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6日,社区网站豆瓣创始人杨勃(网名“阿北”)发布一封内部信,引起各方关注。杨勃在信中表示,“豆瓣上市的预期通道再度放回海外。基于这一目标,豆瓣各线业务将开始启动独立预算,管理各自的产出和成本。这标志着豆瓣已经进入务实阶段。”此后,8月10日、16日,豆瓣旗下的“豆瓣东西”、“豆瓣一刻”相继宣布停运。接近豆瓣的人士还证实,“豆瓣FM”肯定也要被放弃了。
豆瓣诞生于2005年3月,凭借“文艺清新”的光环,吸引了大批都市白领注册。然而,豆瓣的营收水平极低,阿北的经营思路及能力备受质疑。
客观上,豆瓣一直采取“去中心化”运营战略,上亿用户基于兴趣分布在各个蜂巢式的单元组织,确实难以形成明显的市集效应。同时,豆瓣至今只接受过三轮融资,累计融资仅6 000万美元,资金实力也稍显不足。此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豆瓣屡屡出现失误。2011年起,“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豆瓣一刻”、“豆瓣FM”等十多个业务板块纷纷推出独立的APP,产品线十分杂乱,被外界评为豆瓣一大败笔。2014年8月,豆瓣APP姗姗来迟且问题很多,遭到用户大量吐槽,下载率不高。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原因,豆瓣商业化不理想的根源有两点。首先,豆瓣太强调“文艺”,而忽视了“盈利”。当年阿北从IBM辞职回国后,发现国内没有任何网络社区来满足用户分享读书、音乐、电影的需求,于是向朋友筹集20万元,仿照国外网站成立了豆瓣;直到2006年2月豆瓣成立快一周年,阿北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正式员工。这种轻运营倾向显示,豆瓣的最初定位只是文艺青年们聚集畅谈的“聊吧”,而不是挣很多钱。从某种角度,豆瓣基本做到了“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至上”的理念,但从一开始就缺乏商业基因。
其次,豆瓣太强调“分享”,而忽视了“创造”。2011年,豆瓣获得5 000万美元C轮融资,并开始推动商业化。2012年,豆瓣电影频道开通在线电影选座功能;2013年,豆瓣FM上线,向用户提供付费或包年收听音乐的服务;同年9月,电商品牌豆瓣东西上线,从事产品导购……一家公司要想获得收入,就必须多付出,“用户之间的分享”并不会创造多少商业价值,这是商业规律。但豆瓣对上述任何一个业务的资金、人力投入都严重不足,败给其他专业网站也是自然的。
所幸的是,豆瓣近年开始积极转型,业务布局逐渐趋于理性。例如,2016年,豆瓣上线了“豆瓣书店”,涉足出版业务;同时,“豆瓣阅读”增加了影视改编业务,尝试将原创IP改编成电影;今年3月,“豆瓣时间”上线,开始向用户提供专门制作的收费视频内容。这些业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豆瓣运营团队的策划、协调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也为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创造了机会。
豆瓣诞生于2005年3月,凭借“文艺清新”的光环,吸引了大批都市白领注册。然而,豆瓣的营收水平极低,阿北的经营思路及能力备受质疑。
客观上,豆瓣一直采取“去中心化”运营战略,上亿用户基于兴趣分布在各个蜂巢式的单元组织,确实难以形成明显的市集效应。同时,豆瓣至今只接受过三轮融资,累计融资仅6 000万美元,资金实力也稍显不足。此外,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豆瓣屡屡出现失误。2011年起,“豆瓣阅读”、“豆瓣电影”、“豆瓣一刻”、“豆瓣FM”等十多个业务板块纷纷推出独立的APP,产品线十分杂乱,被外界评为豆瓣一大败笔。2014年8月,豆瓣APP姗姗来迟且问题很多,遭到用户大量吐槽,下载率不高。
笔者认为,除了以上原因,豆瓣商业化不理想的根源有两点。首先,豆瓣太强调“文艺”,而忽视了“盈利”。当年阿北从IBM辞职回国后,发现国内没有任何网络社区来满足用户分享读书、音乐、电影的需求,于是向朋友筹集20万元,仿照国外网站成立了豆瓣;直到2006年2月豆瓣成立快一周年,阿北才迎来自己的第一个正式员工。这种轻运营倾向显示,豆瓣的最初定位只是文艺青年们聚集畅谈的“聊吧”,而不是挣很多钱。从某种角度,豆瓣基本做到了“用户体验和用户价值至上”的理念,但从一开始就缺乏商业基因。
其次,豆瓣太强调“分享”,而忽视了“创造”。2011年,豆瓣获得5 000万美元C轮融资,并开始推动商业化。2012年,豆瓣电影频道开通在线电影选座功能;2013年,豆瓣FM上线,向用户提供付费或包年收听音乐的服务;同年9月,电商品牌豆瓣东西上线,从事产品导购……一家公司要想获得收入,就必须多付出,“用户之间的分享”并不会创造多少商业价值,这是商业规律。但豆瓣对上述任何一个业务的资金、人力投入都严重不足,败给其他专业网站也是自然的。
所幸的是,豆瓣近年开始积极转型,业务布局逐渐趋于理性。例如,2016年,豆瓣上线了“豆瓣书店”,涉足出版业务;同时,“豆瓣阅读”增加了影视改编业务,尝试将原创IP改编成电影;今年3月,“豆瓣时间”上线,开始向用户提供专门制作的收费视频内容。这些业务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对豆瓣运营团队的策划、协调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也为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