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田震的歌曲《好大一棵树》
人类和树木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歌中所唱的,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它面临的是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关注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那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棵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1、了解作者,积累词语。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介绍作家(生读)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
四、检查预习 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荫庇(yìn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lù):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大树的根。
周道如砥(dǐ):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五、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板书早期、近期、现在)
2、大树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化,人对树的态度也在不断地改变,找找人和树的关系如何变化的?
【归纳板书】
人 树
利用 无私庇护
嫌弃 依然奉献
毁灭 引颈受戮
(过渡)这是一棵伟大而高尚的大树,大家看看大树被屠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不能。这样看来,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六、研读赏析
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那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明确:(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连根拔起。)
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说明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和谐。这一段话也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被人类无情的屠杀。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哪些词语用得好,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咬”是诉诸于作者视觉的感受,属于动作描写;“骨粉”也是诉诸于视觉的感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锯出的粉末比作“骨粉”,突出人类的残忍。“呻吟”是诉诸于听觉的感受,让人感到凄楚异常。树遭残杀,惨不忍睹,表现了作者的对树的同情,对人类的残忍行为的愤恨之情。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动物都充满爱心,高度赞美了树是我无私奉献精神,反衬出人类的自私、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痛苦之情……(板书 〓人(愤恨)〓 树(赞美)
七、拓展延伸
1、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 背景音乐 )
2、作者借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总结板书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爱护地球 还我绿色》校园环保倡议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地方。进入21世纪以来,SARS、禽流感、沙尘暴、地震、海啸、甲型H7N9流感肆虐全球,灾难一次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必须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否则,总有一天我们将会自取灭亡!而保护环境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为此九(4)班向全体师生倡议:
1、节约用水――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节约用电――照明条件良好或离开教室时,关上电源,省一度电,少一分污染,多一分贡献;
3、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相传;
4、养成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
5、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绿地,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6、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7、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八、课堂小结
感谢王鼎钧先生,是他让我们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留住绿色、留住地球、留住未来。让我们为创造一个干净、明亮、温馨的“家”而共同努力吧
九、布置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十、课后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就是品味与欣赏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 句子,比如“绿着生,绿着死”、“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等,这些平淡语言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可以感受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宝贵的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这些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语感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这个环节我没有很好的把握,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句子,学生自己很少有能够自己去发现和品味的,而是我是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是我代替学生发现的。
第二、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爱护地球 还我绿色》校园环保倡议书。”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用自己的行动,做好身边的小事,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家园,爱护我们的地球,但此方法流于形式,学生就是发出了倡议,效果在本节课看不见。 感觉有些遗憾。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一、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二、能力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
2、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教学课时及辅助教具】: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先请大家欣赏田震的歌曲《好大一棵树》
人类和树木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歌中所唱的,树是大自然中的强者,茂盛繁密。树是人类的朋友,给人们浓浓的绿荫、心神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车轮的碾压下,它面临的是怎样的命运呢?……这节课我们共同关注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那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棵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二、出示学习目标(自读)
1、了解作者,积累词语。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三、介绍作家(生读)
王鼎钧,台湾著名的散文家。 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等。
四、检查预习 展示生字生词:生字注音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倒坍(tān):倒塌。
荫庇(yìn ):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lù):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骨(huái):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须(qiú):卷曲的胡子。这里指大树的根。
周道如砥(dǐ):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五、整体感知
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
1、大树的生命历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板书早期、近期、现在)
2、大树经历了三个时期的变化,人对树的态度也在不断地改变,找找人和树的关系如何变化的?
【归纳板书】
人 树
利用 无私庇护
嫌弃 依然奉献
毁灭 引颈受戮
(过渡)这是一棵伟大而高尚的大树,大家看看大树被屠杀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是醉汉驾车出事而连累了大树。)那么如果没有这件事发生,大树是否就可以躲过被屠杀的命运呢?不能。这样看来,大树之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是人类文明的发展。)
六、研读赏析
1、找出文中人类文明飞速发展的语句,看看那些词语用得好?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学生同桌间互相交流后明确:(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延伸得更快,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连根拔起。)
一里一里、一千码一千码、一排一排说明人类文明飞速发展,而自然界的生命却生长缓慢,自然界的各种物种在人类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和谐。这一段话也暗示着古树的悲惨命运。被人类无情的屠杀。
2、找出文中伐木工人砍伐大树的语句,哪些词语用得好,并体味其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咬”是诉诸于作者视觉的感受,属于动作描写;“骨粉”也是诉诸于视觉的感受,运用了比拟的手法,把锯出的粉末比作“骨粉”,突出人类的残忍。“呻吟”是诉诸于听觉的感受,让人感到凄楚异常。树遭残杀,惨不忍睹,表现了作者的对树的同情,对人类的残忍行为的愤恨之情。
3、作者写了蚂蚁搬家一事有什么用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讨论后明确:动物都充满爱心,高度赞美了树是我无私奉献精神,反衬出人类的自私、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的愤恨、悲哀、痛苦之情……(板书 〓人(愤恨)〓 树(赞美)
七、拓展延伸
1、蚂蚁在离开大树时都“依依不舍”,想象一下,蚂蚁和大树互相倾诉了什么? ( 背景音乐 )
2、作者借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
(总结板书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作者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3、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爱护地球 还我绿色》校园环保倡议书。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地方。进入21世纪以来,SARS、禽流感、沙尘暴、地震、海啸、甲型H7N9流感肆虐全球,灾难一次次向人们敲响警钟:人类必须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否则,总有一天我们将会自取灭亡!而保护环境必须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身边点滴的小事做起。为此九(4)班向全体师生倡议:
1、节约用水――随时关紧水龙头,别让水空流; 2、节约用电――照明条件良好或离开教室时,关上电源,省一度电,少一分污染,多一分贡献;
3、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让节俭美德代代相传;
4、养成好习惯――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乱扔、乱倒废弃物;
5、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绿地,不践踏草坪,不攀折花木;
6、做动物的朋友――善待生命,与万物共存;
7、树立绿色文明观念,自觉关心环境状况,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把个人环保行为视为个人文明修养的组成部分。
八、课堂小结
感谢王鼎钧先生,是他让我们明白,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从现在开始,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留住绿色、留住地球、留住未来。让我们为创造一个干净、明亮、温馨的“家”而共同努力吧
九、布置作业
请以“人与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谈谈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如何和谐相处。
十、课后反思
通过充分的备课,我展示了《那树》的教学过程,讲过课之后,和同事们共同讨论,这时我才发现,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
第一、就是品味与欣赏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 句子,比如“绿着生,绿着死”、“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等,这些平淡语言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可以感受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宝贵的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这些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语感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这个环节我没有很好的把握,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句子,学生自己很少有能够自己去发现和品味的,而是我是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是我代替学生发现的。
第二、课堂活动形态和活动内容的不协调。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为“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也应该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爱护地球 还我绿色》校园环保倡议书。”这个环节设计的本意在于:学生在对文章主旨有了感性的认识后,加入自己对这一事件的理解,进而做到自我的发现。用自己的行动,做好身边的小事,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家园,爱护我们的地球,但此方法流于形式,学生就是发出了倡议,效果在本节课看不见。 感觉有些遗憾。
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做他们爱做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