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H1N1流感爆发期间口腔门诊的防护措施探讨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甲型H1N1流感的群间传播主要是以感染者的咳嗽和喷嚏为媒介,在人群密集的环境中更容易发生感染,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微量病毒可留存在桌面、电话机或其它平面上,再通过手指与眼、鼻、口的接触来传播。因此,尽量不要与他人身体接触,包括握手、亲吻、共餐等。如果接触带有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物品,而后又触碰自己的鼻子和口腔,也会受到感染。感染者有可能在出现症状前感染其他人,感染后一般在一周、或一周多后发病。小孩的传染性会久一些。
  口腔门诊是病人集中就诊的场所,人员密集,并且就诊病人的全身状况无法详细知晓,询问病史时也可能出现患者隐瞒病史的情况。口腔诊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并须近距离与病人的唾液、血液接触,加之口腔治疗过程中未经消毒的修复体打磨、治疗后的机械抛光所形成的碎屑或颗粒状固体物质亦可污染诊室环境形成空气传播[1]。有资料表明,口腔诊室的空气合格率仅为61.4%[2]。因此,甲流期间口腔门诊便成为流感传播的高危环境。本文就此进行口腔门诊如何降低传染风险的防护探讨。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口腔门诊;防护措施
  Study on the preventive measure during the outbreaks of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Li Yiting,Oral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Armed Police Corps Hospital,YangZhou,,Jiangsu,China,225003
  【Abstract】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is an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us diseases, it’s pathogen is a new type of influenza virus spreaded among people. Different from past or current seasonal influenza virus, this strain of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contains three kinds of influenza gene fragments from swine flu, avian flu and human influenza viruses, respectively. Influenza A H1N1 influenza virus is generally susceptible, and can circulate from human to human. When people are infected with it, after the early symptoms similar to ordinary flu, including fever, cough, sore throat, body aches, headache, chills and fatigue, some will appear diarrhea or vomiting, muscle pain or fatigue, eye redness and so on. Human-to-human transmission is mainly through inhalation of respiratory droplets which are expelled when an infected person sneezes or coughs.
  1提高医护人员的相关认识
  1.1组织口腔医护人员学习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制度,提高对院内感染的认识,在思想上重视院内感染。这是不容忽视的关键,据调查能做到一患者一手套的口腔医生占70%(26/37),佩戴保护性眼罩的医生占59%(22/37),正确使用橡皮障的仅11%(4/37)[3]。在美国CDC专门制定了《牙科诊疗场所感染控制指南》,将牙科诊疗场所工作人员上岗前及在职期的感染控制教育与培训列入强烈推荐实行之内容[4]。
  1.2组织口腔医护人员学习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及卫生部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等。
  2制定合理的防护制度
  2.1对门诊人员的监测
  2.1.1对医护人员分时间段不定时监测体温,每日至少两次。发现咳嗽、咽痛、头痛等早期感冒症状的立即隔离观察。
  2.1.2对流动的门诊病人,进行每次诊疗前测量体温,并详细询问病史及身体状况,记录患者联系方式。同时利用候诊区多媒体宣教甲型H1N1流感的防护知识。
  2.2建立良好的消毒程序
  2.2.1高速涡轮牙钻、超声波洁牙机头雾化、打磨义齿等的飞沫,产生大小不等的颗粒,从0.001 um到1000um,直径大于100um的颗粒很快会扩散到人体和物体表面,直径小于100um颗粒可漂浮在空气中[5]。保持诊室内通风良好,分区分时保证每日两次紫外线消毒。
  2.2.2诊室地面、台面、牙椅、痰盂每天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冲洗2次;牙椅灯罩扶手及患者扶手每人次治疗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并包裹一次性防污贴膜;每人次治疗前,患者均用3%过氧化氢溶液漱口,有效减少口腔中的细菌;治疗台周围设施每日2次以上含氯消毒液擦拭(依病人量大小适当增加)
  2.2.3治疗器械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原则,每位患者一支手机、一套器械盒、一套小器械、一台椅子套、一副手套、一个漱口杯,医生每看一位患者一洗手。频繁的有效洗手,是防止外来菌定植及传播的非常必要的可行的手段[6]。
  2.3做好个人防护
  2.3.1医生着装立领长袖长裤工作服,每日更换;戴帽子、口罩、手套、护目镜或面罩;口罩采用16层面纱口罩加戴一次性口罩,每接待一位患者更换一个一次性口罩;术前术后洗手更换手套;条件允许时口内操作最好使用橡皮障。
  2.3.2配台护士着装立领长袖长裤工作服,每日更换;戴护士帽、口罩、手套;每接诊一个患者更换一次手套和口罩。
  2.3.3患者进入门诊就诊,每人次发放一个口罩,并要求除就诊时间外均佩戴。除特殊情况外,家属不得陪同,在候诊区内等候,减少诊室内交叉感染的机会。
  2.3.4预防接种。
  3污染物品的处理
  3.1在尽可能使用一次性治疗器械的前提下,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使用后集中浸泡在含酶液内待专业护士依照《医疗机构口腔科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清洗、消毒、灭菌、存放。灭菌首选高温高压灭菌法。车针、扩大针及低速磨头等均要做到一人一换一消毒。
  3.2医疗废物的处理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要求。将医疗废物分类放置于带明显警示标识的、套双层黄色塑料袋的容器内,锐利器物放置于专用利器盒内,达3/4满时密闭交送医院指定地点做无害化处理。
  4准备充足的诊疗器械
  口腔治疗的器械精细复杂,用量大,周转快。器械的种类也很繁多,这就要求必须配备足够的诊疗器械来周转,达到一人使用,一更换,一清洁,一消毒。
  综合2004年SARS期间的防护经验,针对传染途径更加广泛的甲型H1N1流感,我们需要更加仔细和认真的做好口腔门诊的基本防护,才能确保医护人员无顾虑工作,患者安全的就医。同时也对口腔门诊控制其他院内感染(如HBV、HIV、HCV等)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2000.720.722.
  [2]顾萍.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92.
  [3]顾扬,刘启成 口腔医师感染防护的调查报告.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4年5月第39卷第3期.
  [4]CDC.Guidelines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dental health-care setting,2003[j].MMWR,2003,52(RR17):1-16.
  [5]何洪冰.口腔医学临床实践中感染的控制[J].广东牙病防治,2000,8(增刊):344-345.
  [6]钟秀玲,陈隶妍.现代医院感染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留置导尿致尿道损伤的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尿道损伤病人进行原因分析总结护理措施。 结果:尿道损伤后及时给予正确精心的护理大大降低了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结论:留置尿管过程中严格无菌操作及精心护理是避免尿道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留置尿管;尿道损伤;防治及护理  留置导尿术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治疗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由此引起的并发症也比较多,主要有尿道损伤、泌尿系感染、
期刊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是一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CKD具有患病率高、医疗费用巨大、易合并心血管疾病,而导致病死率、致残率高等特点,终末期肾病患者给全球带来的沉重财政负担。研究表明,早期 CKD患者发病率比肾衰竭的发病率高 100倍,如果进行早期有效干预、治疗,控制危险因素,能延缓CKD进展,甚至降低肾衰竭的发病率。  1慢性肾脏病的概念与防
期刊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es,Nm)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患者以儿童为主。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1]。在历史上,本病曾是危害人类极其严重的传染病之一[2],在我国及世界各地均有过大规模的流行,至今全球每年仍有50万病例发生,病死率在10%以上[3]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措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中的作用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4月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成功的溶栓治疗配以恰当的护理,降低了并发症和死亡率。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行静脉溶栓治疗时心理护理、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再灌注观察、防止病发和康复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2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给予有针对性的预见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对照组为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将预见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予以切实可行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临时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临时静脉置管的12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26例患者中有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 2例出现穿刺口渗血, 4例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能正常使用。结论:重视对临时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的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血液净化;临时静脉置管术;护理  动静脉造瘘是维持性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的具体的护理措施以及临床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原则,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11年4月骨科收治的71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病人的相关资料。 结果:本实验研究的71例患者中治疗效果优的有39例,良的患者有19例,一般的患者有8例,较差的患者有5例。姿态行走正常的患者有61例,走路姿态轻微跛行的有8例, 走路跛行严重的有2例;采用X线检查,其中有6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以及防范基层医院护患纠纷发生的预防措施。方法:从基层医院当前现状分析其缺陷与不足,并总结可能造成护患纠纷的因素。依照其存在的缺陷因素,逐一调整并制定可行性的预防及改进方案。结果:基层医院的护患纠纷日益突出,亟待解决。我们要认清基层医院现有的问题所在,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处理,这样才能从根本彻底降低基层医院护患纠纷的发生。结论:基层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仍处理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以及通过科学的护理后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统计了30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观察他们的意识状态、反应性、肌张力、惊厥和颅内高压;通过一般护理、饮食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统计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科学的护理,30例患儿治愈22例,好转4例,死亡4例。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症状,进行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儿的死亡率。  【关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新生儿肺炎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促进病情转愈,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对我科今年以来60例新生儿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和临床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对新生儿肺炎治疗整个过程的观察及悉心护理,有效的促进疾病康复。结论:及时准确的发现和掌握疾病发展的进程并给予妥善的护理对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护理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时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