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响鼓还需重槌敲。在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节课的效率高低。在实际教学中,小学低段的儿童往往在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表现在数学学科中表现尤为明显。小学数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一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一线数学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通过各种教学策略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在课堂伊始,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培养其乐于探究的问题意识,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一年级;小学数学;有效导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37-01
一年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一年级学习对学生今后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然而,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抽象的数学认识程度也较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激疑设疑问题导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引导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用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源动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和学习的渴望。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时,课前,我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我们黑板是什么形状的?这个粉笔盒呢?”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前我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各类形状的图片,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分类,将形状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分为一类。归类后,引导学生发现:“你们分的这几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步步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超市能买什么,让学生分组探究发现人民币的其他特点,并将组内的发现说一说。这样,通过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爱上数学。
二、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一线数学教师也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故事教学导入拨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联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一桐的妈妈有许多不同样式的首饰,周末下午三点,一桐的爸爸陪妈妈出门买东西,留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玩玩具。但是,但爸爸妈妈五点回来后,却发现丢了好多首饰。报警后警察叔叔很快就来到了现场,在多方查证后将嫌疑人锁定在保姆(有充足的时间)和隔壁沉迷赌博的张叔叔(有作案動机)身上,但是令警察疑惑的是,保姆说四点的时候我在家给儿子辅导功课,张叔叔说整个下午我都在打麻将。并且两个人都提供了照片作为不在场证据。但聪明的一桐很快就找出了真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照片(证据),照片中都有钟表时间,引出新课:“学完这节课,你们也会知道答案的……”这样,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推理,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组织数学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知识点转化为有形的学习对象,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开展“抽牌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将1~10的扑克牌选出来,课上,采取分小组的形式,选取抽牌人,洗牌后一分为二留给自己一半,再分一半给学生,开始自由抽取组合训练:教师自由抽取手中的扑克牌数字将其与学生抽取的扑克牌一同亮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赛抢答,比如,老师说:“我的数字是3,林嘉琪抽到的是4,谁来说一说,3 4等于几?”让最先举手示意的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样,通过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采取有趣、极具竞争力的简单游戏让学生抢答,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中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更加努力学习的斗志。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究创新有效教学导入方法,通过激疑设疑问题导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数学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晓华.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和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03):128-129.
[2]罗庆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51.
关键词 一年级;小学数学;有效导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1-0137-01
一年级是学生校园生活的初始阶段,这个时期是学生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一年级学习对学生今后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然而,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易集中,对抽象的数学认识程度也较低,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探究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效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一、激疑设疑问题导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
俗话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传统教学课堂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教师引导留给学生的思考空间较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用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源动力,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一种急于了解和学习的渴望。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
比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教学内容时,课前,我通过提问让学生讨论:“我们黑板是什么形状的?这个粉笔盒呢?”让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课前我通过网络收集整理各类形状的图片,将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分类,将形状相同或相似的图形分为一类。归类后,引导学生发现:“你们分的这几类图形分别叫什么名字?他们有什么特点?”通过问题步步诱导,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再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向学生提问,让学生说一说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在超市能买什么,让学生分组探究发现人民币的其他特点,并将组内的发现说一说。这样,通过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现数学的奥妙和乐趣,认识到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爱上数学。
二、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对故事有强烈的好奇心。一线数学教师也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故事教学导入拨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故事情境联结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入透彻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认识钟表》一课前,我先给学生们讲了一个故事:“一桐的妈妈有许多不同样式的首饰,周末下午三点,一桐的爸爸陪妈妈出门买东西,留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玩玩具。但是,但爸爸妈妈五点回来后,却发现丢了好多首饰。报警后警察叔叔很快就来到了现场,在多方查证后将嫌疑人锁定在保姆(有充足的时间)和隔壁沉迷赌博的张叔叔(有作案動机)身上,但是令警察疑惑的是,保姆说四点的时候我在家给儿子辅导功课,张叔叔说整个下午我都在打麻将。并且两个人都提供了照片作为不在场证据。但聪明的一桐很快就找出了真凶。”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照片(证据),照片中都有钟表时间,引出新课:“学完这节课,你们也会知道答案的……”这样,通过故事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推理,带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组织数学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数学知识相对其他学科来说,知识点比较枯燥乏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还处于形象思维状态,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将抽象知识点转化为有形的学习对象,能够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开展“抽牌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前将1~10的扑克牌选出来,课上,采取分小组的形式,选取抽牌人,洗牌后一分为二留给自己一半,再分一半给学生,开始自由抽取组合训练:教师自由抽取手中的扑克牌数字将其与学生抽取的扑克牌一同亮出来,让学生进行比赛抢答,比如,老师说:“我的数字是3,林嘉琪抽到的是4,谁来说一说,3 4等于几?”让最先举手示意的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样,通过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性格,采取有趣、极具竞争力的简单游戏让学生抢答,在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中让其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其更加努力学习的斗志。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究创新有效教学导入方法,通过激疑设疑问题导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故事情境导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数学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究兴趣,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晓华.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的障碍和策略分析[J].新课程(小学),2018(03):128-129.
[2]罗庆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激趣方法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9):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