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元的父爱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hsmith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6岁这年,我进城上高中。城里到处都是网吧,同学们大都会玩游戏。有同学去网吧玩的时候,我也跟着去了,在一边看得津津有味,于是便央求同学教我玩游戏。在同学的指导下,我很快就学会玩游戏了,并且迷恋上了网络游戏。一有空,只要能出校门,我就会钻到网吧里去玩游戏。每个月父亲给我150元的生活费,我省吃俭用,一个月也能省到四五十元钱出来玩游戏。可省出来的这点钱,远远不够我玩。一个小时就是2元钱,一个月下来,我竟玩了70多元钱。因为常常去那个好友网吧玩,跟老板成了熟人,能欠账继续玩。至于欠的账,下个月回家拿到钱就给老板。如此一来,三个月后,父亲给我的150元生活费,我一到城里去好友网吧付了账,就只剩下几十元钱的生活费了。生活费都不够,至于上网的钱,就只能欠着了!每次去上网,老板就催我给钱,真是烦死人了。
  那个周末,又到拿钱的时候了,我回了家。回到家里的时候,天都已经黑透了。我是放学到网吧玩了一会儿游戏,乘最后一班车回家的。家里都亮灯了。我进门的时候,看到桌上已经摆好了饭菜。母亲见我回来了,赶紧笑着说,怎么这么晚才回来?我担心死了!你再不回来,我都要来找你了!来,吃饭了!放下书包,我就和母亲吃饭。我说,妈,爸呢?母亲说,你爸等不到你回来,他早就吃了饭出去了!我饿极了,赶紧狼吞虎咽起来。说实话,我知道今天回家,可以多吃点,中午根本就没有吃饭,省一顿饭钱,就够到网吧玩上两个小时了。母亲见我狼吞虎咽的样子,对我说,孩子,慢点吃,慢点吃,别噎着了!在学校吃得饱不?我说,给我那点钱,太少了,怎么能吃饱?人家至少都是200元钱一个月!母亲说,的确给你少了点,可是家里只有这个样子,你是知道的!你爸在采石场辛辛苦苦地干,一个月也只能挣到五六百元钱,还要给你上大学的哥哥寄300元钱生活费去,家里又要留点零用钱,只能给你这点钱了。我听了,就不再言语了,埋头吃饭。家里的情况,我是知道的,所以,我也没有叫家里多给我钱。
  突然,三叔一头闯了进来,对我们说道,不好了,不好了!大哥被石头砸伤了……我和母亲听了都一惊,赶紧放下了手中的饭碗。母亲说,走,我们看看去!三叔说,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大哥已经被人送到村里的张医生家里去了!然后,我们便向张医生家走去。
  在张医生家,只见父亲坐在一把椅子上,脸上一副痛苦的表情,左腿左脚上,用纱布缠着。父亲见到我们来了,便冲我们笑了笑,说道,还好,只是一点小伤,没事,没事,不用担心!张医生说,这一个月之内少走动,更不能干重活。等伤好了,也会有后遗症!母亲急忙问张医生,什么后遗症?张医生说,是个瘸子!我们听了,立时都说不出话来了。后来,在问了张医生一些话后,三叔背着父亲回了家。
  回到家里,母亲就对父亲说,我叫你晚上别去干,你不听,现在好了吧,别说多挣点钱,连人都赔进去了!我说,爸,你怎么被石头砸伤了?父亲说,我不小心,碰到了一块石头,石头一掉下来,就砸到了我的左腿上。幸好还是块小石头,要是块大石头,只怕左腿就断了!我说,爸,好好的,你晚上出去干什么?母亲说,你爸想多挣点钱,去跟老板商量,他晚上去干点活,这下可好,一个月都干不了活,看你怎么拿钱给孩子?父亲自责道,都怪我不小心!我也是想多挣点钱给孩子呀!人家的孩子都是一个月给200元钱的生活费,我们才给孩子150元钱。钱给的少了,孩子吃不好,怎么有精神学习?父亲然后掉头对我说,我还想多挣点钱给你买新衣服,让你别穿得那样寒碜,免得你在同学们面前抬不起头!唉,这不可能了!我埋怨地说,爸,我又没说让你多给点钱,又没让你给我买新衣服,你白天都那么辛苦了,何必晚上再去加班?这晚上,黑漆漆的,这下出了事,好了吧?父亲说,唉,该我倒霉!上个月,也不知道是怎么的,我掉了50元钱。其实,那50元钱,是我前一段日子省出来的烟酒钱,我本来想你走的时候,背着你妈给你的,谁知道却让我给弄丢了。后来我就想这个月多干点活,多挣点钱,把掉的钱给挣回来,那样就可以多拿点钱给你,让你在学校生活得好一点,谁知道如今却出了这事,唉,孩子,我对不起你……父亲说着就流泪了。
  我也流泪了。其实,父亲的那50元钱,不是掉了,是我拿走了。我欠网吧老板的钱,我把它拿去付账了。父亲辛辛苦苦省出来的钱,我却拿去毫无顾虑地快乐了,我不敢告诉父亲,我怕父亲知道了更伤心。其实,150元钱完全足够我一个月的开支。我想,如果我不拿走父亲的那50元钱,他就可以不用晚上去加班挣钱,就不会让石头伤到他的腿,是我害了他!说对不起的人,应该是我!
  从此之后,我不再去上网,不再玩游戏了。每当有同学叫我去上网的时候,我的眼前就会浮现父亲省出来的那50元钱,就会看到父亲那一瘸一拐的身影,那个玩游戏的欲念,就会从我心头彻底地消散。
其他文献
《中国达斡尔族饮食文化》一书中专门有“新疆达斡尔族饮食”一章节,而此章节就是塔城市达斡尔族民间艺术家甲孜和他的妻子伊永所撰。文中提到,100多年来,塔城市的达斡尔族人和当地的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蒙古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民族生活在一起,除保持了一些传统的饮食之外,还大量吸收了其他民族的饮食品种和烹饪方法,使得塔城市的达斡尔族人饮食结构独树一帜。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达斡尔族饼子“哈尔莫勒”
期刊
“爸爸,我错怪你了,请原谅。”重庆市第四届十大孝顺儿女揭晓,杨正贵榜上有名,结束表彰大会回到在主城工作的儿子家中,儿子小鹏紧紧拥抱着杨正贵,道出心里的愧疚。然而,这之前,小鹏可是对父亲很不理解……     抠门:只给20万元购房首付款,儿子怀疑自己是否富翁之子。   2008年,小鹏大学毕业,在主城找了一份工作,也有了女朋友,买房子的事也摆上议事日程。按说,这事他根本不用担心,因为父亲有三个企业,
期刊
近日,国家民政部公布首批70个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市北区成功入选,这标志着市北区社会组织建设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据悉,市北区投资150万元建成了一处集孵化培育、资源共享、行业自律、自我发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园,目前已有26家社会组织被列入孵化计划。预计2014年底,将成功孵化社会组织15家,积极有效推动了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  作为全市政府职能转变改革试点区,市北区出台了《关于
期刊
大哥3岁那年双目失明。从大哥看不到光明的那天起,父亲便带着大哥四处求医。大哥的眼睛复明无望。父亲就开始为他的未来操心,努力教会大哥自己缝被、烧饭、穿针引线,还让大哥学得一身好水性。  几年前,父亲患了食道癌。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亲毅然放弃治疗,硬逼着大哥去学按摩,并用治病的钱给大哥开了一家按摩诊所。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里,有一次他无意中说到想喝鳜鱼汤。由于鳜鱼比较稀少,且常隐身于石缝间,难以捕
期刊
老丈人牛不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女儿嫁得好不好。有人说,皇上的岳父,肯定是牛得不能再牛了。北周大将独孤信恐怕是史上最牛的老丈人了,他给三个女儿挑了三个女婿,最后三个女儿都被尊为皇后,而且是三个不同朝代的皇后。  他那三个贵为皇后的女儿,分别是北周明敬后、唐元贞后和隋文献后。独孤信的长女嫁给了宇文泰的长子宇文毓,当时宇文毓还没当皇帝,是个地方官,“帝之在藩,纳为夫人”。他弟弟宇文护废杀15岁的傀儡皇
期刊
书画大师张大千除了自己画得好,他在仿古书画这方面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他最初成名,人们吃惊的不是他的画作如何,而是他临摹石涛的作品惟妙惟肖,和真迹几乎一模一样。这种相似表现在神韵,笔法,构图,等等,就像是石涛复生。张大千模仿的石涛让不少收藏家和书画家看走了眼,上当受骗。在微博上,网友“美呆头”的一条微博也说到了张大千仿石涛的逸闻。  美呆头:张大千用了近半生的时间学习石涛,其仿的石涛与真迹毫无二致,活
期刊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
期刊
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老年人需要一个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因此,其居室装饰应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及健康特点。  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合理地装饰老年人的家,能使老人身心愉快,给生活增添乐趣和带来活力。  1. 格调与布局   老年人大都阅历较深,有着与年轻人不同的爱好与要求,并且有很浓的怀旧思想和追求凝重稳定的风格,装饰布局要突出主格调,各种点缀装饰点应与空间装饰、家具造型及风格相协调,形成一种舒适、
期刊
年纪大了,一般都爱在家里晒晒太阳。但次央却不一样,68岁的她是越老越时尚。退休后,她在家里栽花种菜,看看书报。   老人穿着新潮,后来到了社区文艺队,经常下乡免费演出,老人舞蹈成为她晚年乐此不疲的活动。   要欢度晚年,不是安度晚年   近日下午,小编来到阿坝林卡社区,次央身穿藏式红色刺绣棉衣,梳着整齐的头发,双手戴着各式手镯,正在社区里散步。   次央说,她以前是医生。退休后,生活一下闲起来,她
期刊
电视剧《金婚》让人回味。而这个月,隆建寅和陈月华两位老人也迎来了他们的金婚纪念日。一起走过了半个世纪,用什么来纪念和回味呢?穿上纯白的婚纱礼服,来一次浪漫的西式婚礼,花童就是自己的小孙女……近日,在湖南IT红色集体婚礼的现场,两位老人又年轻浪漫了一回。   红地毯,白色婚纱,爱的誓言……在赛博数码广场,一场集体婚礼迎来11对新人。这其中,隆建寅和陈月华是特殊的一对,因为他们已经牵手走过了50年,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