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维语和汉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及病灶部位分析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_wpp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维语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和病灶部位以及与汉语失语症的差异.方法 采用汉语失语检查法(ABC)对9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评定,其中维吾尔族患者(维语组)45例,汉族患者(汉语组)45例,并行头颅CT或MRI检查.结果 同类型的维语和汉语失语症的病态语言特点没有明显差异;维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24例(53.33%),汉语组中病变部位累及经典语言中枢患者36例(80%),2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语组交叉性失语的发生率较汉语组高.结论 同一类型维、汉失语症的语言特点基本一致;各型失语病灶有其结构定位,但汉语失语症可能较维语失语症更符合经典的语言中枢模式。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96只成年SD雌性大鼠,采用脊髓切割损伤法制作右侧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将制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康复训练组、联合治疗组及模型组.于制模后第3天各组大鼠按既定方案给予相应干预,其中电针组、康复训练组分别给予电针督脉穴位或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于康复训练后辅以电针刺激
目的 探讨强化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周围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年雄性Wistar大鼠286只,体重250 ~300 g,清洁级,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3、7和14d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180只大鼠纳入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训练Ⅰ组、运动训练Ⅱ组、运动训练Ⅲ组、运动训练Ⅳ组及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30只.
目的 观察认知训练结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跌倒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脑卒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6次.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Berg平衡量表(BBS)、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对2组患者进行认知功能、平衡功能和对不跌倒
目的 分析医疗康复对四肢骨不连地震伤员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今后同类伤员的处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量表)评估四川绵竹31例四肢骨不连伤员术前2周、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并与当地正常人群比较;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生理及心理健康恢复的因素.结果 ①术前所有伤员生理及心理健康评分均显著低于正常人群值(P<0.01),术后3个月综合评分显著提高(P<0.05)
随着经济和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脑卒中患者的存活率逐年提高.据统计存活的脑卒中患者中有80%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1].在进入康复期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往往比下肢功能恢复慢,需要的时间长.因此,有效而具有针对性的上肢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通过作业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期刊
目的 探讨经颅微电流刺激( TES)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广泛性焦虑症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2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TES治疗加文拉法辛治疗,对照组单独用文拉法辛治疗.TES治疗每天1次,疗程2周;文拉法辛每天75 ~ 150 mg,疗程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4周末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2组HAMA总评分、精神性焦虑与躯体性焦虑
目的 观察肌电生物反馈辅助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亚急性期足下垂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康复组和肌电生物反馈组,每组患者20例.常规康复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三阶段的肌电生物反馈结合步行训练.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6周后随访时(随访时)分别进行胫前肌表面肌电(sEMG)信号采集、踝关节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大鼠脑组织小窝蛋白-2(caveolin- 2)、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表达及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370只分成假手术组80只、I/R组130只、HBO组80只、HBO+ I/R组80只.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HBO组和HBO+I/R组于再灌注0,2,9,21,45,69
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一种非先天性、非遗传性脊柱畸形.引起脊柱侧凸的原因十分复杂,至今尚未发现其主要致病原因,其发病率占少年儿童的2%~3%[1],女性多于男性.目前国内外采用非手术治疗AIS的文献与治疗成功的方法报道很少.我院1992年3月至2008年4月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43例AIS患者,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
期刊
目的 观察强化肌力训练治疗创伤后膝关节粘连的疗效.方法共选取创伤后膝关节粘连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中药外敷、关节松动术、超声波、冷疗等常规处理;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辅以强化肌力训练.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患膝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病情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并且治疗组患者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肿胀及疼痛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