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医学的4.0时代

来源 :北京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sbutcher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眩晕医学研究动态近些年来,国际上权威的前庭科学与眩晕医学研究学会——巴拉尼协会(Bárány Society)开展并积极推进了前庭疾病国际分类工作,2009年以来陆续制订和发布了前庭症状分类[1]、眼震及眼震样运动分类[2]及一些前庭疾病的诊断标准[3-10]等国际共识性文献。眩晕医学的发展也由此度过了十年的黄金期,国内外多学科参与的眩晕疾病的研究和诊疗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医学领域长期以来存在的交叉性、边缘性的眩晕疾病诊疗的弱势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改变。但是,根据国内外文献报告和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眩晕疾病的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IG)对急性脑梗死小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8只ICR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实验组,每组6只。参考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对小鼠进行造模,实验组小鼠腹腔注射150 mg/kgCIG,连续给药7 d,对比三组小鼠的神经损伤评分,并观察小鼠的脑梗死体积,使用TUNEL检测测定小鼠神经元的凋亡率,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脑组织中磷酸化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蛋白、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B细胞淋巴瘤-2(
目的探讨神经突起导向因子-1(netrin-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福建省漳州市医院收治的184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的表达,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netrin-1高表达率分别为71.7%(132/184)、9.8%(18/1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25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儿童弱视阶段性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5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弱视儿童158例,给予综合治疗,即将屈光矫正、遮盖治疗、弱视训练、药物治疗相结合,以3个月为1个治疗阶段,共4个阶段,即T1~T4,记录各治疗阶段后的矫正视力情况。结果158例病儿各阶段复诊时的矫正视力进步行数在不断提高(均P<0.01)。经过12个月的综合治疗,T1、T2、T3、T4阶段有效率(26.78%、63.29%、86.71%、91.77%),T3与T2、T4与T3阶
目的 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成功耳石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疗效.方法 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在东部战区海军医院84例BPPV成功复位后残余头晕的病人
目的评估帕瑞昔布钠和氟比洛芬酯在骨折术后的临床镇痛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骨折术后病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和帕瑞昔布钠组。氟比洛芬酯组采用50 mg氟比洛芬酯注射液,帕瑞昔布钠组采用40 mg帕瑞昔布钠注射液,均静脉滴注,一日1~2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病人进行疼痛评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VSA评分、不良反应发生及药物治疗费用。结果氟比洛芬酯组45例,帕瑞昔布钠组55例。氟比洛芬酯组镇痛药物治疗(3.80±1.28)d,较帕瑞昔布钠组(4.56±2.04)d
目的分析血尿酸水平对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病人残余肾功能(RRF)变化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规律随访的143例CAPD病人,通过5次访视,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原发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利尿剂、别嘌醇的使用情况,血尿酸、血白蛋白、尿素氮、血钙、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血磷、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清肌酐、三酰甘油以及肌酐清除率等生化指标。结果高尿酸组病人的血尿酸水平在访视过程中变化显著(F=6.269,P
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Rpph1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和潜在机制。方法以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胆囊癌细胞系GBC-SD、SGC-996和NOZ中lncRNARpph1的表达。将GBC-SD细胞分为对照组、si-con组、si-lncRpph1组。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2(CDK2)、Ki-67、剪切型胱天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剪切型胱天蛋白酶9(Cleavedcaspase-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病人质子泵抑制剂使用的合理性,9为临床乳腺癌化疗病人规范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乳腺癌化疗病人167例,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对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依据指南对其分析。结果167例病例中,134例使用了质子泵抑制剂,适应证不适宜101例,用法用量不适宜109例,其它不适宜2例。结论该院乳腺癌化疗病例质子泵抑制剂的无指征使用和用法用量不适宜现象较多。建议该院采取整改措施,通过多部门联动,实施用药干预,规范质子泵抑制剂在乳腺癌化
2019年美国哈佛医学院急诊室专家Gurley[1]在《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避免后循环缺血性卒中误诊》一文。详细介绍了后循环缺血性卒中的症状、体征、神经影像学特点,强调了应该怎样进行问诊,提出了避免误诊的策略。对于急诊科、神经科和眩晕医学的临床工作者非常有参考价值。本文就其主要观点并复习相关文献进行述评。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血清炎性因子、临床治疗效果及对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老年内科收治的13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1∶1比例通过SAS软件生成的136个随机数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进行为期14 d的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射液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测定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后的相关血清炎性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