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而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启蒙与入门阶段,同时也是学生物理兴趣培养,具备初步的事物观察、问题分析与解决的综合能力的关键时期。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创新教学手段,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面对新课程,我们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教学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践,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教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到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并不复杂和深奥。例如: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引入“为什么人跳起来时会落回地球,人对地球也有吸引力,地球为什么不向上碰到人?”在讲电学时引入“在干燥季节里,黑暗中脱下衣服往往会看到火星,这是什么现象?”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教育学生从现象中感悟知识,并将这些讲给家人听,如在学习压强之后,让学生研究“菜刀上的力学”、“图钉的原理”、“人坐沙发为什么舒服,若坐在一颗钉子上呢?”;讲解电磁学时引入“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工作的?”等等,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且与家人的交流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从而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之前,教师出示两枚外形相同的首饰,其中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问:你们知道如何鉴别哪一枚是纯金首饰、那一枚是铜镀金首饰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表述自己的看法,老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知道科学的鉴别方法?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后,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
总之,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观的实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用小激光灯沿着黑板或者白墙照射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看自己在镜中的像引入平面镜。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先走起来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体验“惯性”。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小试管有一半插入大试管即可),这时有一部分水被排挤出去。当把两试管一起倒过来松开拿小试管的手时,小试管不下落,而是上升。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
三、鼓励学生质疑。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批判,哪有哥白尼带来的天文学革命?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之,没有批判、质疑,就没有创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权威,反对人云亦云。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科“小先生”的聪明才智,悉心捕捉课内学生智慧的“火花”,达成教学相长,常思常新。
四、进行讲练结合。
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传授知识的深浅和宽窄的度。要改变那种“讲得越多越好,讲得越详越好,讲得越深越好,讲得学生听得头晕才证明老师水平高”的观念。做到“精”讲“准”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演示实验,学生一看就能得出结论的不讲;有些东西讲了学生也根本听不懂的也可以不讲(考试不会考的)。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讲重点、难点,讲热点、冷点,讲相同点、不同点等。
只讲不练事倍功半,讲练结合,收获多多。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选手,不是靠教练教出来的,而是在教练的指导下,靠苦练出来的!精讲,就可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既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及时弥补缺漏,纠正偏差,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不会出现“上课铃停就开讲,下课铃响还拖堂”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在课外与其他学科抢时间,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学生和同事的痛苦之上的局面,有利于打好整体战。
五、精设课堂活动。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我们不该剥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正确解决出问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体现公平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电路故障的分析与解决,对习惯于经验型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台阶.因此在教学中要精设层层台阶,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探索下,找到解决电路故障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故障,看清故障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特点,并借助电流表和电压表,弄清故障电路中的仪表示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很顺利地掌握了故障电路的“病症”,就能“对症下药”,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分析、解决电路的故障。
六、进行教学反思。
现代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研究者,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一堂课下来应该是百感受于心,可以反思许多问题: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断值得咀嚼?哪些学生问答有创新?哪些突发的问题使你措于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于改进?有没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担任初三了三个班的物理教学,每上第一节新课的那个班往往效果不会太理想,但经过反思后,在后来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給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
一、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从生活中走来,对身边的事情比较熟悉、比较亲切,教师在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又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到物理是一门有用的学科,并不复杂和深奥。例如:讲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引入“为什么人跳起来时会落回地球,人对地球也有吸引力,地球为什么不向上碰到人?”在讲电学时引入“在干燥季节里,黑暗中脱下衣服往往会看到火星,这是什么现象?”等等。通过引导,学生会在生活中发现各种各样的物理现象,教育学生从现象中感悟知识,并将这些讲给家人听,如在学习压强之后,让学生研究“菜刀上的力学”、“图钉的原理”、“人坐沙发为什么舒服,若坐在一颗钉子上呢?”;讲解电磁学时引入“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工作的?”等等,可使学生体会到学物理的实用性,且与家人的交流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从而保持学习物理的兴趣。
又如:在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之前,教师出示两枚外形相同的首饰,其中一枚纯金,一枚铜镀金。问:你们知道如何鉴别哪一枚是纯金首饰、那一枚是铜镀金首饰吗?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很感兴趣,纷纷表述自己的看法,老师紧接着问:想不想知道科学的鉴别方法?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这一节后,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课题的学习中。
总之,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可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学习物理的实用性,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二、创设教学情境。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可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观的实验、幽默风趣的语言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用小激光灯沿着黑板或者白墙照射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看自己在镜中的像引入平面镜。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水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教师让学生听口令先走起来然后突然停止,让学生体验“惯性”。在引入“大气压强”的内容时,取两支粗细相差不大的试管,向大试管里注满水,将小试管底朝下放入大试管中,(小试管有一半插入大试管即可),这时有一部分水被排挤出去。当把两试管一起倒过来松开拿小试管的手时,小试管不下落,而是上升。这样导入新课,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形象直观的实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下一步的教学创造了情感条件。
三、鼓励学生质疑。
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史,没有对托勒密宇宙体系的批判,哪有哥白尼带来的天文学革命?没有对亚里士多德物理理论的怀疑,又哪来伽利略在运动学上的重大变革?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的超越,又怎么会有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总之,没有批判、质疑,就没有创新、发展。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挑刺”,反对迷信权威,反对人云亦云。重视师生互动和生生交流,充分发挥学科“小先生”的聪明才智,悉心捕捉课内学生智慧的“火花”,达成教学相长,常思常新。
四、进行讲练结合。
在课堂教学上,根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传授知识的深浅和宽窄的度。要改变那种“讲得越多越好,讲得越详越好,讲得越深越好,讲得学生听得头晕才证明老师水平高”的观念。做到“精”讲“准”练,多留点时间给学生。学生一看就懂的不讲;演示实验,学生一看就能得出结论的不讲;有些东西讲了学生也根本听不懂的也可以不讲(考试不会考的)。主要根据教材的内容,讲重点、难点,讲热点、冷点,讲相同点、不同点等。
只讲不练事倍功半,讲练结合,收获多多。在奥运会上得金牌的选手,不是靠教练教出来的,而是在教练的指导下,靠苦练出来的!精讲,就可以把一部分时间留给学生练,既可以检验教学的效果,及时弥补缺漏,纠正偏差,还可以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就不会出现“上课铃停就开讲,下课铃响还拖堂”的现象,也不会出现在课外与其他学科抢时间,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学生和同事的痛苦之上的局面,有利于打好整体战。
五、精设课堂活动。
课堂中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我们不该剥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开动脑筋正确解决出问题,会品尝到成功的快乐。在设计活动时,应关注到大多数学生,体现公平性。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活动,尽可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电路故障的分析与解决,对习惯于经验型思维的初中学生来说是一个高难度的台阶.因此在教学中要精设层层台阶,让学生在自己的努力探索下,找到解决电路故障的最佳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在电路中设置一些故障,看清故障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特点,并借助电流表和电压表,弄清故障电路中的仪表示数。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很顺利地掌握了故障电路的“病症”,就能“对症下药”,在最短时间内正确分析、解决电路的故障。
六、进行教学反思。
现代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的研究者,特别是课堂教学方面,一堂课下来应该是百感受于心,可以反思许多问题: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想的教学效果?哪些精彩的片断值得咀嚼?哪些学生问答有创新?哪些突发的问题使你措于不及?哪些环节有待于改进?有没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做更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担任初三了三个班的物理教学,每上第一节新课的那个班往往效果不会太理想,但经过反思后,在后来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就好多了。
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多给学生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給学生留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学生一些活动实践的余地,多给学生一些表现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一些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