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术后肺部感染的分析及防控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ina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降低腹部手术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456例腹部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肺部感染患者经积极治疗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效果满意;其他418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腹部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与手术麻醉、术后切口的疼痛、环境和空气的污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术前正确的指导,有效的呼吸训练,积极减轻切口疼痛及制定严格的防控措施可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 腹部手术;肺部感染;防控
  腹部外科术后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恢复,而腹部外科术后的感染又以肺部感染为主,其发生率高,尤其多见于老年、严重创伤、长期吸烟和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者[1]。笔者调查2010年1月——2012年1月的腹部术后患者456例,其中发生肺部感染38例,经采取有效的护理防控措施,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56例腹部术后患者中男294例,女162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52.30岁。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8例,感染率8.33%。全部手术均采用静脉复合麻醉,占8.33%。不同手术方式,见表1。
  1.2 病原菌分布 共分离出46株病原菌,分布最多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球菌,分别占30.43%和19.57%。
  2 原因分析
  2.1 调查发现,医院的某些护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掌握不够,对医院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2]。不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医院规则制度不全,没有卫生处置制度。
  2.2 腹部大手术均行全身麻醉,较其他麻醉更影响患者的生理状态,其对呼吸的影响常常延续到术后。而麻醉药物、镇静药的使用,使患者咳嗽反射中枢受到抑制,降低了排痰能力;挥发性麻醉药可刺激呼吸道,使分泌物增加。
  2.3 由于腹部大手术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如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及流感病毒等,易引起肺部感染。
  2.4 患者术后因切口疼痛,惧怕深呼吸及咳嗽、咳痰,使分泌物均在气道积聚,易出现肺不张而致感染。
  3 防控措施
  腹部术后肺部感染已成为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3.1 感染防控知识宣传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控体系,做好医院感染的各项检测。提高对消毒隔离工作的高度责任感,人人严格执行各种消毒隔离制度。
  3.2 术前护理
  3.2.1 加强术前知识宣教 预防交叉感染,增加营养,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劝告患者术前两周戒烟,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3.2.2 呼吸功能训练 对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要有针对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锻炼计划,以便术前、特别是术后能够学会和应用,减少术后并发症。呼吸功能锻炼包括: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训练、束腹胸式呼吸训练。
  3.3 术后护理 ①术后尽早拔出气管插管恢复自主呼吸。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术后,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患者清醒后无力咳嗽排痰,必须采用辅助的方法:辅助咳嗽法、手击震动法、刺激咳嗽法、雾化吸入。③预防感染: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的教育,使其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减少感染机会[3]。保持病房空气清新,术后注意保暖,预防上呼吸道感染。④有效减轻疼痛,同时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减轻低位肺的张力,利于减轻肺底部充血,增加胸壁活动度。对于腹部大手术的患者,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应加强各项防控措施,对于减少肺部感染,提高腹部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学增.外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81.
  [2] 董桂珍.加强护理管理有效预防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23):5017-5018.
  [3] 肖西平,李娟,郭洪霞.普通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564.
其他文献
官内节育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最早于1909年用于避孕,但广泛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种避孕效果良好、安全、使用简便、经济、作用可逆的长效避孕方法.2002年世界卫
期刊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手术室外科伤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所选研究病例均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划分为常规
期刊
感染和脓毒症及其诱发的休克和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是危重症患者的主要病死原因,因此需要对感染和脓毒症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并且监控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继
【摘要】 目的 浅析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管理措施,使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组(I组),非脑梗死出血并发症组(II组),列出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及t检验,并将可能与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其相关因素指导护理管理。结果 脑梗死出血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有大面积的
期刊
目的了解钉螺子一代(F1)实验室钉螺群(湖北钉螺湖北亚种)内的遗传变异.方法实验室饲养的F1钉螺,单个抽提基因组DNA,PCR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Ⅰ(COI)、细胞色素b(Cytb)基因并测
目的:对神经外科鼻饲患者发生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从2016.8-2017.8的神经外科鼻饲患者中,选出124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白芥子外敷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2年6月~2005年9月应用白芥子外敷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62例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组
PICC于1996年引进我国,在临床应用中已经得到了广大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它是一种新的适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的护理技术,是由外周静脉穿刺插管,并让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的深静脉的导管置入方法,是目前较为先进的静脉输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