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长寿是人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如何才能求得健康长寿则有许多理论和说法。遗传学、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都会从不同的专业立场和出发点去描述推论,指出长寿的因果关系和健康之道。
也有研究者专程采访中国、日本和欧洲的知名长寿之乡,调查了解长寿者的生活方式和处世之道,加以归纳和分析,获得推论。有三个重要的因素是在各种长寿理论和调研中经常出现的。那便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及个人的自处之道。其中,遗传难以改变,环境可能取舍,唯有自处之道是个人可以掌握的一方面,对本人身心健康的走向产生最重要的影响。这包括个人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自我心态、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等等。
我很幸运,以往曾经接触和认识到一些长寿名人,其中有陈立夫、何应钦、顾毓秀和程思远等。
一九九三年,在我阔别台湾宝岛二十六年之后得以重返。其后,曾多次拜望陈立夫老先生,他享年过百,是人瑞之最。一九六二年到六三年我在台湾海军服役时,曾担任何应钦将军的侍从官和译员,随他出访美国和欧洲,近在咫尺,朝夕相处,对他的观察和理解自有一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处。顾毓秀长寿近百岁,是我的父执辈,曾是江泽民就读上海交通大学时的业师,我曾和他老书信往还,并获得他的题词,支持我的控烟义工。程思远先生则是我先父啓芳公的朋友,我一九七八年十月第一次自美国率友好访问团抵华时,专门安排了行程看望程老先生,后来一直保持联系,曾多次去北京他的寓所拜望,最后他养病在北京医院时,我也去探视了他,他还在新出的个人画册上签字送我留念。
以上多位长者的长寿健康准则是:生活规律,衣食简朴;手脑并用,养身在动;心胸开阔,平安是福;不计名利,往事如烟。
以上的原则也适用于东北少将张学良,二OO一年他以世纪老人身份在夏威夷去世。我在香港“明报月刊”二OO三年十二月的特刊里写了一篇文章,“爱国宏愿仍待实现——有感于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先后去世”,对他加以追念。
早在一九四七年,我进入天津南开中学高中部就读,日前和以往同班的一位老同学通话,他告诉我,他的人生哲学和自处之道是“三不两无”。“三不”是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两无”是无心无肺(这是表明心地平和、无气无怨)。
此君的做法是符合长寿要求的。“三不”是生活习惯好,不糟蹋身体,自得其利。“两无”是心理状况放松自如,心地平和,往事已矣,既往不咎。他于一九六O年在国内一所名校执教时,赶上运动高潮,曾受罚受制二十年,直到一九七九年才获得平反,而后不懈努力,恢复在大专院校执教,至今还保持部分时间的教学工作。
二OOO年八月十日,我去美国芝加哥参加第十一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时,见到美国卫生署署长塞奇医生,他送了我一张别出心裁的处方名片。名片上印有四点健康要诀,其为:一、适度的体能活动,每周至少五天,每天至少三十分钟;二、每天至少吃五份水果和蔬菜;三、远离毒品,其中包括烟草、非法药品和酒精;四、负责的性行为,适当的禁欲。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要点是,注意饮食摄入,不要暴饮暴食,维持健身活动,不要偷懒多坐,保持坦然心态,不要紧张自缚。
如今我虚岁八十四,已过了“七三、八四”的两道坎。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先赴台,再留美。平常生活习惯良好,自食其力,学有专长,没有遭受不良环境的压力和折磨,也享有家庭和乐的幸福。一九七O年起,在美国大专院校任教后就不断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乐得其所,乐在其中。现在我头脑清醒,行动自如,没有任何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缠身作祟,也一直保持了手脑并用、无一偏废的作法。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做节目、写文章坚持了半个世纪。
我深信、实践和受益的健身之道是:
管住我的嘴,迈开我的腿,敞开我的心,拥抱真善美(以上之说的前两句取自世卫组织的倡议)。现分别陈述一下——
管住我的嘴——不吃动物内脏,少吃猪牛羊肉和咸甜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在出席社交宴会时也有自制,不会失控。我十分庆幸有一位贤内助,她对我亲切照料,无微不至,观察入微,一目了然。我想违反原则,放纵暴食,也不行。当然,我也是一辈子烟酒不动的。
迈开我的腿——我在中央电视台国际英语频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节目接受访谈已十年,每次应邀前往一定坐地铁,这样可以准时到达。这要路经东直门或西直门站,换乘两次,走上走下,便是健身运动的一部分了。住在没有电梯的六层楼顶,每天上下楼梯五、六趟,便也是一千台阶的自然运动。每次回美国休假,就可以去“男青年会健身房”,每天做一小时左右的活动,不多不少,恰得其当。
敞开我的心——我是一个十分放心、不加计较的人,又兴趣广泛,可以处处参与,时时享受。我也一直保有好奇心,愿意对自己关注的事物进行探讨。我以平和态度与人相处,并和亲友保持友情和联系。至今我和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所的一些同学仍然是交往不断,互通信息。
拥抱真善美——人人都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和吃喝玩乐的欲望,但是,在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交环境中一定要自律自强,调高层次,向往真善美的境界。这是为人处世最重要和最理想的追求。真,不虚假,要诚信;善,不作恶,要正直;美,不低俗,要高雅。多年来我在台湾、美国和大陆的环境里求学、就业和参加社会活动,都是朝着上述的目标前进。这便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自己界定运作的方向与内涵。在大陆我以国外退休之身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因不受“名利之求”的约束,又有“爱国侨领”的背景,运作的尺度是比较宽阔的。这样,我可以本着良心办事和发言,睡香梦稳,身心健康,十分幸运。
总之,要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参照良好的既定原则,自行努力,自求多福。在逆境中奋斗,脱困而出;在顺境里前进,更上层楼。人人要尽力创造和主宰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正所谓:“身心健康求诸已,择食劳动要卖力。心胸开阔天地宽,人格高尚显灵气。”
也有研究者专程采访中国、日本和欧洲的知名长寿之乡,调查了解长寿者的生活方式和处世之道,加以归纳和分析,获得推论。有三个重要的因素是在各种长寿理论和调研中经常出现的。那便是,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及个人的自处之道。其中,遗传难以改变,环境可能取舍,唯有自处之道是个人可以掌握的一方面,对本人身心健康的走向产生最重要的影响。这包括个人的生活习惯、衣食住行、自我心态、人生哲学和处世之道等等。
我很幸运,以往曾经接触和认识到一些长寿名人,其中有陈立夫、何应钦、顾毓秀和程思远等。
一九九三年,在我阔别台湾宝岛二十六年之后得以重返。其后,曾多次拜望陈立夫老先生,他享年过百,是人瑞之最。一九六二年到六三年我在台湾海军服役时,曾担任何应钦将军的侍从官和译员,随他出访美国和欧洲,近在咫尺,朝夕相处,对他的观察和理解自有一番“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便利处。顾毓秀长寿近百岁,是我的父执辈,曾是江泽民就读上海交通大学时的业师,我曾和他老书信往还,并获得他的题词,支持我的控烟义工。程思远先生则是我先父啓芳公的朋友,我一九七八年十月第一次自美国率友好访问团抵华时,专门安排了行程看望程老先生,后来一直保持联系,曾多次去北京他的寓所拜望,最后他养病在北京医院时,我也去探视了他,他还在新出的个人画册上签字送我留念。
以上多位长者的长寿健康准则是:生活规律,衣食简朴;手脑并用,养身在动;心胸开阔,平安是福;不计名利,往事如烟。
以上的原则也适用于东北少将张学良,二OO一年他以世纪老人身份在夏威夷去世。我在香港“明报月刊”二OO三年十二月的特刊里写了一篇文章,“爱国宏愿仍待实现——有感于张学良和宋美龄的先后去世”,对他加以追念。
早在一九四七年,我进入天津南开中学高中部就读,日前和以往同班的一位老同学通话,他告诉我,他的人生哲学和自处之道是“三不两无”。“三不”是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零食;“两无”是无心无肺(这是表明心地平和、无气无怨)。
此君的做法是符合长寿要求的。“三不”是生活习惯好,不糟蹋身体,自得其利。“两无”是心理状况放松自如,心地平和,往事已矣,既往不咎。他于一九六O年在国内一所名校执教时,赶上运动高潮,曾受罚受制二十年,直到一九七九年才获得平反,而后不懈努力,恢复在大专院校执教,至今还保持部分时间的教学工作。
二OOO年八月十日,我去美国芝加哥参加第十一届世界烟草或健康大会时,见到美国卫生署署长塞奇医生,他送了我一张别出心裁的处方名片。名片上印有四点健康要诀,其为:一、适度的体能活动,每周至少五天,每天至少三十分钟;二、每天至少吃五份水果和蔬菜;三、远离毒品,其中包括烟草、非法药品和酒精;四、负责的性行为,适当的禁欲。
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健康要点是,注意饮食摄入,不要暴饮暴食,维持健身活动,不要偷懒多坐,保持坦然心态,不要紧张自缚。
如今我虚岁八十四,已过了“七三、八四”的两道坎。一九四九年离开大陆,先赴台,再留美。平常生活习惯良好,自食其力,学有专长,没有遭受不良环境的压力和折磨,也享有家庭和乐的幸福。一九七O年起,在美国大专院校任教后就不断从事社会公益活动,乐得其所,乐在其中。现在我头脑清醒,行动自如,没有任何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缠身作祟,也一直保持了手脑并用、无一偏废的作法。在国内外新闻媒体做节目、写文章坚持了半个世纪。
我深信、实践和受益的健身之道是:
管住我的嘴,迈开我的腿,敞开我的心,拥抱真善美(以上之说的前两句取自世卫组织的倡议)。现分别陈述一下——
管住我的嘴——不吃动物内脏,少吃猪牛羊肉和咸甜食品,多吃水果蔬菜。在出席社交宴会时也有自制,不会失控。我十分庆幸有一位贤内助,她对我亲切照料,无微不至,观察入微,一目了然。我想违反原则,放纵暴食,也不行。当然,我也是一辈子烟酒不动的。
迈开我的腿——我在中央电视台国际英语频道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做节目接受访谈已十年,每次应邀前往一定坐地铁,这样可以准时到达。这要路经东直门或西直门站,换乘两次,走上走下,便是健身运动的一部分了。住在没有电梯的六层楼顶,每天上下楼梯五、六趟,便也是一千台阶的自然运动。每次回美国休假,就可以去“男青年会健身房”,每天做一小时左右的活动,不多不少,恰得其当。
敞开我的心——我是一个十分放心、不加计较的人,又兴趣广泛,可以处处参与,时时享受。我也一直保有好奇心,愿意对自己关注的事物进行探讨。我以平和态度与人相处,并和亲友保持友情和联系。至今我和小学、中学、大学和研究所的一些同学仍然是交往不断,互通信息。
拥抱真善美——人人都有衣食住行的需要和吃喝玩乐的欲望,但是,在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交环境中一定要自律自强,调高层次,向往真善美的境界。这是为人处世最重要和最理想的追求。真,不虚假,要诚信;善,不作恶,要正直;美,不低俗,要高雅。多年来我在台湾、美国和大陆的环境里求学、就业和参加社会活动,都是朝着上述的目标前进。这便也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为自己界定运作的方向与内涵。在大陆我以国外退休之身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因不受“名利之求”的约束,又有“爱国侨领”的背景,运作的尺度是比较宽阔的。这样,我可以本着良心办事和发言,睡香梦稳,身心健康,十分幸运。
总之,要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一定要参照良好的既定原则,自行努力,自求多福。在逆境中奋斗,脱困而出;在顺境里前进,更上层楼。人人要尽力创造和主宰自己的前途和发展。正所谓:“身心健康求诸已,择食劳动要卖力。心胸开阔天地宽,人格高尚显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