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再婚后的苦与乐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473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听老人们聊天和我亲眼所见,由衷感到:老年人再婚后确实有苦也有乐。
  
  镜头一:
  
  我三姐的丈夫在鞍山建筑工地不幸身亡,我在朝阳市给三姐介绍了一个对象,两人结合后相敬如宾,相亲相爱,新姐夫有6个孩子,三姐有两个孩子,8个孩子都独立生活,他们争着比着孝敬老人。冬天怕老人冻着,这个孩子给买鸭绒被,那个孩子给买电暖器,搞装修的孩子给老人的房子加保温板。夏天怕老人热着,孩子们给买来了空调和电风扇。儿子给买肉,女儿给买鱼,儿媳给买粮。两老人的两个冰箱总是满满的,旧的未吃完,新的又送来了。三姐把冰箱打开给我看,脸上像绽开的菊花。
  老人与两家孩子聚餐时,三姐系的围裙兜里这个孩子给塞100元,那个孩子给塞200元,老人再忙再辛苦心里也高兴。
  每当换季时,儿女们给老人添衣送物。三姐打开衣柜让我看老两口的衣服时,高兴而又骄傲地说:“你看这么多衣服,我几辈子也穿不完啊!”
  
  镜头二:
  
  另一对再婚夫妻,女的是退休工人,男的是机关退休干部,两口子之间有话好好说,有事商量着办,有活抢着干,有好吃的让着对方,他们共同把男方的孙子供到大学毕业。对双方的子女同样看待。孩子有需求、有困难时,老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老人对子女好,子女对老人更好。赶上逢年过节和两位老人的生日,儿女们有的给钱,有的送保健品。老少三辈相处得开心而融洽。老人和儿女们都感到老人再婚无限好。
  老年人再婚成功、美满幸福的很多,但也有一些老人匆忙结合,婚后为钱的支配、儿女的琐事、甚至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吵不休,自顾自己,不为对方着想而闹得不可开交,直至闹到分手的地步,给双方都带来痛苦。
  
  镜头三:
  
  有一对再婚夫妻,双方都是国家干部,工资都在千元以上。可女方将所有的工资都给了自己的儿女。老头每月给女方1000元过日子。男方的三个儿女觉得老爸太吃亏,特不甘心,因而滋生了不少矛盾。老太太有时觉得委屈,抹着眼泪说:“早知道到这家来受气,还不如在家守着自己的儿女过,现在老伴离不得,家又回不去,真是进退两难啊!”
  这位老太太再婚后为了新家团结和睦,总是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有泪往肚子里流,过着非常压抑的生活。一个周末,老太太提前为老伴的儿女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饭后她陪老伴的儿女们打麻将,老太太手里的钱输光了,她喊老伴拿点钱来,结果被男方的女儿数落了一番。老太太听到男方女儿挖苦讽刺的话,肺都要气炸了,但想到老实厚道的老伴,只好忍气吞声地回到自己屋里暗自流泪。
  
  镜头四:
  
  还有一位老太太嫁给了一个脾气不好的老头,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老太太一次气得光着脚丫冒雨跑回自己儿子家。儿子儿媳看到老妈这副狼狈相,不但不安慰反而斥责老太太说:“都这么大岁数了,还找什么老伴?受这份罪可是你自己找的,我们又没逼你改嫁。享福受罪你自己受着吧,少跟我们唠叨!”亲生儿子的这一番话,让老人心里凉透了,自己冒雨躲在墙角里嚎啕大哭,无人管无人问。后来老伴良心发现,提着一双鞋拿着雨伞来找她,把她接回家,结束了周而复始的一场争吵。
  老人再婚后的苦与乐,几天几夜也说不完。凡是婚后两人心心相印,处事大度、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就能过得快乐而舒心。再婚生活过得别别扭扭的,大多数是因私心太重或处理问题不当。去除私心,宽容大度,自然云开雾散,甜美的日子就会出现。
  
  责编/海燕
其他文献
一家五口,生活拮据,真会真心收留一个无家可归的乞丐?面对杨水根、万国兰夫妻俩的热情,郑龙夫心存疑虑。突遭变故,女主人离婚别家,出外谋生;不久男主人又暴病身亡。他们留下的三个年幼孩子无人照料,面临分散寄养;大势已去,是重新浪迹天涯,无牵无挂?还是毅然留下,尽力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落难的安徽硬汉郑龙夫选择了后者。一晃十余年,这个别样人家生机勃发,而郑龙夫已年迈体衰,面对孙辈鞍前马后的服侍,想到自己
期刊
受《老友》杂志委托,和潘际銮院士电话联系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他还没有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要做的事情很多,希望我先看看有关材料,并应我的要求推荐了一篇题为《八十岁的“青年”潘际銮》的文章。在南昌大学北京校友联谊会上的接触对他有了较多的了解后,我感到潘院士根本不像耄耋老人,而是我国科研领域中的一棵常青树,与我在《老友》上已报道过的陈述彭、彭迪、柳斌、孙希岳等一样,是江西这块人杰地灵的红土地上升起的耀眼明
期刊
陈寅恪在晚年(外一首)   ○程维     他荒凉的额上   思想密布:一部如此的大书   被巨手打开   又被荆棘遮掩     我们怎样才能接近   在陡立的精神上攀援     他失明的眼睛   无法看见却能透彻彼岸   历史的现在时   在光芒不能抵达的地方   也从未中断       他的著作如此丰盈   而生命只遗剩水残山     谁说天才在我们中间   他的内心早已把我们区分     如
期刊
江苏省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苏南有小桥流水及风光旖旎的太湖,苏中有集山水与历史于一体的六朝古都——南京,苏北有汉文化集中表现地——徐州和融山、海、岛、泉于一体的连云港。  除了这些久负盛名的景致以外,还有一条旅游新干线,那就是带有神秘色彩的位于黄海之中的前三岛。所谓“前三岛”,是分布在连云港东北海面的平山岛、达山岛和车牛山岛三个小岛的统称。前三岛是连云港市的天然门户,总面积0.32平方公里,附近海域水
期刊
一副结实的身板,和善的脸庞溢出憨厚,炯炯有神的眸子透着执着,说起话来饶有趣味,走起路来矫健有力,这就是赣州市章贡区定居台胞许祥清先生。   近日,笔者对许先生进行了走访。今年73岁的许先生,1948年随军到了台湾,1961年因病退役,从此单身一人度过了一段漫长的孤独生活。在两岸尚未相通的年代里,他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最使他魂萦梦绕的依然是故乡的老母、哥哥、嫂嫂。直到1987年底,台湾当局宣布对大
期刊
垂钓者经常遇到、又为之着急的问题,就是鱼不咬钩。要解开这个“谜”,得具体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水中缺氧     钓者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在闷热的夏天或雷雨到来之前,成群结队的白鲢、胖头浮在水面,伸头张嘴呼吸。此时,即使是将上等钓饵送到鱼儿嘴边,它们也不会问津。这就是水中缺氧的征兆。白鲢、胖头对缺氧敏感,鲫鱼不够敏感,鲤鱼介于二者之间。研究表明,水中溶氧量有1%的变化,都会影响到鱼类的
期刊
走进邓家光老先生的家,满眼是梅,画桌上、墙壁上、地上全是他的梅花画稿。邓家光仿佛生活在梅花丛中一般。   邓家光今年83岁,早年就读于江西立风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教育系,师从胡献雅、彭友善、关山月等国画名家。起初,他画山水、画花鸟,后来改为主攻“岁寒三友”的梅花。他对梅花情有独钟,全部的精力和笔墨,都用之于梅。他用10年时间,画了100幅梅花画。面对“百梅画”,我们充满疑惑地问邓家光:“艺海茫茫,为什
期刊
孩子患上精神分裂症,父亲竟然撒手不管。年迈的爷爷接管亲情,成为孩子的守护神,为此垫付了数万元医疗费、生活费。谁来为这笔“亲情债务”埋单?孩子的父亲作出了拒绝的回答。为了孙子,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爷爷无奈中将孩子的父亲告上法院,诉请其偿还自己因无因管理而支付的数万元医疗、生活费用。   接管亲情是无因管理还是法律义务?这笔亲情债务究竟该由谁来埋单?湖南省会同县法院给了人们一个清晰明确的答案。     精
期刊
上课时,他是神采飞扬、博学多才的良师;下课时,他是平易近人,谦逊有礼的益友。他对学员的关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授业的严谨,无不显示出一种感人至深的师德魅力。他就是江西省吉安县老年大学的绘画教师程新坤。   程新坤,1944年出生,江西吉安县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书画院特聘画家,吉安市美协副主席,井冈山画院名誉副院长,原井冈山师范学院艺术系特聘副教授,吉安县文化馆副研究员。   程新坤
期刊
《老友》使我精神焕发    我读过不少报纸杂志,感到还是《老友》最适合老年人,是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金钥匙。《老友》所有栏目都适合老年人,有些栏目更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我回顾十多年来的阅读收获,深感《老友》真不愧为我生活中的良师益友,精神生活的营养美餐。曾记得,刚退休的第一年,在家里精神无所寄托,行动无所适从。这时我把《老友》拿过来阅读,从《人杰地灵》、《岁月人生》、《老兵新传》等栏目中找到了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