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遥感 经略蔚蓝

来源 :科学中国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拥有富饶的资源和广阔的空间,是人类生存之源。特别是海洋渔业资源给人类提供优质蛋白,拓展国家粮食来源战略空间,与国民经济息息相关,不过容易受到海洋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此对海洋渔业资源的研究至关重要。但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真正实现如此大面积海洋环境信息的获取,绝非易事。
  “我们人类目前对海洋的认知和调查还十分有限,而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受限于船载调查方法的局限性。”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阳说。30年来,卫星技术的发展为大范围高精度的海洋调查提供了可能,而刘阳的研究就是结合多学科交叉,应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北斗/GPS卫星通信等新技术研究海洋渔业资源变动和补充机理,为推动海洋渔业资源信息化和智能化服务而贡献科技力量。
  在蔚蓝大海的深处,他找到了用科学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方式。
  兴趣驱使,
  深入卫星遥感研究
  很久以前,人们就想换个角度看地球,而这一理想也随着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成为可能。遥感技术就好比“悬丝诊脉”,不直接接触却能“隔空”收集信息,大大满足了人们了解世界的想法。
  刘阳直言,自己最开始接触卫星遥感,是被一幅美国NASA合成的全球夜间灯光图所吸引。“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幅图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和感动,原来世界还可以从这个角度来欣赏。”他说。正是在这样的好奇心和动力的驱使下,刘阳开始学习遥感数据的下载、处理和应用,从此打开了遥感世界的大门。
  日本是世界海洋大国,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探测技术,特别是海洋遥感、渔业遥感技术发达,海洋观测已从空间、海面和水下构成了对海洋的立体探测系统。为了能在海洋遥感等相关领域研究中,学习更加先进的科研知识,刘阳选择前往日本北海道大学留学,在日本期间,他师从日本渔业遥感奠基人齐藤诚一教授从事科学研究。齐藤教授作为日本渔业遥感的奠基人,从事海洋遥感等相关领域研究已经30多年,他对待科学勇于探索,科研视角敏锐独到,年近70岁了,依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他的精神对刘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博士毕业之后,他开始结合卫星观测的方法,从事卫星遥感技术及地理信息系统(GIS)在水产养殖、渔业资源等交叉领域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
  在研究中,刘阳首次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和物理海洋数值模拟,建立了基于OGCM和MODIS的日本虾夷扇贝三维生长预测模型,结合WebGIS技术,开发了虾夷扇贝高精度养殖管理系统。该系统不仅可提供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和预报信息,还可对虾夷扇贝的生长状况进行实时评估和预测,并成功应用于日本喷火湾虾夷扇贝养殖管理,被列为日本农林水产省“为实现农业、林业和渔业的先端创新技术及迅速产业化研究”的重要范例。
  科研报国,
  投身中国渔业遥感事业
  “学成归国一直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责任和使命。”一直以来,刘阳的科研信念始终如一。2017年2月,他结束了在日本多年的研究学习,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这一平台,在泰山学者田永军教授创建的渔业海洋学团队,开展科研探索。
  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刘阳团队关注的重点。事实上,自2008年联合国粮农及农业组织召开“气候变化对渔业和水产养殖的影响”专家研讨会以来,国际社会逐渐清晰地认识到气候变化对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因此,如何科学和全面地评估气候变化对海水品种养殖适宜性变化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提出顺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适应方案,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牡蛎是中国的重要养殖品种,在我国海产贝类养殖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气候变化对太平洋牡蛎养殖适宜性动态的影响研究”中,刘阳就以山东省为例,通过科学研究以明确太平洋牡蛎的养殖适宜区的具体分布;量化养殖海域牡蛎养殖容量;评估气候变化对太平洋牡蛎养殖适宜区及养殖容量变动的影响及预测。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对牡蛎养殖系统的影响,为解决养殖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养殖密度过高等問题提供科学依据。
  而在其负责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我国重要渔业水域食物网结构特征与生物资源补充机制”相关课题中,刘阳和团队成员也将围绕我国近海和内陆典型渔业水域食物可持续产出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对我国“三横一纵”重要渔业水域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科学支撑,相关理论可扩展应用于我国其他渔业水域,有助于提高我国渔业水域的管理、开发与生态保护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
  除此之外,刘阳还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深入国际合作之中,为国外海洋水产养殖提供科研指导。
  翡翠贻贝在泰国是十分流行的养殖品种,解决了当地经济、就业、水产品等问题,尤其在泰国湾内被大量养殖,但是近年来其产量波动很大,死亡率增高,始终原因不明。在这一现状下,泰国农业大学团队主动找到刘阳,希望能利用他开发的方法分析和评价泰国湾翡翠贻贝的养殖适宜性,解决当地面临的养殖区划、死亡率增高等问题。刘阳通过校际合作交流的方式,指导泰国留学生进行分析,开发了泰国湾翡翠贻贝养殖适宜指数,制作了养殖适宜空间分布图,并找到养殖区受到河流冲淡水影响这一原因,对当地贻贝养殖产生了重要作用。这项成果受到了泰国学者的肯定,同时也作为中泰海洋和水产中心年度亮点进行汇报,对促进中泰两国合作和交流起到积极促进作用。
  极地征途,
  深入南极一线调研
  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居民、唯一未被开发的大陆,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宝库,是天然的科学研究圣地。多年来我国的科研人员也曾前往南极地区进行过多次科研勘探。“我也很荣幸能够参与到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中。”刘阳说。虽然极地环境艰苦,在海上漂流需要克服恶劣的条件,但是刘阳将此作为一次极佳的科研体验机会,而这次极地之旅也让他有了很多意外的收获。
  在这次南极科考过程中,刘阳首次尝试执行中层鱼拖网调查任务。南极鱼体型小、丰度低,在此之前,我国在南极从未做过中层鱼调查,能借鉴的经验很少,因此刘阳和科考团队的成员们只好采用边实战、边摸索的方式。除此之外,在船尾进行拖网调查有很高的危险性,无论从避免各种器材设备与人碰撞,还是防止人员掉入海中,都需要严格按照雪龙号的规定和操作规范。
  作为磷虾和中层鱼拖网的指挥工作的负责人,刘阳在大家的帮助下迅速适应了角色,经过与团队成员的精密部署、协同合作,他们第一网作业就捕获到22尾中层鱼,初战告捷,也为他们之后的科研调查奠定了良好基础。科考过程历时1个多月,刘阳和科考团队成员们经历了24次拖网作业,在一次次的捕捞尝试中,得到了许多珍贵的生物样品。值得一提的是,他们还捕获到了一只体长1.5米、重7.6公斤的科达乌贼,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南大洋捕获到该物种的活体标本。
  如今回顾起自身在海洋渔业遥感领域的经历,刘阳始终认为这是一趟新奇而又冒险的旅程。科学研究始于兴趣,终于热爱。因此对于学生的培养,刘阳也会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对研究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他们回归初心,不要浮躁,踏实认真地做出原创成果。
  展望未来,刘阳也有着属于自己的目标。“我希望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努力实现水产业的精准化和智能化。同时,在这个方向上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硕士和博士。”如今,他正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不遗余力地努力着……
其他文献
专家简介:  蔡文川,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从业多年,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宇航局重要项目计划书撰写,致力于航天器姿态自适应鲁棒控制、容错控制、实时无人战车跟踪协同控制、智能编队协同策略等研究。2010年回国后,陆续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原“973”“863”计划项目等,切合国家高速铁路安全检测理论与工程技术研究需求,转型基于光纤传感与视频识别的智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告诫如同黄钟大吕,振聋发聩。这几年来,中兴事件、华为事件,以及愈演愈烈的西方国家对于我国科技企业的打压,愈发证明了总书记的判断和真知灼见。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正在全面加剧,而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背后,实质上是国家整体科技实力的强硬较量。  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和“天问一号”深空探测器发射成功令人瞩目。这
一天24小时,你是怎么度过的?  做实验、看文献、找资料、写项目,与专家和学生一起讨论、谋发展,努力探寻与人骨相近、更为贴合的骨植入体……如此紧张的行程,就是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研究员邓怡每日的“必修课”。  作为一名与“骨”打交道的科研工作者,邓怡长期聚焦于人类重大疾病,研发用于疾病诊治的生物材料及其多功能适配表/界面,目前他已围绕医用特种高分子、生物异质结、全水相生物材料、干细胞成骨分化等多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发回旋电子排序  Nature封面:研究团队所用方法的艺术示意图,该方法让圆偏振光照射1T-TiSe2的同时将其冷却在临界温度以下,从而优先形成一个手性畴。Nature杂志第7796期封面文章报道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中的自发回旋电子排序研究。手性是自然界材料的一个常见属性。对某些材料来说,电子可以自发地重新排列,让原来的非手性结构具有手性。这种回旋排序被称为胆固醇液晶的量子
胶原蛋白是一个既古老又现代的话题。人们曾经从7500万年前的恐龙化石中检测出胶原纤维;公元前4000年古埃及人开始用动物皮制胶,我国西汉以前开始利用动物皮熬制中药;1935年人们初步确定了胶原的三螺旋结构,1945年后欧洲出现水解胶原产品,1980年后胶原蛋白肽吸收和功效的研究日益增多。到了21世纪,生物材料蓬勃发展,胶原逐渐被用于组织工程和组织医学,又渐渐拓展至干细胞转化、细胞培养、药物控释和医
随着集低损耗、大带宽、高稳定性、抗电磁干扰等众多优点于一身的光纤问世以来,光纤频率传输技术在现代科技和基础应用等领域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高精度时间频率技术在国防军事、深空探测、国民经济建设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等众多领域都有极为重要的应用。而随着原子钟,光钟的发展,频率标准的不断提高,基于卫星实现高精度时间频率传递方式(如卫星双向比对或GPS载波相位测量)已经不能满
集成电路的发明,引爆了智能电子产品的潮流;巨磁阻材料的发现,促使了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蓝光LED的出现,开辟了照明的新纪元……循着2000年、2007年、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脉络,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材料学科的每一次进步,推动着科技时代的进程。  近十几年,先进材料研究成果密集涌现,有人断言21世纪将是材料革命的时代。石墨烯是当前最神奇的材料之一,是最薄、最坚韧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多特殊的物理性质
实验动物学是20世纪中叶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等学科中脱颖而出的一门新兴综合性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实验动物不是一般动物,它已从动物学、畜牧兽医学研究的一般概念上的动物中分化出来,是经人工培育的、遗传背景清楚、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用于科学实验、教学、检定及药品、生物制品生产的动物。实验动物同设备、信息、试剂一样,是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不可缺乏的基本要素。  动物实验是生物医
极端条件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并不存在、而且用通常的手段難以实现的某些物理条件,如极低温、超高压和强磁场等。在传统科学日臻完善的今天,为了能制造出更多机遇以取得全新的突破,非常规的极端实验条件显得越来越重要。  这一物理条件的发展和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在实验室中发现并研究物理、材料、化学和生命科学中许多奇妙的新现象,为未来能源、信息和材料等领域中科学问题的研究和核心技术的解决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而大大拓展
科学家找到破解日冕磁场测量难题新途径  中国科学家在日冕磁场测量方面取得重要进展,首次测量到太阳日冕磁场的全球性分布,为日冕磁场测量这一世纪难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效途径,从而向实现日冕磁场常规测量的最终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两篇相关论文近日分别发表在《科学》和《中国科学:技术科学》上。  磁场对于太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迄今为止,人类对太阳磁场的常规测量仅局限在光球层。光球之上的太阳大气,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