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通过合理选择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STS素材,在课堂教学和校内化学活动课中渗透STS教育思想,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STS教育 渗透 挖掘 体现 绿色化学 专栏报 讲座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的意思。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前的化学教育,由于受学科中心论的影响较深,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化学家,不是面对大多数,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升学、应考;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水平,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不够,STS教育正是对这一教育的改进。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呢?我认为从两方面考虑:
一、合理选择和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材中的STS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1.合理选择STS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在选择上要重视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只有那些对学生有实际价值、能促进学生智能和情操可持续发展的素材才是有用的。在选择时要注意:第一要根据学生的科技爱好、兴趣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一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要按螺旋式上升排列在不同学习时期。第二要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三要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同化学原理、科学技术联系起来;第四要根据科技发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们介绍相关的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技术及带来的新问题;第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第六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同时尽可能减少学科间知识的重复。第七要从书本拓展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从集体学习拓展到个体钻研、从基础知识拓展到现代科技内容、从简单识记拓展到自我探究。
2.充分挖掘STS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初中化学教材中专题的STS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绿色化学、新型材料、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我便紧紧围绕这三个主题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STS素材。例如:初中化学《绪言》课里提出了“绿色化学”,我便以此为专题,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探讨。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每年的五、六月都要面临秸秆处理问题。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问题:(1)政府宣传“禁止焚烧秸秆”的原因是什么。(2)你家及邻居是如何处理秸秆的。(3)附近是否有关于秸秆的加工厂,该厂将秸秆加工成了什么产品。(4)你通过书籍或各种媒体还了解了秸秆的哪些处理方法。(5)如果有条件,你会对秸秆处理做出什么样的设想。这样的专题既是身边的事例,又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绿色化学”的特点,学生自然的就得出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环境不造成危害这两点。此时再抛出一个问题:拿回家当柴烧是否属于“绿色化学”,学生也能正确进行分析了。这为以后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强调“绿色”打下了基础。学生所知道的处理秸秆的方法不多,并且对其原理也不甚了解。教师要适当补充并能解释。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不断学习外,还要随时关注化学发展方面的前沿问题以及身边的化学工艺。
二、在校内化学活动课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化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进行STS教育,我认为可以有这些活动:
1、对课堂化学实验进行延伸。开放化学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科技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比如:土壤酸碱性的测定。这个实验不是单纯测定土壤的酸碱性,对这个实验要进行适当的拓展:①要求学生分组采集不同地点以及施了不同化肥的土壤来进行测定。②在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中种植相同的农作物,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对一些材料的区别与判断:让学生自带服装的面料或里料通过实验来判断,以辨别标签上所述成分的真伪;家庭厨房中物质的鉴别;学生自己采集不同的花瓣或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家庭水壶中水垢的去除、无壳鸡蛋的制作;食品包装中干燥剂用久后成分的鉴定。等等……
2、创建“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的专栏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与初中化学有关的STS素材,将其纳入专栏中。在班集体中首先培养一些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教给他们如何选择材料,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突出主题,让他们成为专栏报的主力军,从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
3、定期举办STS方面的讲座。专题讲座的前提必须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形式有两种:①以老师为主讲,师生互动。例如我举办的以燃料为主题的讲座,就是从生活中的燃料说起,在师生互动中,把燃料要符合“绿色化学”贯穿其中。再介绍工业、航天、航空中所使用的燃料,还有未开采出来的燃料-海底可燃冰。②以学生为主讲,教师为辅导。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收集的材料也有限。学生曾举办过一个以“纳米材料”为主题的讲座。学生虽然作了充分的准备: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哪些方面,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这一技术的等等,但面对其它同学轮番的提问时,还是有些束手无策,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辅导作用,或答疑、或引导,师生共同进入科学的殿堂。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把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化学逐步形成一个课内外、校内外、学校与社会组成的开放式教学空间。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了学生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 毕华林《STS教育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
[3] 孙可平《STS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STS教育 渗透 挖掘 体现 绿色化学 专栏报 讲座
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缩写,即科学、技术、社会的意思。STS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中形成的一股思潮,它主张在科学教育中应该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前的化学教育,由于受学科中心论的影响较深,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培养未来的科学家或化学家,不是面对大多数,不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文化科学素质教育;在教学目的上强调升学、应考;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学科结构,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水平,对于联系社会实际、学以致用重视不够,STS教育正是对这一教育的改进。
那么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STS教育呢?我认为从两方面考虑:
一、合理选择和充分挖掘初中化学教材中的STS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1.合理选择STS素材,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在选择上要重视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只有那些对学生有实际价值、能促进学生智能和情操可持续发展的素材才是有用的。在选择时要注意:第一要根据学生的科技爱好、兴趣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同一知识点的教学内容要按螺旋式上升排列在不同学习时期。第二要适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注重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不增加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第三要结合生活实际、将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同化学原理、科学技术联系起来;第四要根据科技发展的情况,及时给学生们介绍相关的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技术及带来的新问题;第五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社会责任感。第六要注意和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和综合,同时尽可能减少学科间知识的重复。第七要从书本拓展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从集体学习拓展到个体钻研、从基础知识拓展到现代科技内容、从简单识记拓展到自我探究。
2.充分挖掘STS素材,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初中化学教材中专题的STS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绿色化学、新型材料、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我便紧紧围绕这三个主题充分挖掘教材和生活中的STS素材。例如:初中化学《绪言》课里提出了“绿色化学”,我便以此为专题,用了一节课的时间进行探讨。我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每年的五、六月都要面临秸秆处理问题。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几个问题:(1)政府宣传“禁止焚烧秸秆”的原因是什么。(2)你家及邻居是如何处理秸秆的。(3)附近是否有关于秸秆的加工厂,该厂将秸秆加工成了什么产品。(4)你通过书籍或各种媒体还了解了秸秆的哪些处理方法。(5)如果有条件,你会对秸秆处理做出什么样的设想。这样的专题既是身边的事例,又有层次性,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教师就此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绿色化学”的特点,学生自然的就得出了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对环境不造成危害这两点。此时再抛出一个问题:拿回家当柴烧是否属于“绿色化学”,学生也能正确进行分析了。这为以后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要强调“绿色”打下了基础。学生所知道的处理秸秆的方法不多,并且对其原理也不甚了解。教师要适当补充并能解释。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不断学习外,还要随时关注化学发展方面的前沿问题以及身边的化学工艺。
二、在校内化学活动课教学中体现STS教育思想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化学教学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进行STS教育,我认为可以有这些活动:
1、对课堂化学实验进行延伸。开放化学实验室,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对一些社会、科技相关的实验进行探究。比如:土壤酸碱性的测定。这个实验不是单纯测定土壤的酸碱性,对这个实验要进行适当的拓展:①要求学生分组采集不同地点以及施了不同化肥的土壤来进行测定。②在不同酸碱度的土壤中种植相同的农作物,进行比较,让学生通过实践理解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7或接近7的土壤中生长;对一些材料的区别与判断:让学生自带服装的面料或里料通过实验来判断,以辨别标签上所述成分的真伪;家庭厨房中物质的鉴别;学生自己采集不同的花瓣或果实自制酸碱指示剂;家庭水壶中水垢的去除、无壳鸡蛋的制作;食品包装中干燥剂用久后成分的鉴定。等等……
2、创建“化学与科技、生活、社会”的专栏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收集与初中化学有关的STS素材,将其纳入专栏中。在班集体中首先培养一些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教给他们如何选择材料,如何组织材料,如何突出主题,让他们成为专栏报的主力军,从而带动全班同学的学习。
3、定期举办STS方面的讲座。专题讲座的前提必须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要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形式有两种:①以老师为主讲,师生互动。例如我举办的以燃料为主题的讲座,就是从生活中的燃料说起,在师生互动中,把燃料要符合“绿色化学”贯穿其中。再介绍工业、航天、航空中所使用的燃料,还有未开采出来的燃料-海底可燃冰。②以学生为主讲,教师为辅导。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收集的材料也有限。学生曾举办过一个以“纳米材料”为主题的讲座。学生虽然作了充分的准备:介绍什么是“纳米技术”,它可以应用于生活中哪些方面,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这一技术的等等,但面对其它同学轮番的提问时,还是有些束手无策,此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其辅导作用,或答疑、或引导,师生共同进入科学的殿堂。
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渗透STS教育,把化学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化学逐步形成一个课内外、校内外、学校与社会组成的开放式教学空间。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能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高了学生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
[2] 毕华林《STS教育与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
[3] 孙可平《STS教育论》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