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与理解数学。”数学教学架起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沟通的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以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学会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发展能力。基于以上认识,在数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实现让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
一、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教学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替换、重组,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围绕教学整体目标,对教材内容进替换或改造,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教学实效。首先,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出示的0点时刻引入,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一昼夜的活动安排,并结合钟面操作,发现、了解应用24时记时法。在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环节,我又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替换教材的例题——老师明天要去福州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请大家帮助老师设计:⑴根据闽南快运云霄——福州时刻表,算一算,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⑵根据报到的时间,你建议老师应该乘坐哪个班次的车?算一算,老师大概什么时刻能到达福州?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为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语言情趣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能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例如,课题揭示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学习“米的认识”变成“我的新朋友——米”、学习“大于和小于”变成“一对好兄弟”、学习“比较大小”变成“排排队”、学习“认识人民币”变成“逛商店”等一系列生活味十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既有趣又有用。
三、学习方法活动化,体现在玩中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身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例如,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思想,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经剪、拼、量、算等一系列操作,悟出了方法,既发展了思维,又开发了智力。
2.模拟活动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如教学“相遇问题”时,通过学生登台表演,对相遇问题中各种相关术语进行清晰的表演,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合作活动
这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空,发挥潜能,启发思维灵感,发现数学规律。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分组进行合作实验,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拼搭成怎样的一个大长方体,并做好记录。学生在自由的合作活动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欲望,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
四、思维训练生活化,拓宽学生的思路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向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活动作基础。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 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妈妈带了165元去药店,想买一盒97元的西洋参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现在口袋里的钱应该是——(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此时口袋里剩余的钱应该加上营业员找回的3元钱,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算理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也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责编蓝天)
一、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
“教科书,只是教与学的工具,决不是唯一的资源”;“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甚至是重组或改编教材,那是教师的业务权利”。教学时可以对数学教材内容进行替换、重组,用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围绕教学整体目标,对教材内容进替换或改造,较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生活化,增强教学实效。首先,我通过学生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出示的0点时刻引入,围绕“正月初一你在干什么”让学生谈一昼夜的活动安排,并结合钟面操作,发现、了解应用24时记时法。在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环节,我又设计了“猜一猜”的活动替换教材的例题——老师明天要去福州参加教学研讨活动,请大家帮助老师设计:⑴根据闽南快运云霄——福州时刻表,算一算,经过多少时间才能到达?⑵根据报到的时间,你建议老师应该乘坐哪个班次的车?算一算,老师大概什么时刻能到达福州?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替换为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数学的活动中,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数学语言情趣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语言是情感交流、启发思维的工具。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在不影响知识科学性的前提条件下,巧妙运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数学语言感染影响学生,能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语言交流中学习,给课堂教学增添一份异样色彩。例如,课题揭示可以根据学习内容进行设计,学习“米的认识”变成“我的新朋友——米”、学习“大于和小于”变成“一对好兄弟”、学习“比较大小”变成“排排队”、学习“认识人民币”变成“逛商店”等一系列生活味十足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既有趣又有用。
三、学习方法活动化,体现在玩中学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愉快地参与,使其在自由、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索、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1.操作活动
动是儿童的天性,将学生置身于学、玩结合的活动中,既能满足动的需求,又能达到启智明理的效果。例如,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思想,求出这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经剪、拼、量、算等一系列操作,悟出了方法,既发展了思维,又开发了智力。
2.模拟活动
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设置成舞台,让学生当演员。如教学“相遇问题”时,通过学生登台表演,对相遇问题中各种相关术语进行清晰的表演,在情趣与理趣的交融中达到迅速理解,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3.合作活动
这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学习形式。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可以留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空,发挥潜能,启发思维灵感,发现数学规律。如学习“长方体的体积”时,分组进行合作实验,用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可拼搭成怎样的一个大长方体,并做好记录。学生在自由的合作活动中,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充分满足了学生的活动欲望,获得探索成功的喜悦。
四、思维训练生活化,拓宽学生的思路
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向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慧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思维的创造过程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活动作基础。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 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妈妈带了165元去药店,想买一盒97元的西洋参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现在口袋里的钱应该是——(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此时口袋里剩余的钱应该加上营业员找回的3元钱,所以多减去的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算理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也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
(责编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