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地处荒凉的、捷运不达的学校前看到这一幕,仿佛在我们学生心中看到了一种叫做“小确幸”的好东西。
即便事到如今,好像每个台湾人都能对马英九吐得一嘴好嘈。但我所认识的、几乎全部在台北生活的人,却都对“微笑单车(Ubike)”福利赞不绝口。这似乎是一件挺有趣的事。在一片经济不景气、全岛耽溺抑郁的气氛中,唯有这黄色的“微笑单车”,成为了全民镇痛剂。
自2013年起,台北市政府推出了以类BOT方式建的Ubike,短短几个月来,已经成为民众最热爱的交通工具,依着半小时内免费、又异地归还的福利,许多学生、上班族甚至运用Ubike当做通勤工具。随时随地,绿色健身。台北的微笑单车创意虽与杭州西湖边的公共自行车类似,却更亲民日常,不仅仅为景点服务。而是缘着捷运站铺设网点。台北太小,面积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口也不过区区200多万,Ubike在台北的异地归还,和上海、杭州的异地归还,无论是在管理上、或是运营上的难度与使用自由、适宜度上,都不是同一能级的事。Ubike真正做到民心所爱,还是有它独特的地域优势。
美国商务旅行杂志《GLOBAL TRAVELER》2013年7月号就以台北101大楼为封面,策划了“台北打造绿色城市”的专题,文中也提到微笑单车计划,推崇台北是充满创意与文化的绿色城市。有趣的是,包括周杰伦、昆凌,蔡依林、锦荣等明星情侣,同样被多次目击骑着Ubike悠游台北。甚至还有电视上出现过的通告艺人,踩着免费的Ubike赶通告。宅男女神郭雪芙也靠着这辆时髦单车赶场演唱会。
这学期开学我忽然发现,几十辆Ubike已经出现在了我们学校门口的公车站旁。在地处荒凉的、捷运不达的学校前看到这一幕,仿佛在我们学生心中看到了一种叫做“小确幸”的好东西。但这就是台北。一个连在草莓季里超商上档草莓口味冰淇淋都会造成大排队的城市。Ubike出现至今短短一年,几乎已经成为了我心中最能代表台北的一种风景。
记得我最初印象里的台北,其实与自行车并无关系。每次飞机一落地,机场大巴进入市区,就是隆隆的机车声响。这种声音,甚至令我产生了“这就是台湾”的印象。台北的热带气候,由于冬天不冷,四季都十分适合摩托车穿行。但大部分人通勤使用的、台湾人口中的“机车”,更类似于多年以前在上海流行过的助动车。对于刚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机车,和拥有一台手机、电脑一样,是一种“成人化”、“私人化”的标配。我曾经问过学弟妹,你们为什么不用自行车,他们打趣说,“因为还要骑啊”。但事实上,快速、便捷、风雨无阻,仍然是机车大流行的原因。毕竟,全台除了台北有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包括捷运(地铁)、公交,其他县市的公共交通都十分不便,如果没有机车,可谓寸步难行。所以我一直误以为,既然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那机车价格应该很便宜。可事实并非如此,一台机车的价格,接近于人民币一万元左右,是不菲的花销,怪不得请得起萧亚轩代言。好在油费及日常保养的价格倒是不贵。可惜机车的方便却不环保。
由于台北市UBike推行相当成功,使用率从初估的一天一台车骑乘1.1次,激增到一台车70次,导致环保署去年补助的1800万新台币空气污染基金补助,一下子就被用完。今年台北市再争取1亿元新台币。2013年10月,台北首度入围了“Velo-city Global 2016全球自行车城市大会”候选城市,欧洲自行车联盟主席及秘书长赴台北实地考察,与自行车业界与学术界进行意见交流。
即使是从全球经验来看,台湾Ubike政策想要一直“微笑”运营,同样也需要政府艰苦的管理及努力。BBC就曾经报道过巴黎公众单车系统因过度偷窃及破坏濒临破产。如今,高雄市也开始推广Ubike服务了,大有和台北市别苗头的意味。可是这又如何,对于民众来说,Ubike自然是越多越好。想象从北市骑车到台北车站,坐高铁南下高雄又换Ubike进入市区活动的一日通勤圈,相比是值得我们外人艳羡小岛生活的又一种理由。
即便事到如今,好像每个台湾人都能对马英九吐得一嘴好嘈。但我所认识的、几乎全部在台北生活的人,却都对“微笑单车(Ubike)”福利赞不绝口。这似乎是一件挺有趣的事。在一片经济不景气、全岛耽溺抑郁的气氛中,唯有这黄色的“微笑单车”,成为了全民镇痛剂。
自2013年起,台北市政府推出了以类BOT方式建的Ubike,短短几个月来,已经成为民众最热爱的交通工具,依着半小时内免费、又异地归还的福利,许多学生、上班族甚至运用Ubike当做通勤工具。随时随地,绿色健身。台北的微笑单车创意虽与杭州西湖边的公共自行车类似,却更亲民日常,不仅仅为景点服务。而是缘着捷运站铺设网点。台北太小,面积仅为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口也不过区区200多万,Ubike在台北的异地归还,和上海、杭州的异地归还,无论是在管理上、或是运营上的难度与使用自由、适宜度上,都不是同一能级的事。Ubike真正做到民心所爱,还是有它独特的地域优势。
美国商务旅行杂志《GLOBAL TRAVELER》2013年7月号就以台北101大楼为封面,策划了“台北打造绿色城市”的专题,文中也提到微笑单车计划,推崇台北是充满创意与文化的绿色城市。有趣的是,包括周杰伦、昆凌,蔡依林、锦荣等明星情侣,同样被多次目击骑着Ubike悠游台北。甚至还有电视上出现过的通告艺人,踩着免费的Ubike赶通告。宅男女神郭雪芙也靠着这辆时髦单车赶场演唱会。
这学期开学我忽然发现,几十辆Ubike已经出现在了我们学校门口的公车站旁。在地处荒凉的、捷运不达的学校前看到这一幕,仿佛在我们学生心中看到了一种叫做“小确幸”的好东西。但这就是台北。一个连在草莓季里超商上档草莓口味冰淇淋都会造成大排队的城市。Ubike出现至今短短一年,几乎已经成为了我心中最能代表台北的一种风景。
记得我最初印象里的台北,其实与自行车并无关系。每次飞机一落地,机场大巴进入市区,就是隆隆的机车声响。这种声音,甚至令我产生了“这就是台湾”的印象。台北的热带气候,由于冬天不冷,四季都十分适合摩托车穿行。但大部分人通勤使用的、台湾人口中的“机车”,更类似于多年以前在上海流行过的助动车。对于刚上大学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机车,和拥有一台手机、电脑一样,是一种“成人化”、“私人化”的标配。我曾经问过学弟妹,你们为什么不用自行车,他们打趣说,“因为还要骑啊”。但事实上,快速、便捷、风雨无阻,仍然是机车大流行的原因。毕竟,全台除了台北有比较完善的公共交通,包括捷运(地铁)、公交,其他县市的公共交通都十分不便,如果没有机车,可谓寸步难行。所以我一直误以为,既然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那机车价格应该很便宜。可事实并非如此,一台机车的价格,接近于人民币一万元左右,是不菲的花销,怪不得请得起萧亚轩代言。好在油费及日常保养的价格倒是不贵。可惜机车的方便却不环保。
由于台北市UBike推行相当成功,使用率从初估的一天一台车骑乘1.1次,激增到一台车70次,导致环保署去年补助的1800万新台币空气污染基金补助,一下子就被用完。今年台北市再争取1亿元新台币。2013年10月,台北首度入围了“Velo-city Global 2016全球自行车城市大会”候选城市,欧洲自行车联盟主席及秘书长赴台北实地考察,与自行车业界与学术界进行意见交流。
即使是从全球经验来看,台湾Ubike政策想要一直“微笑”运营,同样也需要政府艰苦的管理及努力。BBC就曾经报道过巴黎公众单车系统因过度偷窃及破坏濒临破产。如今,高雄市也开始推广Ubike服务了,大有和台北市别苗头的意味。可是这又如何,对于民众来说,Ubike自然是越多越好。想象从北市骑车到台北车站,坐高铁南下高雄又换Ubike进入市区活动的一日通勤圈,相比是值得我们外人艳羡小岛生活的又一种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