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宝者异

来源 :月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clou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氏璧、隋侯珠和龙泉剑均是旷世罕见的宝物,但在仁爱者的心目中,它们却无足轻重,饥不能为食,寒不能作衣,病不能当药,徒然招致各方豪强的觊觎和争夺,令拥有者惶恐不安。迥异的价值观决定着世人的好恶取舍,灵魂、生命、健康、亲情乃是宝物中的宝物,但却有人弃之若敝屣,践之如腐叶。



  据《左传·襄公十五年》记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价值观错位便会产生此类喜剧效果。宋人给本国贤卿子罕敬献美玉,子罕婉言谢绝,他的回答出人意表:“我将清廉视为宝物,你将美玉视为宝物。你要是把宝物送给我,两人就会各有所失,倒不如保持原状更为明智。”
  精神之宝胜过物质之宝,这是贤者和智者都能达成的共识。子罕不贪取美玉,他保全的乃是美德。无独有偶,《晋中兴书》还给出了另一个以不贪为宝的例证: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姚苌以慧眼识人著称,“试诸子,谓曰:‘吾有一宝物,万金不易,汝等技艺胜者,吾以与之。’诸子皆索好馬,欲于父前试之。惟子略不动,苌以为贤,故立为嗣子”。姚苌以稀世奇珍悬赏,来测试各位王子的定力如何,差不多个个跃跃欲试,只有姚兴(字子略)岿然不动。不贪求者不妄为,有定力者有恒心,姚苌以此确认姚兴能够安邦治国,于是册立他为太子。
  人之不同,各如其面,主要是认知上的不同,好恶上的不同,取舍上的不同,归根结底是价值观上的差异。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道家主张清静无为,恬退不争,视富贵如浮云,固应如此。
  孟子说:“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儒家以天下为己任,重视国计民生,视珠玉为泥丸土块,固应如此。
  古人说,“所贵惟贤,所宝惟谷”,“世皆以珠玉为宝,宝愈多而民愈贫,失其所宝也”,“虽金玉满堂,明珠满室,饥不为宝,非国之用”。古代饥馑屡作,战乱频仍,君王若罔顾粮食的重要性,就会丧失土地人民;若忽略贤才的作用力,就会倾覆江山社稷。
  《国语·楚语》中有一段精彩的问答:“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此楚国之宝也。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焉?’”晋国的卿大夫赵简子将楚国世代相传的美玉白珩视为珍宝,孰料楚国使臣王孙圉不以为然,他认为楚国的珍宝是贤才观射父和左史倚相,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于楚国于楚王大有裨益,此外,楚国的珍宝还包括丰富的物产。至于白珩,它只是先王的掌中玩物,仅此而已。王孙圉的话绵里藏针,赵简子不免暗呼惭愧。
  倘若君王以贤才为宝,对珠玉就会不屑一顾。《资治通鉴·周纪二》提供的范本颇有说服力:“齐威王、魏惠王会田于郊。惠王曰:‘齐亦有宝乎?’威王曰:‘无有。’惠王曰:‘寡人国虽小,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各十二乘者十枚。岂以齐大国而无宝乎?’威王曰:‘寡人之所以为宝者与王异。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此四臣者,将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惠王有惭色。”在魏惠王的治理下,国力日损,国势由盛而衰,原因就在于他既无赏识贤才的眼光,又无重用贤才的魄力。公孙鞅(商鞅)被低估,投身秦国。孙膑遭迫害,托身齐国。强邻捡到了大惊喜,魏国的净值就一破再破。魏惠王以明珠为国宝,殊不知,在齐威王的心目中,经国之至宝是四位贤臣。两相对照,强弱已知,高下立判。
  宝物难得而易失,以不贪为宝的仁者无此忧。宝物可遇不可求,以贤才为宝的智者无此憾。尽管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在选择宝物的眼光上,他们都远胜凡夫俗子。
  (选自《今晚报》2017年12月11日)
其他文献
尚书祠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太原王君为池州之明年①,治其后堂北向,而命之曰思政之堂,谓其出政于南向之堂,而思之于此也。其冬,予客过池,而属予记之。  初,君之治此堂,得公之余钱,以易其旧腐坏断,既完以固,不窘寒暑②。辟而即之,则旧圃之胜,凉台清池,游息之亭,微步之径,皆在其前;平畦浅槛③,佳花美木、竹林香草之植,皆在其左右。君于是退处其中,并心一意,用其日夜之思者,不敢忘其政,则君之治民之意勤矣乎! 
期刊
不起眼的第八章  《茶经》中很多篇章,常常被人忽略,第八章就属于这种情况。别看它字数不少,但认真读下来的人却不多。这一章名叫“八之出”,顾名思义是讲茶叶产地的问题。陆羽生活在唐代,《茶经·八之出》自然主要反映了唐代茶产地的情况。  正是由于这一章写的是唐代的情况,因此“时效性”过强,“八之出”仿佛成了《茶经》中最早过时的章节。茶经过了千余年的发展,格局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若拿“八之出”当一份
期刊
四、会昌首相:摧抑藩镇  李德裕在浙西、西川任上的政绩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从太和七年(833)二月到八年九月,李德裕做了一年多时间的宰相,后被李宗闵取代。李宗闵从兴元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同时出李德裕为兴元节度使,未及赴任,再改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苏常杭润观察等使。其间,还因漳王问题被贬黜。李训事件之后,文宗又任命李德裕为浙西节度使。这已经是他十年之间第三次出任浙西节度使了。
期刊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己下人,勿得自满。古人说得好,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谚又有四不可尽的话。那四不可尽?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你看如今有势力的,不做好事,往往任性使气,损人害人,如毒蛇猛兽,人不敢近。他见别人惧伯,没奈他何,意气扬扬,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八月潮头,也
期刊
从藏书票文化发展史来看,藏书票不是一种单纯的版画艺术表现形式,而是蕴含着丰富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它尽管画面较小,却可以在方寸之间令人从中感悟东西文化的缤纷映影,品藻古今书趣逸情,追寻神话与历史的缩影,观察人物爱书的心迹和图书馆藏书的源流,体验人文与艺术融合的升华……  藏书票作为一种载体,源自西方的藏书文化传统,是依附于图书而衍生出的艺术作品,是寄托了图书收藏者主观愿望的表现物。票主不仅将此作为图
期刊
“殷鉴”一词来源于《诗经·大雅·荡》。该诗的作者借文王之口,对于商纣王及其贵族的暴虐、荒淫、昏愦,造成民怨沸腾、内忧外困、国势将倾的局面,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现实的警告。诗里说:“文王开口叹声长,叹你殷商末代王!多少凶暴强横贼,敲骨吸髓又贪赃。窃据高位享厚禄,有权有势太猖狂。……殷商镜子并不远,就在夏桀那一王。”在这里,诗人深刻地指出,由于商纣统治阶级的腐化堕落,骄奢淫逸,引起了全国人民,乃至外族
期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之首章。以河中沙洲鸟鸣起兴,祝福婚姻美满。鸟鸣、沙洲、波光粼粼,乃至微风拂面,融为一境。古诗艺术的灵魂,初露于此。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佳处,全在首四句,多少和平中正之音,细咏自见。”  【注释】a关关:鸟雌雄和鸣声。犹言“呱呱”,状声词。从叫声可知此鸟为扁嘴,旧说是鱼鹰,不确。雎鸠:又名王雎,候鸟,从其叫声及雌雄相伴等习性看,为绿头雁或与之相
期刊
色彩的世界,包容万千。红的热烈,绿的清新,黄的跳跃,蓝的沉静……各种颜色都有其独特品质。相较于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色调鲜明、给人深刻视觉印象的颜色来说,“素”色以一种柔和含蓄的方式存在着。  “素”的金文字形为。中间的上半部分是,实际上是“垂”在古代的一种字形;中间的下半部分是“糸”,表示整个字的意思跟丝织品有关;下方两侧是两只手的形状。“素”最初是指未经染色的丝织品。按照《说文解字》的
期刊
自东汉以来,时苗作为清官的代表而被后世尊崇。百姓以各种方式赞颂之、纪念之、膜拜之;诗人、艺术家满怀激情,大倾笔墨;《蒙求》《幼学琼林》等启蒙教材将其立为标杆,诲育后人;后蜀皇帝孟昶甚至将他的洁操品行定为法规,颁令效行。  时苗生于东汉末年,河北钜鹿(今河北邢台平乡县)人。魏郎中鱼豢所撰《魏略》将其列入《清介传》中。所谓“清介”者,“清正耿直”之谓也,其中的赞许、激赏和钦敬之意不言自明。到了南朝宋时
期刊
北宋名臣赵抃立身朝堂,不避生死,廷争面折,摧权贵,扶正义,“铁面御史”的美誉闻天下;他主政地方,察民意,体民情,恤民艰,政声满天下;力行不辍的“晚汇报制度”,则彰显了他不欺天、不欺民、不欺人、不欺己的坦荡胸怀。应该说,赵抃集铁面御史之“铁腕”与恤民济众之“柔肠”于一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将这“两手”干得风生水起,各尽其妙,而这“两手”的背后蕴含着他矢志报国、一心为民的深厚情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