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实施素质化课堂教学,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要有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素质化教育 创新素质 知识积累 民主氛围 创新教法
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迸发,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属动力系统,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等;二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三是创新技能,属工作系统,包括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具有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语文知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尤其应给予相当的重视。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教学目标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搭一座桥”,他认为在搭桥之前,先应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有“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养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
1、师生关系的民主。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亟需让位于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一是教育者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实现角色变换,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三是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
2、思想学问的民主。要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一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二是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激趣法激趣法即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方法。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应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利用填补课文“空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学生在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正如西方一位著名的神学解释学家H?奥特说,在诗歌和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空”。而这种“创造性的空”的理解和填补,往往体现了人的生存中必然存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真实中最为本质和创性的东西。我在教学中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妙用导语,激发兴趣;B、巧讲故事,激发兴趣;C、擅用多媒体,激发兴趣;D、设置疑难,激发兴趣;E、情绪感染,激发兴趣;F、激将鼓励,激发兴趣;G、板书别致,激发兴趣;H、语言幽默,激发兴趣;I、表扬鼓励,激发兴趣等,以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荡他们充满灵动的创造,使他们在学习上进入“好之”、“乐之”的境界,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质疑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里,引起探究的疑应包括两类:一是师质疑,学生思而答,此类已发展成问答式的启发教学,教师有目的的设置启发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思索并回答,完成既定的目标;另一是学生自疑自答,即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勇于提问题,创造性地提问题;培养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要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培养学生在诸多问题中发现新的联系,寻找新的突破口。
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雷峰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可作者再论雷峰塔时,塔却成了“中华民国的柱石”,而今,杭州市府又打算重现“雷峰夕照”的景观,那塔又成何物呢?这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好材料。
3、联想法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及顿悟能力,让学生在联想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发展联想力的练习。
4、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从单向型的直线往复变为网络式辐射型,也就是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改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开放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也可称为合作法,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勇于发现见解的有效途径。
5、逆向立意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写作能力的训练。前苏联心理学家彼罗夫斯基曾对能力作如下描述:“能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点、它们决定着知识、技能、熟练获得的成就。”从中可知,能力是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写作作为各种语文知识的综合,其能力的提高要求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提高离不开智力训练,高智力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有深刻、灵活、批判、敏捷等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人与人之间个体思维的差异,而思维的独创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深刻性之上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其本质的一种优良的品质,其作用类同鸟的翅膀,在作文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实效,研究好有效课堂;用“全人教育”的现念,贯穿生态课堂始终,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山西襄垣夏店镇初中 046200)
关键词:素质化教育 创新素质 知识积累 民主氛围 创新教法
创新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一种综合素质,是一种积极开拓的状态,是潜在能力的迸发,就其实质而言,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结果。它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一是创新人格,属动力系统,包括强烈的动机,不懈的追求,自主性,主动性,好奇性,挑战性,求知欲,坚韧性等等;二是创新思维,属智能系统,包括思维的敏锐性,流畅性,变通性,发散性,独创性等;三是创新技能,属工作系统,包括具备作为创造基础的基本知识技能,具有获取和利用新知识信息的能力、操作应用能力和一般创造技法等。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首先要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
知识为能力奠定基础,要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取得创造性成果的能力,就一定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语文知识作为基础中的基础,尤其应给予相当的重视。如果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创造就失去了基础,学生的创造欲望即使被激发出来也难以上升为真正的创新能力,只能停留在很低的水准上。著名数学家希尔伯特的教学目标是“为解决具体问题搭一座桥”,他认为在搭桥之前,先应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以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在以后的学习中善于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有“民主”的教学氛围
创造人格的成长与创新思维的形成,有赖于长期的综合性的陶养与熏染,而民主、自由、和谐、安全的精神环境,是创新素质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与气候。只有在民主的氛围当中,才会有人格的自由与舒展,才会有思维的活跃与激荡,进而才有创新潜能的迸发。
1、师生关系的民主。师生关系是教育实施的基础,是教育环境的集中反映。传统的操纵——依附式的师生关系,亟需让位于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一是教育者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习惯姿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实现角色变换,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和指导者,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人。三是放弃严格控制,让学生舒展天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发展。
2、思想学问的民主。要让教学的过程成为培育科学精神和创新品质的过程,一要淡化书本权威和教师权威。鼓励自由思考,自主发现,着力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习惯和批评争论的习惯。二是要摒弃强制性的统一思维、统一语言、统一行动,鼓励个性和独特,允许多元思维并存,宽容探索中的错误、荒诞和越轨,培养标新立异、敢为人先的勇气。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师要变传统教学为创新性教学,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1、激趣法激趣法即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个性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方法。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应善于发现、挖掘教材中可以点燃学生好奇心、激起学生兴趣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利用填补课文“空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学生在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中,会有什么样的收获。正如西方一位著名的神学解释学家H?奥特说,在诗歌和艺术中,存在着一种“创造性的空”。而这种“创造性的空”的理解和填补,往往体现了人的生存中必然存有的一种生命体验,也是人的真实中最为本质和创性的东西。我在教学中使用以下几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妙用导语,激发兴趣;B、巧讲故事,激发兴趣;C、擅用多媒体,激发兴趣;D、设置疑难,激发兴趣;E、情绪感染,激发兴趣;F、激将鼓励,激发兴趣;G、板书别致,激发兴趣;H、语言幽默,激发兴趣;I、表扬鼓励,激发兴趣等,以开启学生的心智,激荡他们充满灵动的创造,使他们在学习上进入“好之”、“乐之”的境界,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质疑法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这里,引起探究的疑应包括两类:一是师质疑,学生思而答,此类已发展成问答式的启发教学,教师有目的的设置启发性的题目,引导学生思索并回答,完成既定的目标;另一是学生自疑自答,即培养学生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勇于提问题,创造性地提问题;培养学生不但能提出问题,还要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尤其是培养学生在诸多问题中发现新的联系,寻找新的突破口。
如《论雷峰塔的倒掉》中,“雷峰塔”是封建势力的象征,可作者再论雷峰塔时,塔却成了“中华民国的柱石”,而今,杭州市府又打算重现“雷峰夕照”的景观,那塔又成何物呢?这也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的好材料。
3、联想法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及顿悟能力,让学生在联想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教学中,教师应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发展联想力的练习。
4、讨论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应从单向型的直线往复变为网络式辐射型,也就是把教师单向灌输知识改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交流、开放的教学形式。这种方法也可称为合作法,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勇于发现见解的有效途径。
5、逆向立意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能力的训练,特别是写作能力的训练。前苏联心理学家彼罗夫斯基曾对能力作如下描述:“能力是具有复杂结构的各种心理品质的总和”、“能力是人的心理特点、它们决定着知识、技能、熟练获得的成就。”从中可知,能力是心理特点、心理品质。写作作为各种语文知识的综合,其能力的提高要求有优良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提高离不开智力训练,高智力训练的核心是思维训练,思维训练有深刻、灵活、批判、敏捷等等方面的内容,反映人与人之间个体思维的差异,而思维的独创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深刻性之上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其本质的一种优良的品质,其作用类同鸟的翅膀,在作文教学中应予以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实效,研究好有效课堂;用“全人教育”的现念,贯穿生态课堂始终,培养创新型人才,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山西襄垣夏店镇初中 04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