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际往往是有声语言和非语言的结合,语言交际虽是人类进行日常交往的最主要的手段,但非语言是人类交际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种语言(包括副语言和身势语)都负有“文化使命”,粘接着文化的色彩。萨莫瓦说“绝大多数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對面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可见非语言在言语交际中的重要地位。非语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而笔者在本文中主要从体态语言方面来进行论述的。
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时所伴随的表情和动作,它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以人的姿势,目光,手势,面部表情等作为语言表达形式,在言语交际中往往能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查理.卓别林是闻名于世界的电影喜剧幽默大师,在他所处的无声电影时代,他在电影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独具匠心,丰富的体态语言的表达,为他塑造了许多让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因为体态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魅力,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主讲人也充分发挥着体态语言的作用,使得不可言传的无声表达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也为有声语言的使用增添了动人活力。体态语言主要包括情态语言,身势语言和空间语言三个部分,本文主要从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两部分来进行分析。
一、情态语言——声情并茂。与众共鸣
情态语言指的是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符号,如目光语言,人脸部的喜,怒,哀,乐等表情语言。人的面部表情可谓是人内心世界的“荧光屏”。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进行演讲的时候都可谓是声情并茂,不仅有声语言的表达到位,而且还善于运用情态语言,如脸上的喜,怒,哀,乐来起到进一步吸引听众,增强话语感染力和表达力的效果。
易中天的情态语言可谓丰富多彩而又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历史人物形象,使得这些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如在《真假曹操》中,在讲到曹操迎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时候,“抚掌而笑”,易中天既用言辞解释了抚掌大笑的含义,同时在解释过程中双手拍着,脸部表情也是一副哈哈大笑的样子,让人身临其境,犹觉眼前的人就是曹操,使得曹操喜迎许攸的形象跃然于听众面前,增强了话语的感染力。又如在《品三国之能臣之路》中,在曹操被魏献帝封为魏王的时候,他设宴请诸臣喝酒,其中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对曹操曾经获得第一个官职提供过帮助。酒过三巡后,曹操想起这件事情来了,便对司马防说,你看看孤王今天还可不可以再去当一个洛阳北部尉啊?(易中天脸部一丝意有深味的浅笑,貌似狡黠的曹操)司马防说,当年老夫推荐你去做洛阳北部尉的时候,你做那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正合适啊!对此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而易中天用哈哈大笑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此时的曹操小人得志,自鸣得意的嘴脸,令听众共鸣。
二、身势语言——以身示讲。生动形象
身势语言是用无声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的语言行为,在非语言中最为引人注目。所谓身势语言,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身体接触、姿态动作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大概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10%,而与人交往的其他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势语的沟通,可见身势语言的重要性。
《百家讲坛》的讲述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相应的身势语言,如手势语,有的讲述人甚至还走下讲台来亲身示范自己所讲内容。这样,不仅避免了所讲述内容得的抽象性与模糊性,也加强了所讲内容的形象感。
易中天,在讲座开始之际,一般是双手放在讲坛上,左右环顾,神态自若,镇定自如地阐发自己的观点。有时以右手撑住讲台,左手做着解说之状,有时又双手展开,以更全面地解说所讲之话语。无论是左手而或双手做着解说之状时,他的手指一般是呈弯曲状的,手势活动的范围多为腰部到肩部,不显得张扬,又避免了行为的猥琐。
如:在《品三国之真假曹操》时,讲到曹操去接其妻子丁夫人回家的场面时,丁夫人正在织布,关于古人织布的概念,我们往往只能会意而不能言传,于是易中天为了生动形象地形容丁夫人正在织布的场面,也为了加深听众对织布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他做着左右手交叉,来回移动,做着织布之形状,口里还念着织布时发出的声音“咔嚓,咔嚓”,让人忍俊不禁,也印象深刻。
易中天甚至还会走下《百家讲坛》的讲台,对所讲内容进行更深刻的阐释,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易中天的讲座中,我们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易中天在《窦婴与外戚》中对于避席一词的解释了。“避席”原为古代举行宴会时,如果是主人或者重要的贵宾来给人敬酒时,这个人要离开自己的座位,然后退下来说“不敢当”。易中天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对“避席”一词进行解释,他走下《百家讲坛》的讲台,郑重地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跪在事先准备好的席子上,然后把双手放在双膝上,边做动作边讲解,最后起身,离开席子,退下来做半避的样子。相信这种以身示范的举动让听众对“避席”一词意义深刻了解了,也难以忘怀了。
非语言的巧妙使用尤其是体态语言的使用为有声音语言的表达增添了不少的魅力,而易中天的这种“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的使用,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
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时所伴随的表情和动作,它以身体作为媒介载体,以人的姿势,目光,手势,面部表情等作为语言表达形式,在言语交际中往往能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查理.卓别林是闻名于世界的电影喜剧幽默大师,在他所处的无声电影时代,他在电影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主要归功于他独具匠心,丰富的体态语言的表达,为他塑造了许多让人难忘的银幕形象。因为体态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魅力,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主讲人也充分发挥着体态语言的作用,使得不可言传的无声表达变得生动,形象,直观,也为有声语言的使用增添了动人活力。体态语言主要包括情态语言,身势语言和空间语言三个部分,本文主要从情态语言和身势语言两部分来进行分析。
一、情态语言——声情并茂。与众共鸣
情态语言指的是人脸上各部位动作构成的表情语言符号,如目光语言,人脸部的喜,怒,哀,乐等表情语言。人的面部表情可谓是人内心世界的“荧光屏”。易中天在《百家讲坛》的讲台上进行演讲的时候都可谓是声情并茂,不仅有声语言的表达到位,而且还善于运用情态语言,如脸上的喜,怒,哀,乐来起到进一步吸引听众,增强话语感染力和表达力的效果。
易中天的情态语言可谓丰富多彩而又活灵活现地再现了历史人物形象,使得这些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如在《真假曹操》中,在讲到曹操迎接投奔自己的许攸的时候,“抚掌而笑”,易中天既用言辞解释了抚掌大笑的含义,同时在解释过程中双手拍着,脸部表情也是一副哈哈大笑的样子,让人身临其境,犹觉眼前的人就是曹操,使得曹操喜迎许攸的形象跃然于听众面前,增强了话语的感染力。又如在《品三国之能臣之路》中,在曹操被魏献帝封为魏王的时候,他设宴请诸臣喝酒,其中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对曹操曾经获得第一个官职提供过帮助。酒过三巡后,曹操想起这件事情来了,便对司马防说,你看看孤王今天还可不可以再去当一个洛阳北部尉啊?(易中天脸部一丝意有深味的浅笑,貌似狡黠的曹操)司马防说,当年老夫推荐你去做洛阳北部尉的时候,你做那个副县级的公安局长正合适啊!对此曹操哈哈大笑起来。而易中天用哈哈大笑的样子生动形象地诠释了此时的曹操小人得志,自鸣得意的嘴脸,令听众共鸣。
二、身势语言——以身示讲。生动形象
身势语言是用无声的方式来表达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世界的语言行为,在非语言中最为引人注目。所谓身势语言,是指那些包括空间距离、身体接触、姿态动作等在内的非语言的身体信号。曾有人研究发现,人们每天平均讲话大概只占与人交往的时间的10%,而与人交往的其他时间都是在有意无意地进行着身势语的沟通,可见身势语言的重要性。
《百家讲坛》的讲述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的时候往往会伴随着相应的身势语言,如手势语,有的讲述人甚至还走下讲台来亲身示范自己所讲内容。这样,不仅避免了所讲述内容得的抽象性与模糊性,也加强了所讲内容的形象感。
易中天,在讲座开始之际,一般是双手放在讲坛上,左右环顾,神态自若,镇定自如地阐发自己的观点。有时以右手撑住讲台,左手做着解说之状,有时又双手展开,以更全面地解说所讲之话语。无论是左手而或双手做着解说之状时,他的手指一般是呈弯曲状的,手势活动的范围多为腰部到肩部,不显得张扬,又避免了行为的猥琐。
如:在《品三国之真假曹操》时,讲到曹操去接其妻子丁夫人回家的场面时,丁夫人正在织布,关于古人织布的概念,我们往往只能会意而不能言传,于是易中天为了生动形象地形容丁夫人正在织布的场面,也为了加深听众对织布这一概念的深刻理解,他做着左右手交叉,来回移动,做着织布之形状,口里还念着织布时发出的声音“咔嚓,咔嚓”,让人忍俊不禁,也印象深刻。
易中天甚至还会走下《百家讲坛》的讲台,对所讲内容进行更深刻的阐释,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在易中天的讲座中,我们记忆深刻的莫过于易中天在《窦婴与外戚》中对于避席一词的解释了。“避席”原为古代举行宴会时,如果是主人或者重要的贵宾来给人敬酒时,这个人要离开自己的座位,然后退下来说“不敢当”。易中天为了更生动形象地对“避席”一词进行解释,他走下《百家讲坛》的讲台,郑重地脱掉鞋子,小心翼翼地跪在事先准备好的席子上,然后把双手放在双膝上,边做动作边讲解,最后起身,离开席子,退下来做半避的样子。相信这种以身示范的举动让听众对“避席”一词意义深刻了解了,也难以忘怀了。
非语言的巧妙使用尤其是体态语言的使用为有声音语言的表达增添了不少的魅力,而易中天的这种“恰到好处”的体态语言的使用,也是其走向成功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