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教学是本科教学的核心,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本文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创新项目的目标、项目设计、教师指导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本科课程—《供热工程》的创新工程的具体内容以及预期效果。
【关键词】供热工程;创新工程;本科课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6常州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623)
【中图分类号】TU996-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23-02
《供热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本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与实际工程关系非常密切,其内容包括建筑物内供暖系统和室外供热系统两部分。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没有的优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如:在《传热学》课程中学过的对某一具体物体传热系数的求解等基础知识印象不深刻,这样就影响了后续课程学习和理解。
第二,学生对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甚至会用到的,同时又会在课程学习中要讲解的设备没有认知。更进一步讲,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深刻。
第三,《供热工程》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上课,在这个学期学生会把很大精力放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来,所以这样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学习。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课程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创新项目方案设计
(一)项目目标
创新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以及从事本科生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1]。《供热工程》课程教学创新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新版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自学能力
以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引导本科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另外自学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2.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程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生存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工程设计以及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参与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4.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只有以个性化教育为目的,根本上改变划一性教育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2]。
(二)项目设计及实现方法
1.课程内容设计
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基础知识、规范及标准、系统设计和科技前沿四部分。基础知识可以在传统课堂、网路课堂和在线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学习。相关系统的设计可通过工程实例,利用CAD绘图软件和专业软件来实现。相关的规范、标准利用校图书馆和电子数据库等资源学习,并且在工程实例中应用。有关该课程的科技前沿知识学生可通过学校的中文及外文数据库、学术讲座、双语教学等途径获得。
2.学生分组设计
实验班的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分成5个小组。每组任命一名同学为组长,组长负责每组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并记录每位学生完成的情况。组和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监督。最后成绩考核时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综合打分[3]。
3.教师指导方法
(1)采用实习、参观、讲授、讨论、点评、考核等的方式,让学生事先获得一些认知,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天正暖通或鸿业专业软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为主的教师指导方法。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课堂、在线课程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和指导学生的指导方式。
(4)聘请校外本专业的、或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设计人员等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式。
三、预期效果
1.项目结果与平行班级的比较
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并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板书和课件向学生传授内容。然而传统教学课时内向学生传递的教学信息有限,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容量的扩增。对比实验班和平行班级会预期有以下不同:
(1)网络课堂或在线课程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学资源和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同时利用任务驱动法,有明确的任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以发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
(2)通过工程实例可以熟悉在供热、供暖系统设计时应遵守的标准、规范,掌握绘制系统图纸的CAD软件、专业绘图软件和专业模拟仿真软件。
(3)能够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科技前沿知识、国内外发展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利用双语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
(4)学生能够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且提高了他们利用学校资源的能力。
2.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向参加对比教学试验的班级学生发放问卷。问卷结果预期会显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评议等级为好的比例会比较高,但是评议等级为中、差的也会占一定的比例。具体原因可能会与本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有关。
3.项目总结
项目结束后,会及时组织实验班的学生召开座谈会,谈谈他们自身的体会,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教学模式的優劣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座谈会结束后,让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真实、详细的总结。
四、结语
本科生培养中的课程创新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改进,而应该是一种全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建立。从每门课程做起,门门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创新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柳翔,蔡继业.从课程创新谈本科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4~25.
[2]周璇,刘悦男.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学术交流,2008(12):303~306.
[3]傅沂.本科《产业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创新研究[J].才智,2013(3):42~43.
作者简介:陈建芳,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16。
【关键词】供热工程;创新工程;本科课程;人才培养
【基金项目】2016常州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创新工程项目(CXGC201623)
【中图分类号】TU996-4;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7-0223-02
《供热工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本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与实际工程关系非常密切,其内容包括建筑物内供暖系统和室外供热系统两部分。
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途径,有着其他教学方式所没有的优点,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了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以前学过的知识掌握不牢固,如:在《传热学》课程中学过的对某一具体物体传热系数的求解等基础知识印象不深刻,这样就影响了后续课程学习和理解。
第二,学生对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甚至会用到的,同时又会在课程学习中要讲解的设备没有认知。更进一步讲,作为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了解不深刻。
第三,《供热工程》课程一般安排在大学四年级的第一学期上课,在这个学期学生会把很大精力放在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上来,所以这样势必会影响这门课程的学习。
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影响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的原因之一。因此对课程进行创新是非常必要的。
二、课程创新项目方案设计
(一)项目目标
创新教育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一个需要教育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以及从事本科生教育工作的广大教师必须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1]。《供热工程》课程教学创新工程项目以学生为中心,以新版教学大纲、培养方案为基础,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以下能力:
1.自学能力
以课程教学为切入点,引导本科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基本技能;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范和标准。另外自学能力也是创新能力的前提。
2.创新能力
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课程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大学生生存竞争力,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3.工程实践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出工程应用的技术方案、进行工程设计以及解决本专业一般工程问题的能力。参与施工、调试、运行和维护管理的能力,具有进行产品开发、设计、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
4.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高等院校只有以个性化教育为目的,根本上改变划一性教育模式,采用多元化的办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创新型人才[2]。
(二)项目设计及实现方法
1.课程内容设计
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基础知识、规范及标准、系统设计和科技前沿四部分。基础知识可以在传统课堂、网路课堂和在线课程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学习。相关系统的设计可通过工程实例,利用CAD绘图软件和专业软件来实现。相关的规范、标准利用校图书馆和电子数据库等资源学习,并且在工程实例中应用。有关该课程的科技前沿知识学生可通过学校的中文及外文数据库、学术讲座、双语教学等途径获得。
2.学生分组设计
实验班的学生人数在30人左右,分成5个小组。每组任命一名同学为组长,组长负责每组的任务分配和协调,并记录每位学生完成的情况。组和组之间相互竞争、相互监督。最后成绩考核时根据每组同学的表现综合打分[3]。
3.教师指导方法
(1)采用实习、参观、讲授、讨论、点评、考核等的方式,让学生事先获得一些认知,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2)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模拟仿真软件、天正暖通或鸿业专业软件,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为主的教师指导方法。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网络课堂、在线课程等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和指导学生的指导方式。
(4)聘请校外本专业的、或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人员、设计人员等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方式。
三、预期效果
1.项目结果与平行班级的比较
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并在课堂上完成的。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板书和课件向学生传授内容。然而传统教学课时内向学生传递的教学信息有限,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容量的扩增。对比实验班和平行班级会预期有以下不同:
(1)网络课堂或在线课程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自学资源和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拓展了“教”与“学”的时空。同时利用任务驱动法,有明确的任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得以发挥,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
(2)通过工程实例可以熟悉在供热、供暖系统设计时应遵守的标准、规范,掌握绘制系统图纸的CAD软件、专业绘图软件和专业模拟仿真软件。
(3)能够了解与本课程有关科技前沿知识、国内外发展动态,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利用双语教学能够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
(4)学生能够利用学校提供的学习资源,并且提高了他们利用学校资源的能力。
2.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向参加对比教学试验的班级学生发放问卷。问卷结果预期会显示学生普遍喜欢这种创新教学模式。评议等级为好的比例会比较高,但是评议等级为中、差的也会占一定的比例。具体原因可能会与本人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等有关。
3.项目总结
项目结束后,会及时组织实验班的学生召开座谈会,谈谈他们自身的体会,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创新教学模式的優劣及需要改进的方面。座谈会结束后,让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真实、详细的总结。
四、结语
本科生培养中的课程创新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改进,而应该是一种全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建立。从每门课程做起,门门创新,最终形成一个创新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柳翔,蔡继业.从课程创新谈本科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5):24~25.
[2]周璇,刘悦男.个性化、多元化教育理念与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学术交流,2008(12):303~306.
[3]傅沂.本科《产业经济学》课程考核方式创新研究[J].才智,2013(3):42~43.
作者简介:陈建芳,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