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的运行过程是学生、教材、教师、教学方法与手段四大要素协同运行的过程。魏书生说:“一堂课是否讲得生动、成功,第一重要的不在教材,也不在学生,而在教者。教师倘若设计得合情合理,那么任何语文课文,讲给任何学生,都会产生吸引人的效果。”教育家爱弥尔也说:“教育的艺术就是懂得如何引导”。可见,教师要把教材和学生的关系处理好,关键在于教学方法的设计。
虽说“教无定法”,但应有个前提,那就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何为“主体”,即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所以,诸如“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式、“我灌你吞”的填鸭式等应该淘汰,因为这些方法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奴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能使课堂灵活化的教学方法,我把它归纳为“提点——落点——测点”三点式。
“提点”即提出本单元或本课的重难点,师生做到心中有数;“落点”即落实,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测点”即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例如高中新课程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师生讨论后,重难点制定为:
1、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作表达的情感。
2、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
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师生讨论后,重难点制定为:
1、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2、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那么,如何“落点”呢?怎样落实学习目标呢?这是课堂的关键,我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比较法。如学习《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选自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时,请学生思考:同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作比较。教师点拨,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归纳如下:
情节上,《氓》和《孔雀东南飞》都是古代叙事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恋爱婚姻有关,且情节有相似之处,《氓》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遭婆婆遣归,都写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不幸。《孔雀东南飞》叙事性更强,较《氓》更为详细、生动、曲折。
结构上,《氓》只是采用回忆的手法叙事、抒情,而《孔雀东南飞》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令人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含蓄有味,给全诗笼罩悲剧气氛,极富表现力,构思巧妙。
人物上,这两首诗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动逼真,但《孔雀东南飞》比《氓》塑造的人物更多(除女主人公外,还有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也更为饱满、立体,性格更为丰富、复杂。(详细分析略)
主题上,《孔雀东西飞》和《氓》主题上都再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但《孔雀东南飞》比《氓》更深刻。《孔雀东南飞》多的是愤怒,控诉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悲剧。《氓》多的是怨恨,写了女主人公被抛弃时的心理,有对自己行为沉痛的反省,有对负心郎的指斥,也有清醒的决绝,但缺乏广阔的社会维度。
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比、兴。
通过比较,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可见一斑。
2、诵读法。诗歌、散文和文言文我常采取此法。如学习《离骚》(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时,抓住它作为抒情诗的特点采用了诵读法。刚开始请同学诵出熟悉的屈原名句,营造出浓浓的爱国气氛,然后采用一读知其表象、再读解其大意、三读悟其思想的反复诵读来逐步深入体会诗人悲愤交加、忧国忧民的感情。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伴着莫扎特的《小夜曲》,师生轻声吟诵,引导学生入境,欣赏那月下的荷塘、塘上的月色的美景,从而感受文中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喜悦与忧愁。
3、讨论法。教授小说或其他叙事作品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鲁迅的《祝福》(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三),请学生讨论: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命运如何,她的不幸命运是如何造成的?由祥林嫂联系到祥林嫂所生活的鲁镇及鲁镇中的人,这样,由人物联系到情节、环境,进而挖掘小说主题。教给学生问答问题的方法:可以先谈看法,后谈论据;也可先摆事实,然后总结,做到有理有据,叙析评相结合。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效果很好。
4、表演法。学习戏剧单元,我常采取这种学法。如在学习《窦娥冤》(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四)时,请学生发挥想象,分角色表演高潮部分“刑场问斩”这个场景。学生的表演非常精彩,尤其是对天地的指斥和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在生动的表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是那样纯朴善良,而命运是那样悲惨,天地对她是那样不公,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却被扼杀了,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吏治之黑暗腐败、百姓冤屈之深重。
最后一个环节是“测点”,即检测学习效果。方式也是多样的。有时请学生作课堂小结,有时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有时做些课外片段练习,有时让学生出自测题然后互换互批互改,不一而足。
“提点——落点——测点”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提点”让师生明白教什么、学什么,“落点” 让师生明白怎么教、怎么学,“测点” 让师生明白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我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与学两个方面必须都要体现,因而必须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不轻易代替,教材让学生说,见解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解,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评价让学生搞,教师领而导之,导兴趣、导思路、导方法,在设计指导、控制学习过程中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凡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然是在学生原有学习方法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
虽说“教无定法”,但应有个前提,那就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要使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而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何为“主体”,即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所以,诸如“我讲你听”的满堂灌式、“我灌你吞”的填鸭式等应该淘汰,因为这些方法就是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奴隶。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几年来我一直在努力探索能使课堂灵活化的教学方法,我把它归纳为“提点——落点——测点”三点式。
“提点”即提出本单元或本课的重难点,师生做到心中有数;“落点”即落实,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测点”即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
例如高中新课程必修一第一单元现代诗歌,师生讨论后,重难点制定为:
1、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品味诗作表达的情感。
2、欣赏诗歌的形式美,品味凝练、含蓄、富有跳跃性和音乐美感的诗歌语言。
第二单元古代叙事散文,师生讨论后,重难点制定为:
1、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欣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
2、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
那么,如何“落点”呢?怎样落实学习目标呢?这是课堂的关键,我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1、比较法。如学习《诗经•卫风•氓》和《孔雀东南飞》(选自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时,请学生思考:同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二者有何异同,请从情节结构、人物、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作比较。教师点拨,学生积极性很高,很好地完成了任务。我归纳如下:
情节上,《氓》和《孔雀东南飞》都是古代叙事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与恋爱婚姻有关,且情节有相似之处,《氓》女主人公被丈夫抛弃,《孔雀东南飞》刘兰芝遭婆婆遣归,都写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爱情不幸。《孔雀东南飞》叙事性更强,较《氓》更为详细、生动、曲折。
结构上,《氓》只是采用回忆的手法叙事、抒情,而《孔雀东南飞》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令人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含蓄有味,给全诗笼罩悲剧气氛,极富表现力,构思巧妙。
人物上,这两首诗所刻画的人物形象都很生动逼真,但《孔雀东南飞》比《氓》塑造的人物更多(除女主人公外,还有焦仲卿、焦母、刘兄等),也更为饱满、立体,性格更为丰富、复杂。(详细分析略)
主题上,《孔雀东西飞》和《氓》主题上都再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但《孔雀东南飞》比《氓》更深刻。《孔雀东南飞》多的是愤怒,控诉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是悲剧。《氓》多的是怨恨,写了女主人公被抛弃时的心理,有对自己行为沉痛的反省,有对负心郎的指斥,也有清醒的决绝,但缺乏广阔的社会维度。
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都运用了赋、比、兴。
通过比较,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可见一斑。
2、诵读法。诗歌、散文和文言文我常采取此法。如学习《离骚》(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时,抓住它作为抒情诗的特点采用了诵读法。刚开始请同学诵出熟悉的屈原名句,营造出浓浓的爱国气氛,然后采用一读知其表象、再读解其大意、三读悟其思想的反复诵读来逐步深入体会诗人悲愤交加、忧国忧民的感情。如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二),伴着莫扎特的《小夜曲》,师生轻声吟诵,引导学生入境,欣赏那月下的荷塘、塘上的月色的美景,从而感受文中流露出的那种淡淡的喜悦与忧愁。
3、讨论法。教授小说或其他叙事作品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鲁迅的《祝福》(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三),请学生讨论:祥林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的命运如何,她的不幸命运是如何造成的?由祥林嫂联系到祥林嫂所生活的鲁镇及鲁镇中的人,这样,由人物联系到情节、环境,进而挖掘小说主题。教给学生问答问题的方法:可以先谈看法,后谈论据;也可先摆事实,然后总结,做到有理有据,叙析评相结合。这样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效果很好。
4、表演法。学习戏剧单元,我常采取这种学法。如在学习《窦娥冤》(高中语文新课程人教版必修四)时,请学生发挥想象,分角色表演高潮部分“刑场问斩”这个场景。学生的表演非常精彩,尤其是对天地的指斥和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在生动的表演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窦娥这个人物形象是那样纯朴善良,而命运是那样悲惨,天地对她是那样不公,这样一个美丽的形象却被扼杀了,从而认识到封建社会吏治之黑暗腐败、百姓冤屈之深重。
最后一个环节是“测点”,即检测学习效果。方式也是多样的。有时请学生作课堂小结,有时让学生谈收获谈感受,有时做些课外片段练习,有时让学生出自测题然后互换互批互改,不一而足。
“提点——落点——测点”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提点”让师生明白教什么、学什么,“落点” 让师生明白怎么教、怎么学,“测点” 让师生明白教得怎样、学得怎样。我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与学两个方面必须都要体现,因而必须注重教法与学法的结合。“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法的本质是学法,应该教学生学会学习。我在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不轻易代替,教材让学生说,见解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解,规律让学生找,总结让学生写,评价让学生搞,教师领而导之,导兴趣、导思路、导方法,在设计指导、控制学习过程中下功夫,在培养学生学习主体地位上下功夫。实践证明,凡是教学效果好的教学方法,必然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必然是在学生原有学习方法上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会更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