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开阔眼界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习能力、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本文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讲,阅读就是一种运用概念进行吸收、判断、推理、内化的复杂思维过程。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历程,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呈线性发展趋势,学生从小学开始正式接受语文阅读学习,阅读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耗时长,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是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几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措施,期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具有被动性
现在人们将很多事功利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漏讲的知识内容如果在考试中出现,学生就不会解答出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自主学习能力很弱。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存在差异,灌输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不能强化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并从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2.传统的工具性观念严重
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有效运用在语文教学当中可谓至关重要,但是传统教学中,很多的教学者将阅读教学看作工具,通过阅读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往往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更有甚者将阅读看成一种训练方式。虽说训练方式与形式丰富多样,但是却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理念,偏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主旨。
3.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很少深入阅读文章,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甚至掺杂个人观点。因为目标不明确,学生在阅读讨论时缺乏重点,学生讨论后变成了争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的人生观与学生不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1.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构建生成性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实际教学却不是如此,因此转变教学主题是必需的。阅读教学的展开与推进是很难真正被提前规约和计划的,规划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建设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置上“条理化”“框架化”“板块化”,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在课上课下思考讨论多个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答案,促进学生写读后感,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探讨中激发思想的火花,提高阅读能力。
2.建立不同的教学类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教学方式。首先小学教育工作者合力建立一个“教学类型”的概念,即根据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将阅读教学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课型系统,都有特定的教学功效,主要分为积累型、咀嚼型、解析型、鉴赏型和运用型五类,根据各类型的不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这五种类型相互交叉,让“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进入一个最佳状态。相互交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良性把握,打下情感基调,为后面的阅读提供坚实基础。
3.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的目的既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了填充。教师要针对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配合相应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阅读,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努力阅读文章,提升自身的能力,丰富情感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不足点,完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其重视度还不够。本文再一次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有更有经验的工作者给予补充。笔者也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更加细致地研究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郑国民,黄显涵.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15).
[2]余建华.影响阅读理解因素的探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3]陈庆新.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J].学科教育,2004(12).
[4]施茂枝.阅读教学怎样进行“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5]荣艳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
关键词:阅读教学;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本质上讲,阅读就是一种运用概念进行吸收、判断、推理、内化的复杂思维过程。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历程,语文阅读能力提升呈线性发展趋势,学生从小学开始正式接受语文阅读学习,阅读为语文的学习奠定基础,但是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耗时长,教学效果不理想,如何引导学生学会从文章中获取有用信息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动是提高学生理解文章的有效途径。本文简要介绍几种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措施,期望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具有被动性
现在人们将很多事功利化,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要求学生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依旧是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在课堂上漏讲的知识内容如果在考试中出现,学生就不会解答出来,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太强,自主学习能力很弱。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每个人的生活态度、人生观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存在差异,灌输式教学方式中,教师将自己的理解灌输给学生,不能强化学生的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并从中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2.传统的工具性观念严重
阅读作为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的有效运用在语文教学当中可谓至关重要,但是传统教学中,很多的教学者将阅读教学看作工具,通过阅读教学来强化学生的文字使用能力,往往教学中忽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更有甚者将阅读看成一种训练方式。虽说训练方式与形式丰富多样,但是却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性理念,偏离了语文学科教学的主旨。
3.缺乏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
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在小学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很少深入阅读文章,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甚至掺杂个人观点。因为目标不明确,学生在阅读讨论时缺乏重点,学生讨论后变成了争执,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并且教师的人生观与学生不同,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进策略
1.变被动为主动,有效地构建生成性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要以学生为教育主体,实际教学却不是如此,因此转变教学主题是必需的。阅读教学的展开与推进是很难真正被提前规约和计划的,规划好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思想具有束缚作用,建设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设置上“条理化”“框架化”“板块化”,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在课上课下思考讨论多个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答案,促进学生写读后感,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在交流探讨中激发思想的火花,提高阅读能力。
2.建立不同的教学类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教学方式。首先小学教育工作者合力建立一个“教学类型”的概念,即根据培养阅读能力的需要,将阅读教学划分成不同的类型,每种类型都建立一套符合自身特点的课型系统,都有特定的教学功效,主要分为积累型、咀嚼型、解析型、鉴赏型和运用型五类,根据各类型的不同,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并且这五种类型相互交叉,让“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交融进入一个最佳状态。相互交融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文章整体有一个良性把握,打下情感基调,为后面的阅读提供坚实基础。
3.设定有效的阅读教学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的目的既是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了填充。教师要针对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并配合相应的教学环节,促进学生阅读,提升课堂阅读教学效果。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努力阅读文章,提升自身的能力,丰富情感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纠正不足点,完善阅读方式,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教学中教师对其重视度还不够。本文再一次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予相应的改善措施,希望有更有经验的工作者给予补充。笔者也会在日后的工作中对此进行深入研究,更加细致地研究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郑国民,黄显涵.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J].语文教学通讯高中版,2003(15).
[2]余建华.影响阅读理解因素的探讨[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1(11).
[3]陈庆新.既要“读进去”又要“读出来”[J].学科教育,2004(12).
[4]施茂枝.阅读教学怎样进行“对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2).
[5]荣艳艳.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尝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