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双班制”下的学养课堂构建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youxizhiwo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指导之下进行的,課堂学习的发生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的学习为课堂关注重点的观点也在不断受到重视。进一步来说,课堂搭建的重点,将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转而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知识,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学养能力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下,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创新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式采用“双班主任”和“双师授课”制,以此打造特色学养课堂,不断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路径,努力成为一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先行示范学校。
  一、学养课堂的含义及需求
  所谓“学养”,指的就是学习和修养,具体地说指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上的修养。而学养课堂,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和修养为目标核心的课堂。学养课堂构建的宗旨,即改革传统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型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搭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自主学习平台,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学养课堂的构建,势必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堂组织结构乃至于班级组织结构提出一定的改革要求。
  (学养课堂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更多成为课堂关注的核心。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需要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教师的备课重心,也需要由自身的“教”转而关注到学生的“学”,形成一种“学本”优先的课堂。这里“学本”的涵义也很丰富,我校叶志青校长曾提出,“学本”的核心内容,包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本。传统意义上“学习”的发生,指的是“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但是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学习”不一定就是“会学习”。相较于知识的单纯吸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习得、内化、迁移、创新知识的能力将更为重要。而这种学习能力也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在人生中形成更为稳定持续的学习状态。
  其次,学生需要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拥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将更为重视,由此在教育改革方面,整合学科知识间的交叉性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在一个课堂中如果能够渗透进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灵活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课标》(2011年版)中就曾明确倡导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由此学养课堂的构建,对教师自身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以及不同学科背景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也提出一定的需求。
  最后,学生需要获得更多个性化、人格化教育。传统的班级模式中,各班级在一位班主任的管理之下,班级体系的唯一性、统领性更为明显。而在教学体系方面,固定的教师配比固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行固定的标准化培养。如此“一刀切”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小班制”管理教学模式暂时无法实现广泛的普及。因此,“分类教学”、“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旨在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人格化教育和培养。
  综上而言,双师授课及双班主任制度的实行,将更有利于实现学养课堂的构建。
  二、双师授课的开展
  “双师授课”顾名思义是同一个课堂上同一时间出现两位老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关于双师授课的形式,目前国内学界所定义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两位老师同台主讲,各自负责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种是借助多媒体硬件,一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老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教授,另一部分教学内容由线下老师进行补充;第三种是两位老师通过分工合作,一位负责主讲授课内容,另一位协同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而在我校开展的双师授课中,以第三种形式为主,一位老师主讲,一位老师助教。主讲老师立足于自己的备课,主导整个课堂教学,把握教学的主要流程;助教老师协助课堂活动的开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良好习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配合主讲教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主辅相加式”的双师教学,增强了课堂管理的力度和效度,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实现大班制背景下的“小班式”授课,有效推进学养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同一课堂,双师授课)
  一方面,双师授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性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也能得到更多有效引导。以一堂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为例,主讲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例字的书写,以及讲解关键笔画,助教老师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联系情况,并适时纠正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对于汉字书写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助教老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一对一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课堂,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同时也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获得面授的机会增多,老师的组织性和引导性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更为凸显,更好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与此同时,课堂效率大为提升,也为分层教学、分类教学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双师授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不断复盘和更新。当教师作为主讲老师时,助教老师以旁观者视角可以为主讲老师提供更多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反馈,帮助主讲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而当主讲老师作为助教走进课堂时,又能以“学生化”的第一人称视角反观课堂各种环节的设置以及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容易被主讲老师忽略的问题。当其成为主讲老师时,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纠正。一个教学空间中两种视角的转换,是双师授课制凸显出的独特优势,这样可以更好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反省与更新。   (主讲老师老师授课,助教老师辅助)
  进一步来说,当双师授课制朝着中高年段发展,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作为主讲和助教老师出现,甚至于同时作为两位主讲老师共同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将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不同学科角度的讲解。此种双师型课堂也为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和课程的整合提供可能,更加有利于训练学生跨学科创新性思维。而这种双师授课模式也等待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施。
  三、双班主任制度的实行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下,一名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涉及到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班主任的任务多而庞杂,势必对学生的关注不可能做到尽心而全面。而从学生的发展层面来说,单个班主任的处事风格、行事习惯,甚至性格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并具有唯一性。因此,双班主任制度的推出,将更好地改善班主任“力不从心”又“一言堂”的现象,更大限度赋予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更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更加有利于推进学养课堂的实施。
  我校选择的双班主任制,是每班设置两名班主任,两人不分正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协商分工,互补互促,实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在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双班主任制度可以实现让班级中的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能被“看得见”,都有更多机会获得个性化发展。当学生获得的关注更多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也更有利于被尊重。两位班主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評价学生,从不同侧面发现学生的优点,从不同层面去分析学生的不足和进步空间,更加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也能获得更加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双班主任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均衡与公平。
  双班主任的分工也可以从学养课堂构建的角度出发,兼顾学生的学习和修养,如“学习班主任”可以更多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的规划和方向,组织好班级的学风建设等等。“修养班主任”可以主要负责班级管理中学生德、体、美和劳方面的引领工作,打造良好班风,积极创新班级学养教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等等。但同时,双班主任的工作分工也不会是界限分明的,而是分别身兼教学和德育的双重使命,旨在通过增强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以情境阅读课题研究为抓手,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将阅读内容和各领域的活动融合在一起,激发幼儿阅读兴趣,营造出一个个神奇而唯美且富有情境的阅读世界,让置身其中的小朋友在自由、轻松、舒适的环境中享受書本带来的新奇与乐趣。  一、将周围自然资源转化为幼儿阅读情境  幼儿的日常生活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善于观察、捕捉并运用得当,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将散步、参观、游玩、社会实践活动时好看的风景、有趣的事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从内容划分上科学的课程内容分为“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社会、环境”【1】。其中科学探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被提出是因为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科学探究的达成目标之一便是掌握观察、实验、收集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因此科学实验的教学在初中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人数众多的“大班化”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教
桃李逢春绽芬芳,文明花开满园熏。追求卓越创品牌,特色办学展特长。我校自2008年10月被批准为省级文明单位以来,催发了全体教职员工品扬奋进的强劲动力和深化文明建设的坚定信念“文明单位创文明,文明建设办我行”的共识深入人,全校上下协力同心,和衷共济,忘我拼搏,开拓创新,用创造性的劳动和教书育人的丰硕成果谱写文明建设的壮丽篇章。  一、追求办学资质的高品位,高起点构筑文明建设的发展平台,不断倪化精美的
教育家汪广仁说过:语文生来就是为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象,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孩子一片放飞的天空。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是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
我是个很矫情的人,认为大众口味是最值得警惕的东西,如果你向我推荐一部电影,说它获奖说它小众我并不一定就会买账,但对于烂大街的格格小燕子之流,我是一定不会买账的。不是我清高,我只是想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里,做一个不那么从众的人而已。当然不是所有大众热爱的东西都那么低级趣味,我也确实因为这个毛病错过了许多好电影。比如梦z)-出品的《功夫熊猫》,我不知道它和它的续集在中国一共赚了多少钱,因为中国的票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但由于阅读教学的应试负担过重,功利目的过强,对阅读的认识也存在偏差,阅读范围狭窄,缺乏有效指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中小学生读书量普遍不够,读书时间少;课堂阅读教学仍以知识体系为主,过多注重词句、段落、写作方法等的分析和指导,讲问过多,忽视对阅读整体性的把握;对学生的阅读缺乏有人文意义的主题引领和深度指导,使阅读杂
时下, 核心素养跃升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新热点, 成为大家眼中借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要素。核心素养是一个个体生命成长过程中聚合起来的的种种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核心素养内化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过程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自由生长提供丰厚的给养。那么, 核心素养如何在课程改革中体现?笔者从以下四方面阐述:  一、理念引领——探索学校新生态体系下的生命发展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发展要求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笔者所在学校通过推进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教育评价来落实核心素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抓教学,一方面利用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另一方面凭借质量提高推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打造生本课堂,搭建展示平台  好的学校管理,其核心是有好的教学制度。好的教学制度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多元化的课程设计、立体化的教学组织、主体化的课堂教学、全面化的
【摘要】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现代学徒制为例,对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完善、学徒制课程体系构建、校企互聘共用的教学团队组建、管理制度的建立等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实现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  【关键词】“双主体”协同育人;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7
近年来,学校共同体成立以来,通过专题研讨、教学展示、访校交流等活动载体,大同小学校、宾县永和中心校、呼兰区东方红小学等11所成员校的校长们都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感受颇深。  “共同体的成员都是来自农村的小学,如何引领这些学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协同共进,是共同体成立后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共同体成员们在经过座谈、网上研讨等多种形式的“头脑风暴”后,最终确立了研修引领、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