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回忆录》下册概摘(二)台湾何去何从?

来源 :海外星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je2004_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跟李登辉初次会面时,他是台北市长,后来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我们偶尔一块儿打高尔夫球。他办事勤奋努力,胜任有余,对上司谦逊有礼,对“总统”和原籍大陆的部长们尤其如此。蒋经国“总统”在1984年指定李登辉为副“总统”人选之前,也考虑过国民党另外几个本省籍人选,但是觉得无一比李登辉更合适。我假设蒋经国事前必定十分肯定他是位可靠的人才,相信他会延续自己的政策,绝不走台独路线。
  最初几年,李登辉坚持国民党既定的一个中国政策,不主张台湾独立。他成功地在党内争取到一些元老和几个外省籍年轻领袖的支持,牢牢地掌握了国民党控制权。所有跟他意见相左,提出逆耳忠言而身居要职的高官,不久后一一被铲除,包括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和“外交部长”钱复。
  
  李登辉为统一开出条件
  
  李登辉加速推行政制民主改革,委任更多台湾本省人担任要职,巩固了自己对国民党和台湾的控制,把政治权力重心一下子转移到占全人口85%的台湾本省人手中。他彻底地改变了国民党,最终搞到许多党员群起退党成立“新党”,也因此使国民党元气大伤,权力大为削弱。
  “李总统”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之后便开始把自己的意愿发乎言辞。他的言谈使北京领导人得出这样的结论:他要把台湾跟中国大陆隔开,而且越久越好。1992年,“李总统”为统一开出条件。他把一个中国解释为中华民国,而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一,必须在一个“自由、繁荣而民主的中国”的大前提下才能成立——换言之,共产中国(大陆)必须先发展成为跟台湾一样的民主社会。我当时不曾意识到,他这样做并非作为商谈的起点,而是蓄意地把两岸锁定在一个从此难以衔接的位置上。
  1989年,“李总统”到新加坡进行访问,成为有史以来访问东南亚的第一位“台湾总统”。虽然当时新中尚未建交,但我还是决定省去国家元首级的外交礼遇。没有国旗,没有军事检阅,没有国事访问的仪式礼服。一切官方文告中,我们不说他是“台湾总统”,只称他为“来自台湾的李总统”。尽管如此,那次访问还是大大提升了他在本区域的政治形象和地位。
  
  一手促成汪辜会谈
  
  海峡两岸以我为通话的渠道,也因此很自然地选择了新加坡为1993年4月两岸首个历史性会谈的地点。会谈名为“汪辜会谈”,是以正式代表大陆、台湾双方的“非官方”机构领袖的姓氏为名。代表台湾的辜振甫只想解决纯技术性事宜,例如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挂号函件失落查询等;“李总统”不希望他和大陆讨论开放贸易,更别谈统一了。汪道涵则希望这些初步会谈日后将引向更具实质内容的两岸统一谈判。不出所料,会谈并未促使两岸关系改善。
  李登辉访问新加坡时很自豪地告诉过我,因为个人的偏好,他每天必读日本的四大主要报章,通过卫星转播收看东京日本放送协会电视台的节目。即使书籍,也不看英文原著,反(而)爱看日文译本,因为日文译本对他来说更容易阅读。他深深沉浸于日本历史和文化之中,对大陆,无论历史、文化,或者是现有的共产党领袖,他都不放在眼里,并且以日本栽培出来的精英的角度看待中国的一切。
  我摸不透“李总统”的立场。他的一位朋友向我解释说,他所受的日本教育和训练,向他灌输了日本的武士道的精神,同时他认为带领台湾子民前往“应许之地”是自己的使命。这位友人补充说,李登辉也是虔诚的基督教徒,这使他更立志要不惜一切代价,秉着武士道精神,执行上帝的旨意。
  
  陈水扁有两个选择
  
  2000年3月台湾大选中,陈水扁正式宣布获胜之后,发表了一些缓和局势的讲话,但是没有一句是承诺最终重归统一的。
  新的台湾“总统”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李登辉的路线,这意味着两岸将陷入冲突;一是为那一章画上句号,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掀开新的一页。
  陈水扁如果继续推行李登辉的政策,制造与大陆截然不同的台湾民族特性,将进一步证实北京对他要把台湾带上独立之路的猜疑是正确的。如果台湾因闹“独立”而招来冲突,历史将不会宽容一个给台湾的中国人民带来不必要的苦难的人。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可以借着在未来的岁月建立一种彼此都能感到自在些的关系来减少摩擦。台湾领导人有责任避免走向独立,或蓄意扩大两个社会之间的距离。(摘自香港《星岛日报》、有删节)
  《海外星云》(2000年32期)
其他文献
在最近一次日本最受欢迎的男艺人“选举“中,竹野内丰的排名还在木村拓哉、反町隆史、金城武之后;而据一项对世界四大都市(香港、纽约、巴黎、洛杉矶)女性的调查,在木村拓哉、反町隆史、金城武与竹野内丰4个日本当红男星里,竹野内丰是最受欢迎的。这一种“墙里开花墙外香”的局面如何形成?有人说他的明眸深情,有人说成熟稳重,不管众议如何,竹野内丰在日本众男星中魅力之独特已可见一斑。  竹野内丰高中三年级时,家人擅
期刊
中东和平的前景再次被战争的乌云所笼罩。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谈谈打打,腥风血雨几十年,眼看就要进入和平时代了,双方却又大动干戈,兵戎相见。世人不禁要问:这和平究竟有“戏”没“戏”?从地中海东岸到约旦河西岸这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地,到底是属于谁的?以色列,或巴勒斯坦?   巴以问题,“剪不断,理还乱”,要想作出一个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评论,应当追溯一下问题的根源,对历史作一番反思。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期刊
面对猖獗的盗版和从网上免费下载音像作品的行为,美国的娱乐业已经团结起来,准备打一场反击战了。这场战役的序曲可能要算以下几起诉讼案:8月中旬,好莱坞通过司法过程,成功击败一个黑客记者,该记者向网迷提供免费下载软件,让网迷们攻击加密的好莱坞DVD电影网站;9月初,寰宇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起诉音乐网站MP3.com,联邦法官已判MP3.com有侵权行为,将对其罚款2.5
期刊
“世纪之吻”留下悬念     半个多世纪前,美国《生活》杂志推出了主题为“战胜日本日”的专辑,其中一幅照片选取的是8月14日纽约时报广场人们欢庆战胜日本的情景,画面中央是一个高高的黑发水兵正搂着一名白衣护士的腰亲吻她。这张照片成为盟军赢得二战胜利的象征,这个接吻的镜头也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最著名的吻”和“世纪之吻”。   半个世纪后,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美国新闻界和记忆犹新的人们仍对
期刊
近年来,生物科技发展速度很快,连带的相关讨论也渐渐多了起来,例如当今最引人注目的话题之一,莫过于“基因改造食物”(GMF)。由于基因改造食物的“基因污染”已被渐次发现,尽管它对人类的负面影响仍未确定,但人们对它的警觉性无疑已大大提高。     语言上的改变     而当人们的警觉性提高,基于生态考虑和消费者保护而展开的行动也陆续展开,包括配额进口、严格标示等。不仅初等粮食和玉米、大豆、面粉等必须标
期刊
巴勒斯坦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有很深的历史渊源。但是,双方近代的冲突,主要源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当时,在西方大国的支持和犹太复国主义组织的具体安排下,大批犹太人涌进了巴勒斯坦,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不满和恐慌。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81号决议,即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告成立,而阿拉伯人的巴勒斯坦国直到
期刊
创业者一个比一个张狂俨然已是新经济的一大特色,他们年纪轻轻,不管大学有没有读完,手中攥着商业计划书,就敢放话要改造世界,扬言当杨致远或是戴尔第二。但不久前在法国海滨小城戛纳出席Mipcom电视展览会的一家参展网络商却真的实现了自己的誓言,这家名叫DotTV直译成汉语就是 “点电视”的公司硬是利用互联网,帮助一个太平洋岛国——图瓦卢实现了好几代人的梦想。   图瓦卢命运骤变还得归功于互联网的域名
期刊
从一般人常识的角度,关于澳大利亚,堪培拉远没有悉尼、墨尔本那么出名。仅仅因为它是澳大利亚的首都,人们才不得不有点费劲地记住它的名字。   这其实很是委屈了堪培拉。   堪培拉作为澳大利亚的首都,纯粹是作为国家的政治中心存在的。而在整个世界的格局中,澳大利亚很少会成为人们关注的中心,因此它的首都也就少了一份嚣闹与浮躁,而多一份寂寞与恬淡。与它相距270公里的悉尼,此时正在举办奥运会,但在堪培拉却看不
期刊
“美国李登辉”被炮口瞄准   “美国李登辉”,是一些华人旅游者给戴维斯起的诨名因为这个拥护奴隶制的戴维斯(如图),在美国搞“两国论”,企图分裂美国。据历史记载,这个“美国李登辉”,挑起了“南北战争”,并当了4年“邦联”的伪总统,最后战败被擒,沦为阶下囚。许多美国人,包括前总统T.罗斯福,都认为戴维斯是美国历史上的“大叛徒”之一。   在美国南方的佛吉尼亚首府里士满市中心,有一个引起争议的“美国李
期刊
校长的趣闻逸事     1640年,哈佛学院第一任院长伊顿牧师被迫辞职,原因是他的太太没有将收购来的牛肉做给学生吃,并且贪污了学生饮用的啤酒。这在当时是巨大的丑闻。   1683年,约翰·罗杰斯出任哈佛大学校长。他发现次年毕业典礼那天(7月2日)恰巧是日全蚀的日子。他认为这天不吉利,所以将毕业典礼提前到7月1日举行。次年7月1日,毕业典礼顺利举行。可第二天罗杰斯却在日全蚀结束时突然死亡,死因至今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