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伴着自信学习成长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n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要诀”,是人重要的个性品质,是自主精神的主要内容。学生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生机勃勃,无忧无虑。在当今,国家非常重视教育,给孩子们创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学生们本来应该是幸福的,然而一件件因学习压力过大而导致不幸結局的事例一次次地触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心灵。广东一名高二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习压力在家中自缢;富平一高一名学生因心理障碍厌学服毒自杀;天津高一学生因学习压力过大,不想上学,二十多天不出房门……我们深思,是什么摧残了他们的心灵,压垮了他们的脊骨?是学习压力,困扰和摧残着他们,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一种自信和坚强。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信人格,是当今教育要注重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应经常对学生进行自信训练,反复刺激和暗示:“我可以!”“我能行!”“我能做的更好!”使学生逐步摆脱自卑,忘却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信心。一个充满自信的学生,往往是处世乐观进取,做事积极主动,勇于尝试,乐于面对挑战。同时,要引导学生看问题变换视角,换位思考。大家不需要为自己的不足而整天自责,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外,作为教师,要做好学生的伯乐,善于发现他们每个人的优点,及时鼓励学生,增强其自信心,让他们学会用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二.培养学生平和的心态
  
  自信是在平和的心境下产生的,心态决定行为,平和的心境有助于战胜压力。首先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压力,学习和生活中有压力是很平常的事,也不是什么坏事情,这是追求上进的表现,没有压力就产生不了动力。其次,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上既不松懈,又不把目标定得高于自己的能力所及。遇到困难时,善于发现优点,及时鼓励自己,增强信心,不要为别人的评价所左右,要像一颗树,静静地生长在那里,从不自卑,从不张扬,默默地充分吸收阳光,迅速成长,这样压力就会望而却步。
  
  三.教会学生坦然面对考试
  
  考试是学生的家常便饭,看淡它,不要让它左右自己的情绪。考前保持一个轻松愉快的心情,有规律的生活,学会自我暗示,提醒自己“我会考好的”!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拿到试卷,不要急于看,做几次深呼吸,使心情尽快平静。面对成绩的起伏,考好了不要太高兴,考得差也不要太着急,找出原因,及时改正。正确
  的面对挫折,把目光放得长远,现在的学习是为将来准备,在失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要与家长联手给孩子以鼓励
  
  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还需家长的配合,共同来打造。作为家长要不断地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了解孩子的真实水平,不要把任务和希望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就会给孩子无形的压力。“十指有长有短”,“一颗树上的果子有甜有酸”。不要盲目攀比,多给孩子些鼓励和动力,少给孩子些压力。因此,想让孩子变得坚强,充满自信,还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
  在当今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注重学生的学习质量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的心理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王勉仁,教师,现居河北鹿邑。
其他文献
《荷塘月色》的美丽是如此上演的:舞台是线条“曲折”优美的荷塘,主角是让人恋恋不舍的“莲”,配角是摇曳多姿的“杨柳”,背景是让人神魂颠倒的“梦”,至于那“舞女”、“美人”、“乳”就更裸露了女性之美。因此本文的“颇不宁静”实质上是一种性压抑。  “老实说,我是个欢喜女人的人……将女人作为艺术而鉴赏时,切不可使她知道。”(《女人》)朱先生喜欢女人、偷窥女性,是不是有点低俗呢?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与生俱来都在某种程度上拥有语言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等多种智能。但具体到每一个人身上,是不是这所有的智能大家都具备了呢?不是!每个人所拥有的智能优势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有的人,可能在这方面优势大一些;有的人,在那方面优势大一些。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就一定要认真地、详细地从多方面去了解我们所面对的每
语文课应该是最有魅力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滚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女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冈的青石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山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上面一段
如何让科普文教学洋溢“语文味”,笔者结合近期省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的教学实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听课感触和反思。    一、深入解读文本,找准情趣点    要想让我们的课堂有语文味,首先必须找准情趣、理趣交融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就是课文的重难点、语言的闪亮点、读写的结合点。例如必修3第四单元科普文的教学,在单元提示中明确地说明了阅读科普文的作用和注意点——“阅读科普文,冕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关注科学
《先秦诸子选读》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却对本门课大皱眉头,原因有二:一是觉得它深奥难懂,提不起学习兴趣;二是觉得它距离现今太“久远”,学习它对现实生活没什么帮助。广大一线教师也普遍感到时间紧,任务重,任务难以完成。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教学方法的探究。    一、激趣法    “
在很多情况下,生活的精彩显得妙不可言,但它的许多妙处往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教师不能打破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束缚,引领学生从感悟生活入手进行写作,学生的作文就只能是干巴巴的骨架,没有了生活的血与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感悟生活”便显得尤为重要。    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练习作文是为了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
华莱士·马丁在其著作《当代叙事学》中指出:“在绝大多数当代叙事作品中,正是叙事视点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家在一篇小说中采用什么样的视角,有时候是判断其作品成败的关键点。朱山坡的《小五的车站》因为选择了独特的少年视角而让整个故事充满张力。青春期是人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少年人在生理上开始出现一些显著的变化,心理上也对周边万物敏感起来,处于一种好奇而困惑的生存状态。他们
无论是公开课还是随堂课,上课伊始,我们经常能听到老师这样的要求:“请同学们将课文迅速地浏览一遍”,甚至有老师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还一个劲地催:快、快,我们后面有精彩的内容,慢了就来不及了。  于是,学生在催促声中,匆忙地浏览课文,大部分学生还游离在文本之外,老师就已经开始匆忙地将设计了的问题和活动一一呈现。如果文本内容简单,语言浅显,阅读障碍较小,老师的问题与文本内容关联又不是很紧密的话,全班还有
新课程背景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主动权在教师。班主任应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原来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以至爱的情感、平等的视角、交友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才能够赢得学生的理解。而作为班主任,更应以其真挚的感情和深沉的爱心与学生交朋友,实现跟学生心灵的沟通,与学生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与学生同喜同悲,同甘共苦,这样才容易进入学生心里。  班主任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阳
语感培养是语文教学的突破口,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所在。叶圣陶先生的“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和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更是指出语感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要“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语言表达效果,要重视语感的培养”, 关于语感培养的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