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乌托邦的解放——臣服、现代性以及女性主义批判理论的规范性诉求

来源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dt2530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成为真正的、批判的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同时需要解释诊断的因素和前瞻的乌托邦的因素。然而,解释诊断的任务所要深度和复杂地分析的性别化权力关系损害的正是前瞻的乌托邦任务所依赖的解放可能性。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把这一赫然在目的悖论作为重思我们对解放的理解及其他与批判中的前瞻的乌托邦维度之间关系的请求,并追问何种形式的解放概念才能与对当代性别统治复杂的解释诊断性分析相容,因为这种性别统治是与种族、阶级、性别以及帝国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作者通过对臣服和现代性这两项具体论争的分析,来探究这一问题,因为在它们中,权力与解放之间的悖论关系尤为突出和棘手。作者借鉴米歇尔·福柯的著作强调,一种否定的解放概念把追求权力和解放的悖论转变成一种激发批判的生产性张力的女性主义批判理论是最好的方式。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讨论马克思民主理论所主要解决的问题,即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在赞同黑格尔的基本概念前提同时,通过逻辑倒置的方法和社会唯物主义的观点,用人类存在、类本身、社会的观念取代了黑格尔国家精神的理念至上性,从而否定了黑格尔的主要结论。同时,通过对黑格尔国家意志范畴的批判,马克思逐渐意识到超个体结构关系的存在决定着个体意志的形成。
很多学者一直按照马克思自己所做的说明去理解黑格尔和马克思的关系,这样就不会看到二者之间在方法上的一致性。只有把马克思和黑格尔放在一起阅读,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各自对批判资本主义所做的贡献,看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特别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黑格尔法哲学之间的一致性,黑格尔探讨了构成政治现代性的权利诸形式,而马克思探讨了构成经济现代性的价值诸形式。研究马克思时,"回到黑格尔"的意义就是为了发掘出马克思那里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自晚清帝制衰落以后,"强国"一直是中国的普遍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要任务就是以强国为目标的国家建设。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强国"建设的结果可以说有得有失、喜忧参半。1978年以后,新政策的推行带来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自新世纪开始,建设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和经济的高效国家成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首要任务。中国的现代政府需要包含高效的市场管理体制、福利国家、法治政府以及透明政府和问责政府的制度化。自2010年前后开始,中国政治发展的主要任务将是建设民主政治。在通向民主的道路上,中国可能首先从三个
本文的第一部分讨论了卡斯托里亚迪斯对柏拉图《政治家篇》的批评性分析,并指出该批评的要点,尤其是对政治和民主的掩盖。第二部分简要讨论了卡斯托里亚迪斯对当代政治实践和理论的批评及其对政治和民主的揭示。最后是对自主计划和包容性民主计划所做的一个简短比较。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尤其重要。
卡斯托里亚迪斯对弗洛伊德的解释的核心在于激进想象这一理念。将这一概念引入到精神分析学中,影响到弗洛伊德主义规划的所有层面。在卡斯托里亚迪斯看来,人们对弗洛伊德的基本洞见没有多大争议,但是,他对想象的运用使他能够以新的方式阐明这些洞见,并在精神分析学与社会理论之间建立新的沟通桥梁。作为表现与意义的源泉,激进想象与原动力共同构成了心理活动的基础。沿着这样的思路,卡斯托里亚迪斯将无意识概念激进化了并引入基本单子的观念,但与此同时,卡斯托里亚迪斯改变了升华这一概念,使精神与社会历史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些讨论中(在所
法国哲学家卡斯托里亚迪斯提出重思"自治"概念,并在其自治理论中提出一个批判的、规范性的政治方案。本文试图在事实和规范的张力关系中阐明,卡氏抛弃了论证的本体论方法,而想同时去超越个体的、道德自决的自由主义理论和认为"自治死亡"的后现代话语。通过成功避开那些错误的批评,卡氏已重新找到现代性的解放内涵。这种在后形而上学、去中心的集体自治概念中正在恢复的旨趣,已成为激进民主政治的核心。本文认为卡氏的努力超越了当前已僵化的争论与困境,填补了由马克思主义危机造成的激进政治的虚空,并为当代政治思想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哈贝马斯曾把他与罗尔斯之间的争论称作"家庭内部"之争。本文通过对这场争论的细致比较,阐述了作者对政治自由主义的道德基础的理解。对罗尔斯而言,自由主义的正当性原则之所以要强调合理的同意,其根源在于尊重人的原则;对哈贝马斯来说,商谈原则所享有的政治权威同样来自尊重人的原则。罗尔斯的"独立性"和哈贝马斯的"自主性"都是表面的,罗尔斯不应那么"保守",哈贝马斯不应那么"激进",政治自由主义必须亮明自己的道德立场。
本文首先阐述了人类文明面临的生态危机的严峻性以及学者们关于应对生态危机的不同思想,考察了文明演变过程所涉及的问题,指出生态文明的创造要求深层设定、思维方式和终极目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型。然后,作者从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科学哲学角度,指出生态系统是一种等级系统,作者考察了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生态形成的角度提出了自己对生态危机的理解,指出对组件共同体的约束的崩溃将导致生态系统内在活力的丧失,工业文明和精英阶级失去约束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原因。最后,作者指出,除了诉诸核电、碳掩
文章首先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前《资本论》的传播史和影响吏,指出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资本论》传播到全世界,成为世界文献;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史实际上是《资本论》1867年发表之后寸真正开始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体系,《资本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科学论证。文章接着论述了资产阶级对《资本论》的四种主要攻击形式:(1)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本身;(2)把马克思的哲学和黑格尔的哲学等量齐观;(3)把现象作为本质来阐述;(4)思格斯被说成简化者,贬低他对《资本论》所作的贡献。文章对这些攻击形式作了批驳,最后指出马克思主
随着2012年8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MEGA2)第2部分第4卷第3册的出版,马克思在1857—1881年间写下的《资本论》的所有草稿已全部面世。这为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形成过程和整个创作时期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文章以MEGA的文本为基础,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如果马克思改写《资本论》第1卷,会从哪些方面着手;二,马克思如何研究数学问题以及数学研究在其政论文章和《资本论》手稿中怎样反映出来,文章认为马克思从1857年起就在撰写经济学著作的同时系统地进行数学研究,他对数学的研究始终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