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2-000-01
摘 要 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是新时期应用型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发展的总目标,“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南宁学院学生特点和办学理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应用型民办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 民办高校 特色体育课程 意义
一、南宁学院学生特点
南宁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邕江大学,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的国有民办二本高校,也是教育部确定建设的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之一。目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一般为本科第二批和第三批入取的学生,南宁学院也不例外。我们能够普遍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且意志力薄弱,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设定;但是他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喜欢接触新技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且动手能力远超于理论知识学习。
二、“特色体育课程”的涵义和现实依据
(一)涵义
所谓特色体育课程,角度不同,概念也不尽相同。本文所阐述的特色体育课程主要指在教材内容方面,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中以田径项目、体操项目及各项球类项目为主导的西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民族特色体育课程,另一类是新兴特色体育课程。
笔者正在参与的南宁学院2015年校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研究与实践》就是一种以特色民族体育为切入点,即借助民族或地域的优势,将部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探索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校开展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它的改革将激活现有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享受其带来的乐趣,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现实依据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发展,世界文化发展呈多样化趋势,文化生态的重要作用及传统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引起各国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依据一,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对于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引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给予充分肯定。现实依据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随着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程内容也不断充实,但我们不难发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仍以传统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如何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资源,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三、“特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同时又能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实践教学之初,就将有关理论涉及的问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灌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上网等查找资料,并在下一次上课之时对有关民族体育项目起源、发展和文化价值进行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增长知识与才干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了本土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有利于加强课程改革和构建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
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缺乏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民办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障碍。国外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较早,特别是邻国日本,将传统体育柔道、相扑等运动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且颇受国人喜爱;除此之外,韩国的跆拳道作为其民族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推广,被列为学校运动项目,亦是军训必修项目。因此,对于特色体育课程的研究,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喜爱的项目也将增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只是简单而枯燥地掌握某项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而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改编多种形式的运动方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诸如丢沙包、竹竿舞、跳绳等大家喜闻乐见的特色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这种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更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改革与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特色体育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满足应用型民办高校现有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为民办高校乃至整个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带来新的血液,是高等教育真正摆脱传统教学内容模式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文为南宁学院2015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XJJG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翠娟,姜丽,杨海.特色体育课程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
[2] 邱世海.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创新教学的体现[J].体育与科.2010(3).
摘 要 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是新时期应用型民办高校教育人才发展的总目标,“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是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拟对南宁学院学生特点和办学理念、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究应用型民办高校“特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应用型 民办高校 特色体育课程 意义
一、南宁学院学生特点
南宁学院的前身为创办于1985年的邕江大学,是南宁市人民政府与民革广西区委合作共办的国有民办二本高校,也是教育部确定建设的首批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之一。目前,应用型民办高校(含应用技术大学、学院)一般为本科第二批和第三批入取的学生,南宁学院也不例外。我们能够普遍感觉到大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强,缺乏一定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且意志力薄弱,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和目标设定;但是他们有着广泛的兴趣和较强的求知欲、表现欲,喜欢接触新技术,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且动手能力远超于理论知识学习。
二、“特色体育课程”的涵义和现实依据
(一)涵义
所谓特色体育课程,角度不同,概念也不尽相同。本文所阐述的特色体育课程主要指在教材内容方面,有别于传统体育教学中以田径项目、体操项目及各项球类项目为主导的西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民族特色体育课程,另一类是新兴特色体育课程。
笔者正在参与的南宁学院2015年校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研究与实践》就是一种以特色民族体育为切入点,即借助民族或地域的优势,将部分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学校体育课程,探索应用技术大学背景下高校开展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它的改革将激活现有民办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在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真正享受其带来的乐趣,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现实依据
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发展,世界文化发展呈多样化趋势,文化生态的重要作用及传统文化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高度重视,作为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引起各国政府及学者的高度重视。现实依据一,国家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新要求。《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示,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是学校教育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对于将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引入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给予充分肯定。现实依据二,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内在需要。随着高校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课程内容也不断充实,但我们不难发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仍以传统西方竞技体育为主导。如何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宝贵资源,增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内容,丰富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值得我们思考。
三、“特色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技术技能,同时又能深入了解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从实践教学之初,就将有关理论涉及的问题,以专题讨论的形式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加以灌输,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上网等查找资料,并在下一次上课之时对有关民族体育项目起源、发展和文化价值进行回答,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受益匪浅。因此,民办高校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研究与实践,可以让学生在增长知识与才干的同时,传承和弘扬了本土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二)有利于加强课程改革和构建多样化教学内容体系
深受传统教育模式的禁锢,缺乏自身特色的课程教学体系是民办高校“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一大障碍。国外开展特色体育课程内容较早,特别是邻国日本,将传统体育柔道、相扑等运动项目融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且颇受国人喜爱;除此之外,韩国的跆拳道作为其民族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推广,被列为学校运动项目,亦是军训必修项目。因此,对于特色体育课程的研究,使得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和种类也越来越多,学生可以选择自由喜爱的项目也将增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和构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对于传统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学生只是简单而枯燥地掌握某项运动项目的技术技能。而特色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能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学习,还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改编多种形式的运动方法,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诸如丢沙包、竹竿舞、跳绳等大家喜闻乐见的特色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这种特色体育课程的建立,更有利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更符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改革与创新,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特色体育课程”建设能够有效满足应用型民办高校现有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教学情况,为民办高校乃至整个高等学校体育教育带来新的血液,是高等教育真正摆脱传统教学内容模式进行创新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本文为南宁学院2015年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应用技术大学体育教学增设民族传统体育内容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5XJJG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林翠娟,姜丽,杨海.特色体育课程对民办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3.
[2] 邱世海.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创新教学的体现[J].体育与科.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