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来源 :音乐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更好地展示近二十年来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情况,梳理当前研究发展的轨迹,特对近二十年来发表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研究以中国知网期刊数据为样本,从载文量、作者合作与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等维度,对其近二十年(2000-2019年)刊载的2144篇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分析当前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现状。上述文献计量学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活动实践三个方面是时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研究热点领域。其中中国化、民族化和人本化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基本方向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奥尔夫教学;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前音乐教育领域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近二十年来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内容在中国不断地丰富,研究方式多样化,为探索和发展适合中国实际的奥尔夫音乐教育实践路线做出了贡献。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
  样本来自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通过主题“奥尔夫音乐教育”进行检索,时间跨度选择上,起始时间选择2000年1月,结束时间为2019年12月,并选择全部期刊,剔除无关的研究性文献资料(如征文、报告、活动通知等),最后保留2144篇有效研究性文献。
  (二)研究工具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中的科学知识图谱方法。科学知识图谱,亦称为知识图谱、知识域可视化,是“把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的多学科融合的一种研究方法”①。科学知识图谱可以通过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某一学科领域研究知识发展和分布情况,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科学知识图谱的常用工具为Citespace软件,是由陈超美教授开发的信息可视化软件,主要应用于文献研究的二次分析方面。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内容或者思想主题的凝练,通过其出现的频次可以判断某一内容研究的热点情况。而Citespace软件作为研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的工具,它可以聚焦特定研究主题发展的关键词,能够更好地展示某研究主题发展的趋势情况②。
  研究以2000—2019年奥尔夫音乐教育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数据为对象,时间间隔为1年,在功能界面的节点类型区域依次选择作者、机构、关键词分析为选择类型,抽取每年引用频次排名前50的引文, 设置默认的软件分析格式,建构可视化知识图谱,以深入分析近二十年来中国奥尔夫音乐研究的热点和演进情况。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数据分析与结果


  (一)文献发表时间及数量分析
  文献发文量的年度变化是反映某一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这点已经得到众多学者认同。通过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录发表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相关文献统计,并绘制出年度发文量变化趋势图来展示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成果产出情况。根据图1可知,自2000年以来,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文章越来越多,几乎呈现线性增长趋势。这点和张韧洁对奥尔夫教育现状研究结果相一致③。2009年以前,奥尔夫音乐研究发文量偏低且处于平缓状态。2010—2015年发文量稳步上升,年度发文量在50篇以上,150篇以下。2015—2019年年度发文量均在250篇以上。



  (二)作者与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
  科研机构作者是学科研究的主体,作者及其机构的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所属机构的学术影响力。为此,通过Citespace软件来绘制中国奥尔夫研究主要作者和机构的合作网络图谱,以突显近二十年来中国奥尔夫研究领域的高产作者和科研机构的发文情况。



  在作者、机构的合作网络分析中,知识图谱中点与点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或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连线越多表示作者或机构的科研合作联系越紧密。通过对知识图谱中网络密度及连线的比较,发文量位居前三的机构分别为: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广西艺术学院,发文量分别为12篇、11篇、9篇;发文量位居前三的作者是:金美琳、向群和郭红梅,发文量分别为10篇、6篇、6篇(见表1)。总体而言,研究者个人和研究机构在研究合作方面联系都不够紧密。通过知识图谱的汇总,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当前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在不断地增长,但是学者合作的频次和频率并不是很多。如表1所示,奥尔夫教育研究的机构与作者在地域上分布广泛,且多为高等院校,也有少部分一线教学机构;奥尔夫教育研究存在不少机构内合作,但机构间的合作较少;奥尔夫教育研究的学者间合作较少,发文数总体偏少等。
  图谱中广州大学、鞍山师范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佳木斯师范大学、保定学院、哈尔滨师范学院、廣西艺术职业学院等机构内合作密切,但机构间合作较少;研究者中,乔雅容、赵玥、杜青青、刘洋、刘嘉宁等人合作较为密切。这说明我国奥尔夫教育研究的学者和科研机构间的交流合作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尤其在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教育研究的当下,更需要将奥尔夫的教育理念和中国当前的教育实践相结合并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由于奥尔夫教育研究需要和实践结合,因而研究的深入发展需要学者或科研单位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合作,从而推进奥尔夫教育的深入发展。
  (三)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思想主题的精炼词汇,关键词出现频次可以反映某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CiteSpace软件基于共引分析理论,对特定领域文献进行计算,以探寻学科领域演化的关键路径及转折点,并通过一系列可视化图谱的绘制来形成对科学演化的潜在动力机制的分析和学科发展前沿的探测④。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并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更好地展示中国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热点演变情况。



  通过这些引用突发最强关键词可以发现,奥尔夫教育在这近二十年里,经历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奥尔夫教育思想”等奥尔夫教思想和理念等研究(2000—2008),到奥尔夫教育创新、奥尔夫教育与中国教育结合等研究(2008—2015),再到奥尔夫教学实践研究(2015—2019)三个研究趋势。这与宋莉等学者对中国奥尔夫教育研究结果相一致⑤。
  相关研究表明,在CiteSpace软件中使用中心度来发现和衡量所选参数的重要性时,中心度大于 0.1,说明此关键词为该研究的热点所在⑥,本文分析中心度大于0.1的关键词词频分布结果。根据图2,可以看出当前中国青年研究的热点情况:“奥尔夫教学”“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乐器”“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体态律动”“原本性”“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学法”“音乐教师”“小学音乐”“音乐教育模式”“幼儿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教学法”“元素性音乐教育”等内容出现较多,备受学者关注。可以看出奥尔夫教育研究内容较为丰富,涉及奥尔夫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及实践等众多方面,奥尔夫教育是学校音乐教育必备课程展开,奥尔夫教育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与张韧洁、肖素芬等人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的分析相一致③⑦ 。此外,在关键词词频分布中存在部分关键词标识性较弱的现象,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有个别作者缺乏规范,是对关键词标识不够重视的体现。
  在聚类分析中,本研究采用了从关键词中提取名词性术语为聚类命名的分析策略。这类聚类标签是按照对数似然算法(LLR,全称Log Likelihood Ratio)进行排序的②。根据Citespace软件聚类分析方式,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得到20个类别,引用突发最强关键词17个。通过对文本聚类梳理,最后确定的内容分别是“作曲家”“本土化”“原本性音乐”“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活动”“柯达伊音乐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中小学课程”“奥尔夫音乐教育法”“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兴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幼儿园”“创造”“奥尔夫音乐”“音乐教育”等。研究在此基础上将近二十年来中国奥尔夫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进行概括,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
  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显示,奥尔夫教育理论研究是奥尔夫教育研究的一大方向。奥尔夫教育理论研究除了音乐学教育本身的理论外,心理学科的相关理论等与奥尔夫教育结合也构成奥尔夫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如多元智能理论下的音乐智能在奥尔夫教育中的研究。关键词“柯达伊克罗兹”“哈特曼”“卡图卢斯”“达尔克罗兹”“久石让”等反映了主要音乐家及其思想构成奥尔夫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反映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深入发展和本土化趋势;关键词“元素性音乐”“创造力”“人性化教育”“实用主义哲学”“以人为本”“原本性音乐教育观”“全体性”“即兴性原本性”“核心素养”“音乐素养”等反映时下奥尔夫教育研究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如奥尔夫原本性音乐教育是深化对奥尔夫音樂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的理解的需要,在理解奥尔夫教育思想等基础上与我国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是构建中国特色奥尔夫教育理论的重要方式,这与陈思颖等奥尔夫原本性研究相一致⑧。“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乐理学前教育”等针对婴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研究的关键词,说明幼儿是奥尔夫教育的主要对象之一,奥尔夫教育关注婴幼儿音乐体验和成长;“现代音乐教育”“传统音乐”“世界民间音乐”“古典音乐”“国外音乐教育”等音乐教育研究的关键词,反映了奥尔夫教育研究既关注古典音乐也关注现代音乐,更注重奥尔夫教育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特色; “内心听觉”“全脑开发”“教育融入”“寓教于乐”“ 铃木教育法”“人学”“图形谱”“学习链”等教育原则和教育方法研究的关键词,说明奥尔夫教育研究体系化,形成了具有自身学科特色的研究体系;关键词“国民音乐教育”“中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教育”“中国特色音乐教育理论”“中国文化解读 ”“中国传统思维”等,反映了奥尔夫教育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和中国化趋势。对奥尔夫乐理等理论进行研究,有利于揭示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般规律,有利于把握奥尔夫教育的本质,实现奥尔夫教育理论和中国实际相结合,构建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教育理论体系,因而奥尔夫教育理论研究成为当前中国奥尔夫教育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2.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及方法研究
  通过对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关键词梳理,我们发现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教学体系是其研究的又一热点。“柯达伊教学法”“三大音乐教学法”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研究的关键词,反映了奥尔夫教学研究体系化;“融合教学”“产学结合教学模式”“中专课堂教学”“高校音乐教学”教学运用”“音乐课堂”等奥尔夫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关键词,反映了当前奥尔夫教学模式研究多元化趋势;“舞蹈教学”“多元音乐教学”“声乐教学”“二胡教学”“游戏音乐课”“视唱练耳教学”“乐理和视唱课程”“歌唱教学”“钢琴教学”等奥尔夫教育教学方法和内容研究关键词,反映时下奥尔夫丰富的教学形式;关键词“教学情感”“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声势练习”“教育节拍”“内心听觉”“ 听力练习”等反映出奥尔夫教育教学策略研究的热点话题;关键词“即兴创作”“即兴创编”“合唱教学”“即兴演奏”“多声部”“感受音乐”“视唱练耳”“音乐演奏”“体态律动”“音乐基础”“创造乐感”“五线谱”等揭示了奥尔夫课程教学与乐理知识与技能研究的热点情况;“儿童音乐”“学生为中心”“想象力”“学习氛围”“师资培养”“创新教育”等奥尔夫教学理念研究关键词,反映了奥尔夫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等主体性和创造性,是奥尔夫教育人本化的反映;关键词“打击乐器”“小提琴”“钢琴”“卡农曲”“双排键 《四个音符》”“固定音型”“ 反思《挪威舞曲》”“加伏特舞曲”“节奏”“关联性”“演奏”“初级形式”等反映了奥尔夫乐器教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一定程度反映当前奥尔夫教学形式多样。“中小学音乐教学”“幼儿钢琴”“ 幼儿舞蹈”“小学音乐课堂”“小学音乐课程”“乡村中小学”“学前音乐课堂”等教学内容研究关键词,反映了奥尔夫教学中综合多种元素开展教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奥尔夫教学研究体系化和人本化;“幼儿园教学本土化研究”“实践教学本土化研究”等奥尔夫教育教学本土化研究关键词,说明我国奥尔夫教学剔除不适合中国文化和不切实际的内容,与本地文化结合,逐步实现奥尔夫教育的中国化。曹欣竹认为,中国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研究立足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体系,分为对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进行介绍分析和将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带入到儿童音乐教育实践活动中进行研究两类⑨。由于奥尔夫教育的原本性,奥尔夫教学要结合实际出发,即实现奥尔夫教育等本土化。   奥尔夫教学研究主体是奥尔夫教学的人本化和本土化,即奥尔夫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要适用中国课堂教学实际,结合本地和本民族的特点,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奥尔夫教学,这也是奥尔夫教学原本性的实质所在。此外,奥尔夫教学需要发挥孩子的创造性,尊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培养孩子的音乐情感和音乐素养。对奥尔夫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把握当前奥尔夫教学的热点,推动音乐课程教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开展。
  3.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和实践研究
  结合聚类和关键词共现分析的关键词梳理可以发现,除了教学和理论研究外,奧尔夫教育实践和活动构成奥尔夫教育研究的又一大热点话题。 “借鉴音乐文化”“文化传承”“地方音乐表现”“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民族音乐”“中国化”“中西文化”等奥尔夫教育中国化研究关键词,反映了时下奥尔夫实践结合本土文化特色,构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奥尔夫教育实践活动;关键词“中职幼师”“学前教育高师”“幼儿”“智障儿童”“中学生”“音乐家”“幼儿园”“中国音乐教育协会”“中职院校”“初中”“高职”“中专”“大专院校”“艺校”等构成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研究对象主体,是奥尔夫实践人本化的体现,注重适用不同阶段个体的奥尔夫教育实践。这和近些年来奥尔夫教育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和学习相一致⑦。“孤独症”“儿童智力障碍”“幼师音乐治疗”“ 奥尔夫音乐治疗”“儿童自闭症”“自闭症 ”等针对奥尔夫音乐治疗方面的关键词,反映了奥尔夫教育实践对特殊人群的音乐体验与成长的关注,也是奥尔夫教育在特殊教育领域等新的发展和融合。 “奥尔夫”现象”“音乐教学改革”“音乐教育培训”“实践感想”“体智能”等奥尔夫音乐活动实践的现状与问题研究,反映当下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奥尔夫教育活动和实践的热点话题;“培养学生音乐潜能”“应用分析”“创造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思想”“创新型应用”“丰富情感”“应用与对策”“swot分析”“借鉴与指导”“启示”等关键词,反映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问题的改进策略和奥尔夫教育的意义。把握奥尔夫教育实践和活动的热点,有利于在教育实践中注重与本土文化元素的结合,有利于发展有中国特色且注重人的奥尔夫教育实践活动。

三、展望与反思


  总体而言,奥尔夫教育研究整体处于上升的态势,奥尔夫教育研究正处于一种研究不断深化发展的阶段,奥尔夫教育研究内容不断丰富,范围越来越广泛。这一发展过程中,奥尔夫教育理论的深化,奥尔夫教学系统化和人本化,奥尔夫教育实践本土化、民族化、中国化,奥尔夫教育不断与中国文化和实际相结合,融入中国化的因素,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教育研究与实践。结合关键词分析,可以发现近二十年中国奥尔夫教育研究从整体上大致分为三个层面,即教育思想理论研究、奥尔夫本土化探索实践与应用(素质教育结合等)、奥尔夫教育教学研究。奥尔夫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之一,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在不断地教学创新与发展实践中,融合了本土文化、民族文化等众多因素,使得奥尔夫教育研究成为音乐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奥尔夫教育注重教育对象的个体特点,注重激发个体创造性,培养个体音乐素养,因而,奥尔夫教育人本化成为当前奥尔夫教育应用与发展的又一重要主题。
  但是,经过相关作者和机构的图谱分析发现,当前奥尔夫教育研究的学术圈层相对孤立,机构间合作较少,学者间学术合作联系不紧密。从区域划分上看,奥尔夫教育研究机构分布较均匀,但尚未形成特色研究圈层。因而奥尔夫音乐教育研究在学者和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根据关键词聚类分析,当前奥尔夫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问题研究、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和实践研究三个方面,其中奥尔夫教育本土化、人本化、民族化研究是其中主要内容。在当前音乐教育改革中,奥尔夫教育需要结合本土特色,关注本土教育对象的特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奥尔夫教育教学体系,推动我国奥尔夫教育研究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李运景:《基于引文分析可视化的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月。
  ②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年,第107-202页。
  ③张韧洁:《奥尔夫音乐教育本土化研究现状与问题分析》,《音乐天地》,2019年,第4期。
  ④肖明、孔成果:《2013年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发展前沿文献计量分析》,《图书馆学研究》,2014年,第20期。
  ⑤宋莉:《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研究述论》,《艺术教育》,2010年,第5期。
  ⑥刘从德、谭春霞:《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的定量研究——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可视化分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4期。
  ⑦肖素芬、唐大章:《2017年首届中国奥尔夫教育大会综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第10期。
  ⑧陈思颖:《从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看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⑨曹欣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发展与流变》,《求知导刊》,2015年,第6期。
  作者简介
  陈汝男,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地区生活水平在逐年改善,但教育配套城乡差距依然很大,尤其是美育教育在农村地区开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调研和了解,从而在实践中研究出适合乡村小学美育教育的方法。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具备优秀的艺术教育教学资源,将学校优质的课程资源与教育理念带入地区小学,将促进所在地区小学的美育工作,同时发挥高校音乐教师资源优势,也可能带来高校与地
〔摘 要〕多年来,文子洋已经创作完成了约七十多部作品,涉猎体裁广泛,其中歌曲20余首,钢琴作品10余首,管弦乐4首,协奏曲7首,室内乐20余首、合唱作品1首,室内乐歌剧1部等等。从其总体风格来看,文子洋的创作时常立足于民族民间元素,但又偏爱追求一些新颖的音响效果,他喜欢在创作观念、音乐结构上追求创新,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关键词〕青年作曲家;文子洋;四川交响乐团  9月5
〔摘 要〕选秀类节目的应运而生,在于打造合适的开明的电视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冠名赞助的借势效应,为参加选拔的歌手提供更加出彩的舞美音响和更加绚丽的服装设计,以吸引更多电视平台观众积极参与。本文将从亲身经历了选秀节目从萌芽、发展到繁荣火爆的二十年进行分析。  〔关键词〕选秀类节目;超级女声;流行音乐  时至2021年,娱乐时尚的风向和商业紧密联系,在对应领域的合作共赢已经趋于成熟。市场化与行业内部的培
〔摘 要〕在高校偏重于科技領域的现状下,在大学校园中营造多元的音乐环境显现重要。本文以高校的音乐通识教育为例,要重视在大学中制定出适用于不同程度、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课程内容,以便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效果。因之,本文的第一个探讨重点是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理念延伸至大学通识音乐课程的发展。第二个探讨的重点是构建一个音乐环境也即是推动通识音乐课程。论述中具体提出七项提升通识音乐教育的相关措施,以期对于目前
〔摘 要〕音乐剧《我的两万个兄弟》以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红军烈士陵园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以上世纪30年代红军守墓人为原型,讲述了通江娃何小狗子一生追随红军的故事。红军挽救了何小狗子的生命,还给他一个新的名字,何红生。后因红军紧急转移,何红生和队伍失散。没能追上红军的他,用一生的时间守护月光下、田垄旁的座座无名红军坟冢,直到生命的尽头。  〔关键词〕我的两万个兄弟;红军;守墓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摘 要〕《幺妹住在十三寨》是由丁晓宏作词、杨军作曲、覃诚芳演唱的一首歌曲,描写了土家十三寨浓郁的民族风情,体现了朴实的土家生活,弘扬了土家文化。该歌曲轻快明朗、易学易唱,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歌曲,入选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2019年度优秀歌曲。  〔关键词〕土家民歌;《幺妹住在十三寨》;歌曲评析  在重庆市黔江区小南海镇的武陵山深处,13个典型的土家院落分布在板夹溪两岸,
〔摘 要〕通过三宝侗族琵琶歌演变、传承、发展的历史,探析三宝侗族琵琶歌在青年男女相恋至婚姻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键词〕三宝侗族;琵琶歌;婚恋习俗一、三宝侗族琵琶歌的来龙去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三宝侗族地区,自古被侗族称为“故秀三宝”(古州三宝)①。其因历史悠久、侗族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条件好,而成为周边侗族同胞向往的地方。三宝侗族同胞酷爱琵琶歌,平常是琴不离手、曲不离口,走村串
〔摘 要〕侗族琵琶歌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民间音乐艺术,现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宝侗族琵琶歌是侗族琵琶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流行于侗语标准音所在地三宝侗乡及附近侗族村寨使用侗族琵琶和牛腿琴伴奏的侗族歌曲。本文从侗族语言在歌曲中的表现和歌词创作中的运用出发,探讨三宝侗族琵琶歌的语言艺术美的问题,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贵州榕江;三宝侗族;琵琶歌;语言艺术  
〔摘 要〕广场舞现如今已经是人们十分热衷的一项健康时尚运动,几乎已经遍布祖国大江南北,作为乡土文化中重要构成,广场舞的音乐却日益边缘化,若能将广场舞作为新兴文化载体来传承本土音乐,则能有效促进本土音乐传承及发展。  〔关键词〕广场舞;本土音乐;传承;发展引言  舞蹈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其最开始源自于劳动,又与文学、美术、音乐相辅相成,是人类历史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创造语言之前用于情感
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明确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以数字化转型驱动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变革风起云涌,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突破;同时,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不断加快,对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服务模式和运营模式带来颠覆性变革。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也亟须从架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