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sy85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分析古村落活化开发的重大意义,剖析了古村落在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如当前在古村落活化开发的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了古村落同质化、商业化现象严重;村民因为自身知识水平有限又缺乏文物保护意识,使得许多村落中的物质遗产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也使得乡村生态环境逐步恶化;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造成具体的规划建设混乱失序等。基于此,提出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的路径,以期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重视程度,也为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关键词:乡村振兴;古村落;活化开发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会一般资助项目“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嵩山地区城市与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对策研究”(Y2017-9)、河南工业大学“线上线下+课程思政”建设项目“建筑设计基础(一)”阶段性成果。
  激发传统村落内在的文化潜力,不仅能够弘扬乡土文化,推动乡村经济实现跨越转型发展,还能够改变农村物质精神的落后状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最终实现对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乡土社会发展至今,积淀了丰富的民间文化,古村落更是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价值。随着国家对乡村建设与振兴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古村落的活化开发也逐渐成为当下热门的城乡建设问题。然而,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功利性开发的现象,不但做不到对古村落产业的优化升级,还破坏了其原有的遗产价值,加剧了乡村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一、古村落活化开发的现实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传统村落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厚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遗产。活化开发古村落不但可以传承优秀的民间文化、重塑乡村精神,也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实现村民的增收致富。因此,必须重视古村落活化开发在国家全局发展、城乡协调互助中的重大意义,深入推进其策略的制定和完善。
  (一)传承发展优秀民间文化
  古村落作为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宝藏基因库,不仅具备古朴精美的物质外壳,还凝结着中国传统乡土文化的精髓,其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物质遗产和精神财富。例如黄埔古港的“三月三,北帝诞”、我国第一个古村落保护发展示范县松阳县的木雕工艺等,都是古村落所承载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的传播与传承,都需要良好的物质媒介与载体[1]。因此,活化开发古村落,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既是传承农耕文化的遗产价值,为中华文化的长远发展接续根脉,也是在新的社会背景下,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意义,激发历史文化的生机与活力,使古村落焕发出新的精神面貌。
  (二)带动乡村经济协调发展
  我国的乡村虽然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岁月,但是其经济、文化面貌却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即使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代,相对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经济繁荣的城市而言,乡村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的。因此,通过盘活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大力发展旅游业等措施,可以有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乡村经济来源,吸引外出人口返乡就业,从而深度挖掘乡村的巨大经济潜力。同时,要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为乡村注入文化血液,使乡村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理想栖息地,进而吸引资本和政策,实现乡村经济的跨越发展。
  (三)有效化解城乡一体化矛盾
  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给城市带来丰富物质红利的同时,也使得农村的生态环境恶化、劳动力外流、传统村落被破坏,这些问题都在逐步拉大城乡差距,加剧了城乡矛盾。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建设美丽乡村、活化开发古村落成为破解当前城乡对立发展局面的有效手段。通过利用村落遗址发展旅游业等方式,既提高了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也满足了城市人口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需求。从我们在感受乡村文化、领略自然风光的过程中,推动城乡相关的体制文化的互通共融,这对于打消城乡内在隔阂、实现一体化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面临的困境
  (一)同质化开发严重,缺乏地域特色
  当前,许多古村落在开发过程中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地域差别,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局面[3]。规划设计雷同、村落文化特色确实、商业化过重等问题,造成了大型商业仿古建筑群大行其道的现象,有的开发建设甚至以破坏古建筑原有风貌和形态为代价,建造出混合樣式的仿古新建筑,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经济和文化损失。许多地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仅停留在展览观光的层面,没有深入挖掘古村落真正的文化价值,缺乏特色,后果就是无法对游客形成持久的吸引力,对村落文化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
  (二)保护力度不足,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近年来,我们在保护古村落的过程中出现了只注重对建筑、街巷布局等物质空间的保护,而忽视了对价值更长远的精神文化保护的情况。一方面,由于村民文物保护意识淡薄、文化水平较低等,珍贵文物或被私藏或被任意丢弃破坏等行为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古村落不断完善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游玩,虽然促进了村民收入的提高,但是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不但由旅游产生的各种垃圾污染了当地的空气、土地和水资源,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损坏了古村落的完整风貌。例如桂林的龙脊村在成为旅游热点之后,虽然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但是游客的大量涌入,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生态环境危机,这都是亟待我们解决的问题。
  (三)体制机制不完善,整体规划混乱
  相关的体制机制关系着古村落保护开发的最终成效,但是在实际的活化开发的过程中,往往会走入先建设开发、后完善体制机制的误区。虽然部分地区出台了相关规划政策,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执行标准和实施细则,经常出现忽视整体布局、盲目规划开发的乱象。另外,有些规划政策对古建筑的地理位置、整体分布情况、特色资源缺乏详细的调查分析,导致村落开发重点不明确,思路不清晰,极大浪费了文化资源。同时,没有明确规定保护细节、开发强度等内容,容易出现过度开发情况,甚至导致实体建筑被破坏。监督机制的缺乏,也造成开发出现问题后无法得到及时的反馈和妥善的处理。这些问题,都造成古村落在活化更新过程中无法做到统一规划和合理开发。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古村落活化开发的路径选择
  (一)挖掘地域特色,激活古村落文化资源
  古村落的活化开发不应摊大饼,而应注重深度挖掘,将厚重的文化底蕴转化成人们能够切实感受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这样既能将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发挥到最大,又能为游客带来赏心悦目的体验。以江西的特色小镇为例,其立足本地资源,深挖文化底蕴,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把文旅产业发展成当地的龙头产业,并形成了旅游、美食、手工业的超长产业链,在带动小镇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打响了知名度。想要对注重文化遗产进行深度研究与传承创新,不仅限于对文物进行陈列与展示,还可以开展文化遗产的体验活动,使游客能够深入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4]。这些举措,都有效地带动了整个乡村地区的振兴。
  (二)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与开发双措并举
  首先,村落的古建筑遗址、文物遗存等实体文化资源是重点保护对象,也是开发古村落最基本的前提。我们应该在公众参与层面加大宣传力度,通过讲座、座谈会等形式,普及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增强群众的文物保护观念;其次,村庄的自然环境关系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和村民的幸福感,必须保护好村庄内部的河湖树木等,打造特色生态景观,为乡村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农庄体验。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宏村的水系规划、唐模的水口選址等[5],都是很好的可借鉴案例。
  (三)建立健全古村落活化开发制度
  在古村落规划开发方面,不仅要形成省市级整体共性规划策略,从宏观层面对乡村文化遗产的开发进行把控,而且要制订县、乡、村层级的特色村落开发规划,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使得规划更为明确具体、实施细则更具操作性。比如佛山市的古村落活化工作,先是通过市、区、镇、村四个层级逐层递进,从市政府统筹安排、出台相关文件,到县政府上传下达、协调分配,从镇级组织实施,到村级具体执行,通过部门间的分工合作、共同联动,将基础设施的维护与完善、文化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文化形象的传承与发展分别交给特定部门负责,大大提升了古村落活化开发的成效[6]。
  四、结语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古村落的活化开发既迎来了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考验。政策优势可以解决古村落活化利用在产业、资金、人力等方面的难题,同时古建筑的保护、村庄居住环境的优化等也考验着各方力量。因此,古村落的活化要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实现文化自信为长远目标,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将地域特色与文化遗产深度融合,建立相关制度规程,以保证活化开发有制可依、科学合理,在开发的同时注重保护。古村落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只有相关部门和各个利益方齐心协力,才能够建设成、建设好集历史底蕴与经济价值于一体的文化古镇。
  参考文献:
  [1]庄伟光.活化利用古村落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广东经济,2019(12):42-45.
  [2]郑美花,邵燕燕,薛梅.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1(1):69-73.
  [3]梅翠平,张婷仙,陈溢敏.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古村落的传承与发展:以黄埔古港为例[J].探求,2020(4):110-116.
  [4]王珏,康健林.江西古村落型特色小镇发展路径研究[J].价格月刊,2020(7):85-89.
  [5]张泉,薛珊珊.乡村振兴背景下徽州传统村落保护与活化研究[J].中国名城,2020(8):92-96.
  [6]何咏诗.浅议古村落保护与活化:对佛山古村落保护活化的建议[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1):138-140.
  作者简介:
  张文硕,硕士,河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城市及建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
其他文献
摘 要:地域性建筑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地域性建筑的色彩又是城市建筑的一大特色。城市建筑能够通过色彩的搭配来优化大众的视觉审美空间,使整个城市具有独特的美学意味与人文色彩。文章通过分析河南地域性建筑的类型与色彩特征,重点解读了河南地域性建筑的色彩艺术,探究了河南地域性建筑的色彩设计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河南;地域性建筑;色彩设计  色彩是通过眼、脑和我们的生活经验所产生的一种对光的视觉
期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历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重要论述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党
期刊
期刊
摘 要:随着新时代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全球各个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促使环境和能源的危机问题成为现如今时代的重大问题。生态环境的恶化让人们开始反思,故而当代景观设计的趋势逐渐偏向于生态设计。文章基于生态景观的发展现状,以四川为例系统化地阐释了当代景观的生态审美与设计趋势,论述了生态设计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运用,详细地分析了成都市黄龙溪镇在景观更新中融入的生态设计手法。  关
河北是一块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土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北省委办公厅充分用好红色资源,创新学习方式,弘扬优良学风,体现党办特色,积极推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和2020年考察陕西时都强调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求“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陕西省委办公厅深入
期刊
摘 要:随着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大力推行,如何重建并有效地开发古老的传统乡村成为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课题。文章通过调阅文献和现场考察的方式,总结和分析了江西省古民居装饰文化的保护现状与开发现状,提出了江西古民居装饰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策略,以保护和弘扬江西省的古民居装饰文化。  关键词:江西;古民居;装饰文化;美丽乡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江西省乡村振兴为目标的环境设计课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体现,将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当中进行综合化运用,既能体现出设计创新,也有助于传承传统文化。因此,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为能有效提升设计质量,设计人员必然要改变传统设计方向和理念,将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进行紧密结合,以创新环境艺术设计形式,从而提高设计作品的价值。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是提升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水平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实际设计工作的开展中,要能
百年党史鲜明昭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贵州省委办公厅注重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意识”、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