虑到维护保管主体的完整与安全,即便对于开放档案,在利用、复制等环节上也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图书的特点决定了图书馆在图书被读者直接、反复使用过程中不必像档案馆一样为了怕保管主体在使用时被损毁而制定很多的“条条框框”,对读者进行太多的限制。就此而言,读者当然愿意去图书馆,因为在那里,他们可以获得更多的“自由”。
此外,我会通过“导”,再进行“做”,从而希望能尽善尽美。具体做法主要有下面几点:
(1)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情况,尽可能形象地“导”,再具体地练习“做”。
比如,我在讲授档案的修复技术时,虽然这个问题技术含量极高,操作范围极广,但我会说“所谓修复,简单地说,就是修整和恢复的意思。修复技术是给档案‘保健’和‘治病’的技术,经过修复,将档案构成材料中的有威胁档案寿命的有害成分去掉,使档案‘延年益寿’,为已经损坏的档案恢复其原有的机械强度,使档案‘起死回生’”等,并当场把一张准备好的演示纸撕裂,让学生思考如何修复,从而引出胶粘法和托裱法等修复方法运用,再让学生课堂上练习操作,老师作巡回指导。
(2)开展实地感知的情景教学。实地感知的情景教学收效会较好,学生有兴趣。如我在讲授档案库房综合管理时,通常会带学生到档案室实地参观、结合课本知识讲授,然后出相应的练习题再让学生练习,巩固学习内容。
(3)重视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在以教材知识为导向的同时应有整体性、启发性的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并要因材施教。
比如,我在讲授档案的立卷归档时,我会让学生认识真实文件的原貌,并结合课本讲授的知识,拟实件,让学生练习相应的归档练习题,并让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交换评述,老师同时把关评述,以掌握学习的内容……
学生经过教师的因材施教与学生本人的专心学习,职业技能由陌生变成熟练,技能动作由简单变成复杂,最后达到灵活应用,这些学习目标的达到,就是我们作为教师开展善“导”和善“做”所希望要的效果。从职业技能课堂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职业技能课堂教学,应该具有整体性,启发性,因材施教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原则;直观性,循序渐进原则。教学活动过程应该做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动机,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发展双赢,职业能力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同行。
虽然教学方法无好坏之分,但能适合学生学习,作为教师,也会感到欣慰了。
(珠海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