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遥有佳音

来源 :故事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rlg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那个墨绿色的邮筒对于许清音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大概从高一那年开始,几乎每个周末她都会把认认真真写好的投稿信投进去,认真又郑重,那些信件随着她省下生活费买来的花花绿绿的邮票,飞向四面八方的杂志社。
  远水镇是黄河下游一个狭小闭塞的镇子,那时虽已跨过千禧年,但工业文明在这片土地上攀爬缓慢,多数人仍以农耕为主。小镇生活节奏缓慢,虽未有丰裕的生活,沿途却一路好山好水,鸟鸣清幽。
  许清音便是在这样的天地里长大的孩子。她性格沉稳安静,从小便懂事且听话,在考试中拿漂亮的成绩单,按部就班地走父辈期许她走的人生路。小镇上的孩子并不像城里的孩子那样四处上五花八门的兴趣班,闲暇时大多在外面疯跑撒欢,体验着山野间纯真的乐趣。
  可许清音与他们不一样,她早早地便寻得了兴趣所在,哪怕平日里家庭聚会吵吵嚷嚷的时候,她拿一本书便能在角落里安安静静待上大半天。等上了中学,她开始总是觉得有旺盛的表达欲,胸腔里永远胀鼓鼓的,她需要借由文字来宣泄心底的磅礴情绪。
  小镇上的邮局只有一位邮递员,许清音喜欢叫他“林伯”。他比许清音的父亲稍稍年长一些,走起路来腿脚有些跛,有些不懂事的小孩总是喊他“林瘸子”,每每这时许清音总是会狠狠地瞪他们,算是一种无声的警告。
  许清音对林伯总有种天然的亲近感,除了因为他比小城里多数人都博学以外,还因为他是唯一一个对她的梦想旗帜鲜明地给予支持和鼓励的人。她以后想成为一个作家,可她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真正的作家,以至于她不敢在众人面前坦坦荡荡地说出自己的梦想。
  林伯见许清音总是来寄投稿信,却鲜少收到杂志社的回信,即便偶尔有一两次,也是退稿信。有一阵子林伯见她总是垂头丧气的,便喊住她递给她一摞文学类的书:“别光闷头写,有时间也多看看书,所谓厚积薄发,积累得多了,自然会越写越好,想要的最后都能得到。”
  许清音充满感激地收下了林伯送的书,后来偶然间得知他年轻时也是标准的文艺青年,喜欢读读书、写写诗,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过一些小诗。只不过后来为生活忙碌奔走,他不得已放下了这个爱好。

2


  许清音是从姑姑那里听到关于林伯的故事的。
  那日姑姑从海南回老家探亲,带回了一堆平日罕见的水果和花花绿绿的糖果。许清音在大快朵颐之后,塞了一把椰子糖到口袋里准备往外走,正巧被一旁的姑姑撞见:“清音,糖果一次性不要吃太多,对牙齿不好。”
  “我是带给林伯的。”许清音脱口而出。
  “林伯?哪个林伯呀?”姑姑有些好奇。
  “就是镇上邮局的邮递员林伯,他还送给我很多书呢。”许清音一字一句认真作答。
  “林伯,在邮局上班?”姑姑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清音,他是不是皮肤黑黑的,戴个眼镜,腿还有点跛,人看起来挺斯文的?”
  许清音点点头。姑姑忙跑到厨房向在灶台间忙碌的许清音父母求证:“清音说的那个林伯是不是林津安啊?”
  在心中的疑问被证实之后,姑姑从门帘中探出半个身子,扯着嗓子说:“清音啊,不要跟他走得太近,他那个人脑筋不太正常。”
  屋里因为做饭烟熏火燎的,许清音假装没听清姑姑的话,蹦蹦跳跳地走了。但姑姑刚才的那番话却像是往她脑袋里塞了一个疑团,她为什么会那样说林伯呢?
  晚上一家人聚餐吃饭的时候,许清音没忍住向姑姑询问了林伯的事情。姑姑停下了手中的筷子,像是从遥远的时光长河里打捞了一番旧日记忆,缓缓地向她讲述起关于林伯的故事。



  姑姑與林伯是小学和初中时的同班同学,林伯成绩优异,一直牢牢占据着班上的第一名,并且是远水镇唯一一个考进全市重点高中的学生。在那之后,姑姑便与他失去了联系,只是零星从别人那里听说了他后来的一些际遇,比如他考上了一所不错的大学,平时写写诗,获得了一个城里姑娘的青睐。大学毕业后签了城里的工作,却在骑着摩托车上班的路上出了车祸,性命虽然保住了,腿却跛了。女方父母更加反对,百般阻挠后两人黯然分手,不久后他便辞职回了家乡的小镇。
  “上学那会儿我就觉得他神神叨叨的,后来听他们说他回镇上的邮局当了邮递员,我还觉得挺可惜的,绕了这么一大圈又回到这个小地方了。”姑姑的语气里有对于林伯坎坷命运的些许惋惜,可能在当年身为“后进生”的姑姑看来,再怎么都不会想到她自己有一天会后来居上,成为走在人群前面的那个人。
  只是许清音听完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脑海里老是不停闪烁着林伯那双真挚的眼睛。她没再说话,只是闷头往嘴里扒饭,眼泪却不受控制地掉了下来。

3


  那日又去邮局寄投稿信时,林伯出去送信还没回来,许清音便在邮局大厅的长椅上坐着等,她在书包里揣了一颗红彤彤的大苹果,想亲手交给他。快到天黑时他才回来,他把摩托车停到一旁,抱起后座上的帆布邮袋往大厅里走。
  “林津安!”见他进来,许清音赶忙站起来喊他。
  林伯显然吓了一大跳,这些年已经很少有人喊他的大名,镇子极小,人们差不多都相互认识,很多人不过是点头之交,不需要相互知晓彼此姓名的那种,以至他在听到别人喊他大名时心里一“咯噔”。
  对于林伯来说,这个名字像是一枚记号,代表着一段遥远的过往。他以为这些年在人生的浪头里艰难前行,那些人和事已经被他放下了,可直到此刻内心翻滚的情绪在提醒着他,过去是不那么容易被忘记的。   他知道眼前的许清音可能从旁人那里听说了他的一些故事,所以才能这么准确地喊出他的名字。望着面前站着的这个小姑娘清澈的眼睛,他咧嘴一笑,接过她手里高高扬起的苹果,轻轻道了声“谢谢”。
  这声“谢谢”当然不只为眼前的这个苹果,还因为某种意义上的被理解、关心和尊重。
  后来林伯又陆续给她讲了一些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回到小镇后,林伯一直独居,可能因为始终忘不掉远方那个人,娶妻生子这些平凡的快乐他都没有经历过。这些年,他一人行走在小镇的街街巷巷里,努力让自己消磨在庸碌琐碎的生活里,把心底那些浪漫情怀偷偷掩埋。他以为这样就不会跟小城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会心甘情愿地掐灭心底深处那些对远方的向往。
  努力了那么久终于离开小镇去了大城市,为什么后来一定要回来呢?这个疑问一直盘旋在许清音心头,直到那次她终于没忍住问出来。



  “当时她的父母之所以坚持反对我们在一起,是因为我来自偏远的小镇,在他们看来我们之间横亘着一道天堑。说到底,后来的那场车祸只是一剂催化剂,我想回到这片生养我的土地上来,想为这里做些什么。”林伯的眼神里满是坚毅。
  这些年,林伯一人坚守在小镇的邮路上,成功送出了不计其数的报纸、信件,在那个小镇远未实现家家通电话和互联网的年代,这些信件是镇上的人与外界保持联系的唯一方式。他一个人在风霜雨雪里穿行,默默咽下了生活带给他的悲苦,却成为带给大家希望最多的那个人。
  “能让自己成为一根纽带,让镇上的人保持与外面大千世界的联系,知晓外面的精彩,从而获得走出去的决心和动力,对我来说,这就是我的初心。”林伯说。

4


  高三那年许清音收到了人生第一封杂志社寄来的用稿通知书,那天林伯骑着摩托车一路“突突突”地赶到40公里外的县城,第一时间将用稿信交到了许清音手中。
  那天她下了晚自习从教学楼出来往宿舍楼走,听到有人喊她的名字,抬头看到是林伯。他跨在摩托车上,朝她挥手微笑,一脸风尘仆仆的样子。
  “继续加油,你想要的一定都能实现。”林伯掏出一个削好皮的菠萝,又加了一句这样暖心鼓励的话。
  其实升入高三以来许清音过得不太好,一直引以为傲的成绩起伏波动比较大,她依旧在坚持投稿,却没什么收获,就连一直默许她坚持爱好的母亲也劝她暂时先收收心。所有的这一切都让她变得敏感又脆弱,她时常觉得心头像是被人凿开了一个洞,好像怎么都填不满。
  可这封突然而至的用稿信却让她顿时信心倍增。她望着林伯远去的背影,看他随着摩托车的微弱车灯一点点隐没在夜幕里,觉得心底有郁郁葱葱的希望好像要急匆匆地拱出来。
  这些年,许清音一直在不知疲倦地书写着,她在倔强地等那个遥远的肯定,在等待那束照亮她人生的亮光。这一天她终于等到了,她的坚持不是毫无意义的,就像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从此以后,许清音的整个人生都好像变得柳暗花明起来。

5


  多年以后,在为新书筹备首场签售会忙到焦头烂额的深夜,许清音拿出那本粉色的皮面软皮本,虽然这些年本子里面早已被她密密麻麻写满了字,纸张有些泛黄,但封皮依旧被她擦拭得崭新如初。
  许清音永远不会忘记多年前收到高考录取通知书的那个下午,那天下了瓢泼大雨,林伯还是第一时间将通知书送到了她手上。她从林伯手里接过被他细心地用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包得严严实实的通知书,里面还有一个粉色的皮面笔记本。
  他捋了捋湿漉漉的头发,兴奋地说:“清音,祝贺你啊,终于梦想成真了!”咧嘴一笑,满脸的皱纹也变得舒展了许多。不等让他进门歇歇脚休息一下,他便跨上那辆破旧的摩托车走了。
  算下来那是她最后一次见到林伯。那日林伯走后她拆开那封期盼了很久的心仪高校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开心了很久。后来打开那本粉色笔记本才注意到上面有林伯留给她的简短赠言:心若有恒,佳音不断。
  后来,许清音坐上绿皮火车去外地求学,她在最喜欢的中文系里过得如鱼得水,每年的寒暑假在家也待不了几天。她依旧坚持给杂志社投稿,只不过由原来的信件方式投稿变成了电子邮件投稿,她已经有很久没再去过邮局了。
  听到林伯去世的消息是在大三那年一个深冬的早上。那日她起床后打开手机,收到妈妈发来的短信:林伯走了,雪天送信途中出了意外,没等送到医院人就不行了。
  后來她一直在懊悔为什么没再回去看看林伯。她翻出了林伯当年送她的笔记本,将它一直带在身边,用它来记记读书笔记、写写简短心情。



  首场签售会前,出版社给她联系了电视台做一期专访。在被主持人问到在写作这条路上给予她最多支持和鼓励的人是谁时,许清音毫无防备地湿了眼眶。她调整了一下情绪,缓缓地说:“是一个已经离开的人。是他教会我做一个勇往直前的梦想者,如今我正在一点点实现当初的梦想,他应该会为我高兴的吧。林伯,谢谢你。”
  那日窗外有阳光软软地洒下来,她眯起眼睛,脑海里满是林伯当年送她的那句赠言:“心若有恒,佳音不断。”
其他文献
一  汤姆和琼斯这对老夫妻非常勤劳,经营的花圃生意甚为红火。可在最近一段日子,总有那么一个狡猾的偷花贼,趁着夜深人静之际到花圃中频频作案。见到辛苦打理的花卉被旁人窃走,琼斯太太心疼之下,哮喘的老毛病复发了。丈夫汤姆只得一边照料妻子,一边气愤地向负责这片区的片警罗比报了案。  罗比是刚刚从警校毕业的见习警察,小伙子虽然年龄不大,但满怀工作热情。接到汤姆夫妇俩报案后,他立即展开行动,决心亲手抓住那个可
期刊
小刘抱回家一只宠物狗,遭到妻子翠花强烈反对:“你说,你埋汰不埋汰啊,住楼房你还养小狗。我告诉你,3天之内你要不把小狗弄走,就不要进家门了!”  小刘是个妻管严,翠花下了通牒,他当然不敢违抗。不过,小刘可不想轻易就把小狗处理了,这只小狗花了200块呢,怎么说也得把本钱捞回来。  小刘抽着闷烟想了半天,终于有了主意。他向妻子提条件,处理小狗没问题,但翠花必须得配合。得到妻子肯定的答复后,小刘掏出手机对
期刊
刘健被硬拉着来参加同学会。他心情不好,也不喜欢听那些高谈阔论,喝了几杯闷酒,就躲在角落里。虽说不想听,但孙蒙的话还是灌进他的耳朵。  孙蒙是个策划师,专门给各公司出文案,也就是所谓的营销点子,赚得盆满钵溢。现在,很多同学正围着他,让他说说成功经验。孙蒙倒不客气,就在那里神采飞扬地说着:“点子,讲究一个独字。什么叫独?就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独树一帜,独辟蹊径,独门暗器,舍我其谁。”  刘健听得冒火
期刊
老刘是一名语文老师,风风雨雨几十年,桃李遍天下。职称是中学特级教师,学生中也出过几名县状元,可以说一名人民教师所能得到的荣誉老刘都有了。时常有人问老刘:“老刘,教了一辈子书,最让你难忘的就是那几个状元娃吧?”老刘每次都笑而不语。  其实只有老劉自己知道,心里始终忘不了的是一个叫王石的学生。那是老刘刚进县一中当班主任的时候,班上学生与以往镇上中学的学生大不一样,成绩好的特别好,调皮的也特别调皮。王石
期刊
Chapter21 掏空  宋允娜得知高廉出车祸,和高父一起来到医院,高父不让她见高廉,她在门前哭着等待。  过了一阵,高父走出来,训斥她:“你进去吧!我儿子现在已经变成了植物人,你还要等下去吗?”  宋允娜毅然地点头:“我等!”  高父苦笑:“就算你能活一千年,等他一千年,他也醒不过来的。”  “那我继续等。”  她跌跌撞撞地进了病房,看见躺在病床上,那面目苍白的男人,他没有一丝生气,眼泪当即就
期刊
1  馬师傅在丽湾小区的拐角处摆了个修鞋摊,半年前由于身体的原因,不再给人修鞋了,但每天都要来修鞋摊坐上一阵。修鞋摊对面是县实验小学,校园里,不时传来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这可是马师傅最喜欢听的声音了。  这天,马师傅正在修鞋摊的地方和几位老哥们闲聊,一位靓丽的姑娘径直走过来,来到马师傅面前,惊喜地说:“马大爷,我可找到您了。”  马师傅疑惑地看着姑娘,眼前的姑娘看着像个大学生,自己并不认识。  姑
期刊
一  李仁刚是南方某市的一名警察。7月9日那天,他接到一起报案。报案人称自己的女儿一夜未归,手机也打不通了,觉得事情不妙,只好寻求警方的帮助。  失踪者名叫杨玲凤,是一家私人诊所的主治医师,28岁,未婚,容貌靓丽,打扮入时。李仁刚从监控中获知,杨玲凤是7月8日早上8点半驱车离开诊所,一路来到城北锦山小区的。由于锦山小区是座老小区,监控设施不完善,因此,杨玲凤的车驶入小区大门后,具体停在哪幢哪单元,
期刊
老郭原是办事处主任,这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退休后,他本打算跟老伴一起去乡下置一块地,种种菜养养花,过休闲式的田园生活。谁知嫁到省城的独生女儿生了个小外孙,叫老婆去给她带小孩。这不,老郭的原计划就泡汤了,屁颠屁颠地跟着老婆也到了省城。  老郭是个闲不住的人,老婆天天带小外孙,他每天只能到附近公园里转转,跟退休前的生活一比,倍感冷清。于是他想去找一份工作,充实一下退休生活,工作差点没关系,反正省城
期刊
2017年9月15日,英国伦敦帕森格林地铁站发生爆炸,林海涛的儿子林志远不幸在这次恐怖袭击中受伤了,伤势虽然不重,但是却一连几天高烧不退。医生说这种情况非常罕见,刚刚受伤,伤口也没感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烧呢?  医生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化验,得出的结论竟然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恰巧处于急性白血病的发作期,假如没遇上这次恐怖袭击,病情照样发作,此次负伤只是巧合。  仿佛晴天一声霹雳,林海涛差点没当场昏厥
期刊
第十一章 演谍战片来了  钟钦钦“嗤”了一声,一笑,默默将何遇的空碗给收了回去。  出了门后,何遇啃着一个面包,坐在花坛口的石阶上,翻弄着腿上放着的小本本。  为了让程云深帮自己打官司,这几天她没少来蹲点。  狠狠咬了最后一口面包,何遇将小本本翻到最后一页,吧唧着嘴说道:“嘿,作息还挺规律!”  抬起下巴,仰望天空45度冥思了两秒后,何遇往前翻了一页:“今天是星期二,这货会去商场进行每周一次的采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