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力生产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为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分析和计算以确保实时准确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本文在文献一的基础上继续研究了系统开发仿真的问题.。以32节点系统为例,验证程序计算结果,并对故障前后的电压进行分析。通过与PSASP软件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计算结果较为理想,电压差值数量级在 ,应用效果良好。
本文在文献一得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数学模型。电力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实质为点——线模型,通过找到各点、各线的刻画参数,便可得到描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我们针对工程问题的实际要求以及所选用的计算工具,分别讨论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数学模型描述,设计、选择合理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电力系统。
其次,编程求解数学模型。基于VC++编程平台,运用C++语言编程分别实现潮流计算、简单短路故障计算。
最后,进行结果分析。一方面,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C程序计算结果;另一方面,比较电力系统网络故障前潮流计算结果、故障后短路计算结果,分别对各节点电压、各支路电流进行对比分析。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VC++编程平台,编程实现了电力系统简单故障计算软件包,该计算包内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简单故障计算两个核心算法,通过算例的检验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本文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首先对电力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与节点阻抗矩阵。其次,对潮流计算方法——牛顿-拉夫逊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另外,还对故障计算方法——对称分量法与因子表法进行研究分析,基于该理论研究编程实现简单短路故障计算。最后,选用5节点电力系统算例与22节点电力系统算例,验证潮流计算程序、短路故障计算程序,并与PSASP计算结果、手算结果、FORTRAN语言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程序的计算结果较理想,与其他结果基本吻合。
今后研究的重点将是Microsoft基础类库(MFC)的文档/视图体系结构,进行系统软件和交互式操作界面的设计以及继续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计算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实践、各种计算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飞,朱守云.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及相关计算机软件.电工技术杂志,2004,No.7:53~55.
[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综合程序室.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及其发展和应用.2006,10,09.
[3]李涛,蒋传文,鲁智锋等.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用化故障分析软件.水电能源科学,2002,Vol.20,No.1:69~70.
[4]翟庆志等.电机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43~164.
[5]刘万顺等.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40~151.215~225.
[6]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6~93,134~229.
[7]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2~73.
本文在文献一得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首先,建立数学模型。电力系统网络的拓扑结构实质为点——线模型,通过找到各点、各线的刻画参数,便可得到描述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我们针对工程问题的实际要求以及所选用的计算工具,分别讨论电力系统中各元件的数学模型描述,设计、选择合理简单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电力系统。
其次,编程求解数学模型。基于VC++编程平台,运用C++语言编程分别实现潮流计算、简单短路故障计算。
最后,进行结果分析。一方面,与其他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C程序计算结果;另一方面,比较电力系统网络故障前潮流计算结果、故障后短路计算结果,分别对各节点电压、各支路电流进行对比分析。
四、结束语
本文基于VC++编程平台,编程实现了电力系统简单故障计算软件包,该计算包内主要包括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简单故障计算两个核心算法,通过算例的检验和结果分析,验证了本文软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首先对电力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分析,得到电力网络的数学模型——节点导纳矩阵与节点阻抗矩阵。其次,对潮流计算方法——牛顿-拉夫逊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编写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程序。另外,还对故障计算方法——对称分量法与因子表法进行研究分析,基于该理论研究编程实现简单短路故障计算。最后,选用5节点电力系统算例与22节点电力系统算例,验证潮流计算程序、短路故障计算程序,并与PSASP计算结果、手算结果、FORTRAN语言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本文程序的计算结果较理想,与其他结果基本吻合。
今后研究的重点将是Microsoft基础类库(MFC)的文档/视图体系结构,进行系统软件和交互式操作界面的设计以及继续对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计算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和实践、各种计算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飞,朱守云.电力系统的短路分析及相关计算机软件.电工技术杂志,2004,No.7:53~55.
[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综合程序室.电力系统分析综合程序及其发展和应用.2006,10,09.
[3]李涛,蒋传文,鲁智锋等.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实用化故障分析软件.水电能源科学,2002,Vol.20,No.1:69~70.
[4]翟庆志等.电机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143~164.
[5]刘万顺等.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第三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40~151.215~225.
[6]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上).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26~93,134~229.
[7]何仰赞,温增银.电力系统分析(下).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5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