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莫泊桑和仓央嘉措笔下的爱情

来源 :疯狂英语·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lyn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生成的情境与月亮的意象两个角度出发,并选用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方法对莫泊桑与仓央嘉措笔下的主要主题——“爱情”进行剖析,尝试发现其文学创作中关于对爱情表达的异同,希望从这个新的视角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新的启迪以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
  关键词:莫泊桑;仓央嘉措;爱情;主题研究方法;情境;意象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5-020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2.059
   1 . 引言
  1 . 1 概述
  居伊·德·莫泊桑,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在其作品的短小篇幅中尽可能丰富地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力求在运用逼真自然的写实方法的同时运用非现实主义的艺术效果,并偶尔在细节上加以浪漫主义的夸张。
  仓央嘉措,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生于公元1683年,是中国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情僧。他看起来位居权力与信仰的极顶,却是一个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情种。但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因他对自然的热爱,激发灵感并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识,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他的“情歌”源自于故乡的山歌,多为唱出而非写出,自然清新,后人经仔细整理发现大约有66首,基本四句为一首,套用原生态民歌曲调,被译为“情歌”,至今已有至少10种译本。虽然“情歌”大多数描写的是男女忠贞的爱情、欢乐及遭受挫折、面对分离时的哀怨,但极少出现“爱”这个词,却能真实而细腻地刻画男女爱情中的情感与心理特征,因为雪域高原另类的柔情,只窥探一点就够让人心醉、浮想联翩了。
  1 . 2 文献综述
  在以往的作品解读中,人们大多是将他们的代表作品分开进行解读,并从创作手法、表现形式、艺术风格、历史价值、人物刻画或误读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刻地解析,现将其特点总结如下:
  (1)莫泊桑是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还是一位自然主义作家?一直以来,大多数学者对此仍有不少的争议。如:莫泊桑是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涉及社会各层面,以短小、精悍的形式为人们展示出一幅19世纪下半叶法国社会的风俗画;从艺术手法来说,莫泊桑继承了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盛浩,1999:20)。莫泊桑又被认为是一个自然主义作家,至少,是一个深受自然主义影响的作家(柳鸣九,1981:19)。就笔者个人而言,笔者觉得只是大家所关注的视角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也许他就是一个历经世事的自然主义作家,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而在作品中融入了现实主义的色彩;或因其拜居斯塔夫·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为师后,深受老师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的影响罢了。
  (2)仓央嘉措身份对其创作影响的解读。据史料记载,仓央嘉措在14岁前与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由而无羁的田园生活;仓央嘉措成为达赖喇嘛后,不仅失去了自由的生活,而且每天还要学习各种经文,这种压力对他而言是无奈与彷徨的,但不断的学习也为其后期的创作奠定了夯实的基础,那时的他是“活佛”与“荡子”共身,修持与逸情并行(尕玛措,2010:2)。达赖所属的格鲁派(佛教之黄教)严禁僧侣结婚成家,这种清规戒律对于仓央嘉措无疑是一种煎熬,虽然内心渴望爱情,对情人向住,却难以摆脱世俗的无奈。在他的许多作品中体现了男女对爱情的渴望、体现了男女爱恨的缠绵,甚至体现了甘愿拿政治生命与宗教生命换取爱情的悲壮;也许正是因为其身份的特点,较常人而言更能体会怨憎悔爱别离的人生苦难和求不得恨不能的无耐。
  (3)对仓央嘉措情诗的翻译与误读。多数学者品读的均是仓央嘉措作品的汉译本。由于其特殊的身份背景与民族特征,其创作时大多使用藏文,在翻译过程中因视角和理解的偏差或缺乏对藏文化的了解均会造成内容的误读。如于本(2003)的八首“草头上严霜的任务,/是作寒风底使者。/鲜花和蜂儿拆散的,/一定就是‘它’啊。”于道泉也说这一句意义不甚明了,从后人的翻译中,这首情歌的意思就是寒霜拆散了花朵和蜜蜂,就如美好的爱情被外界所破坏。但因为藏语特殊的语法关系,于道泉就把它直白地呈现于读者。
  本文选用比较文学中的主题研究方法对二者笔下的主要主题——“爱情”进行剖析。所谓主题,即表达作者见解或观点的基本思想;比较文学主题学中的“主题”关注的对象不是个别作品的主题,它着重研究同一主题、母题、题材、人物形象、意象等在不同国家和民族文学中的流行与演变情况,以及不同国家或民族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语境中作家对相同主题的不同处理(尹建民,2011:446),希望从这个新的视角出发给大家带来新的启发以激发更多的创作灵感。
   2 . 作品中的爱情解读
  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作者笔下最为经典与常用的写作题材,经久不衰。爱情毕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是人类情感中最为敏感最为美好的东西,因而它比其他任何题材都更能折射出当时当地的社会人文背景(不详,1997:55)。
  2 . 1 生成的情境
  在比较文学中,情境是主题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指的是文学作品或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典型的格局(尹建民,2011:256)。母题依赖于情境,它的产生离不开情境,其本身是情境的模式化和概括。
  因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爱情这一主题在中西方有着不同的生成情境。爱情在中国文化下受制于儒家规范、封建社会的礼法约束和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多是三纲五常的伦理爱情,对爱情的表达往往是含蓄、委婉、遮掩式的,重柔性美;西方所依托的情境相对自由,男女在爱情生活方面都享有较为充分的自由,有“爱情至上”主义,把爱情视为圣灵赋予结合的一种外在标志,认为爱情具有至高无上的魅力,特别是对婚外恋保持宽容和祝福的态度,对爱情的表达常是大胆、直率、热烈、明快、显露,多阳刚之气(胡亚敏,2004);在爱情中,上帝不仅是爱情甘果的赐予者、爱情花朵的培育者,也是抚慰失恋者痛苦心灵的“圣膏”,而中国文学作品中很少有这种宗教观念(冯国忠,1985)。   在莫泊桑的小说中几乎没有完满的爱情。灵与肉、情与利、爱与世俗被根本对立了起来。因此,有很多人指出莫泊桑有着深沉的悲观主义情结,他的爱情观也是具有宿命论意味的(张啟智,2012)。
  在《一个女长年的故事》《一个儿子》《一生》《保罗夫人》等多部小说中,莫泊桑细腻地刻画了灵与肉的背离,揭露了爱情中现实而又残酷的一面,其大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了西方爱情的生成情境,直白地表达了情欲。但在其小说中很少体现爱情的幸福与美满,有学者认为是与他的爱情悲观论与宿命论有关。
  如《一个儿子》当中,一个国会议员年轻时曾在一个小客栈里“粗暴地占有了”一个女佣。在启程前夜,那个同他言语不通的女人扑在他怀里,拥抱着他,抚摸着他,痛哭到天明。可见,这个平民女子由于失身给这个男人,其感情上对他由最初的恨慢慢转向了依恋,甚至是爱。然而,离开仅仅几天之后,他便“早已忘掉了”她,因为他认为在那种小客栈有女佣提供消遣是很正常的。他走后,殊不知那个可怜的女人生下个残疾儿子,并因难产死去。男人对女佣只有欲望,无半点情分可言(张啟智,2012)。
  而仓央嘉措的作品体现的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情生成情境,细品之下带有古雅《诗经》中“风雅”的味道。“风”着重于抒情,常以景代情;“雅”则是叙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态度。作品中无不体现了婉约与柔美,他总是在作品中寄予对爱的憧憬与向往。如: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诗中没有男女间赤裸裸的情欲描写,对男女相爱之情表达得含蓄婉约而又恰到好处。他的作品总是突出爱情的美好意境,时常是幸福圆满的,表现出一个佛家弟子对爱情的渴望,让读者对爱情充满美好的向往,耐人回味。
  2 . 2 月亮的意象
  所谓意象,是一种以语词为载体的修辞艺术的基本符号,它是语言表达中的一种文化情感的郁结,是说写者经过审美经验的筛选,融入特定的“情感和意味”,用语言媒介呈现出来的并能勾引起听、读者的心理画面和文化回忆的某种物象(王莹,2003)。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莫泊桑与仓央嘉措虽然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家,但在其作品中不乏对月亮的意象描写,他们在文中借助对月色的细腻描写,烘托了对爱情的渴望与美好。如莫泊桑的《月色》虽以爱情为主题,但其中并没有对青年人的爱情故事的叙述,也没有对恋人们情感和心理的描写,只有一个清心寡欲、生活毫无情趣的老传教士马理尼央在美丽月色下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通过对其感触和思绪的描写,以一幅极为出色的月光图为背景,让这位教长在月色中感受到美、宁静、温柔和清朗,又让他从这一系列美感体验到生活的奇妙、万物协调,而远处出现的那一对情人又和眼前这一片奇美的景色浑然一体,水乳交融;于是,这位教长产生了一种——请允许我们用一个文艺心理学的术语——“通感”,他第一次感到了爱情原来是那么美、宁静、温柔和清朗,像那迷人的月夜一样(柳鸣九,1981:21)。莫泊桑用他笔下月光的美打破了传统的禁欲主义,表现出了爱情的魅力,让这篇小说既具有深刻的哲理,又充满了浓郁的诗情画意。
  月亮在藏族人心中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皎洁的月亮让人感觉温柔、安详与宁静(尕玛措,2010:15)。所以在仓央嘉措的作品中也大量地使用了月亮意象。如:
  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
  未嫁少女的脸庞,浮现在我的心上。
  这是仓央嘉措情歌中流传最广情歌之一,是相思的名篇。月亮相对于太阳而言更为温柔娇媚,人们常常用月亮比喻女子的清纯与美丽。文中“皎洁的月亮”和“未嫁少女的脸庞”同时出现,看到一轮明月从东山升起,心上人的容貌便浮现在他的心头,恋人在他心中就像皎洁的月亮一样纯洁无暇、妩媚柔情,将恋人比喻为皎洁的月亮,贴切优美,让人浮想联翩,意味无穷(尕玛措,2010:15)。在那东山顶上,对着皎洁的明月表达了对爱人的思念和深情,这样的意境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堪比“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简洁直白却有着让人心动的浪漫。
  月亮最显著的自然特性就是周期性的圆缺。月亮的阴晴圆缺常常被诗人用来描写亲朋好友间聚散离合,月圆之夜往往是团圆之夜或象征着圆满幸福。
  初三的月儿弯,银光洒满天;
  请对我发个誓言,要像十五的月亮那样圆。
  仓央嘉措在文中借助月亮来表达对心上人的思念,前两句写月亮升入中天时的美丽景象,“银光洒满天”表达了与心上人的爱意浓浓,而“满”与“圆”相互呼应,希望自己的爱情如同十五的月亮那样圆满、永恒;仓央嘉措在布达拉宫远离父母、远离家乡也远离心爱的姑娘,文中表露了些许对亲人的眷恋与思念。
   3 . 总结
  一个风流倜傥的才俊与一个受人爱戴的活佛,本来二者并无交集,但在他们的多数作品中都以爱情为主题进行创作,虽然在不同的爱情生成情境下,二者笔下对爱情的表现形式是不同的,但对爱情有着相同的意象,也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如同音乐般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符号的表达形式。作品中不仅有初时乍遇的羞怯、两情相悦的欣悦、失之交臂的惋惜、山盟海誓的坚贞,还有复信背离的怨由,他们的爱情最终指向的都是幻灭,而越是如此就越能突显人间情爱的珍贵与美好,人们不禁拼命去追求或从心底深深地向往。他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也让人们基于对其文学作品的解读对爱情有所了解。
  参考文献
  不详.关于爱情(创作谈)[J].作家,1997(2).
  冯国忠.浅谈中西古典爱情诗的不同[J].国外文学,1985(1).
  尕玛措.论仓央嘉措的情诗[D].重庆:西南大学,2010.
  胡亚敏.比较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栗军.藏族诗人仓央嘉措情歌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0.
  柳鸣九.月色、爱情与禁欲主义—评莫泊桑的《月色》[J].名作欣赏,1981.
  盛浩.论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自然主义色彩[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1999(S1).
  王莹.月亮意象:从古典到现代的流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夏之放.文学意象论[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
  尹建民.比较文学术语汇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张啟智.浅谈莫泊桑笔下的爱情[J].长城,2012(4).
  赵小琪.比较文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期刊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is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Chinese thinking in the writing processes of 80 college English majors.It reveals that the
期刊
Sense and Sensibility and Persuasion is Jane Austen’s first and last published works respectively, which are read widely all over the world. Austen proclaims t
期刊
本文以爱尔兰当代作家约翰·班维尔的一部历史小说《无法企及》为例,以民族主义相反的视角探讨主人公爱尔兰民族身份的重建,从而发出清醒的、反思的民族主义诉求。
The term modernism is generally applied retrospectively to the wide range of experimental and avant-garde trends in the literature and other arts of the early 2
"双评价"模式的运用是网络多媒体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本文论述的理论依据。本文阐述了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教学"双评价"模式的运用情况和成效,分析了实施
本文在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对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影响的基础上,指出大学英语教材出版应避免大而全,教材资源应做到立体化,教材内容应做到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青睐,并且逐渐渗入到大学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微课具有小、精、简等特点,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
期刊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ses the theories with respect to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list why companies or firms need to be reorganised. Different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