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大材小用”导写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一份“超豪华”的教师招聘名单,该名单中的35位教师均为硕士或博士学历,且清一色毕业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佛大学、伦敦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名校,其中,仅清华、北大的研究生就有20名。
  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引发社会的广泛争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联系时代背景和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名校硕博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不算“大材小用”的观点为宜,也易于说理。审题时,必须关注材料中的“深圳老牌名校(意味着学生优质、师资力量雄厚等)”,结合试题语料意涵,首先想到这则作文命题所凸显的一个主题——教育担当与情怀,名校硕博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投身基础教育需要情怀,更需要担当。兴国必先强师,基础教育必须打好基础。高学历人才到中学任教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
  1.什么是“大材小用”?
  结合材料,“大材”应该没多少分歧,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可谓“大材”。什么是“小用”?通俗地讲,就是“用在小处”了。
  2.顶尖名校硕士或博士学历毕业生去中小学教书算不算大材小用?
  在此考生必须作出选择,并论述选择的理由,展现思考的过程和结果。
  【参考立意】
  转变就业观念,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基础教育是国民素质提升和国家发展的根基,硕士博士到中学任教大有可为。
  清北硕博投身基础教育,未必是“大材小用”。
  【例文】
  既是大材,何妨小用?
  石安慧
  顶尖名校高材生毕业投身中小学教育、大学生回乡当村官、北大毕业生卖猪肉营生……近年米,太多的这样的事例站在了輿论的风口浪尖,太多人争论“大材小用”,哀叹年少轻狂。然于我看来,既是大材,又何妨小用?
  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已促使部分领域出现了人才高度饱和的现象,许多高校毕业生面临毕业无法就业的风险。而名校毕业生放下身段,走向平凡岗位,看似“大材小用”,其实是认清自我之后的正确之选。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的院长张勇曾说:在一些小的方面,那些有大材的人更容易找到突破点,做出突出贡献。
  看吧,那些“大材小用”却成就突出的比比皆是。
  杭州的女硕士谭爱林携家人归乡振兴家乡教育;还有大学生村官吴明,一年内帮家乡脱掉“贫困帽”。看似任性的行为恰是他们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们将自己的“大材”用在小处,得到常人难以岂及的成果。
  梁启超有言“我信得过我当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确实,“大材”的“小用”在对国家的贡献是平等的,科学家搞科研是国家不可或缺的;同样,在基层发光发热,更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基石。
  试想,冯家庄缺了赵昭,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教育缺了谭爱林,是否会被改写?家乡少了吴明的坚守,又有多少人挣扎在脱贫线上?
  正是这些“大材”们甘于平凡,主动投入“小用”之中,才给予了我们希望。无论是在多么小的领域,你都可以发光发热。你是“大材”千千万万万分之一,却也是这千千万万里的唯一。你也可以用自己的双手去改变世界,去收获美好,既然如此,那“大材”又何妨小用呢?
  《围炉夜话》有言:“粗砺能甘,方为有识之士;纷华不染,方为杰出之人。“大材”甘于粗砺,不染纷华,“小用”却创造了不一样的风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又何妨“大材小用”呢?
  【评点】
  本文以“引议联结”的结构行文,“引”,开篇引用题目材料和社会热点事件,然后直接亮出观点“既是大材,何妨小用?”;“议”,分析名校毕业生屈身走向平凡岗位的原因,认为这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高层次人才的正确选择;“联”,联系社会热点人物和事件,阐述“高层次人才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大成绩”,进一步论证中心论点;“结”,引《围炉夜话》之言总结升华论点——“大材”甘于粗砺,不染纷华,“小用”却创造了不一样的风景,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那么又何妨“大材小用”呢?全文思路清晰,论述深入。
  (编辑:于智博)
其他文献
宗璞先生在以流亡大学为题材的小说《东藏记》里,用了四个字来形容国难中的读书人:弦歌不辍。就这四个字,呈现出雅致里的坚韧。这样的生活是由学问积累而成的,倘若能身在其中,时间、空间与经验的量,都将增加和扩充,进而使我们加倍享受生活。  本行是自然科学的散文家陈之藩教授,曾有一篇演講稿,题目为《谈风格》。其中一节,谈到剑桥北边的一条小河,水清可鉴人,照出岸上的小紫花。朋友问他作何想时,他答道:“我哪里会
纪伯伦鄙视的行为之一就是故意在瘸者面前跛行。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瘸者的自尊,而且也是素质低下的表现。  在瘸者面前学跛行,经常是孩子的所作所为。孩子认为这种行为是有趣的,特别的,甚至是搞笑的。他们的模仿更多的是出于好玩,即使这样,也伤害了瘸者的心。而成人的模仿更多的是取笑,甚至哗众取宠。因为人们对大人的包容度远低于孩童,故而成人的模仿造成的伤害更大。成人更应懂得些人情世故,更应以礼来约束自己,更应去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这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已经不合时宜了;有人认为,是否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个人生活的小事,不必大惊小怪;还有人认为,国家鼓励消费拉动内需,人们吃穿讲排场气派,慷慨消费,也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写作指
在电影《孔子》开始和结束的画面中,白发苍苍的孔子坐在阶前,手捧书简喟然长叹,回忆起自己波澜壮阔而又悲凄孤独的一生……这个镜头让我不禁潸然泪下。“道之不行,已知之矣。”他早已知晓这样失败的结局,但他依然勇于担当匡扶天下的责任而不言放弃,依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是有着怎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啊!  我突然想起了堂吉诃德,醒悟到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是如堂吉诃德般的理想主义者。堂吉诃德秉持着当时西班牙社会正在
苏子有一阕词,里面的那句“人间有味是清欢”让我颇有感触。“清欢”本就是一个极美的,富有底蕴的词藻,给人一种清明而柔和的感觉。外祖家的那一方小天地,既是我的小千世界,又是我心中的清欢。  与同属乡下的奶奶家不同,外祖家有一份独有的宁静与恬淡,或许是其缓慢随和的生活方式带给我的。每天早上,云影天光自窗前扬帆而过,伴着那份特殊的耀眼,我如梦初醒地坐在床上,和熙的清风遥遥而来。窗外,或远岫含烟,或新秧翻绿
征文和一般作文不太相同,作文是得分,征文是得奖。  征文通常是主题式,自由空间大,更易于写出个性色彩。正因为如此,征文很难说有什么套路,但却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1.少点“我们”多点“我”。  一位编辑说“最讨厌呼告、喊口号的征文,千人一面”。  一般说来,集体人称“我们”,以及调门比较高的宏大叙事,就像是合唱团里的声音,很容易被淹没,很难与众不同,很难引起关注,得奖的希望也不会很大。要区别于
大学三年级时,我曾去一家知名的韩国企业面试。面试到最后,韩方负责人看似随意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成绩怎么样?在班里排第几?"那一年我在班里排第二,自觉成绩拿得出手,于是坦然作答。结果,几个韩国考官听后表情微妙,其中一个人半开玩笑地转头对其他人说了一句:"为什么我们公司招到的总是第二名呢?"  这件事已经过去10年有余,我当时也拿到了实习机会,但那句话我一直都记得。那一刻那种自觉受辱,说不清是尴尬、
和喜欢的人一起做喜欢的事,是一种满满的获得感。  那是一个周六的晚上,我们一家三口相约在印象城品尝了一种全家人都喜欢的特色小吃。当我们带着满足与惬意走出大门的时候,夜色茫茫中的萧瑟秋风让我一左一右紧紧挎住了爸爸妈妈的胳膊,我笑着说:“亲爱的爸爸妈妈,给予我温暖的力量吧!”这时,一阵敲锣打鼓声随着秋风溜进我的耳朵中。“锣鼓声,那边在演什么呢?”循着声音走去,眼前的一切越来越清晰了,我的好奇心也愈发浓
回望刚刚过去的2019年,一个个热词代表了一段段时光的变迁,有外卖小哥暖心的“爱”,有漩涡中从容应对的中国的“稳”,有国庆大阅兵的“硬核”,更有宣泄与自嘲中厚积薄发的“我太南了”。  这一年,“太南了”成为网上最高频的吐槽:上海人倒垃圾“南”,媒体人做流量“南”;高速女收费员被司机骂哭却要勉强微笑“南”,家长辅导个作业却差点被气得下了心脏支架……  然而,我仿佛看到一个头戴安全帽的男人转过头来微笑
赵力,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自幼痴迷于昆虫收集与研究,系高级生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师,被媒体和学术界誉为“中国蝴蝶王子”和“中国的法布尔”。他创办的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是亚洲最大昆虫博物馆,所著《中国鳞翅目——蝴蝶》一书是世界上记录中国蝴蝶种类最齐全的专著,荣获金鼎奖;《图文中国昆虫记》一书则被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等评定为“向青少年推荐的一百本优秀图书”。  文本解读:江苏省盐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