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住宅小区实例
此住宅建筑位于城市中西部,距离城市中心位置直线约为6.6千米。该建筑住宅区周边没有形成道路,所以在规划的时候要与周边道路相接,规划总用地为62.05h米2,总面积为80.75玩平方米,总共住宅户为六千五百户。规划区中部东西向30米,以城市次干道作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高层,南部多层的建筑风格,这次人车分流是在北部区域进行设计。北部区域的优势在于:第一,建筑住宅位山湖之间,与湖相距5千米。第二,交通便利,与城市主干道向东距离50米,向南距离500米。第三,次区域作为新型区域,土地开发的前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二、改造规划理念
2.1打在合理精致的定位区域
定位规划区域在城市的周边,属于特殊区域,从城市整体俯视效果来看,南部已经有部分建筑规划,所以工程决定在北侧进行高层住宅建设,作为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两面的建筑之间的联系,也要将南北两侧的建筑风格区分开来,不同风格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也为城市的风貌增添不一样的景观效果。
2.2创造多元的理想生活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冷漠,甚至我们居住很长时间都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首先从设计空间来说,一定要让居住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亲和、温暖、休闲、放松的感觉,公共空间本身是除了私人空间之外,可以发挥更多的空间功能,作为居民第二个活动空间,一定要让设计有人文关怀,体现空间的舒适性、归属感,将社会文化、情感等因素放入到设计中。在进行人车分流设计时,规划小区区域景观带,以轴线分明的景观带内设计休闲绿地,将此景观带作为居住者休闲活动的空间。
三、应用人车分流
3.1人车分流的形成发展
人车分流,顾名思义,是刻意将“人”与“车”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人车分流这种住宅居住规划设计理论,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了确保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而设置其方便安全的步行系统。绿地、住宅和人行步道有机配置在一起,把家庭主妇和孩子使用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相分离,形成了最早的“人车分流”。目前,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居民对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小区在它们建成的一段时期内均满足了当时居民的居住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尤其在2001年之后,随着私家车的急剧增加,居民对小区的硬性指标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住宅小区内出现较多的人流与车流无序交织、人群与机动车抢占公共绿地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小区环境的现象。因此,该住宅小区改造详细规划的高层区域要采取了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意在所有的车辆在进入小区后全部进入地下停车库,地面不允许停放任何车辆。
3.2人车分流的两个目的
首先,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了住区内生活环境不被大量机动交通的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使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完全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其次,汽车的交通在一个完全适合汽车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的影响,提高了汽车交通效率。人车分流将住区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车行路线利用各种方式与居民的活动空间隔离,或者将利用建筑间的消极空间行车,或者采用立体分流,将车行引入地下空间。
3.3人车分流的数据转换
人车分流虽说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但其要求的提出也由来已久。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对道路的要求如下:小区路路面宽6米~9米,组团路路面宽3米~5米,汽车行驶路面为7米左右,行人使用为3米左右。当前的设计中,人车人流也是依据这样的数据进行设计的。在本次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按照人车分流的设计办法,将小区车行道宽设计为7米并布置于小区的外围;将人行道及小区绿地合并为一体,贯穿于小区内部,这样就通过硬性手段实现了人车分流。因此人车分流与人车混行是一个相通的概念,只是在布置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4人车分流的优、缺点
3.4.1人车分流的优点
人车分流设计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建筑住宅是否成熟、品质是否高低的标准,多数品质高的小区都有高质量的人车分流设计。车辆进入小区直接通入停车场,对于活动在地面的居住者来说是一种安全保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噪音,真正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也为高品质小区建设建立重要的标志。
人车分流,为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提供了条件,小区绿化面积可以有机的和人行道结合起来,使得整个建筑像是在绿地中耸立,不仅感觉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洽,同时增加人与人之间放松交流的目的。人车分流设计,使得人行道和车道成为既不同的两个通道,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空间,“人流”和“车流”的矛盾得以解决,重要的是对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起到保护作用,对于小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总体来讲,人车分流解决汽车对于行人的影响,解决小区出行的安全和小区内部的交通流畅度。
3.4.2人车分流的缺点
第一,人车分流有很多优势,但是并不是没有问题,由于车行的特殊性,对于一些特殊时间段,例如夜间,居住者基本很少出来活动,这就给汽车提供了方便,可以行使在平时不该行使的区域,即使有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但是也很难保证行人不会突然出现,导致意外的发生。
第二,由于车行道路是单一设计,从而会增加道路面积,道路面积增加,相应的工程造价就会提高,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经济负担。而且车行空间是专为汽车服务的道路,因此,这样的区域演变为单一乏味的空间,使得驾驶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在车速过快的情形下来不及反应而发生意外。
第三,人车分流是为提高生活品质,为居住着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正是由于人车分流,使得居住者的活动范围和纯交通道路产生隔膜,不论是行车道还是人行道都是比较枯燥单一,而且沿路没有商业设施,使得居住区没有生活氛围,居住者生活便利方面受到限制。
四、结语
人车分流这样的设计理念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西欧等些国家在就开始了这样的建筑设计,不过我国仍然有很多小区人车混行,作为设计者,只有不断的去从实践中去反复的研究,不断的去完善设计,可以学习借鉴优秀的相关设计经验,为建筑住宅小区人车分流设计的不断完善做出努力。
此住宅建筑位于城市中西部,距离城市中心位置直线约为6.6千米。该建筑住宅区周边没有形成道路,所以在规划的时候要与周边道路相接,规划总用地为62.05h米2,总面积为80.75玩平方米,总共住宅户为六千五百户。规划区中部东西向30米,以城市次干道作为分界线,形成北部高层,南部多层的建筑风格,这次人车分流是在北部区域进行设计。北部区域的优势在于:第一,建筑住宅位山湖之间,与湖相距5千米。第二,交通便利,与城市主干道向东距离50米,向南距离500米。第三,次区域作为新型区域,土地开发的前景具有很明显的优势。
二、改造规划理念
2.1打在合理精致的定位区域
定位规划区域在城市的周边,属于特殊区域,从城市整体俯视效果来看,南部已经有部分建筑规划,所以工程决定在北侧进行高层住宅建设,作为设计人员,不仅要考虑到两面的建筑之间的联系,也要将南北两侧的建筑风格区分开来,不同风格的设计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也为城市的风貌增添不一样的景观效果。
2.2创造多元的理想生活空间
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冷漠,甚至我们居住很长时间都不知道邻居长什么样子,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进行设计工作时,首先从设计空间来说,一定要让居住者第一时间感受到亲和、温暖、休闲、放松的感觉,公共空间本身是除了私人空间之外,可以发挥更多的空间功能,作为居民第二个活动空间,一定要让设计有人文关怀,体现空间的舒适性、归属感,将社会文化、情感等因素放入到设计中。在进行人车分流设计时,规划小区区域景观带,以轴线分明的景观带内设计休闲绿地,将此景观带作为居住者休闲活动的空间。
三、应用人车分流
3.1人车分流的形成发展
人车分流,顾名思义,是刻意将“人”与“车”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人车分流这种住宅居住规划设计理论,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了确保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而设置其方便安全的步行系统。绿地、住宅和人行步道有机配置在一起,把家庭主妇和孩子使用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相分离,形成了最早的“人车分流”。目前,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居民对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20世纪80~90年代建成的小区在它们建成的一段时期内均满足了当时居民的居住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尤其在2001年之后,随着私家车的急剧增加,居民对小区的硬性指标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住宅小区内出现较多的人流与车流无序交织、人群与机动车抢占公共绿地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小区环境的现象。因此,该住宅小区改造详细规划的高层区域要采取了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意在所有的车辆在进入小区后全部进入地下停车库,地面不允许停放任何车辆。
3.2人车分流的两个目的
首先,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了住区内生活环境不被大量机动交通的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使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完全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其次,汽车的交通在一个完全适合汽车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的影响,提高了汽车交通效率。人车分流将住区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车行路线利用各种方式与居民的活动空间隔离,或者将利用建筑间的消极空间行车,或者采用立体分流,将车行引入地下空间。
3.3人车分流的数据转换
人车分流虽说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但其要求的提出也由来已久。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对道路的要求如下:小区路路面宽6米~9米,组团路路面宽3米~5米,汽车行驶路面为7米左右,行人使用为3米左右。当前的设计中,人车人流也是依据这样的数据进行设计的。在本次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按照人车分流的设计办法,将小区车行道宽设计为7米并布置于小区的外围;将人行道及小区绿地合并为一体,贯穿于小区内部,这样就通过硬性手段实现了人车分流。因此人车分流与人车混行是一个相通的概念,只是在布置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3.4人车分流的优、缺点
3.4.1人车分流的优点
人车分流设计的好坏,是检验一个建筑住宅是否成熟、品质是否高低的标准,多数品质高的小区都有高质量的人车分流设计。车辆进入小区直接通入停车场,对于活动在地面的居住者来说是一种安全保障,同时可以最大程度上减少噪音,真正体现了设计的人性化,也为高品质小区建设建立重要的标志。
人车分流,为公共绿地面积的增加提供了条件,小区绿化面积可以有机的和人行道结合起来,使得整个建筑像是在绿地中耸立,不仅感觉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洽,同时增加人与人之间放松交流的目的。人车分流设计,使得人行道和车道成为既不同的两个通道,同时也是相互联系的空间,“人流”和“车流”的矛盾得以解决,重要的是对老人小孩等弱势群体起到保护作用,对于小区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总体来讲,人车分流解决汽车对于行人的影响,解决小区出行的安全和小区内部的交通流畅度。
3.4.2人车分流的缺点
第一,人车分流有很多优势,但是并不是没有问题,由于车行的特殊性,对于一些特殊时间段,例如夜间,居住者基本很少出来活动,这就给汽车提供了方便,可以行使在平时不该行使的区域,即使有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但是也很难保证行人不会突然出现,导致意外的发生。
第二,由于车行道路是单一设计,从而会增加道路面积,道路面积增加,相应的工程造价就会提高,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经济负担。而且车行空间是专为汽车服务的道路,因此,这样的区域演变为单一乏味的空间,使得驾驶者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在车速过快的情形下来不及反应而发生意外。
第三,人车分流是为提高生活品质,为居住着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但是正是由于人车分流,使得居住者的活动范围和纯交通道路产生隔膜,不论是行车道还是人行道都是比较枯燥单一,而且沿路没有商业设施,使得居住区没有生活氛围,居住者生活便利方面受到限制。
四、结语
人车分流这样的设计理念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在西欧等些国家在就开始了这样的建筑设计,不过我国仍然有很多小区人车混行,作为设计者,只有不断的去从实践中去反复的研究,不断的去完善设计,可以学习借鉴优秀的相关设计经验,为建筑住宅小区人车分流设计的不断完善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