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外一首)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o_oo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诲人不倦的命工厂。重构
  为我不停锻造护身符的家乡。还原
  梦魇后迷失的故乡。敲醒
  颠倒了日月的他乡
  我们这些饱经流放的铁杵。赎偿着
  眼高手低时犯下的罪过
  这些生锈卷边的寒硬之物。蒙蔽了
  自身,他身,星光的垂青
  尤其那些几度开刃的利器。划伤了
  能雕成白莲的豆腐心
  幸好,来得及回头。还有机会转身
  若闻听当头断喝
  废物
  可朗笑。旋即拱手
  水火里再见!同命人
  手
  身体里分蘖的枝蔓。战赢的蹄掌
  从凝露玉指到粗砾石条
  从白纸一张到皱纹排比
  只能归咎于,让你长期充任
  我百会穴的先锋
  曾淘换过各类魔术手套
  棉线的,天鹅绒的,橡胶的
  高弹的,一次性的。都没能减轻
  你首当其冲的后果
  也曾在紧要虎口,及时出手
  在南墙根慨叹,抽紧袖手
  却没能挽回你,十指的麻木心
  抑扬顿挫的受限感
  常常被午夜戳醒。感悟你
  柳琴一样拨着我,被彈旧的脑壳
  一遍遍阻拦我,学会
  适时礼让着
  罢手
  冬至,
  白昼与黑夜控制不住
  金越
  雨落泪了揉成珍珠
  飘落大地,绿萝发黄的叶子
  低垂。有些疼种在身体里加重
  风从骨缝使劲往外挣
  镜子里的人
  数数疯长的白发,真的控制不住
  像白昼与黑夜,真的控制不住
  目光里的慌张与凌乱
  那个,固执给你斟酒的人
  百步穿杨,站在冬至渡口
  吟诵与之偕老
  命运不断
  被打碎又被缝补。在雪瓣上写字读诗
  写上白茫茫的大地和兴奋的灯火
  冬至的字符里有解药
  可以暖身 ,可以谈笑风生
  一个人
  面对一场雨转雪
  如你爱上大雪纷纷,爱上
  串串脚印。雪花的眼泪
  和身体里的疼拔河
  低下来的悲苦,也是发生
  小寒,
  房间里的静思
  林栀子
  一天都没有走出房间
  在屋子里踱步。喝茶
  坐窗边看云。遥望远山
  它因一场大雪就苍白衰老
  树木成为它唇边稀疏的胡须
  看对面屋顶,排列的鳞状瓦片
  像鱼的呼吸
  它们用这样的方式同自然交换着空气
  小寒的季节,裹挟着我看不到的寒风
  但我知道,透过玻璃窗
  看到的静止都是虚假的
  可这有一件事的确让我惊喜
  我可以,一整天不说一句话
  长久地注视某一样事物
  生活帮我滤掉了浮躁
  令我若有所失,若有所得
  小寒时节
  宋志萍
  风裹挟着雪花
  在空旷的土地上宿营
  抚摸冰冷的夜幕
  指骨的响声震耳欲聋
  雪停了
  天空洁白如昼
  像神仙的明镜
  万物悄悄复苏
  村庄渐渐热闹起来
  燕子要归来了
  流年回望
  周军
  每年的这个时节
  姥姥最忙
  渍香的酸菜、冻透的尖梨
  窖中堆码齐整的山药
  一样一样滋养我的瘦弱
  每年的这个时节
  二爷最忙
  东院的肥猪、西邻的公羊
  锅里单手舀出的豆腐
  让每家每户的新年有了滋味
  每年的这个时节
  三叔最忙
  沤黑的圈肥、泛熟的灰糠
  荒野中捣集好的生土
  用马车驴车运到田里把墒情培养
  转眼又是冬至
  雪又如期落在我的肩上
  那些远去的人们
  消逝的儿歌
  仍走在深冬的雪夜
  写给冬至的致辞
  谭景武
  那句一直醒着的谚语
  自远古一路走来
  穿越岁月的莽原,时光的迥野
  走到今日——
  昼短夜长的主题更加明媚
  昨日,暮色像宣纸上稀释的墨
  灯火心灵手巧
  勾勒出人与时令的促膝交谈
  一个节气刚刚谢幕
  另一个闪亮登场
  穹顶之上,星光养心养眼
  镰月在林梢荡着秋千
  北风吹响无数支洞箫
  一枕寒凉中拥抱一个温暖的梦
  玲珑少年在芳草地上奔跑
  朗诵新编二十四节气歌
  去追赶遍地花开的声音
  看山札记(外一首)
  宗昊
  我们对逆水行舟一知半解
  对不起眼的同类
  有所误解
  会意是奇特的,容易造成比喻
  比喻是微妙的学习
  学完空泛的螳螂学关系
  我就想大叫一声   大路不敲不响,感谢泰山让我们荒芜
  跨越一条河
  两岸的人在虚无中
  虚无是危险的现代性
  进入黑夜看风暴的突袭
  对雨对风产生错觉
  城市这一类的可以睡眠
  夜色逃过了两次风暴
  它的来源清晰
  去寻找一个臆造的甲骨文
  这与哲学有关,与艺术?
  对于艺术
  没有必要去惨绝人寰
  去排比句
  也无需模仿句式
  饱经风霜,不如在白天睡觉
  同样适合在灰色的鞋带上诵读
  眼前是水
  看对岸的青山亦如是
  看雨看我亦如是
  南岗札记
  我只是熟悉鸟声,
  因为被年月而舍弃的满地果子。
  把握寒冷的尺度,挥霍下午五点后的火烧云,
  巨大的寂静开始蒸发,
  慢慢熟稔到寂寞的境地。
  天空被大堤下的排浪对照着,藏起一个太阳
  要么两个太阳。在雨夜,有人做梦,
  驶车到南岗村以南,那因为存在而存在的墓碑,
  伸不开五指,四棵树拔高了它们的纬度。
  所有的忧愁在空阔的四方空间里淡定下来,
  你的影子交叉在我的影子之中。
  需要宣告的已解释清楚,
  不再与尘世交流的月亮弯成完美的弧度,
  在精心修缮的黄金比例下,
  愈发安静。
  南岗以北,找不到方向的人睡下,
  这个夜晚又这样过去了。
  白杨(外三首)
  程渝
  白杨剃度,任河水流过船只来回,闷不做声
  像庙里默诵《金刚经》的和尚,不问红尘
  其实,他们是在超度,超度自己
  在未遁入空门的春夏秋,犯下的罪孽
  是的,他们昔日亦是红尘中人。如今
  在岁月的冬季,选择
  不带走一片欲望,静候轮回
  与烟为伴
  烟一点燃,孤寂就发出吱吱的声音
  愁绪在三指间抖落
  我已抖落了太多
  没有一支真正懂我
  我还要继续抖落它们
  像浪费时间
  抖落我的一生
  怜帖
  我可怜草
  春生,秋死
  却不能替它们受罚
  我可怜鱼
  水中生,刀下死
  却不能代它们受难
  我可怜天空
  蔚蓝中生,雾霾里死
  却不能为它受污染
  我可怜万物
  我仅仅有一颗悲悯的心……
  雪
  天空的枕被划破,鹅毛洒落
  莉莉安的离开是那把利刃
  它同时在我的心枕划了道口子
  鹅毛洒落
  这两场鵝毛,来自不同的天空,却
  在同一片宇宙
  拾荒人
  韦艳华
  小寒日,夜色渐浓
  更拉长了萧瑟和严寒
  暗淡的光线里
  一位驼背的拾荒老妇人
  蜷缩在街边的楼角处
  她拍打了几下沉重的双腿
  倚着墙把脚搭成
  紧紧相依靠的姿势
  老人和夜色一样安静
  忽然就想起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
  有一块石头硌疼了我
  打了一个寒战
  春念(外一首)
  张舒涵
  你看那和煦微风吹皱了一泓春水
  吹散了谁的思念?
  你看那柔顺柳枝轻扫江边,
  惊了鸭的浅眠。
  你看那温暖阳光倾洒江面
  清波映着笑脸。
  你看那千年古树年轮一圈又一圈
  记载岁月变迁。
  你看那叶片上挂着晶莹露珠点点
  放大了叶脉蜿蜒
  你的双手拉紧长长的风筝线,
  抬头望向天边
  你的鞋上沾了青草叶,颗颗汗珠流淌在你的脸
  你笑了笑,跑跳着追风的方向。
  你转身,满眼尽是故乡。
  冬归
  寒风侵蚀着你的衣裳
  你的眉间带着风霜
  你风尘仆仆,又慌慌张张
  你手握刚买的火车票,三步两步跨上那绿皮车厢。
  你的手套粘上三九的雪,刺进皮肤的是严冬的凉。
  你的身后有一排排足印,你的耳边灌满人声喧嚣
  但你好似听不到,你仅能听到怦怦心跳
  你心中的光点亮漫长冬夜,你望着的,是家的方向。
  谷子(外一首)
  于伟
  曾想踮起脚尖
  让阳光吻过自己
  不用太多的温暖
  只要有一份厚重
  一颗种子
  我会把家乡填满
  我不知道风向
  你却低下了头做一个思想者
  站在田里
  做太阳的籽实
  汇款单
  多年前
  文化站的传达室
  放着一张具我名的汇款单
  汇款人是营口日报
  我小心地掂量还有些份量
  但我一直没取
  许多年后
  在尘封的相册里
  我又翻开了发黄的汇款单
  寻找曾经的泪点
  铅字打成的雕像
  是一篇未了故事
  棒槌声声(外二首)
  伍大华
  花公鸡才唱红东方
  第一豆黎明
  棒槌便将希冀一槌槌敲醒
  虽然棒下的日子
  像秋一样越来越瘦
  生活的补丁也越来越密
  母亲却始终认定:
  人,必须像莲荷一样
  才有精神
  柴蔸
  夏季秃顶的时候
  柴蔸,便在灶堂里瘦成
  一团团火红:大的
  被豁口坛子吞进肚里
  焖成如煤乌金
  小的,直接投入火桶
  温暖奶奶的沧桑
  温暖秋冬
  夜归
  奶奶的目光
  岁月磨钝的针
  织厚雨丝心情
  一豆油灯
  将整座院落摇得
  满面秋泪
  画图
  曾令阳
  老屋站在山崖上
  桃花羞红了脸陪在身旁
  渔歌喊出太阳和月亮
  小船飘泊走四方
  雀鸟在天空歌唱
  这是个《桃花源记》一样的地方
  神秘且令人向住
  对久居城市的异乡人
  这样的故乡总是在心头闪亮
  渴望回家却找不到路标
  就像我的思念
  美丽而又哀伤
  我站在一阵阵风的面前
  心像杂草丛生的荒地般凄凉
  我撩起一片片雨的纱帐
  让我的云飘向远方
  我的故乡我的老屋我的心房
  曾经盛满酸甜苦辣的地方
  就像这画图
  永远镂刻在游子心上
其他文献
情满望儿山  神州宇内名山无数,大多伴有民间神话传说,以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启发后人。营口熊岳古城附近的望儿山,吸引着四方游客拜谒,印证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古训。  远观望儿山,孤峰陡立,山体古铜颜色,山势海拔百余米也,却凛然矗于天地间,望之巍然。  望儿山前小广场立有汉白玉雕像,正是望儿山传说中的母亲形象。这尊雕像面朝大海神态慈祥,饱含深情眺望远方。母亲雕像身后有石砌矮墙,5个硕大行书金字
期刊
从照片上看,长歌长得并不算英俊,只是一双眼睛总给她无限的遐想。后来,她渐渐了解到,长歌父母已故,只身一人在农村生活,能拉一手好二胡。  只要她打开微信,准能看到长歌的问候。她觉得这个男人很有趣味,从自己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的无话不说,再到每天晚上有事没事必须说几句话,否则一天就不完整。长歌说话很优雅,在她苦恼时,长歌总会哄她开心起来。她与长歌约定不说再见,一直到老。偶尔长歌会发来一首自填的诗词,
期刊
“你没看新闻吗?你看看新闻,俺都挨个告诉了……咱这岁数大了更不抗造……你别笑,你怎么还当笑话了!”这段话,是被抖音“潍坊时间”节选的母亲给我舅妈在电话里的原话。被多家主流媒体微博转发,观看人次也达到了496万。这个85岁一夜“爆红”的丹东老太太是我的母亲。  1月23日(腊月廿九)早上,母亲又在新闻里看到关于武汉将于当日10点开始汽车、火车、飞机停运,关闭武汉通往外地的所有交通要道的消息后,不由自
期刊
雪后的下午,明亮耀眼,正好适宜我来写张少恩兄散文诗《我与大地的梦想击掌》的审美体验。  给少恩兄写点评短文,心情应该是快乐与庄严的,因为其人坦荡磊落,作品有种山的厚重,海的浩瀚,那底蕴呈沧海,这沧海正是曹孟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正是这样的气韵,由此,姑且拟为“读沧海”。  然而,我又必须将这种架势放松下来,不然神情过于凝重,若神经兮兮,连鸟儿也不敢来啄食。少年时,曾迷恋鲁迅
期刊
晚间新闻  考虑照相机,它的目光  只有无云的夜晚  却又聚集了虚假、扭曲  听空中的故事  呼吸困难的声音  沙粒过滤的声音  问你自己这个问题:  谁什么时候在那?  为什么天空突然灰蒙蒙的?  为什么笑?为什么死去的?  问这些孩子说了些什么?  谁在那里和为什么?  清晰整洁的包  包装无法包裹的  这就是你的日子  歌曲:头条新闻  如果它流血,它就会有危险  如果它流血,它就会进食  
期刊
我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1963年盘山县高中毕业。1963年至1988年,在乡、县、地(市)三级政府机关工作25年。1988年至2019年,“下海”经商。现已年逾古稀。应族弟文贺之约,为修宋氏家谱特写此回忆录。  伪满康德九年家乡发大水,颗粒不收,父亲携母亲及祖父前往内蒙古哲里木盟(也叫通辽市)逃荒。1943年农历八月二十六,我出生在通辽市的一个草原小村,故取乳名通晓。我不满周岁,就回到了辽宁省盘
期刊
杜立明,山东聊城人,现居淄博。生于七十年代,写诗,兼及小说、散文。著有诗歌集《五月的最后一天》《四月》《我的诗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淄博市作协副主席,淄博市诗歌创作委员会主任,淄博市首届签约作家,山東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山东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和另一个人一块打理自己的身体  有人在试探你,隔着玻璃  竟然可以像上帝一样活着  静下来,
期刊
趁沒变成哑巴之前  赶紧说几句话  三十年前我就改变了计算时间的方式  用诗歌,有时也用面条  在这个世俗的世界  一定要有一套自己的纪元方式  私下和这个世界达成和解  把心底的千军万马都藏起来  用诗歌喂养它们  你一个人捆绑了整个世界  虽然你的身份不断改变  你的低调像个国王
期刊
故事一:关于狗狗   你好,请你看看这小东西,多秀气,很乖巧呢!她,她还会跳舞,立起来,跟你握手来,给立一个。  我开始唱:小,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嗯,这小狗是不错,那你为什么要把它卖了呢?  怎么能说是卖呢,我命苦啊,我生下孩子后,他就不要我们了,我一人养个孩子就够难的了,怎么养这狗啊?没办法,我只想给它找个好人家。你说我怎么这么……求求你,留下这小狗好吗?只要300块钱就行。
期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故母亲出生于监利县福田寺镇三湾村,时为一九四二年农历五月初六。正是旧中国处于河山破碎,人民流离颠沛,生存维艰之时。  外婆杨氏,是一位早年读过私塾,对《三字经》《女儿经》《增广贤文》等能倒背如流的封建传统女文化人。  儿时的母亲,在这位文化长辈的熏陶下,对儒家文化的“忠、孝、廉、礼、义、仁”等,朝夕耳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