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脸(短篇小说)

来源 :北京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_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桃花汊的刘五儿近年来悲喜交加,五味杂陈。
   刘五儿今年三十岁,本来是一个老实巴交的青年农民,据说他十八岁学耕田时,走在母牛后面,不经意间看到牛尾巴下面那个部位,脸涨得通红。于是想了个非礼勿视的措施,摘了一柄荷叶用吊绊子草系挂于牛尾,别人见了感到奇怪,问他搞的什么名堂?他红着脸说是为牛遮阴,意思是遮挡太阳的暴晒,别人听了愈加笑得厉害。于是,人们便送他一个外号“刘遮阴”。
   去年,有个外村的朴实姑娘见他老老实实,就嫁给了他,他于是有了家室,可是经济仍然拮据,只好像不少兄弟姐妹一样外出打工。
   在打工的南方城市S,他找到了一份工作——给公路段修公路熬沥青。一次,滚烫的沥青在大铁锅里鼓起一个大泡,越鼓越大,且大泡上似有五彩的光晕,刘五儿低头细看,看它到底可长多大。哪知沥青大泡砰的一声迸溅了他满脸满身,他的脸烧坏了,住了很长时间的医院。他内心本来想的是接受一点赔偿金额,带着可怕的倒霉的脸回到老家去的。哪知在媒体的压力下,负责公路建设的老板又让他进S城一家整形医院接受了换脸手术。
   换脸手术似乎还带着很大的研究性,主刀大夫是个海归博士,兴致勃勃,兢兢业业,很想露一手,结果手术很成功。
   据说所换的面皮是一个与刘五儿年纪相当的死囚犯提供的。
   那个死囚犯是刘五儿所打工的城市郊区小镇的一霸。当然,医院没有告诉刘五儿这张新面皮是什么人提供的。
   手术的确很成功,基本没有什么排异反应。
   但当刘五儿在医生允许下第一次接过护士小姐递过的镜子,看到自己新的面貌时,还是大吃了一惊:这竟然是一张近乎堂堂正正的脸,近乎正人君子的脸,浓眉大眼。当然,刘五儿原先的眼睛也不小,只是不是双眼皮。自己原先双眉间的皱纹较深,现在是一副欢眉笑脸的样子,问题是左边鼻翼边俗称泪痕沟处有一颗晃眼的肉痣,上面有些许细细的黑毛,这是自己原来所没有的。总的说来,新脸比自己原来的脸要白润一些,拿得出手一些。
   但是,这是自己的脸吗?刘五儿咳了一下,有点腼腆地问旁边流着泪的妻子月珍:“月珍,这是我吗?”
   “是你,你听你的声音,夹舌子声音。你的手,镰刀划伤过的右手,手背上这道闪亮的刀痕,不是你,又会是哪个呢?”
   “是我就好,只要你说是我,就是我啰。”刘五儿尽量热情地笑着。
   一屋子人都很兴奋,市电视台记者还录了像,据说当晚就作了报道。
   不久,春节临近,刘五儿提出要回老家看看,医生交代他注意哪些事项,什么时候来医院复查等等,主刀大夫要求刘五儿经常保持电话联系。
   这样,面貌一新的刘五儿在妻子的陪同下,回到了老家桃花汊,方圆几里的人都来看稀奇。
   第二天,月珍的闺中好友对她说:“月珍,死砍脑壳的,八年前,算命先生说你要弄两个男人的,这下真的应验了吧?这回你的刘五儿改了大相,比原来还客气些了呢!”
   “你嚼蛆,人家遭了好大的难,只当又托了一回生,你还说这种风凉话!”月珍把改珍的肩掐了一下,两人都笑了。
   当晚,刘五儿酒后很冲动,与月珍亲热时格外尽心尽力,月珍也似乎因改珍那席话而别有兴致。她盯着刘五儿那张新脸而激情高涨,似乎有别人说的偷野男人的感觉,又似乎的确在度一个甜蜜的新婚之夜。只是事后月珍摸了摸刘五儿左脸鼻边的那个长了细毛的肉痣时,心里有触到了毛毛虫的感觉。

B


   春节说好玩也好玩,说过完也就很快过完了。桃花汊村其他常在外打工的男男女女都陆续告别亲人,提着皮箱,更多的是提着一种俗称为蛇皮袋子的塑料编织袋——里面装着衣服或者几段腊肉、香肠、糍粑,踏上了南下的汽车或火车。
   刘五儿一下子感到空前的惆怅与失落,妻子月珍劝他今年就在村子里种田或者多喂几头猪,她自己多侍弄点蔬菜、水果到镇上去卖,把日子过下去也是行的。但刘五兒却记得原来那个老板说过,以后身体好了还可以再来。他想自己所换的新脸有时有点浮肿,遇到阴雨天面皮边缘有点像小蚂蚁啮咬外,一般无大碍。他想,说不定那个工程队老板会给自己安排诸如保管员之类的轻省活儿赚点钱,也未可知呢。
   所以,他不顾月珍说她例假不来了,恐怕是已经怀上了的话,还是要出门打工。
   于是,他又一次来到了那个给他带来危险,也带来了一副新面孔的新兴城市S。
   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个老板一下子就变脸了,说今年不招农民工,要他另谋出路。并说,请他吃顿饭,送个红包作路费,让他另谋高就。刘五儿说:“我前生没吃饭也不吃这顿饭,更不要什么红包,我自己找工作去!”走在路边,他想,不捞几个钱回去,无颜见江东父老,也不好跟月珍交代。
   刘五儿在那个老板停在门外的小轿车上重重地“飙”了一口唾液,算是与背时运告别。
   走走望望,不觉已是下午五点钟,的确已是肚子咕咕叫了。他从蛇皮袋子里摸出两个茶叶蛋,那茶叶蛋上还带着家乡柴火灶的气息,遂大口吃了。由于蛋有点凉,也由于吃得急,刘五儿差点噎了个半死,反手给自己咚咚捶了一会儿背,才缓过气来。
   忽然,有人在他背后也捶了一下,并有点犹豫地喊了一声:“老大!”
   刘五儿转过身来,一看,是一个戴墨镜的中年人,年纪比自己似乎不会小,为什么喊自己老大呢?再说也不认识这个人呀?
   “嗯,老大!老大!找得我好苦哇!”
   “你、你认错人了,认错人了!”刘五儿一急,那点口吃的毛病显露无遗,而且,家乡方言也更明显。
   “好,原来如此,也好也好!”那戴墨镜的中年人递过一支香烟,刘五儿说“不会”,还用手挡了挡。
   “你是农民工,找工作是吧?”
   “是的。”刘五儿说。    “我那儿有个好工作,又轻松,又风光,暂定每月付你三千元,到时再涨,行吧?”
   “你什么工作?”刘五儿很感兴趣地问。
   “当然是讲面子的工作啦!”
   “什么面子工作?”
   “帮我们厂收账。”
   “收账?我不懂这一行。”
   “不懂不要紧的呀,你只靠这个就行了,”墨镜指了指刘五儿的脸,“其他,自然有助手解决。”
   “你是说我有面子?我在这里人生地疏,有什么面子呢?”
   “有面子,我说你有面子就有面子,而且是天大的面子!走,老地方喝酒去!”
   “老地方?”刘五儿一头雾水。
   墨镜用手机打了电话,随即有人开来了小车。
   来人对墨镜说:“张总,衣服买来了,哦,真像!”于是把一套名牌休闲装要刘五儿换上后,上车直奔一家豪华酒店。

C


   进了酒店,张总等三人故意走在后面,推推搡搡要刘五儿走在前面。刘五儿何曾来过这种地方,感到搓脚捻手,不自在。又一想,家乡有句话,人是树桩,全靠衣装,穿了名牌服装,又学电影里人装出一副酷样,甩开膀子走走又何妨呢?
   其实他贴身的衬衣口袋里,月珍用针钱缝好的只有二百元钱,俗话说,跟官吃官,大概不会要我刘五儿埋单的。
   酒店里见来了这批客人,立马有花枝招展的女子上前夸张地打招呼。“哟,这不是老大和张老板么,春节发财呀!老地方请!”
   所谓老地方是一个名为“碧春轩”的包房,刘五儿被簇拥着坐在主客席位,张总对另外两人小声说:“怎么样?伟人说过,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创造出来,像吧?”
   这当中,有娇艳小姐递香烟、点火、上茶、上果品。刘五儿伸出粗糙的手拿了果品就要吃。
   “不忙,由她們服务。”张总幽幽地说。于是,服侍人员将香蕉皮剥了喂到刘五儿的嘴里,说“请您品尝”。刘五儿有点诚惶诚恐,但他稳了稳精神,说:“都吃吗?”
   “老大不吃,我们怎好吃呢?”张总一说,大家都笑了。
   接着又在桌子上夹菜劝酒,他们四个人每人都由一个小姐把盏劝酒,喝了很多花样,刘五儿痴痴笨笨地模仿着。
   只是刘五儿原来在家乡可以喝三到五两桃花大曲,打工后喝啤酒可以喝三瓶,可今天喝的茅台,几杯下肚,他就有点头重脚轻了。
   “是时候了,要碧香小姐来。”张总说道。
   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化浓妆、穿旗袍的高个美女。
   张总道:“碧香,你看,谁来了!”
   “哎呀,我的妈呀,不是说他……”
   张总把她雪白的臂膀一碰,她立即对刘五儿说:“哎呀,老大哥,你福大命大,遇难呈祥,你神龙见首不见尾,这几个月,不见你,你小妹我快想出相思病来了,小妹请罪,先敬老大哥一杯。”说着,就熟练地敬了刘五儿一杯,自倒一杯,要与刘五儿喝个交杯酒。刘五儿不懂,碧香遂勾挽起刘五儿手臂,嘬地喝了个精光,他头昏脑涨,说:“我今晚到哪里开铺困呢?”大家听了一阵大笑,张总说:“老大越来越幽默了。还是老地方,碧香,扶老大去开铺!”
   碧香很职业化地将刘五儿扶往四楼,刘五儿说:“我的行李还在车上呢。”
   碧香说;“老大哥,别再幽默了,小妹的行李就是你的行李呀!”
   刘五儿在碧香的房间里躺下后,碧香自然施展她的本领,这刘五儿醉后半推半就,与碧香喘成一团,只是碧香帮刘五儿脱衣服之时觉得他皮肤粗糙,也显黑些。再一想,去年八月,听说老大出事了,被判了死刑,不想他还活着,谁知他这号人是怎么买通关节,后来到哪里吃了些苦,才把身子骨弄成这样,待风声过了人家又人五人六的回来了。碧香仰望着闭着眼睛在瞎折腾的刘五儿,她用手指轻轻揪捻刘五儿左脸鼻边的肉痣上的细绒毛——它就是防伪标记,令碧香更想浪个痛快。再说以前,那个被枪毙的李威虎来这里常对她说,只要碧香揪他的肉痣胡子,他就威猛百倍。也怪,因这一揪,碧香也格外浪劲倍增。可是今天刘五儿昏昏沉沉,任凭碧香摆布,像传说中的道士在赶尸。他根本不知道碧香在揪捻他新脸上这个兴奋点。
   到下半夜,刘五儿才醒来,见身边熟睡一个白花花的陌生女子,她的涂满口红的嘴边流着长长的哈喇子,刘五儿一阵恶心,很有些后悔,觉得对不起妻子月珍。

D


   清晨,那个张总——一个地下假烟工厂的总经理张乃根,得意地对手下人说:“成了,这个乡巴佬的考试过关了,连他妈的碧香那堆肉都没认出来,可以派用场了。”
   于是在碧春轩吃饱喝足后,将刘五儿带到了郊区古船镇,到了镇上,张乃根故意要刘五儿下车步行,说是看看古船镇的风景。刘五儿老远听到有狼狗在狂吠,他惊出一身冷汗,因为他八岁时被狗咬过,很怕狗,不由得腿有点抖,张乃根说:“你少说话,给我挺胸亮胳走就行了!不要让别人觉得我张某人招的收款员档次低!”
   刘五儿于是大大咧咧走到那拴狼狗的人家的门前,谁知那条狼狗见了刘五儿,呜了一声,竟夹起尾巴想缩到墙角去,将那条铁链子绷得铮铮响。
   “神!老大,算你神!”张乃根对刘五儿说。刘五儿仍然一头雾水,不理解,为什么狼狗都怕他。
   古船镇上不少人见了刘五儿及他身后的张乃根等,都目瞪口呆,因为,李威虎明明因是黑社会头目,杀了人,已在本镇沙嘴滩边被执行枪决,现真是大白天遇到鬼了,他怎么又人模鬼样地踱步在古船镇大街上了。
   有几个小痞子见了刘五儿,竟趋前问候:“老大,您回来了!”
   “嗯。”刘五儿点点头,他听张乃根说过,入乡随俗,谨言慎行,这边人家喊他老大,就漫应答之,何况这称呼时髦,是恭维,是威风。几个小痞子脸露幸福微笑,随后说:“是老大,嘻嘻,化成灰了我都认得!人家神通广大,死死活活,我们小小平头百姓搞不清楚的。”
其他文献
假设你是个独居老人,现在要去参加一个社团,你会选择哪个社团?  A.舞蹈社  B.麻将社  C.话剧社  D.驴友社结果分析  A.第一眼看到你,大家会觉得你很听话,也很老实、乖巧、随和。跟你相处久了,他们才发现你做事不够干脆,还有一些固执。  B.你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威严的。不过,相处久了,他们就会慢慢觉得你像邻居的大哥大姐,有温柔体贴的一面。  C.第一眼看到你,会觉得你很好相处,但其实你很挑
排异是一个医学名词,尤凤伟拿来做了小说题目。这种用法并不罕见,此前杨晓升就用“介入”做过小说题目。究其原因,恐怕是作家们觉得,结构复杂、运行精妙的人体与社会有许多相似之处,由此及彼,能够生发出不少感慨和联想,大有小说可做。戏法人人会变,奥妙各有不同。杨晓升的小说落脚在伦理人性上,尤凤伟则在社会肌体如何健康运行上做足了文章。  一般说来,排异是指人体器官移植以后,异体组织进入有免疫活性宿主,人体免疫
大约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甘肃的《读者文摘》杂志在全国搞了一次征文,我根据我大学同学明晖和他妻子奇特的爱情故事,写了一篇千字文投稿,结果获了一个奖,奖品是一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我收藏的四大名著有不少版本,但《读者文摘》奖的这套《红楼梦》《西游记》《水滸》《三国演义》的版本,却是很少见到的袖珍本,64开,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软皮精装,内文用超薄纸印刷,小字,四大名著浓缩到四本小书中。这套书,旅行时携带
家书,是漂泊在外的人与家人相互来往的信,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方式,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一封封平淡、朴实的家书,一行行带着体温、浸着热泪、寄托着希冀的文字,连接着千家万户和五湖四海,记录着社会进程,见证着历史,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诗圣”杜甫在《春望》的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中,尽述在“安史之乱”中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事的担忧;林觉民在生命最后一刻写下脍炙人口的《與妻书》,表达
1.大雪  一场大雪让历史在现实中复活  大雪从天而降,大雪从天而降  大雪落在苍茫的群山上  大雪落在垂钓的湖面上  大雪落在古典的长亭短亭  青砖灰瓦红墙  飞翘的檐角、抖动的枝条上  落在老物件和旧时光的斜坡和断面上  落进摄影师精心筛选剪裁的构图  画家审美的画框  世人对从天而降的事物  总是秉持截然相反的方向——  不是无限悲伤,就是大喜过望  其实,喜不会从天而降  悲不会从天而降 
一  电话铃第一声响起,我便在战栗中惊醒。打开台灯一看,石英钟指着零时十分。我不敢接电话。我知道这个时间的电话内容基本上没什么好消息。作为团政委,我怕团里出事儿;作为老大,我怕老家出事儿。等第三下铃声响起的时候,我犹豫着接了电话。是大弟从老家打来的,声音跟以往有很大差距:“大哥吗?咱娘不行了……”  自大弟家安上电话,轻易不打一次,打过来基本上都有事儿,有好事儿的时候极少。娘长年生病,我每天都过得
午饭过后,我坐在圣莫妮卡海滩的栈桥码头上,被大太阳晒得昏昏欲睡。我在等国内来的客人们从海滩上拍照回来,然后送他们去洛杉矶国际机场,赶下午四点直飞北京的飞机。6岁的小女儿珍妮在不远处跟一个小贩玩,那是一个常年在这里兜售贝壳的菲律宾人,她的那些漂亮的形状奇异的贝壳,对小孩子有无限吸引,每次珍妮来这里,最后她都会从菲律宾人那里买一两只贝壳回去,无论我怎么跟她解释都没有用。这些贝壳大部分是亚洲进口来的,根
长篇散文《青梅》,可以视作作家蒋韵的私人叙事,也是作家饱含深情的泣血之作。通篇并没有千回百转的曲折故事,可是读完却令人唏嘘不已。蒋韵的文字一向很节制很干净,但是在这篇散文中却有些铺陈,看得出她想讲的太多太多。记得蒋韵曾经说过,她的奶奶、妈妈都喜欢“讲古”。现在轮到她“讲古”了。她在文章最后,明确写道,此文就是写给她的外孙女的。“等她长大了,我一定不在了。或许她还没长大,我的记忆已经如同我母亲一样死
南焱的这部《青铜爵》,括弧里注明了“1992~1997湖南小镇少年纪事”,等于把作品的取材、题旨、内容乃至时间、地点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与交代;作品开头那首同名小诗,则先声夺人般,以毫不隐晦的意蕴,与作品及其内涵前后呼应。看作品末尾,小说写于2000年,改定于2016年,其间相隔十五六年,想来酝酿的时间一定更长。作品的叙述有着明显的纪实风格,因此在我看来,作品里的“我”或隐或现着作者的影子,故事或者也
我爱我的祖国,没啥可笑的  我的祖国很老了,足足有五千年  大部分时间都被某些个人占  有了  才有神仙和皇帝纷纷登场  表彰自己的功绩  祖国两个字被冷落在一边  偶尔被捡拾起来  抖抖灰尘,泛黄的字体立刻充  血起来  站得方方正正  太阳般照见受尽蹂躏的人民  我爱我的祖国,五千年了  祖国第一次属于人民  还是不久前的事  第一次听到是人民创造了祖  国的历史  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才是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