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点式”语文教学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运行过程是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大要素协同运行的过程。魏书生说:“一堂课是否讲得生动、成功,第一重要的不在教材,也不在学生,而在教者。教师倘若设计得合情合理,那么任何语文课文,讲给任何学生,都会产生吸引人的效果。”教育家爱弥尔也说:“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可见,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设计。
  虽说“教无定法”,但应有个前提,那就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何为“主体”,即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所以,诸如“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式、“我灌你吞”的填鸭式等应该淘汰,因为这些方法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奴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能使课堂灵活化的教学方法,我把它归纳为“提点——落点——测点”三点式。
  “提点”即提出本单元或本课的重难点,师生做到心中有数;“落点”即落实,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测点”即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例如高中新课程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师生讨论后,重难点制定为:
  1、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作表达的情感。
  2、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
  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师生讨论后,重难点制定为:
  1、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2、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那么,如何“落点”呢?怎样落实学习目标呢?这是课堂的关键,我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比较法。如学习《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选自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时,请学生思考:同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作比较。教师点拨,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归纳如下:
  情节上,《氓》和《孔雀东南飞》都是古代叙事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恋爱婚姻有关,且情节有相似之处,《氓》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遭婆婆遣归,都写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不幸。《孔雀东南飞》叙事性更强,较《氓》更为详细、生动、曲折。
  结构上,《氓》只是采用回忆的手法叙事、抒情,而《孔雀东南飞》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令人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含蓄有味,给全诗笼罩悲剧气氛,极富表现力,构思巧妙。
  人物上,这两首诗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动逼真,但《孔雀东南飞》比《氓》塑造的人物更多(除女主人公外,还有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也更为饱满、立体,性格更为丰富、复杂。(详细分析略)
  主题上,《孔雀东西飞》和《氓》主题上都再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但《孔雀东南飞》比《氓》更深刻。《孔雀东南飞》多的是愤怒,控诉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悲剧。《氓》多的是怨恨,写了女主人公被抛弃时的心理,有对自己行为沉痛的反省,有对负心郎的指斥,也有清醒的决绝,但缺乏广阔的社会维度。
  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比、兴。
  通过比较,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可见一斑。
  2、诵读法。诗歌、散文和文言文我常采取此法。如学习《离骚》(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时,抓住它作为抒情诗的特点采用了诵读法。刚开始请同学诵出熟悉的屈原名句,营造出浓浓的爱国气氛,然后采用一读知其表象、再读解其大意、三读悟其思想的反复诵读来逐步深入体会诗人悲愤交加、忧国忧民的感情。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伴着莫扎特的《小夜曲》,师生轻声吟诵,引导学生入境,欣赏那月下的荷塘、塘上的月色的美景,从而感受文中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喜悦与忧愁。
  3、讨论法。教授小说或其他叙事作品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鲁迅的《祝福》(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三),请学生讨论: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命运如何,她的不幸命运是如何造成的?由祥林嫂联系到祥林嫂所生活的鲁镇及鲁镇中的人,这样,由人物联系到情节、环境,进而挖掘小说主题。教给学生问答问题的方法:可以先谈看法,后谈论据;也可先摆事实,然后总结,做到有理有据,叙析评相结合。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效果很好。
  4、表演法。学习戏剧单元,我常采取这种学法。如在学习《窦娥冤》(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四)时,请学生发挥想象,分角色表演高潮部分“刑场问斩”这个场景。学生的表演非常精彩,尤其是对天地的指斥和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在生动的表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是那样纯朴善良,而命运是那样悲惨,天地对她是那样不公,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却被扼杀了,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吏治之黑暗腐败、百姓冤屈之深重。
  最后一个环节是“测点”,即检测学习效果。方式也是多样的。有时请学生作课堂小结,有时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有时做些课外片段练习,有时让学生出自测题然后互换互批互改,不一而足。
  “提点——落点——测点”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提点”让师生明白教什么、学什么,“落点” 让师生明白怎么教、怎么学,“测点” 让师生明白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我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与学两个方面必须都要体现,因而必须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不轻易代替,教材让学生说,见解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解,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评价让学生搞,教师领而导之,导兴趣、导思路、导方法,在设计指导、控制学习过程中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凡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然是在学生原有学习方法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
其他文献
【摘要】 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带来的生机和活力是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其他教学媒体的运用一样,不是盲目、无原则、杂乱无章的、应该十分注意这种手段使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文章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有针对性的剖析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误区    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对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激活课
期刊
实行素质教育后,语文教学的课时开始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学习《唐诗宋词选读》(选修),我主要通过以下教学策略提高诗歌教学的实效性。  在诗歌教学中,朗读和背诵的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进行朗读和背诵指导的。  朗读指导:  诗歌诵读又叫吟哦,吟哦好了能让听众得到美的享受。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注意这些方面:  首先,提醒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
期刊
《小学语文课标》中规定词语教学目标是: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词语理解,常以字典的解释为主,让学生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死记硬背词语意思。因此,造成大部分学生在说话、写作时出现了语言干瘪贫乏,甚至词不达意的现象。老师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细细的咀嚼蕴藏在词语背后的“
期刊
【摘要】 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词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作为长期担任小学班主任的我肤浅地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  【关键词】 小学德育;生活;责
期刊
【摘要】 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创设“成功情境”,让学生有主动参与的自豪感和成功的体验。创设期望的情境,激发情感机制,使学生对学习有激励感。  【关键词】 教学情景;适时指导;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是相对于“他主学习”而言的,主要是指学生对学习有主动权和选择权,可以按自己的能力、需求学习,学习者参与学习目标的确定,自己控制学习
期刊
一、思路集中点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变”为线索,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情节、揭示道理。有花园的变化,由优美迷人变得寒冷萧条再变得鸟鸣花放;有巨人的变化,由开始的自私冷漠变得宽容善良,懂得分享;还有巨人心情的变化,由开始见到孩子们的生气到缩在屋子里的苦恼,再到看到孩子哭泣时的心软后悔,最后到和孩子一起玩耍的快乐。一系列变化又构成了一系列对比,这一系列对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是学生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改变纯“接受性”学习,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谈谈个人的几点看法。   一、巧置情境,激起探究之欲  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
期刊
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矛盾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者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的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自身知识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有生活就有语文,那么按道理说,学生们学习语文会很好学、很乐学。但事实并非如此,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厌学、费时而效率低的不良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要彻底转变观念,由以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